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活化大腦改善失智 3飲食原則記得遵守

活化大腦改善失智 3飲食原則記得遵守#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幾年關於失智症的研究愈來愈蓬勃,研究顯示,失智症與生活習慣病一樣,受到生活型態極大影響。其中尤以飲食生活影響最大,血管型失智症自不用多說,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也能透過飲食生活改善,而且這個觀念已成為目前最有力的學說。多吃蔬果保護大腦2006年,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醫學系的Qi Dai博士發表了一項大規模疫學調查結果。這項調查以約1800名的日裔美國人為對象,分別比較每週喝3次以上蔬果汁的人,以及每週喝不到1次蔬果汁的人,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比例。結果發現,每週喝3次以上蔬果汁的人,發病機率比每週喝不到1次蔬果汁的人低76%。即使1週只喝1到2次,也比喝不到1次的人低16%。Qi Dai博士認為,水果和蔬菜裡含有的強力抗氧化物質多酚,正是造成這項結果的原因。大腦需要大量氧氣,因此很容易生成活性氧。活性氧會嚴重傷害大腦神經細胞,導致突觸功能衰退,阻礙資訊傳遞。此外,活性氧是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主因,研判可能與生成β類澱粉質蛋白有關。青背魚可預防失智症失智症並非某一天突然發生,神經細胞的退化現象會默默持續好幾十年,最後才發病。正因如此,只要從40歲積極攝取有益大腦的食物,即可達到預防效果。蔬菜與水果富含可擊退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質,討厭吃蔬菜的人與每天吃大量蔬菜的人相較,絕對是積極攝取的人較不容易罹患失智症。此外,芝加哥羅許大學健康老化研究所(Rush Institute for Healthy Aging)的瑪莎‧莫里斯(Martha Clare Morris)博士等人,曾經針對高齡族群進行調查,發現每週吃魚超過1次,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風險比完全不吃的人低了60%,得出「青背魚含有的DHA能有效活化大腦」的結論。世界各國皆發表了相同的報告,由此可見,青背魚就是預防失智症的最佳王牌。(編註:青背魚是指來自冰凍水域的魚類,如鮭魚、鮪魚、沙丁魚、秋刀魚等等)吃對食物,就能減緩失智症的進展已經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千萬不要就此放棄,學習正確的營養知識並吃對食物,就能改善失智症,減緩病情加劇。2009年,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詹姆士‧約瑟夫(James Joseph)博士等人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實驗小組在高齡成鼠的飲食中添加核桃,改善了運動障礙和認知障礙,因此認定核桃中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多酚等各種抗氧化物質,是導致這項結果的原因,人類每天只要吃七到九顆核桃就能獲得相同效果。此外,美國辛辛納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羅伯特‧克里柯里安(Robert Krikorian)博士,他將罹患輕度記憶力衰退的受驗者分成兩組,讓其中一組每天飲用藍莓汁長達十二週,另一組喝假果汁,結果發現飲用藍莓汁的實驗組記憶力獲得改善。這個實驗結果證明,藍莓中所含的多酚與花色素?等營養素,確實能有效改善失智症的症狀。讓食物的營養成份充分發揮效用從上述實驗可知,食物其實蘊含著很大的力量。不像藥物有副作用,還能預防和延緩失智症,可說是最安全輕鬆的保健方法。為了充分發揮食物效果,務必要注意以下三點:1) 多吃當季食物,盛產期營養價值最高/蔬菜、水果和海鮮都有盛產期,盛產期就是食物最好吃、營養價值最高的時期。配合大自然週期飲食,才是最合理且有效的飲食法。2) 多吃新鮮食物,確保營養度滿分/即使是當季食物,腐壞變軟也會減損其營養價值。購買時一定要選擇飽滿水嫩、顏色漂亮有光澤,表面緊實的食物,以新鮮為第一原則。3) 細嚼慢嚥,助消化、活化大腦/細嚼慢嚥可刺激大腦皮質,增加大腦血流量。大腦活化之後,有助於預防失智症。不過,對於高齡族群來說,吃比咀嚼重要,不吃就無法吸收營養。與其堅持家中長輩細嚼慢嚥,讓他們開心飲食才是最大關鍵。(本文摘自/跟著醫學博士這樣吃,「記憶力」變好了!/采實文化出版)

值夜班男性 攝護腺癌機率高日班3倍

值夜班男性 攝護腺癌機率高日班3倍#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多半不重視「睡眠」,而陷入慢性睡眠不足的狀況。所以到了深夜,街道還是一片明亮,隨處可見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就連大眾運輸系統也都日夜無休地全天候運轉。許多值夜班的員工,都是在這類的工作場所上班。不難想像他們完全無法過著白天工作、晚上睡覺的正常生活。連值夜班 增加罹癌風險研究報告指出:一個月值夜班3次以上的女性,與只做白天工作的女性相比,前者罹癌風險較高。如果輪班工作持續30年,乳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1.36倍;持續15年,直腸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1.35倍;持續30年以上,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1.47倍。甚至,女性若同時合併肥胖症狀的話,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竟然是持續輪班工作20年的2.09倍。男性方面的數字也非常驚人。研究數據指出,輪班工作者與只做白天工作的男性相比,前者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居然是後者的3倍。這些數字雖然讓人看了膽戰心驚,不過都是透過健康檢查便能早期發現的癌症,所以請一定要確實接受健康檢查(癌症健檢或全身健檢)。睡眠越短免疫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到底罹癌的機制是如何形成的?簡單說,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突變而成。原本之所以不會顯現出來,是因為有人體防禦機制,也就是免疫力防衛的緣故。我們的身體每天不斷重複著癌細胞的生成與消滅。不過,一旦睡眠不足,身體的免疫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攻擊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工作效率便跟著降低,導致罹癌風險提高了。因為不良的睡眠品質,而提高罹癌風險的原因還有一個,那便是與褪黑激素(Melatonin,又被稱為睡眠荷爾蒙)的分泌有關。單來說,當天色漸暗,人體會分泌褪黑激素,以控制睡眠節奏並帶來良好的睡眠品質。褪黑激素具攻擊癌細胞的作用如果因為看電視、上網或值夜班等因素,使得人體到了夜晚還暴露在光亮之中,就無法分泌黑激素。這麼一來,人體就無法得到完善的睡眠,使得免疫力下降。此外,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具有直接攻擊癌細胞的抗腫瘤作用,也有中和氧化與消毒功效。當我們睡覺時,身體進行著各種修護工作。如果生活作息不規律,就無法獲得褪黑激素等各種有益身體的功用了。(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原來痔瘡手術不可怕!一名患者因為直腸肛門肌肉組織變弱鬆弛得到痔瘡,原本擔心因為痔瘡手術會影響生活,遲遲不敢手術,醫護人員的耐心照護使其做好術前準備、勇敢面對痔瘡手術,術後不但恢復良好,生活上也沒有其他困擾。便秘、懷孕及長期敦作都會引起痔瘡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長姚美惠表示,痔瘡可依其所在部位分為內痔及外痔2種。 以肛門內的解剖圖來區分,「齒狀線」之上的皮膚不會有痛覺,在這裡生長的痔瘡我們稱為「內痔」,此線之上的皮膚細嫩,對痛覺非常敏感,長在此線之下的皮膚的痔瘡我們稱為「外痔」。長期靜脈壓力增加, 如便秘、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是引起痔瘡的風險因子。 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 1) 久坐或久站  2) 排便時用力過度 3) 長期便秘或腹瀉  4) 懷孕時下腔靜脈壓力增加 5) 舉重  6) 家族遺傳多吃木瓜、香蕉、番茄 少吃油炸辛辣物姚美惠護理長表示,一般的痔瘡多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少數因痔瘡出血厲害、無法久坐、疼痛不適等因素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至於術後注意事項,手術前可先練習溫水坐浴(泡盆)5-10分鐘,術後泡盆就能駕輕就熟,另外,多吃高纖食物與水果如蔬菜、木瓜、香蕉、番茄、奇異果等,避免吃油炸辛辣食物,每日至少喝水2000cc(每小時200-300cc),按時服藥,如廁後即沖洗與泡盆,排便順暢,避免久坐、久站,就能不再受到痔瘡干擾。

中藥治療2週 救回C肝昏迷女

中藥治療2週 救回C肝昏迷女#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習慣不佳,經常熬夜又暴飲暴食,往往使得肝功能不好,甚至出現脂肪肝。不只是男性,有脂肪肝的女性也不少,傳統中醫認為,春天是生發季節,適合養肝,因為春天屬木,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肝臟也屬木,人體也和自然界一樣,陽氣漸盛,因此春天養生原則首重養肝,而且中醫所指的肝,不只是肝臟,還包括了肝經。救活C肝女 李醫師獲頒感謝狀一名公司老板娘罹患原位性肝硬化,已陷入昏迷要等待換肝,而且有肛門出血,不但無法吃喝,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想吐,經中醫師開給的中藥治療15天後,肝硬化病況得以獲得改善。還有一位日本女子因為C肝出現肝昏迷住進加護病房,也在服用李醫師開給中藥治療2週後,挽回一命。休息了仍容易疲勞 肝已經出現警訊李深浦中醫師表示,不要小看內臟的功能,每天都應該要適度休息,如果休息了仍容易疲勞、手腳痠軟無力、眼睛模糊、頭痛、腦神經不想動,表示肝已不想工作,應該要適度休息。人體無時無刻都在兢兢業業,都在不斷運轉,除非是肝已經出現警訊,否則不太需要特別去注意,如果忙碌無法睡7-8小時,可以閉眼、放空,使肌肉放鬆約20分鐘,短暫的休息也可瞬間補充體能。全身放鬆忘我 可使肝氣恢復休息就是要完全放下,李深浦中醫師指出,利用短時間全身放鬆忘我,可以使肝氣恢復,讓極化的自律神經可以去極化,能使身體得到快速充電的感覺,而且全身經絡疲勞可以恢復。此外,尤其是不要一直注意有沒有在休息,隨意神經太發達,什麼都要管,一天到晚想把他人管好,想把自己的五臟管好,其實都沒有必要,只會使自己痛苦。置之死地而後生 治療肝臟就是要能新陳代謝李深浦中醫師進一步指出,肝是管睡眠中樞,新陳代謝的器官。養肝除了要放下、不掛心、吃好睡好之外,不可吃冰也是一大重點。因為溫度下降會讓食物無法消化,釋放營養會產生凝聚作用導致熱量堆積,而且無法轉換成體力。所以正確的護肝之道,要記得遵守飲食溫度適當,營養均衡,吃好睡好,適量運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婦4大困擾 吃對食物有解

孕婦4大困擾 吃對食物有解#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懷孕期間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但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的改變,更能加強消解不適感的作用。配合孕婦較常發生的症狀,以下提出各種建議,請務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看看。1) 貧血懷孕時,為了傳送充足的血液給寶寶,血液的循環量會增加。雖然說血液循環的量增加了,但因為只是血液中的水分增多而已,所以比起懷孕之前,血液變得更是水水的,容易引起貧血。飲食/多攝取小松菜、羊栖菜、蛤蜊、芝麻等鐵質含量多的食品,同時也攝取含有優質蛋白質的大豆食品、維他命C豐富的綠黃色蔬菜等等。生活/懷孕時和懷孕前相比,據說鐵質的需求量是1.5倍左右,但如果生活上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也無須格外補充營養補充品。請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用心地從飲食中攝取鐵質吧。定期產檢時若被診斷出貧血,就需遵從主治醫生的指示。2) 便秘有些人雖然以前從來沒有被便秘困擾過,但懷孕之後,卻因為變大的子宮壓迫到直腸,而引起便秘。便秘持續下去的話,也容易造成痔瘡,所以務必要注意。飲食/請多攝取地瓜、蓮藕等根菜類,海帶芽、羊栖菜等海藻類,以及菇類等含有很多膳食纖維的食品,也請攝取足夠的水分。生活/請養成做孕婦瑜伽或步行等適度運動的習慣吧。另外,有便意的時候卻忍著不排便,可能因此錯失時機而引起便秘。不管有沒有便意,最好每天都在固定時間去廁所,養成習慣很重要。3) 害喜害喜是從懷孕前期開始的症狀,大多人到第12~16週左右時就會改善。害喜持續的時間長度是因人而異,症狀也是各式各樣,包括想吐、改變食物嗜好、吃不下東西,或總是嘴饞想吃點什麼的狀況等等。飲食/若是常常吃不下東西,就在想吃的時候,少量進食,注意不要挑食。在料理中淋上檸檬汁,選擇加了酸味的食物,或醃漬菜等清爽的食物,比較容易吃得下。嘴饞的話,要留意少量就好,一點一點地吃東西。並且請在考量到寶寶的營養下,用心選擇吃的東西。清涼飲料或冰淇淋等,含有很多砂糖的食物都要避免,改成用當季水果來克服嘴饞吧。生活/吃不下的症狀如果持續太久,心裡也會變得很不安吧。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因為之前儲存在母體內的營養還很充足,所以還不用太過擔心。不妨和朋友聊聊天,或是出去走走,轉換一下心情就好了。如果有這樣的症狀 請和主治醫生討論/一天吐好幾次,體重也減輕了4~5公斤,不只是食物,就連水都喝不下等等。日常生活都無法正常過,因為害喜變得很辛苦的孕婦,請和主治醫生討論改善方法。4) 腳的冰冷、水腫冰冷和水腫有密切的關係,因身體冰冷影響腎臟功能低下的話,就會出現水腫。懷孕時,腿和腰的冰冷,會形成對寶寶來說很不舒服的環境,所以需要多加注意。飲食/茄子、小黃瓜、苦瓜等夏季蔬菜,芒果、木瓜等熱帶水果,或是清涼飲料、加了砂糖製成的甜點等,這些食物可能是造成身體比較冰冷的原因,請注意不要攝取過量。生活/孕期在夏天時,注意衣著不要穿太薄,也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孕期在冬天時,有必要注意因運動不足而引起的冰冷。建議在天氣好的日子去散散步,或是做做孕婦瑜伽,從身體裡面開始暖起來吧。建議的對應法/使用薑的泡腳浴1) 準備一個可以浸泡到小腿深度的水桶或盆子,把一小塊薑磨成泥後放進去。2) 準備適合熱度的熱水,倒入水桶中約到小腿一半的高度。3) 把雙腳放進水桶中,泡到額頭或鼻翼出汗,大約15~20分鐘左右即可。這樣做可以讓身體由內而外開始熱起來。(本文摘自/順產操/台灣廣廈出版)

早點睡!美肌秘密5招養成

早點睡!美肌秘密5招養成#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肌膚變漂亮,不用加法要用減法!想要變得更美麗,請重視每天的飲食和生活習慣。1) 天天吃得營養/謠傳「蛋白質、膠原蛋白是美肌的根源」,這是錯誤的說法。吃下的食物不會直接成為肌膚的營養。形成美肌的維生素等營養素,和腸內細菌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腸內細菌是以主食的成分,來合成必要的營養素。為了能持續不斷產生同樣的營養素,一定要好好吃飯,每日攝取營養的食物。對美肌有幫助的飲食生菜沙拉:多攝取酵素、維生素。溫熱蔬菜:多攝取食物纖維和維生素。味噌湯:多攝取蛋白質。米飯:每天吃。每週吃糙米1~2次。2) 不喝營養補充劑、提神劑/除了保養品和化妝品,營養補充劑和提神劑中也可能含有對羥基苯甲酸、安息香酸等防腐劑。這些都會破壞腸內環境,讓營養平衡變差,肌膚變得粗糙。請注意生活規律,不要依賴營養製劑。3) 多吃天然食品,攝取維生素/一般認為,每天攝取維生素C等營養補充品,對身體是有益的事,一直以來都受到推崇。但是最近陸續有醫生指出,吃太多合成維生素劑會造成健康傷害。人體的健康,保持著微妙的均衡狀態。不要過於依賴營養補充品,請多從食物裡攝取必需營養素。4) 晚上 12 點以前就寢/熬夜對肌膚非常不好,這是有醫學根據的事實。很晚才上床睡覺,幫助肌膚細胞生長轉換的成長賀爾蒙分泌會不足。再怎麼晚也請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5) 避免累積壓力/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白血球會增加,交感神經亢奮,引起肌肉組織發炎。如此一來容易形成痘痘,造成黑色素增加而形成暗沉、黑斑。為了擁有美麗肌膚,請為自己設定一段盡情放鬆的時間。(本文摘自/專櫃小姐不知道的保養真相!肌斷食計畫/世茂出版)

醫訊/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醫訊/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蟬聯34年國人十大死因,一直是隱形殺手,許多人因飲食不均衡、身材沒有控制好、壓力大,自己不認真照顧身體、沒有發現病徵,死亡一步步逼近,對家人來說都非常措手不及。關於飲食、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智慧農場負責人蔡文清健康分享講座「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並給予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懂吃也懂排,自己的身體自己救時間:106年02月20日 星期(一) 下午13:00開始地點:台北世貿一館健康養生展攤位D417(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洽詢:蔡小姐0921-021985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

年紀大 血壓高一點沒關係?#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大,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嗎?許多65歲以上的老人家,因為高血壓問題被告知要服藥時,總是以為年紀大之後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加上周遭也有不少親朋好友血壓高而忽略用藥的重要性。因此,當血壓過高時,有的老人家擔心一旦吃了藥就要終生服藥而不積極治療,也有的老人家認為沒有病痛就不需要服藥,使的血壓監控難上加難。高血壓盛行率男性為25%、女性為1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瑞元指出,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台灣高血壓盛行率(>140/90mmHg)男性為25%、女性為18%,年紀超過60歲則上升至47%。年紀大會影響血壓是不爭的事實。蔡瑞元醫師提醒,與高血壓相關的死亡原因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在民國104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分別排名第2、3、8名。因此若是罹患高血壓,好好治療才能避免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改善生活 限制每天鹽分、酒精攝取許多老人家總認為若沒有不適就不需要控制血壓,但根據2015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基本上血壓都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若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臟病併蛋白尿或是接受抗血栓療法來預防中風,則需更嚴格控制在<130/80 mmHg。蔡瑞元醫師表示,高血壓治療不一定要服藥,限制每天鹽分攝取、限制酒精攝取、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運動等,做到生活型態上的改善也有助於維持平衡。如果生活型態調整後還沒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再考慮藥物治療也不遲,為了健康,年長者千萬不要忽視血壓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