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遠離口腔癌 提早杜絕菸、檳、酒

遠離口腔癌 提早杜絕菸、檳、酒#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居住基隆市擔任貨車司機的張先生,十幾年來在工作時為了提神,每天菸檳不離口,後來因牙齦腫痛而就醫,在醫師診察衛教下做口腔粘膜篩檢,確診後為口腔癌第三期,醫生表示要馬上住院開刀,歷經十八小時手術,目前除了臉部外觀改變外,身體無其他健康問題,目前定期回診追蹤。國民健康局癌症篩檢系統顯示:101年度基隆市安樂區民眾口腔黏膜篩檢資料,計3120人參加篩檢,其中6人確診為口腔癌病患,而這6名口腔癌患者每位長年來都有抽菸或嚼檳榔的習慣,抽菸、喝酒、嚼檳榔是造成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一直往上增加的原因,提早戒除才能真正降低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提醒30歲以上曾經或有嚼食檳榔或吸菸民眾,每兩年要進行口腔黏膜篩檢,只要攜帶健保卡到衛生所、特約牙科或耳鼻喉科即可接受免費口腔癌篩檢。  

男子過量飲酒 食道癌誤認感冒喉嚨痛

男子過量飲酒 食道癌誤認感冒喉嚨痛#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49歲潘姓男子,喜歡喝烈酒,每天把烈酒當做飲料在灌,一喝就是10幾年。約兩年前,他出現吞嚥困難及乾咳等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喉嚨痛,並不以為意,但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連喝水都非常困難,直到101年4月份爆瘦,才到屏東某醫院就醫,經食道鏡檢查赫然發現有一顆潰瘍性的腫瘤,切片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即所謂的食道癌。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醫師詹建勝指出,電腦斷層顯示食道中段有一顆腫瘤,因太大壓迫食道導致通道細小,讓潘先生無法進食。                    詹建勝表示,美食當前卻無法入口,就算吃也吞不下去,這就是食道癌的病症。近年來食道癌死亡率有逐年攀升及年輕化趨勢,食道的鱗狀上皮癌與抽煙、喝酒有極密切的關係。潘先生長年抽煙、重度飲酒,一直到近年出現吞嚥困難、乾咳等症狀,好在及時治療,讓潘先生又可以繼續享受美食。詹建勝呼籲,唯有遠離菸酒檳榔,才是預防癌症的根本之道。

超級愛健康/下班放鬆喝一杯 擔心熱量來找碴

超級愛健康/下班放鬆喝一杯 擔心熱量來找碴#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做為忙碌的上班族女生,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壓力這麼大如果有時間,你會怎麼解放自己?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有68%的上班族都認為「旅遊」是最好的紓壓方式,不過實際上,上班族真正最常做的休閒活動,前三名卻是唱歌、看電視與吃美食,旅遊根本沒在排名內! 一天最健康的熱量應該是多少?家醫科醫師賴彥輝表示,跟每個人的體重有差,一般來說,男生每天總熱量的攝取一天最好不要超過2000大卡,女生不要超過1800大卡!如果超過的次數、頻率太多,或是熱量攝取的內容不均衡,就要注意一些健康問題。下班忙完回到家,就需要放鬆、沉澱一下,最好就像日劇、韓劇裡面那樣喝一點酒、再配點肉乾當下酒菜,最過癮了!對此,李婉萍營養師解釋,啤酒就是酒精和糖,水果啤酒的糖份更高,可能造成隱藏性的內臟脂肪肥胖,而且喝一罐就會過量,如果像電視劇那樣下班回家沒吃晚餐就先喝,對身體傷害更大.肉乾的鹽分高,又唰嘴,很容易過量,所以兩種結合,很容易熱量吃得比晚餐還多。如果是紅酒、白酒配起司,聽說還能減肥?李婉萍說,紅白酒的熱量也不少,一杯250毫克的紅酒差不多也等於一碗8分滿飯的熱量了!很多人喜歡吃起司配酒,其實起司熱量也很高,不過吃不多,所以相對好一點! 賴醫師也提醒,國家建議男性每日攝取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1個酒精當量相當90大卡 = 2茶匙油脂),所以大概等於1罐啤酒;150cc的水果啤酒、紅白酒;30cc的烈酒;喝酒前最好都吃點東西;魯味、鹹水雞比起司好,前三個又比肉乾好,最好可以多點一些蔬菜。很多人以為喝酒對睡眠有幫助,其實喝酒反而會干擾睡眠,有研究證實,酒精會影響下半夜的睡眠!同時要小心胃裡的食物造成胃食道逆流!其實與其注意偶爾的放縱,上班族更要注意的是上班時候喝的飲料,如珍珠奶茶,那才是真正的高熱量食物,如果真的放縱了,第二天就來點蔬食餐吧!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653

薑母鴨、燒酒雞補身 小心不適「胰」

薑母鴨、燒酒雞補身 小心不適「胰」#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天氣冷,國人大多喜歡食補,食補又以薑母鴨、燒酒雞最常見。而許多民眾認為「加酒」會更補,不但可以暖身、也是一大享受。但注意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飲酒取暖」。一名45歲有酒精性肝炎、慢性胰臟炎病史的男性病患,因天氣冷所以常吃燒酒雞或薑母鴨來補身體,而這些食療補品又多屬高油之飲食,下肚後就造成了急性胰臟炎,甚至澱粉脢及解脂脢都超過正常值的3倍。署立台中醫院副院長洪弘昌就表示,患有酒精性肝炎、慢性胰臟炎、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加了酒的飲食及高油脂食物都不適宜飲食。洪弘昌說,喝了使用酒烹煮的薑母鴨,其實就是在喝酒及攝取油脂,尤其是大量的進食,所以才會引發急性併慢性胰臟炎。因此建議民眾,在烹煮這些食療補品時可以避免添加酒精類飲品,有消化道潰瘍的民眾也應儘量避免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脂的用量也是烹煮時應該注意的。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張佳樺也特別提醒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食用補品時應特別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補品,同時更應注意勿食用過多,造成身體的額外負擔,補身不成反傷身。(圖片來源:署立台中醫院提供)

歡慶父親節之餘 提醒爸爸不菸、酒、檳榔

歡慶父親節之餘 提醒爸爸不菸、酒、檳榔#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人常有抽菸、嚼檳榔、飲酒習慣,且香菸、檳榔、酒常是國人表達人際情感交流之物品,卻不知香菸、檳榔、酒隱藏著許多危機!基隆市衛生局特別在父親節提醒所有爸爸,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嚼檳榔者的28倍,如同時有吸菸、嚼檳榔和酗酒者,則罹患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致癌,但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於2004年即證實,檳榔子本身就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單嚼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過量的飲酒也易引起許多身心的疾病及症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特別結合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科實習生,分別於昨(7)日在文昌里里民會堂及今(8)日在文安里里民會堂,除慶祝父親節外,更以創意戲劇的方式宣導戒菸檳酒的防制,讓民眾在生動活潑的劇情中,了解菸、檳、酒的危害,並願意身體力行,將危害的生活習慣戒除或減量,進而推展至身邊親人及社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主任曾舜玲提醒,口腔黏膜篩檢可以降低43%的口腔癌死亡率。因此,有嚼檳榔、吸菸的民眾,記得善用政府資源,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檢查結果如為癌前病變,只要戒除香(菸)、檳(榔)、酒,並依醫囑接受醫師治療,就可以阻斷疾病之進展,也可善用政府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

菸、檳榔、酒 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

菸、檳榔、酒 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在2004年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而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更是口腔癌常見的三大危險因子,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若嚼檳榔又吸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提高為89倍,如果酗酒、嚼檳榔、吸菸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比完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高出123倍,也將是心血管疾病之候選人!戒菸對健康的好處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吸菸者在戒菸20分鐘後血壓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中風之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這麼好的戒菸效果,基隆市七堵衛生所呼籲所有抽菸、嚼檳、喝酒民眾開始展開戒菸拒檳節酒行動!

遠離菸酒檳榔 向危害因子ABC說不

遠離菸酒檳榔 向危害因子ABC說不#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關檳榔對健康之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部分基隆市民喜歡嚼檳榔,但檳榔對口腔黏膜為害甚大,雖然嚼檳榔習慣不會立即出現口腔黏膜病變,但經常嚼檳榔對口腔黏膜是持續性刺激,將導演罹患口腔癌機率增加。為減少檳榔對口腔黏膜危害,基隆市衛生局今年(101)陸續在各區推廣菸酒檳榔防制整合計畫,首先先從基隆頭的中正區開始,為此計畫我們給一個口號為「口腔保健-請遠離健康危害因子A、B、C來代表,這個A、B、C是從英文字義而來;A就是酒精(Alcohol),B就是檳榔(Betel nut),C就是香菸(Cigarette)」。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更令人憂心的是,基隆市101年十大死亡原因癌症是第一位,口腔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第四位。以抽菸、喝酒又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為了降低罹患口腔癌機率,基隆市衛生局極力推廣及宣導菸、酒、檳榔等相關議題,除規劃在基隆市中正區辦理相關健康講座,也鼓勵有抽菸嚼檳榔與喝酒民眾早日接受健康篩檢。

酒後吃止吐藥 當心交互作用致命!

酒後吃止吐藥 當心交互作用致命!#酒

一位有酗酒習慣的中年男子,在某次聚餐飲酒後出現頭痛症狀,聽從友人建議連續服用數顆常見止痛藥,沒想到竟然引發急性肝炎發作,昏迷不醒,緊急送醫才保住一命。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許多人會在酒後服用止痛藥、止吐藥等藥物來緩解酒後不適的症狀,或是睡前以酒配服安眠藥,期望加強助眠效果,但這些都是很危險的用藥行為,因為酒精很可能和這些藥品發生交互作用,嚴重時可能致命。像是含乙醯氨酚成分止痛藥(例如普拿疼)和酒精併服時,就可能加重藥品的肝毒性,造成傷害,尤其肝功能不佳或有酗酒習慣的人,更需要特別小心。專家指出,酒精可能會延緩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增加藥物毒性反應、造成肝腎負擔;酒精也可能使得部分藥物的體內濃度下降,使藥物達不到治療濃度而失效;另外,還有些藥物會抑制酒精代謝,使人體內酒精濃度上升,造成認知、反應能力下降,以及噁心頭痛等症狀。有些民眾認為,只要不是同時將藥和酒吞下肚就沒事,事實上,酒後數小時,血液中仍可能有酒精存在,如果再服用某些藥品,藥品的代謝就可能受到酒精影響,進而發生各種交互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民眾,酒後出現不適可以多喝水或休息,應避免服用藥物;此外,服藥期間應儘量避免飲酒,且吃藥時不可和酒、果汁或茶等飲料併服,以足量(至少250cc)白開水吞服,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