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醫訊/如何自主健康管理

醫訊/如何自主健康管理#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在現代環境中,身旁經常充斥著許多有害物質,人們為了避免遭受病毒、細菌侵入身體,進而產生疾病。除了外在的保護,如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生活環境整潔、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等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自身強健的免疫力。有鑑於此,台北紅十字會等單位將舉辦健康自主管理免費公益講座,特邀請中國醫大醫療體系總執行長許重義醫師主講,此次主題為「健康自主管理-遠離病痛從良好生活習慣開始」。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該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健康自主管理-遠離病痛從良好生活習慣開始時間:102年8月3日(六)下午13:00~14:20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徐州路2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2或藍線善導寺站出口3)401室洽詢:02-2391 5568報名:http://event.bestclinic.com.tw/20130803.html

不知自己罹患高血壓! 國人生活習慣現危機

不知自己罹患高血壓! 國人生活習慣現危機#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調查,台灣超過三分之一的民眾不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壓!由於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壓力較大,加上運動量不足、吸菸等原因,導致高血壓風險常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國民健康局成年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陳姿伶表示,國人生活習慣潛藏許多高血壓危險因子,建議18歲以上應每年量一次,已患有高血壓之民眾更要定期量。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蔡克嵩指出,高血壓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像是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其中有3成以上民眾不知道高血壓也會引起腎臟功能缺損。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鐘則表示,高血壓、吸菸與高膽固醇都是可控制、可改善的人體健康危險因子,但罹患高血壓的人卻逐年上升,若民眾對高血壓有100%的認知,就能有46%的控制率。血壓下降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益處,更可降低30%狹心症死亡率、40%中風死亡率。為喚起國人對高血壓問題的重視,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於全台575家7-ELEVEN設置千禧健康小站,免費替民眾檢測血壓,並呼籲有高血壓症狀之民眾,需遵守「711」測量原則,每天早上7點、晚上11點前各量一次血壓並記錄量測值,定期回測血壓。陳文鐘進一步說明,首次量血壓的民眾,兩手都需要測量,且要取較高數值為主,若兩手值數差大於20毫米汞柱,則應該尋求專業醫師。若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在160與100毫米汞柱以上,就應透過專業醫師協助;若是在140與90毫米汞柱以上,非高血壓患者需連續一周天天測量,如仍偏高,就要找醫師;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在130與80毫米汞柱以上,若為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患者,也應要諮詢專業醫師。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減少食鹽攝取、適當飲酒不過量、控制腰圍(女性不超過80公分;男性不超過90公分)與體重(BMI直維持在18.5-24之間)、不吸菸以及每周至少5次30分鐘的運動,可有助於控制高血壓,掌握自己的健康,別讓疾病不知不覺中找上你。

樂閱讀/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樂閱讀/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生活習慣

良好的習慣包括正常的飲食起居、三餐定時定量、處理事情的態度和睡眠品質,是近年來呼籲降低失智症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實證:各國研究顯示,多看1小時電視,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會就高出1.3倍。臺大公衛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BMI值大於25.5且抽菸的人,比起BMI值正常又沒吸菸的人,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高出5倍,得血管型失智症的機率更高達10倍。美國研究指出,容易憂慮或緊張焦慮的人,年長時較易罹患老年失智症。專家推論焦慮荷爾蒙長期升高,可能損害腦部管理焦慮時行為和記憶的部位。《內科醫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0年4月26日刊出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同時具備吸菸、酗酒、不運動和蔬果攝取不足等四大不良生活習慣者,與沒有這4種不良習慣的人相比,罹患癌症與心臟病的死亡率,前者是後者3倍。哈佛大學一項針對68000名中年婦女所做的研究顯示,若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時會比平均睡足7小時的人平均重2.4公斤以上,而肥胖的機率多出15%。原因是睡眠不足的人體內管控食慾抑制的瘦素leptin荷爾蒙偏低,但促進熱量攝取的荷爾蒙ghrelin反而偏高。好的睡眠品質對注意力、短期記憶、情緒、工作能力和免疫系統都有所幫助,尤其睡足7小時的功效最佳。做法/• 享受早餐/晚上睡眠時,大腦仍在消耗熱量,起床後是大腦最缺乏能源的時間,好好吃一頓早餐,讓血糖緩慢上升,持續供應腦部能量。• 細嚼慢嚥/避免壓力進食,每口食物若能嚼20次以上,可促進唾液分泌和提高腦部神經連結。使用咀嚼肌時,刺激會傳到腦幹、小腦、大腦皮質,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不但能充分品嘗食物的美味,又能鍛鍊大腦活性。• 曬太陽/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也能減少憂鬱。• 做家事/必須先運用大腦規劃每件事的優先順序、安排居家空間、身體的勞動與伸展,這些都會用到大腦的額葉區。完成家事後的成就感,也可促進腦細胞的連結。• 不要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血壓上升,增加腦部受損的風險。• 不要酗酒/過量飲酒會造成前額葉及小腦機能低落,每星期喝酒不要超過五天。• 排解壓力/避免憂鬱,保持彈性和樂觀的態度。• 睡眠充足/失眠、睡眠障礙或打呼引起的睡眠中止症,容易影響大腦發展。(本文作者/褚士瑩)(摘自/忘了: 走一段無悔的失智照護旅程/時報出版)

心臟病威脅無所不在? 良好習慣可降低風險

心臟病威脅無所不在? 良好習慣可降低風險#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到底應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患有心臟病,以及如何愛護我們的心臟,避免發生心肌梗塞的悲劇?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周立平表示,沒有患病症狀、體檢正常、有健康運動習慣,甚至是年輕人都可能受到心臟病的威脅,因此,只有接受進一步的心臟檢查包括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臟造影、或是高轉速的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才可以評估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一名46歲患者,固定有騎腳踏車運動的習慣。他身體健康、無疾病史,也沒有抽菸習慣,卻突然發生胸痛、冒汗症狀,疼痛情形更是斷續發生,患者表示,運動騎車更會加劇症狀。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其有心肌梗塞現象,立即安排病人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以打通阻塞的血管。周立平建議,一旦診斷出有心臟病,就應接受專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醫師更以美國心臟協會所訂出的「簡單生活七要件」來提醒民眾,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落實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規律運動、保持身材、控制血糖、注意飲食健康、固定追蹤檢查心臟血路是否通暢(總膽固醇需低於200 mg/dL)、血管減壓(血壓低於120/80 毫米汞柱),以保持心臟的健康,遠離心臟病的威脅。醫師補充,越早建立良好習慣,保持心臟健康的效果越好。(圖片來源:新樓醫院提供)

小心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讓你胃病上身!

小心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讓你胃病上身!#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調查,近5年来,19至35歲的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倍,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影響了發病率,所以說生活習慣對於胃的健康,真得非常重要,小心你不正確的生活習慣,可能讓你胃病上身!常感覺心口灼熱、酸液逆流或喉嚨有異物感,那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找上門了,林杰樑醫師指出,多數是因為壓力以及生活習慣造成,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當吞嚥、食道蠕動時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造成胃部裡的食物、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胃食道逆流嚴重的話,將引發慢性喉嚨發炎,因為胃酸長期逆流侵蝕所導致。與慢性咳嗽,胃酸刺激氣管所產生;而胃酸嗆到支氣管,造成支氣管痙摩。林醫師也提醒,想預防必須從生活習慣上面調整,避免吃東西馬上睡覺,也可以藥物治療,讓胃放鬆,避免擠壓導致胃酸逆流。你有這樣的生活習慣嗎?吃飯狼吞虎嚥、常空腹喝咖啡。當心引起慢性胃炎,林醫師解釋,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而急慢性胃炎會引起上腹疼痛、燒灼感,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其實慢性胃炎極為普遍,大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慢性胃炎,但大多都是因為吃了刺激的食物,導致慢性胃炎急性發作。建議胃不舒服必須要避免過甜、過酸或纖維較粗的食物,例如:奇異果、筍子,可避免胃酸分泌過多更不舒服!

女生錯誤生活習慣 當心使你惹病上身

女生錯誤生活習慣 當心使你惹病上身#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調查,女生最容易發生的疾病,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而且很多生活習慣都是大家很習以為常的,想不到居然會影響健康,你是否愛美要白都不曬太陽;妳是不是重口味,沒味道無法入口,但卻又不愛喝水?這些女生錯誤的習慣,小心惹病上身! 可坐就不站,可躺就不坐,導致女生最容易罹患的第一大疾病,便是骨質疏鬆,婦產科醫師陳保仁也指出,骨頭是不斷在更新的,約每三個月就會完成一個週期的生長,生活的壞習慣,會不停的破壞骨骼密度。女性、亞洲人、家族有人罹患骨質疏鬆者、瘦小體型較容易;而太早停經、未生產過也是危險因子;生活飲食上長時間低鈣、低Vit D之攝取,飲酒、嗜煙者,高蛋酸攝取者(偏食肉類食品)也是高危險群。至於咖啡,如果一天攝取沒有超過三杯以上,倒是不用太擔心!想預防及解決骨質疏鬆的問題,可多食用天然的含鈣食物:小魚干、海帶、莧菜、豆芽菜,或營養食品:含維生素D3的鈣片,再加上每天運動、曬太陽10-15分鐘。美國平均一年有7百萬人為了尿道炎就醫,而台灣平均每3位女性就有一位曾經得過尿道炎!女生最容易罹患的第二大疾病,便是尿道炎,家醫科王建宇醫師表示,不愛喝水、習慣性憋尿、私密處清潔過度清潔,都有可能造成尿道炎及膀胱炎。而情況嚴重會上行感染,引發膀胱炎、腎發炎,最嚴重引發敗血症死亡,因此建議多喝水,平常一天喝自己的體重乘以30c.c.的水量。台灣的臨床調查發現,30多歲的白領女性中,30%的人存在隱性更年期現象,而目前在台灣發現最早進入更年期的女生年齡只有23歲!錯誤的生活習慣是造成提早更年期的原因,陳醫師也說,經常激烈的減肥,或者無生育計畫的女性,容易提早更年期,女性正常的更年期年齡為46至53歲,若41歲以前發生更年期,稱提早更年期。王建宇醫師也提醒,必須注意生活作息,不要過度減肥,若發現經期不正常就要趕快就醫;更年期若發生,容易產生貧血以及掉髮的狀況,也會明顯老化。因此日常生活可補充含雌激素的蔬菜類,例如山藥或者豆類,以及抗氧化的蔬菜類,例如杏仁、堅果類以及核桃。

抗老不分年齡 從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開始

抗老不分年齡 從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開始#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國人的十大死因包含,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疾病、高血壓等,全部都是慢性疾病,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常聽見新聞報導有許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罹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必須一輩子吃藥控制的例子,可見抗老不分年齡,已經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醫學美容醫師張大力在其著作上指出,老化已不再是單只外表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在器官的退化及疾病癌症的危機。所以,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高糖份、自由基、紫外線、壓力、重金屬、塑化劑,嚴重地傷害身體,使內在器官在不知不覺中,已悄悄邁向衰老。 張大力醫師在著作上提到,老化殺手「糖化反應」,是由於食物中的糖和體內蛋白質結合後,產生化學反應,引起人體循環不良,使皮膚失去彈性,器官、血管慢性病變引發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慢性疾病的發生,主要也因為糖分促進細胞老化。因為糖化反應,生理系統逐漸失靈,一開始是肥胖或代謝症候群,衍生出各種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的糖分太高,衍生出許多不良的代謝產物,逐漸導致體內器官失去作用,嚴重甚至死亡。可怕的是,原本這些狀況是中年或老年才發生,現在則提前出現在小孩與年輕人身上。因此張大力醫師在著作中建議大家,抗老化是需要從小養成正確的生活觀念,建立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來延緩器官功能退化,遠離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脅。

外食族少油膩低膽固醇 遠離高血脂!

外食族少油膩低膽固醇 遠離高血脂!#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脂是一種文明病,飲食生活習慣不當,高血脂症會提早報到,危害健康。血中的脂質含量過高,俗稱「血油太高」。現代人的飲食中經常吃入過量的膽固醇,又缺少纖維質的攝取,易造成肥胖產生高血脂。高血脂可能引發相關危險除了心血管疾病外,也與腦血管疾病(俗稱腦中風),當然和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相關,所以高血脂症的控制不容輕忽。對高血脂患者而言,維持理想體重及適當飲食控制是很重要。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施麗香護理長提醒掌握以下幾個飲食原則,不僅可以協助控制體重,更能避免攝取過多的脂肪增加身體的負荷。首先,最重要是避免攝取過度油膩的食物,外食族盡量挑選調理較不油膩的餐廳,少吃油炸或酥油類食物;在家做菜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或涼拌為佳。食用油的選擇最好使用植物油,如葡萄籽油、橄欖油、菜籽油等;建議多食用含纖維食物,如五榖雜糧、蔬果等食物可降低血脂肪。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蟹黃、蝦、魚卵等,若膽固醇過高,則每週以不超過攝取二~三個蛋黃為原則。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增加,可依個人喜好來選擇運動項目,包含有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時間30-40分鐘,運動次數每週2至3次,需持之以恆。另需謹慎控制自己抽煙及喝酒的習慣,因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都會破壞動脈管壁,造成膽固醇堆積,加重高血脂的情況。綜合以上建議,高血脂是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或延後發生,因其初期沒有徵狀,如果你是高危險群或年齡已達40歲以上,建議定期的健康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