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

永不放棄 不死鳥謝千鶴的跑步人生

永不放棄 不死鳥謝千鶴的跑步人生#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紀錄本來就是留給人去破的。」2019年6月初在日體大紀錄賽以16分10秒20打破睽違十年、由許玉芳老師保有16分25秒21女子5000公尺全國紀錄的謝千鶴,穿著運動服在炎熱的左營高鐵站與我碰面。詢問她這次破紀錄的心得,只是笑了笑:「還要再努力啦。」學著看懂人生「當時我正在最高峰,」謝千鶴說:「但受傷之後,就沒人記得我了。」當時跑步成績正值高峰,1500公尺賽後,要練體力時腳有不舒服的狀況,但覺得沒甚麼,忍過就好了,後來久了就得上腔室症候群,三年內進行了數次手術。最嚴重的時期,她不能站也不能走路,母親也特地來到高雄照顧她。倔脾氣的她不想拖累家人,直吵著要母親回台北,放任她就這麼活著。謝千鶴的受傷不只是不能跑步,就連生活都不能如正常人一般。這令她想放棄跑步,也思索這樣的生活到底有甚麼意義。「當時我覺得就算在便利商店打工都好。」千鶴說:「想逃離跑步。」她承認自己曾有過不好的念頭。感覺連好好的生活都是一種壓力。四次手術後,千鶴從走路開始,走穩了才開始慢跑。「第一次邁開步伐的課表是400公尺田徑場跑三圈。」千鶴說:「我一圈跑了三分鐘,但你不知道我多麼開心能再次跑步。」那幾年她看透人生、感受人情冷暖。曾經被人捧上天,受傷之後反而被逐漸遺忘。學生時期的她騎著摩托車,想像著意外車禍之後,或許就不用再這麼難過地活著。在那段歲月裡她數次想著要放棄跑步這件事,但她很清楚自己熱愛跑步。內心不停地交戰與拉扯,「為了不要在以後後悔。」謝千鶴說道:「終究我還是沒有放棄。」不死鳥的展翼復出歷經手術後八個月,謝千鶴挑戰了初馬――2013年台北富邦馬拉松――跟隨著許玉芳的腳步,以2小時49分32秒成為國內女子第二,同時也是台灣女子最快初馬完成者。隔年民國103年(2014年)十月三十日的新竹全國田徑錦標賽,謝千鶴以35分36秒25一舉打破大會10000公尺紀錄,也同時奪下金牌。這是她回歸田徑場的第一場佳績,但賽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戰戰兢兢。「我真的很怕會再次復發。」謝千鶴說道:「手術後的每一場比賽,我都跑得非常恐懼。」腔室症候群不只在肉體留下了痕跡,也在她的心底留下了陰影。但這一次在全田賽跑出預期內的成績,儘管心底有陰影,卻也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回來了。術後相隔一年的2014年台北富邦馬拉松,謝千鶴一樣跑得不輕鬆:「我跑到後半段覺得好累好累。」她在這一次跑出2小時51分01秒奪下國內女子第一的成績。接連幾場比賽都未見舊傷再現,這也讓她的心情穩定下來。從小就接受田徑訓練的謝千鶴,全身大大小小的傷勢都走過一輪。一身傷的豐富經驗,讓一塊訓練的仁武高中的高中生,每逢受傷都會問她怎麼處理?「當然是去看醫生啊。」謝千鶴笑說。展望世界的舞台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在北京舉行,這是謝千鶴首場參與的世界級馬拉松賽事。儘管得到出賽機會非常高興,但當時腳傷問題尚未痊癒,在左營高鐵站準備前往桃園機場的路上,數度心底拉鋸。「受傷沒痊癒,」謝千鶴說:「我很怕受傷又變得更嚴重。」不如想像中堅強,面對受傷的問題也會非常躊躇。多半時候都是與傷勢和平共處,她說只要能忍受,就會想辦法繼續跑下去。去到北京後,又一時失神跌傷了膝蓋,這讓原本就受傷的她埋下心底的陰霾。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總共有67名女選手參賽,有2名選手沒參賽,13名選手DNF。謝千鶴跑了第52名,後頭就是大會收容車。千鶴在後半程撞牆,跑不出好成績,儘管收容車就在後方,但她沒有打算放棄。「看到收容車在後面,我才知道我是最後一名。」謝千鶴笑說:「我很擔心造成他們的困擾,但我不想放棄。」被大會收容車追趕的經驗很特別,但時間壓力也讓她喘不過氣。最終千鶴以2小時58分25秒回到終點,隨後難以遮掩地哭了起來。除了北京田徑世錦賽之外,她也代表台灣參賽了兩屆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2016年里約奧運馬拉松賽。2016年在大邱馬拉松跑出2小時43分38秒,跨入奧運門檻2小時45分獲得出賽資格。首次參賽奧運,謝千鶴表示奧運馬拉松賽的氣氛不同於其他競賽,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們會在比賽過程中彼此加油、鼓勵,儘管語言不同,但任何一個舉止、動作都可以彰顯跑者們對奧運馬拉松的熱愛。也是如此,身為運動員的她期盼能再次前往東京奧運。飛翔的夢想十多年待在高雄的謝千鶴,都在仁武高中與高中生、社會人士們一塊進行訓練。每天早上跑一餐,午後四點多再跑一餐,與高中生一塊訓練其實帶給她很多啟發。「很多高中生對未來會很迷惘,他們經過的歲月我也度過。」謝千鶴說道:「我會以過來人的身分給他們建議。」之前當過代理教師的千鶴,對教育工作很有熱忱,在團隊中也很受歡迎。2018年10月的全國田徑錦標賽,謝千鶴在5000公尺項目以16分59秒98奪下金牌並打破大會紀錄。不到兩個月,她報名了台北馬拉松,並以2小時40分44秒成績,突破了個人在2016年台北馬的全馬成績。相隔一個月多的2019年1月,她飛往日本參賽大阪女子馬拉松新創個人最佳紀錄2小時40分41秒。2月底她再次飛往日本參賽靜岡馬拉松,原本配速非常穩定,想以打破國家紀錄的配速前進,但到了二十八公里處她出現渾身發冷、噁心想吐的不適感,最終只能以2小時44分35秒完賽。「靜岡馬拉松的賽道旁很多年長者坐在外頭為選手加油,」謝千鶴笑說:「結果我在旁邊吐了起來,很不好意思嚇到她們。」從台北馬、大阪馬到靜岡馬三連馬,三個月內參加了三場馬拉松,為什麼要這麼密集參賽?千鶴娓娓道來,原本她是以大阪馬拉松為目標,所以先以台北馬拉松小試身手做為調整,沒想到台北馬跑得還不錯。而大阪馬拉松她起初設定的目標是2小時35-36分左右,但馬拉松後段失速,所以跑得不好。儘管如此,大阪馬拉松仍是她的幸運賽事,所以2020年仍希望能重返大阪馬拉松再次挑戰。紀錄就是留給人去破的對於沒有辦法突破全國紀錄,謝千鶴坦然以對:時機還沒到。談到曹純玉在東京馬拉松突破全國紀錄時,千鶴表示身為選手自然有失落也有歡喜。失落的是破紀錄的人不是自己;高興的是她樂見曹純玉突破全國紀錄,一來讓這高懸多年的紀錄看來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二來是讓更多人關注女性選手在馬拉松賽的表現。「紀錄本來就是留給人去破的。」謝千鶴說。2019年5月中旬,謝千鶴前往日本參賽日體大長距離紀錄賽5000公尺項目,目標是打破許玉芳老師的16分25秒21紀錄。但因為配速不穩定,最後她以16分45秒37成績完賽。「我剛好跑在第二集團最前面,但是離第一集團差大概二十秒,」謝千鶴指著前方,回想著說:「結果我配得很不穩,沒有跑好。」相隔一個月的6月初,她再次出現在日體大長距離紀錄賽。這一回,她以16分10秒20新創5000公尺台灣新紀錄,同時,一塊參賽的曹純玉也以16分15秒13新創個人紀錄,兩人一塊打破高懸十年的台灣5000公尺紀錄。摘下台灣5000公尺、半程馬拉松紀錄的謝千鶴,坦言當然也希望能摘下10000公尺與馬拉松紀錄。但現在的她,會把目標放在全國運動會上。2017年摘下三金的好成績後,也希望再次在全國運動會奪下三金。而在全國運動會之後,將會以2020年東京奧運為目標做準備。跑步是一輩子的事積極地為教職做準備,幾年前考上教師資格的她,訓練時間之外努力準備考教甄。「我喜歡當老師,」謝千鶴說道:「能作育英才是很有意義的事。」身為體育生的她,自承讀書能力不佳,教師資格考了三回才終於考上。如果成為了老師,未來還會繼續跑步嗎?千鶴笑說,當老師是她的志向之一,而跑步是一輩子的事。對她而言,跑步是修練人生的課題,所以即使擔任教職,也不會放棄對跑步的熱愛。(本文摘自/想我跑,故我在:16位職人跑者的馬場人生/時報文化)

路跑愛好者不可不知:疲勞性骨折

路跑愛好者不可不知:疲勞性骨折#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陳先生因左腳掌疼痛難忍還有些紅腫,已疼痛達2個月,就醫診斷為左腳蹠骨骨折。陳先生疑問,本身沒有受外力造成傷害也沒有遭到車禍撞擊,平時只有路跑習慣,比賽過程中也沒有扭傷或是摔跤,怎麼會骨折?原來陳先生是位愛好長跑的跑者。醫師表示,這就是典型的行軍性骨折(march fracture)也稱疲勞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足部疲勞性骨折 運動選手、長期受訓運動員容易發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主任裴有成解釋,足部疲勞性骨折主因為當足部持續反覆運動,使足部肌肉及骨骼新陳代謝增加,壓力使骨的重組比骨骼吸收慢,也會造成骨化和再吸收功能失衡。因足部的及骨骼疲勞無法承受超過的壓力骨骼代謝失衡就會產生線狀骨折、甚至移位骨折。通常運動選手、長期受訓的運動員皆為疲勞性骨折危險族群。因長跑路跑屬於有氧運動、距離長,跑者如長期超負荷運動、施力不均、運動姿勢錯誤等原因引起疲勞性骨折。所幸疲勞性骨折不需開刀,服藥後消炎,等待骨頭癒合再開始承重,慢慢恢復肌力,並且停止半年長跑運動才可恢復健康。因此,患者想要返回跑場急不得。跑太久、姿勢錯誤、鞋子不穩定皆可能是原因裴有成主任強調,路跑活動路面通常在混泥土、柏油路,堅硬、路不平或坡度起伏較多會增加腳衝擊和壓力,應注意足部的承受力。跑步時間過長、姿勢不正確、穩定性不足的跑步鞋,造成壓力較大的腳掌內側能無法接受支撐等原因皆會造成疲勞性骨折。跑者應穿著路跑機能性布鞋,運動完不適立即就醫治療。跑步要循序漸進增加距離和速度,緩緩提升訓練強度,掌握自身負荷量避免造成後續傷害。長時間或劇烈運動後出現前足或骨骼疼痛症狀休息一下後可能會逐漸消失,但持續運動症狀則會復發,有疼痛感時務必立即就醫和休養防止骨骼斷裂。行軍性骨折在X光檢查中骨骼裂縫非常細小,是一種不完全骨折。若患者持續運動訓練,隨後部位疼痛則會越來越嚴重。全球興起跑步風潮,各式各樣的路跑活動也越來越多,年輕到中年都熱衷於參與路跑、馬拉松。裴有成主任提醒,跑步運動要量力而行,勿超負荷訓練,避免造成後續傷害,才能跑得更長久。

打造跑者身體 3大飲食觀念不出錯

打造跑者身體 3大飲食觀念不出錯#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馬拉松跑者很會吃。馬拉松訓練會消耗非常多的能量,若確實按課表操練,吃多也是理所當然。另一方面,常有人說瘦一點才跑得快,這也沒錯,在馬拉松比賽中,體重輕一點的人比較佔優勢,但沒有計畫的胡亂減肥,反而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不當減肥而斷送選手生涯的案例也時有耳聞。三大基本營養觀念有均衡的營養,才能藉由訓練打造結實的身體,預防貧血,常保血流的順暢,有健康的身體才有邁向成功之路的機會。一般市民跑者想將馬拉松當作維持健康的養生運動,進而享受跑步的樂趣,首先就必須將基本的營養觀念牢記在心。基本營養觀念1-可轉換成能量的營養素/這裡指像醣類(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能量營養素。以米飯為主食的日本人,能量營養素的來源多為醣類,據說這樣的飲食方式非常適合馬拉松跑者。但現在日本人的飲食愈來愈歐美化,脂肪的比例愈來愈高,這樣的飲食方式其實並不好,應該要盡量多攝取可以轉換成能量的醣類食物,避免過度攝取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或零食。基本營養觀念2-打造強健身體的營養素/蛋白質是打造肌肉、血液、骨骼等強健身體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每天要確實攝取魚、肉、蛋、乳製品等食物。骨骼需要的鈣質、紅血球需要的鐵質,以及部分礦物質都是打造強健身體所必需的營養素。基本營養觀念3-與身體機能相關的營養素/指維生素及礦物質。與身體機能相關的營養素非常多,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也非常多樣化。一般來說,跑者容易流汗,不少維生素和礦物質會隨汗水一起排出,所以更要積極補充,蔬菜和水果都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供給來源。要均勻攝取這些營營素,一天進食三次,盡量是「主食(米飯或麵包)+主菜(魚、肉)+配菜(蔬菜等)」的搭配方式。(本文摘自/每個人都能4小時完成全馬!最有效率的馬拉松訓練/布克文化)

練跑初學者 先加強肌力避運動傷害!

練跑初學者 先加強肌力避運動傷害!#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跑完全程馬拉松,需要有相當的肌力。但就馬拉松跑者的體型來說,瘦一點反而比肌肉發達型的還適合。不過,這邊所說的「瘦一點」,並非那種肌力不足的纖細苗條型。體重過重反倒不利,肌肉太肥厚並不適合跑馬拉松,雖然瘦,但只要有強度夠結實的肌肉,就是非常適合跑馬拉松的體型。首先,要打造適合馬拉松的體態,關鍵就在於含腹肌及背肌在內的軀幹肌肉。軀幹結實的話,跑步時上半身自然會保持在適當的位置,身體也就比較不會晃動。只要身體安定,就不會浪費太多無謂的時間。其次是腳部的肌力。在跑完42公里之前,腳必須承受數萬次著地的衝擊,所以腳需要強韌且能夠持久的肌力。腳只要夠結實,就不需要太多的肌肉量。大家看那些一流馬拉松選手又細又勻稱的腳就可以瞭解,只要確實鍛鍊,就不需要過於粗壯的肌肉。從最基本的強化肌力做起另一方面,強化肌力也可以預防身體的耗損。馬拉松跑者必須進行長距離的訓練,這對膝蓋、腰部、腳踝的關節負荷很大,有不少人因此傷了身體。身體耗損的風險會隨著訓練的份量與強度增加而提高,有些入門者才跑短短幾公里就傷了身體。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肌力太弱,所以必須從最基本的強化肌力做起。至於已經跑了好幾年的人,若是為了刷新自己的馬拉松紀錄而想增加訓練量的話,強化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跑步所需的肌力,只要靠跑步訓練就能加以鍛鍊。只要以標準的姿勢練跑,正確跑步所需的肌力自然能在跑步中逐漸強化。但光靠跑步來強化肌力,其實稱不上是有效率的方法,需要搭配每天的跑步訓練課表,亦即「補強訓練」,如此一來就能在短時間內,且毫不勉強的情況下養成肌肉力。(本文摘自/每個人都能4小時完成全馬!最有效率的馬拉松訓練/布克文化)

要馬拉松跑得快 心肺功能是重要關鍵

要馬拉松跑得快 心肺功能是重要關鍵#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馬拉松要跑得快,需要足夠的身體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肺功能與肌力。接下來,我們將談談有關心肺功能的重要性。跑馬拉松所需的能量是從燃燒貯存於體內的能源而來。而這些能源就是貯存於肌肉與肝臟的醣類「肝醣」,以及以體脂肪形式貯存在體內的「脂肪」。因此跑馬拉松,就是藉由燃燒肌肉中的肝醣與脂肪來獲得能量。如同燃燒石油和煤炭一樣,燃燒肝醣和脂肪也需要氧氣。想要提高跑步速度,就需要很多氧氣。能夠以多快的速度持續跑下去,全憑將空氣中的氧氣運送至肌肉的能力而定。愈能夠從空氣中吸入大量氧氣、運送至肌肉裡的人,就愈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持續跑下去。將空氣中氧氣運送至肌肉的運作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將空氣中的氧氣運送至肌肉。負責將空氣中的氧氣吸入體內的是肺。肺由許多微小的肺泡所組成,肺泡與肺部利用微血管緊密相連在一起,吸入肺裡的空氣會被送至肺泡,然後空氣中的氧氣會在肺泡裡進入微血管中。帶著氧氣的血液會往心臟集中,透過心臟跳動的力量運送至全身。慢跑時會有較多的血液被送至肌肉,而血液中的氧氣就在肌肉裡燃燒肝醣與脂肪。基於這個原理,馬拉松跑者非常需要可以將大量空氣中的氧氣吸入血液中的良好「呼吸功能」,以及可以將富含氧氣的血液運送至全身的良好「循環功能」。呼吸功能與循環功能,就合稱為「心肺功能」。大多數的馬拉松訓練,都是為了提升心肺功能。像是長程慢跑、氣喘吁吁的快跑、步調忽快忽慢的跑步、維持一定心跳數的長跑等等,只要適度進行各種有強有弱的訓練,任何人都能夠強化自己的心肺功能。(本文摘自/每個人都能4小時完成全馬!最有效率的馬拉松訓練/布克文化)

馬拉松是玩命遊戲? 4類人不適合長跑訓練

馬拉松是玩命遊戲? 4類人不適合長跑訓練#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許多有跑步習慣的人,常認為能跑很長、很久的距離而引以為傲!然而,據丹麥的一項研究卻有不同的結果,他們發現激烈馬拉松路跑的人,與整天懶在沙發上不動的族群,其罹患疾病和死亡風險竟差不多!加上國外很多心臟專家也說,就算是經常跑步的人,也不代表就能遠離心臟相關疾病。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李偉強醫師指出,馬拉松一旦超過極限,不僅會造成運動傷害,也可能無形中給心血管過度的壓力,這樣等於抵銷運動的好處, 建議還是採取漸進式,體能不夠者可先從短距離開始,先觀察自己的體能狀況、心跳、血壓是否堪負荷,再逐步提高距離、速度,切莫因好勝心,即使途中不適還硬跑,以免心臟不堪負荷造成休克猝死,或是過度劇烈造成運動傷害。防馬拉松猝死 醫:最大心跳率作指標那麼想要跑馬拉松又怕造成休克或猝死,運動強度的控制就顯得非常重要。李偉強醫師也說,現代運動相關的科技產品十分發達,大多會顯示心跳或血壓,便可透過計算運動時的最大心跳率,及血壓不要超過150,來評估自己的體能是否能負荷長時間的長跑訓練。每個年齡的心跳率一般是以:220減去年齡來做評估,我們選擇運動的時候,一般都會80%的最大心跳率來做為高強度訓練的指標。舉例來說:王先生30歲最大心跳率等於220-30=190(每分鐘心跳190下),最大心跳率為190 x0.8=152下。所以建議王先生運動時,最高的心跳率不應超過152下,運動時只要監控心跳率,就可在適當的運動強度下運動,但倘若當心跳率超過所設定的標準時,可考慮先停止或降低強度。拒絕死神!4類人不適合做長跑訓練而馬拉松算是激烈的有氧運動,因為距離長、有時間限制、身體負擔大,醫師也叮嚀如果有下列狀況的4大類人,較不適合做長跑的馬拉松訓練:1)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慢性病者2)曾有心臟疾病或心臟開過刀者3)有抽菸習慣的人4)沒有長期運動基礎的人了解自身負荷  逐步提升訓練強度建議運動應循序漸進,不要一昧追求速度的迷思,應遵循由弱至強的原則,逐步提高長跑訓練的距離和速度。也可配合心跳率,逐步調整運動強度。如此一來,讓運動才不會帶給心臟壓力或造成運動傷害。李偉強醫師也提醒,若要參加馬拉松賽或長跑的人,一定要有長時間的體能訓練基礎,賽前最好先進行心臟檢查,身體合格者再參加比賽才是安全的。

生命有限挑戰 捐贈器官讓愛流傳

生命有限挑戰 捐贈器官讓愛流傳#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為推廣器官捐贈,今年度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特邀請徐生明總教練及知名藝人譚艾珍母女,為中心拍攝宣傳影片。為了讓大眾能輕鬆的更進一步了解器官捐贈,器官捐贈中心特舉辦「希望永駐」微電影徵件比賽,讓民眾及年輕學子們發揮創意,拍攝出感動人心的作品,透過器捐議題結合微電影元素,將正確的器捐觀念在網路上推廣,不再是親子間禁忌話題。凡對所有支持器官捐贈以及熱愛攝影的社會大眾皆可報名參與,得獎者將於頒獎典禮(日期另行公告)表揚暨發送獎勵。同時為了讓愛與希望能夠傳遞,首屆器官捐贈接力馬拉松將在10月19日早上7點,由宣導大使歐陽靖於大佳河濱公園領跑,20公里的賽程中,一隊4位跑者,將用最熱血的態度傳達「用愛心接力,讓生命延續」的無私奉獻。此次採用網路報名方式,民眾請上活動網站http://www.love818.com.tw,填寫報名表並繳交1000元保證金,保證金會於活動當天請隊長憑身份証及報名確認mail辦理退費。

醫師套上白袍馬拉松 宣導運動重要性

醫師套上白袍馬拉松 宣導運動重要性#馬拉松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推廣戶外健康活動、提昇運動風氣、豎立運動生活化,並結合高美溼地之特殊地理風貌及優美的自然環境,台中縣慢跑協會主辦 「2013年高美濕地馬拉松賽」。吸引數千名熱力十足的跑者參與,其中「光田愛跑社」號召的醫院同仁及家眷,共計有70多人,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公司團體。包括光田醫院的醫師、護士、行政人員、資訊工程師等,穿上醫師白袍、手術服、加護病房工作服甚至病人穿的長袍來跑馬拉松,都是為了向民眾宣導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特別的是,今年光田綜合醫院正式邁入第101年,醫院得以屹立一世紀並不斷成長、蛻變,就是紮根於歷任經營者及全體員工、醫護人員始終秉持「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民服務,這無疑與馬拉松比賽的精神不謀而合,光田人以開春後的這場馬拉松呼應醫院邁向下個百年,意義重大。此外,光田多年來注重健康職場的營造,並積極深入社區,推動多元的健康促進計畫,榮獲衛生局頒發健康服務總動員競賽金杏獎,還是台中健康減重比賽第一名,全院員工總減重量遙遙領先其他企業團體。這次光田員工參加馬拉松賽,更是以行動宣導運動與健康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希望能進一步提升運動風氣,向大眾推廣樂活觀念。二月份才剛跑完東京全程馬拉松的光田行銷組高專王詩婷表示,自己開始慢跑後,明顯感覺到體力比以前好很多,精神和思緒也變得更清晰。可能是抵抗力變好了,所以最近幾年感冒的次數真是寥寥可數。在她的鼓勵下,同部門的同事感受到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也紛紛開始運動健身,有人慢跑或健走、有人跳有氧操、練瑜珈,這次的馬拉松更是全體都報名參加,希望能將這股風氣推展出去,讓更多人愛上運動。光田人以熱情和活力將運動落實到生活中,也號召民眾一起讓健康起跑,攜手邁向健康大道。(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