#傳染病

颱風亂中秋 避免災後傳染病增

颱風亂中秋 避免災後傳染病增#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兔亂中秋,且帶來部分地區淹水災情,疾病管制署呼籲淹水地區民眾務必注意飲食衛生、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並遵循「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落實環境衛生、避免傳染病。傷口觸汙水 容易感染傳染病颱風過後易接觸到汙水、汙泥和災害廢棄物,因此可能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疾管署提醒民眾切忌赤足或穿著拖鞋打掃,務必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和口罩,作好個人防護措施,也要留意避免被生鏽物品,如鐵釘、鐵片刺傷或割傷,清理工作結束後,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並仔細檢視有無傷口。除此之外,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皮膚有外傷和慢性病患者,應該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汙水或淤泥,以免引發細菌感染;若是不慎被生鏽器物割傷或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有無汙水淤泥接觸史、創傷原因和傷口汙染情形,以利診療與追蹤。淹水地區 食物、飲水謹慎 環境進行消毒颱風夾帶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汙染,因此若住家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且飲用水需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具和餐具需消毒後才能使用,泡水和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以免危害健康。若要擦拭居家環境、餐具、家具等,可利用含氯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消毒;且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豪雨過後會產生大量積水容器,造成病媒蚊孳生,呼籲民眾主動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廢棄容器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居家環境也要排除積水,如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病毒傳播。政民合作 落實環境消毒 清除病媒蚊疾管署也已準備防疫消毒車和消毒藥水,將請各縣市衛生局協助民眾進行家戶環境消毒,同時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

颱風豪雨不斷 全副武裝防疫

颱風豪雨不斷 全副武裝防疫#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颱風接二連三襲台、帶來的豐沛雨量、也讓低漥地區出現淹水情形,因此環保署特別呼籲淹水地區民眾在清理家園時,需做好個人防護、落實「清除、清潔、消毒」的防疫三步驟、保持環境衛生,飲食、用水也要特別注意、避免感染傳染病。個人保護措施周全 降低染病率環保署叮嚀民眾在清理家園時,千萬不可赤足或穿著拖鞋打掃,因為颱風後容易接觸到汙水、汙泥和災害廢棄物等,可能會因接觸髒汙而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最好是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和口罩,做好保護措施,並注意別被生鏽廢棄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在清潔過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確保衛生及安全。清理家園三步驟:清除、清潔、消毒 免傳染病上身豪雨可能讓飲用水受到汙染,因此災後飲用水需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千萬不可再食用,徹底落實食物和飲水的衛生,以免感染腸道傳染病;泡水過的廚房用具和餐具也要經過煮沸消毒後才能使用,若是不能煮沸,就使用漂白水進行消毒;居家環境清潔後,也可利用漂白水消毒(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使用)。豪雨造成戶外大量容器積水、目前也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為了避免病媒蚊大量孳生,戶內外的積水容器要徹底清除,如輪胎、鐵鋁罐、帆布、保特瓶、盆栽墊盤等,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等居家環境也應常巡視、排除積水,避免病媒蚊孳生、減少登革熱傳播。

風災後家園清理 疾管局:做好消毒避免傳染病

風災後家園清理 疾管局:做好消毒避免傳染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蘇力颱風上周襲台,不僅挾帶驚人的豪雨,也為台灣各地帶來不小災害,甚至部分地區還傳出淹水災情,因此,疾病管制局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傳染病。災後汙水問題 當心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風災過後,清理家園時,應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對此,疾管局預防醫學辦公室劉敏芝醫師表示,風災過後易接觸到污水及污泥,有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或破傷風等疾病;而皮膚有傷口者也需多加注意,應避免皮膚暴露於污水或泥沙中,以免傷口有感染之疑慮。且目前正值登革熱、日本腦炎流行期間,大雨過後,易造成積水,容易形成登革熱病媒蚊蟲孳生的溫床,恐會使疫情更加升溫。最後,也需注意水源衛生,恐帶來腸胃道相關疾病。清理工作 物品應先清洗、後消毒劉敏芝醫師提醒,災後清潔完畢,若身體出現發燒、頭痛、腹瀉、黃疸、倦怠等不適的症狀,應儘快就醫。而災後民眾整理家園時,應澈底清除積水容器,以防止病媒蚊孳生。風災所帶來的豪雨,可能會造成淹水,因此清理家園時,物品應先確實清洗後,再以稀釋後的含氯消毒產品做擦拭,才算完成消毒步驟。不當使用漂白水恐危害環境及人體一般常用的消毒劑,若不當使用恐會對健康與環境造成危害;明志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洪明瑞助理教授提醒,不當使用漂白水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甚至危害人體健康。目前國際上已廣泛使用一種對環境友善之綠色消毒劑-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洪教授指出,ClO2屬於「氧化系殺菌劑」能有效消滅細菌、病毒、真菌等原生生物,比現有「氯化系殺菌劑」(如:漂白水、氯氣等)有更高的消毒殺菌能力。用二氧化氯消毒 選擇國家標章認證一般來說,ClO2製程若不嚴謹,其產品會含有氯,可能產生致癌消毒副產物,且而二氧化氯產品保存不易。因此,針對市場上玲瑯滿目的ClO2(二氧化氯)產品,選用上一定要謹慎小心,洪教授建議民眾選用經國家把關、具衛生署疾管局推薦、或取得「SNQ國家品質標章」的防疫產品才有保障。

醫訊/認識皮膚傳染病

醫訊/認識皮膚傳染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皮膚相關傳染病有:寄生蟲感染、黴菌感染、灰指甲、念珠菌感染、細菌感染、「毛囊炎、癤、癰、蜂窩性組織炎」等。所以,奇美醫院永康總院特舉辦社區(衛教)活動,此次主題為「皮膚相關傳染病之診斷與治療」,講師:奇美皮膚科主任賴豐傑醫師。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皮膚相關傳染病之診斷與治療時間:102年6月11日(二)下午 13:30 ~16:30地點:慈惠教養院(台南左鎮區榮和里菜寮79-3號)洽詢:06-281 2811 轉 52987  社區醫療部洪小姐 或轉5292李專員

疾管局進駐觀光博覽會 供出國民眾免費諮詢

疾管局進駐觀光博覽會 供出國民眾免費諮詢#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將於5月24日(五)到27日(一)進駐世貿一館的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旅遊醫學的觀念及重視旅遊傳染病的防治,疾管局首次委託台大醫院等旅遊醫學特約團隊,提供專業醫師免費健康諮詢及防疫資訊,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至會場「 A1009」攤位諮詢。疾管局表示,2012年國人出國旅遊人次已突破千萬大關,根據疾管局統計,每年僅登革熱即有數百名的境外移入個案,機場發燒篩檢站每年攔檢近5000名有發燒、腹瀉等身體不適症狀的返國旅客。許多傳染病雖然可透過疫苗接種,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但國人普遍缺乏正確的傳染病防治觀念及預防方法。疾管局也呼籲,目前全國共有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提供「旅遊醫學門診」,提供民眾出國前個人化諮詢、預防性用藥及疫苗接種等各項防疫建議,民眾回國後如有身體不適,也可至旅遊門診接受診斷與治療,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糖尿病要注意!足部潰瘍恐引發截肢

糖尿病要注意!足部潰瘍恐引發截肢#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糖尿病是一個無聲的殺手,而台灣每年因「糖尿病足」而接受截肢的患者,高達一萬人;足部問題已經是糖尿病患造成重大罹病、殘障及死亡的主要因素,阮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周治剛表示,糖尿病如控制不良,將引發神經性及血管性疾患,造成視網膜、腎絲球、全身小血管等病變,但其中「糖尿病足」,也就是糖尿病引發的足部潰瘍,是常見的併發症。周治剛表示,一旦患者肢體出現難癒合的傷口,尤其是下肢動脈供血不良,通常會面臨截肢厄運。根據衛生署統計,不僅是造成病人及家屬生理上的痛苦,也引起精神上的壓力。許多足部或腳趾潰瘍起因於創傷、組織缺血或異物的刺激,此外,若長久未注意潰瘍的發生,末梢神經病變引起的感覺喪失,會讓病人無法及早察覺受傷,令傷口惡化,治療就會變得複雜,截肢的可能性也相對提高,嚴重的話,甚至引發敗血症死亡。另外,患者若發生傷口感染,大都是多細菌性的,起因於足部的小創傷或微細的皮膚裂縫,血液循環不足和免疫機能受損,又因持續行動造成感染沿著筋膜層蔓延開來。最好的治療,其實是預防。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尤其患者常因神經病變,感覺較為遲緩,因此要養成每天檢查足部習慣,一旦發現有傷口,要馬上找整形外科治療,通常這類早期的傷口,在整形外科醫師的治療下,很快就會癒合。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療最重要三部曲為:徹底清創、選擇適當的敷料、傷口重建。由於足部構造的特殊性,傷口一旦清創後,往往造成骨骼、肌腱及關節的暴露,為了防止這些重要器官乾燥壞死,理想的保濕敷料使用非常重要。傷口感染控制後,進一步重建手術包括植皮等。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患的傷口不容易好,因此不能開刀。事實上,外科手術可以把感染併發組織壞死傷口,經由清創,變成乾淨的傷口,只需要時間耐心復原。醫師呼籲民眾應及早處理,重視足部小傷口,預防足部感染及潰瘍。

春節出國保健康 機場防疫不休假

春節出國保健康 機場防疫不休假#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春節假期是民眾出國旅遊,及旅居各地的民眾返鄉團圓的旺季,為避免境外傳染病進入國內,疾病管制局防疫人員春節不休假,持續在國內各國際港埠、機場進行檢疫措施,為全民健康駐守把關。根據疾管局統計,2012年於我國各國際港埠、機場,篩檢有症狀旅客累計共約1萬5千人,其中檢出法定傳染病個案以登革熱90例最多,其次為桿菌性痢疾、水痘及屈公病,多數病例為前往東南亞、中國大陸旅遊或探親之民眾。疾管局提醒民眾出國旅遊四步驟,做好自身防護以保障自已與家人的健康。出國前,透過疾病管制局網站或旅遊醫學門診獲得旅遊地點的潛在傳染病風險資訊,並採取適當預防措施;旅遊中,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飲食衛生,避免與當地病人、病畜接觸,如有發燒等疑似傳染病症狀,應適時就醫;返國時,配合入境檢疫櫃檯的發燒篩檢,且出現發燒、咳嗽、嘔吐、腹瀉、皮膚出疹或黃疸等症狀時,請主動向檢疫人員通報,並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回家後,15天內若出現上述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並清楚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以提供醫師診治參考。

肌肉痠痛誤太累? 竟是登革熱!

肌肉痠痛誤太累? 竟是登革熱!#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登革熱」是一種經由病媒蚊傳播登革病毒之傳染病,患者症狀會突然發燒到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持續五、六天,有時會一度下降一、二天後再發燒二、三天,呈現雙峰熱型。還有肌肉關節痛,特別是背肌、關節、眼球疼痛最強烈。另外,發疹通常於傳染後第四到六日出現,皮膚會癢,三、四日後消失,有時皮疹會變成暗紫色而逐漸消失。  一位30多歲長期在菲律賓工作的民眾,但是突然開始出現肌肉酸痛的感覺,以為是工作太累,但是想不到接著就開始出現發燒身上起紅疹的現象,當時先到菲律賓的醫院就醫,但是遲遲會見好轉,所以就飛回台灣,結果一到醫院就診斷是罹患了登革熱。登革熱病媒蚊有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兩種,前者分佈在嘉義縣布袋以南,後者則遍佈各地。病媒蚊密度愈高,傳播登革熱的危險性就愈大,主要預防方式應由清除孳生源著手。這兩種斑蚊主要孳生於室內外之積水容器中,諸如陶甕、陶缸、陶瓶、瓷盤、塑膠及金屬容器、水泥槽、廢輪胎、石臼、冰箱底下之水盤等,只要是長期積水而水質澄清的容器內都可發現幼蟲。此外,基隆市衛生局就民眾如前往東南亞旅遊,返國後身體不適,或懷疑罹患登革熱,應儘速就醫,交代旅遊行程,提供醫師診治時參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