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

愛喝碳酸飲料?罹食道癌機率大增5.7倍

愛喝碳酸飲料?罹食道癌機率大增5.7倍#飲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知道每天所喝的飲料,可能將你一步步推向癌症嗎?怎麼喝才能遠離致癌危機……水份是人體每天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夏天人們喜歡喝冰涼的汽水飲料來消暑,冬天則喜愛喝熱騰騰的熱湯、熱茶來取暖,但你可知道這些飲品,在某些情形下飲用,可能讓你的致癌機率大大提高。1) 喝熱茶增加食道癌機率至少2倍?伊朗格列斯坦省(Golestan)的食道癌比率是全世界之冠,人們習慣喝熱茶,很少抽菸或喝酒,研究人員記錄了871名民眾抽菸、喝酒和喝茶情況,發現近期之內,有高達300名民眾被醫生診斷為食道癌,其中很大的關聯性是他們都喜歡喝熱茶。正解/高溫食物可能破壞食道黏膜,誘發罹癌機率。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翁孟仕解釋,高溫食物會破壞口腔、食道黏膜,提供致癌因子進入組織的機會,因此提高罹癌機率。另一方面是細胞本來就有修復機制,黏膜破壞時,免疫細胞會開始進行抵抗外來物及修復作用,高溫食物破壞食道黏膜的機會高,常會刺激細胞,反而有誘發此處細胞不斷增生的可能性。飲食建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侯雅苓營養師提醒,喝茶的溫度在攝氏65~69度左右的致癌率,是喝茶溫度在攝氏65度以下民眾的2倍,而喜歡喝溫度在攝氏70度以上的致癌機率是不喝溫茶民眾的8倍之多,所以若喜歡喝熱茶,茶溫最好為65度以下。不只喝熱茶,火鍋、濃湯、稀飯、湯麵、熱開水等熱的液體都要涼一點再喝較好。2) 喝汽水增食道癌機率?國際間多個醫學研究單位最近提出報告,指喝太多碳酸飲料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危險。一組研究人員分析美國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飲食習慣發現,美國人在2000年對汽水等碳酸飲料攝取量,與1946年相較,增加超過了4倍半,結果美國白種男性罹患食道癌的個案大增5.7倍。正解/的確如此。侯雅苓營養師解釋,食物從食道要進入胃的地方,有一處括約肌,目的是不要讓胃液回流到食道,但是高糖、高油脂、咖啡、酒精食物,很容易讓括約肌鬆弛,誘導高酸性的胃液回流到食道,所以可能增加食道癌機率。飲食建議/侯雅苓營養師指出,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僅能降低飲食量,同時可避免吞食未完全咀嚼的食物,避免胃部堆積太多食物而延長正常的胃排空、增加胃消化的時間,引起回流。吃飽之後,最好適度散步,幫助消化,不要立即躺平睡覺。3) 咖啡1天4杯,罹乳癌機率高?先前有研究發現,適量咖啡,可降低罹癌機率,但醫界現在出現新說法,擔心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刺激雌激素異常增加,導致女性乳房病變。正解/是否會罹癌,尚需更多研究來探討。翁孟仕助理教授指出,早期研究發現,飲用咖啡因含量在100~200的飲料,會增加胎兒體重過輕、先天畸型的情況,含量更高,比例更高,但是否有罹癌的可能,尚未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提出。不過咖啡含有興奮劑,下午4點以後,就要避免飲用,有心悸者,更需謹慎。飲食建議/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及侯雅苓營養師表示,每天咖啡飲用量不要超過3杯。最好喝不加奶精和糖的黑咖啡,或用鮮奶取代奶精,將更健康。4) 女性每日1杯酒,罹癌機率多13%?英國一份最新報告指出,每日1杯酒,會使女性罹患多種癌症的機率增加13%,即使飲酒量少於1杯,引發癌症的機率仍可能增加。更別提飲酒過量所導致的乳癌、食道癌、喉癌、直腸癌和肝癌風險。正解/「每日適度飲酒」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是否會引發癌症,需更多研究證實。翁孟仕助理教授指出,之前有研究顯示,飲酒過量會罹患肝癌及心血管疾病,但是否會引發癌症,本篇報告的內容不盡完備,需更多的研究證實。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飲酒過量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飲食建議/賴基銘醫師及侯雅苓營養師強調,飲酒不要過量,酒精濃度不要太高。若要飲酒,紅酒、含多酚類的酒較佳。5) 飲用過多含糖飲料,胰臟癌風險加倍?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科學家對新加坡6萬人進行研究,一共花了14年的時間追蹤調查60524名男女的健康狀況,其中有140名志願調查者罹患胰臟癌,每週喝2次或更多含糖飲料的人罹患此癌的機率比別人高87%。正解/的確如此。常喝含糖飲料,包括蜂蜜都是一種糖類飲品,攝取過量糖分,影響胰導素分泌,細胞會有過勞或發炎情形,罹患胰臟癌機率大增。飲食建議/若要喝飲料須懂得節制,白開水還是最好的飲品。(本文摘自/成功打造防癌力,調好體質不生病/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什麼!果乾、堅果竟是頭痛原因之一?

什麼!果乾、堅果竟是頭痛原因之一?#飲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情況都不同,對絕大多數人有影響的餐飲,不見得會影響你,但我仍在以下列出常見的幕後黑手,你可以排除上頭的每一項潛在刺激以控制頭痛(有些可以待頭痛控制住後重新嘗試,但目前要先嚴格遵守)。1) 咖啡因/咖啡、茶、冰茶、可樂;去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可能有問題(含其他化學刺激),另外小心咖啡替代品;不妨喝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無柑橘或其他刺激口味)。2) 巧克力/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無妨;角豆可能有問題。3) 麩胺酸鈉(味精就是麩胺酸鈉)/中國(和其他)菜餚、湯品、高湯;加味或調味鹽;口味或加鹽零食、脆麵包丁、麵包屑;滷汁、熟食肉、廉價自助餐、加工肉、素漢堡、蛋白質濃縮物;低脂低卡食品。小心隱藏的麩胺酸鈉。4) 加工的肉和魚/熟成、罐頭、醃曬、浸漬、煙燻、軟化、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保存;熱狗、香腸、薩拉米香腸、義大利辣香腸、博洛尼亞香腸(和其他含亞硝酸鹽的漢堡肉)、肝泥香腸、牛肉乾、特定火腿、燻豬肉(培根)、pate肉醬、燻或醃魚、魚子醬、鯷魚;還有新鮮牛肝雞肝與野味(含酪胺)。5) 起司和其他酪製品/愈熟成的愈不好(無妨的起司包括巧達、瑞可塔、奶油起司和高品質美國起司)。還要小心披薩之類的含起司食品。優格(和優格冰淇淋)、酸奶油、白脫牛奶也會刺激。6) 堅果/全都別碰,抹醬也是,但種籽無妨。7) 酒精和醋/尤其是紅酒、香檳、暗色或濃稠飲品;伏特加耐受性最佳:可容許透明清澈的醋(最好蒸餾過);醋製的調味品(番茄醬、芥末和美乃滋)別過量。8) 特定水果和果汁/柑橘類水果(柳橙、葡萄柚、檸檬、萊姆、桔、小柑橘、鳳梨)果汁和香蕉;別碰葡萄乾(以及其他亞硫酸鹽保存的果乾)、覆盆子、紅李、木瓜、百香果、無花果、棗子、酪梨。9) 特定蔬菜,尤其是洋蔥/德式酸菜、豆莢、特定豆子(利馬豆、蠶豆、海軍豆、扁豆)。容許的:韭菜、韭蔥、青蔥、蔥、還有大蒜。10) 剛出爐的發酵烘焙食品/放不到一天的:手工(現烤)麵包──尤其是老麵,及貝果、多拿滋、披薩麵糰、椒鹽軟脆餅、咖啡蛋糕。11) 阿斯巴甜/糖精也可能刺激某些人;就我所知蔗糖素沒問題。12) 其他/大豆製品有可能,尤其熟成(味噌)、發酵(天貝)或精製過(大豆分離蛋白/大豆蛋白濃縮物);醬油要小心麩胺酸鈉;無調味豆腐和豆漿、麵粉較安全;大豆油無妨;番茄(番茄醬汁)、磨菇……可能讓你頭痛。飲食控制的好 頭痛情況越好飲食控制得愈好,愈有機會控制頭痛,連帶著預防性投藥的機率也愈小─或至少較少劑量即可達成目標。沒有人是完美的,但你得全力以赴,每避免一樣刺激,身上的負擔就輕一點,總體刺激值降低並低於門檻的可能性變大。無法、難以或你不願避免的刺激有很多,請把重點放在影響力大、常被忽視卻容易迴避的項目:餐飲(和藥物)。飲食控制是一種工具,任何工具運用得愈熟練,它的作用就愈大,飲食控制也一樣,你愈得心應手,控制頭痛的情況就愈好,如果你志在此,而且希望吃的藥愈少愈好,飲食控制真的是最好的方法。(本文摘自/頭痛大革命/柿子文化出版)

疲勞口乾 含糖飲料喝太多!

疲勞口乾 含糖飲料喝太多!#飲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許多人會利用市面上販賣的清涼飲品,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但這其實是很容易讓人掉以輕心而攝取過量。如果有機會,不妨看看寶特瓶上的標示,相信妳一定會被飲料所含的糖分嚇到。短時間攝取過量的糖 會感到疲勞無力實際上,市面上販賣的飲料糖質濃度約10%左右。也就是說500CC寶特瓶的糖質含有量高達50公克以上。不妨試試,把50公克的砂糖放在手上,一次攝取如此大量的糖質,對身體會有好處嗎?糖分是身體疲勞時的能量來源,也是人體必須的營養。但是短時間內攝取過量的糖分,會造成血液中的糖分濃度急速上升。雖然可以暫時消除疲勞,但是人體為了拼命降低急速上昇的血糖值,反動的結果,反而會引起低血糖狀態。喝完運動飲料,經過一段時間,常感全身無力就是這個原因所致。為了消除這個疲勞,又求助於甜品,不良習慣便如此養成。飲用高濃度飲料使血糖上升稱為寶特瓶症候群一次攝取大量的糖分會使血糖值上升,而感覺口渴;口渴了就會想喝飲料,喝了血糖值又會上升。每天飲用清涼飲料,會使口渴、多尿等糖尿病症狀顯著,有時甚至引起急性糖尿病。像這種飲用大量高糖濃度的清涼飲料,使血糖值上升,引發糖尿病的狀況稱為寶特瓶症候群。當今的社會,自動販賣機、便利商店普遍,使得清涼飲料隨手可及,為了避免孩子們成為「浸在糖裡的蜜餞」,大人們的反應而要更敏感一點。事實上,美國洛杉磯教育委員會在2002年2月8日決定,大約有700家的公立學校,禁止販賣可樂等碳酸飲料。口渴時也可以利用蔬菜、水、或茶補水清涼飲料並非都不好,人體有時候也需要大量糖分。但必須因身體有需要,才選用寶特瓶飲料;如果沒有這種自覺,而只是覺得口渴,就隨手在便利商店買瓶清涼飲料解渴,那就要小心了。妳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糖分,造成容易疲勞、缺乏耐性、抗壓力衰退等症狀。運動飲料原本就是為從事激烈運動的運動選手調製的飲料,這是為了提供某些人需要大量糖分的時候。但運動飲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的這種觀念,實在是個很離譜的誤解。飲用前,請留意飲料成分。對一般人而言,口渴的時候,水和茶是最好的飲料。以夏天水分補給的觀點而言,西瓜是個很棒的水分補給食品,不僅可以補給水分,也能排除體內多餘的熱;另外,番茄和小黃瓜等夏季蔬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些蔬菜水果有別於一口氣喝下的飲料,入口的份量、速度有限,所以不會有攝取過度的情況發生。因此,口渴時不要光靠運動飲料,請多利用蔬菜、水、或茶來補充水分。(本文摘自/漢方美人講座/山岳出版社發行)

做到3件事 牙齒陪你一輩子

做到3件事 牙齒陪你一輩子#飲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完全不攝取砂糖,不為轉糖鏈球菌提供營養,這是不罹患蛀牙最簡單的方法。但是,現在幾乎所有加工食品都會添加砂糖為調味料。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外用餐,不可能餐餐都親自下廚烹煮料理。牙齒要健康 盡可能不攝取砂糖因此考量到現實層面,我們不可能過著零砂糖的生活。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減少咖啡與紅茶的砂糖添加量,或是以人工甘味劑代替砂糖,這樣就能夠減少蛀牙的風險。每個人都希望牙齒可以陪自己走過一輩子,那麼就必須抱持「盡可能不攝取砂糖」的強烈覺悟以及意志。請各位試著挑戰下列3件事:1) 咖啡和紅茶等飲料不添加砂糖。補充水分請選擇無糖飲料。2) 儘量不購買或攝取含有大量砂糖成分的加工食品。3) 與家人商量,烹調時儘量減少砂糖使用量。平淡無味 舌頭能嚐出食物原味剛開始執行,也許你會覺得「生活平淡無味」,但是只要持續一段時間,舌頭就開始可以嘗出原本被砂糖甜味所掩蓋的食物原味。此外,因為對砂糖的感受力跟著提高,你會突然發現,原來過去的飲食中居然有添加那麼大量的砂糖。若是能做到這一步,就算是超級成功,因為對你來說,過去的食品已經甜得難以入口。考量到牙齒健康,理想情況是「在飲食上完全不攝取砂糖」;但是對甜食愛好者來說,完全不吃甜食的人生簡直毫無繼續活下去的價值。若是你沒有甜食活不下去,那就請努力將甜食對自身健康的影響降到最低。否則砂糖長時間滯留於口腔,就會產生「砂糖─葡聚醣─牙菌斑─蛀牙」的化學變化。因此攝取添加有砂糖的食品之後,請盡快漱口,藉此切斷這個負面連鎖。能夠將砂糖成分自口腔中掃地出門,那麼轉糖鏈球菌就不會合成出葡聚醣,也就不會形成造成蛀牙的牙菌斑。飯後的牙齒保健做好 就能脫離蛀牙有人會覺得「飯後漱口」很麻煩又浪費時間。但請你明白,若是一名患者無法節制砂糖攝取量,同時也沒做好飯後的牙齒保健,那麼將永遠無法脫離罹患蛀牙的風險。即使一個人每天都督促自己要確實刷牙,但是牙齒上仍會不小心殘留部分牙菌斑沒刷乾淨,最後牙齒就會蛀掉,並且接連失去原生齒。飯後漱口的動作,可以降低蛀牙的風險。總結以上所述,節制砂糖攝取量,這就是最為簡單有力的預防蛀牙方法。若能夠讓砂糖的攝取量趨近於零,就能夠使罹患蛀牙的風險獲得戲劇性的減少。這個預防方法具有絕佳效果,舉個例子來證明,野生動物不會罹患蛀牙,就是因為牠們沒有攝取砂糖。保「齒」之道 少吃喉糖對牙齒健康有害的食物:理所當然地,補充水分請攝取沒有添加砂糖的飲品。而飲用咖啡與紅茶也不應該添加砂糖。有人認為喉糖有益健康,但是攝取量同樣應該適可而止。長時間吃糖果,此行為等於是將牙齒浸在砂糖中。添加在點心裡的砂糖會附著、沾黏於牙齒上,因此同樣不是個好東西。而牙齒對酸性物質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避免攝取添加有砂糖的碳酸飲料、果汁、運動飲料才是明哲保「齒」之道。據研究指出,酸度低於PH5.5,琺瑯質就會開始融解。(本文摘自/即刻救牙!良心牙醫教你一口好牙咬到100歲!/世茂出版)

祖孫好「食」光 切記2要2不

祖孫好「食」光 切記2要2不#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爺爺奶奶們帶的孩子好幸福,常天天在家吃晚餐,但吃得「飽」卻常忽略也要吃得「好」,較少攝取蔬菜乳品,更常喝含糖飲料,董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爺爺奶奶們常不節制孩子吃零食的量,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要愛不要寵,除了養還要教」,注意飲食品質,也減少父母對孩子教養的衝突與矛盾。較少吃蔬菜和乳製品 近40%天天喝飲料董氏基金會2015年進行「隔代教養與孩子飲食行為」相關調查,對象為全台國小1~4年級18,099位學童的主要照顧者,結果發現祖父母有93%天天準備晚餐,孩子放學後外食頻率也僅17%,較少吃蔬菜和乳製品,近40%還天天喝飲料。祖父母照顧 64%孩子每天運動不到30分另外發現,無論哪方照顧,孩子的運動時間都不夠,祖父母主要照顧的孩子更有64%每天動不到30分鐘,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爺爺奶奶們希望孫子吃得開心,常準備孩子「喜歡、想要」的食物,卻忽營養品質,建議掌握「祖孫好食光-2要2不建議」:● 1要:要給需要(need),不是想要的(want) /家長應給孩子「生理需要的(need)」的健康食物,如蔬果、全榖等,而不是給孩子「想要的(want)」,如高油糖鹽、多添加物或空熱量的食品,吃多容易可能導致憂鬱、過動。● 2要:要以鼓勵代替強迫 /如果可自行決定要紅蘿蔔或芹菜時,超過90%會吃光自己選的菜,家長應以鼓勵代替強迫,提供2種以上的蔬菜,讓孩子決定要吃的種類份量。● 1不:家中不放「不健康的食物」 /家中有放含糖飲料的孩子,喝飲料的量是沒有放飲料的近2倍,家裡最好不放零食糕餅、含糖飲料等,反而要多放蔬菜水果,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2不:不主動提供,勿當作獎賞 /家長要求孩子先吃完蔬菜才可以吃甜點,容易讓孩子誤會蔬菜是被迫吃、不好吃的,並提升甜點等於獎勵的錯誤印象。

戒消夜飲料、單車通勤 男成功甩肉30公斤

戒消夜飲料、單車通勤 男成功甩肉30公斤#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24歲的研究生沈先生,因為課業壓力大,時常藉由吃東西來紓壓,體重飆到120公斤,年初下定決心參加國健署舉辦的健康體重管理計畫,靠著每天騎30分鐘腳踏車代步,再加上飲食控制、戒掉消夜和含糖飲料,成功在10個月內減重30公斤,腰圍也從120公分縮減到正常範圍內的87公分。全國聯手打「肪」 共甩318輛貨車重國民健康署於今年辦理「104年校園周邊健康飲食輔導示範計畫」,由縣市衛生局於轄區內選擇示範學校共98所國中小,在距離學校500公尺以內,針對超商或傳統雜貨店、早餐店、速食店、飲料店進行健康餐飲輔導,並透過學校將本計畫相關健康飲食資訊轉給家長及學生。參與對象包括年齡6歲至64歲體重過重的民眾,每人減1公斤的目標,今年截至11月30日,全國參與人數已達69萬人,累計減重達1115公噸,重量等於318輛小貨車。而原本體重過重及肥胖(BMI≧24 kg/m2)的參與者,透過此健康減重方式回復正常體位(18.5≦BMI<24 kg/m2)達5萬1000人,5年共有359萬人次參加,累積減重5,599公噸,累積超過25萬人次BMI從過重或肥胖變成正常體位,不只幫民眾找回健康活力,也節省因肥胖造成的醫療支出。一年減30公斤 運動不再喘吁吁前述個案沈先生表示,減重前一餐可以吃下3碗飯,且一定要配一塊超大排骨,開始減重後減少飯量及肉量,並且多吃蔬菜、水果,加上改以腳踏車通勤,雖然剛開始減重時覺得很辛苦,但看到體重緩緩下降,不到一年就甩掉30公斤,運動也不像以前喘得那麼厲害,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同時也呼籲減重的朋友,找對方法才能持續健康減重!

夏天生魚片、飲料易長菌 8大點預防食物中毒

夏天生魚片、飲料易長菌 8大點預防食物中毒#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來杯冰涼的手搖飲料真是清涼消暑,但要小心這些消暑品久放容易滋生細菌,引起食物中毒;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夏日罹患感染性腹瀉的患者有增多趨勢,提醒民眾應避免生食,並列舉8大點,幫助民眾有效預防食物中毒。 生食、受汙染水源 都是食物中毒主因基隆市衛生局指出,許多賣冰品的路邊攤、店家,會將烹煮好的配料放涼降溫,或是將水果先切塊備用,偶爾還會看到蒼蠅四處飛舞,然而如此一來,細菌容易生長、繁殖,也容易有大腸桿菌滋生,都是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因素,一旦吃下肚就會造成腸胃炎。另外,變質食品、受汙染的水源、不潔淨的手以及餐具,也都是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所以夏日飲食中應減少生食,因為高溫會增加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滋生機會,包括現榨果汁、生菜沙拉、涼麵或生魚片等,都要注意販賣與儲存環境。多聞味道 生熟食分開處理及冷藏衛生局表示,要預防食物中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循以下8點,以減少食物中毒造成腸胃不適。1) 多聞味道/如果食物看起來或聞起來怪怪的,趕快扔掉,千萬不要去嘗嘗看,以免造成腸胃不適。2) 選購新鮮食物/注意檢查有效期限,不要買到過期品,如買盒裝豆腐較安全,若購買傳統豆腐若出現粘手與酸味則不可再食用。3) 破掉的蛋/破損的蛋也可能被細菌污染。4) 常洗手/做菜前後及用餐前要洗手,如果手上有傷口一定要包紮妥當並戴手套,才可以處理食物,避免傷口的細菌污染食物。5) 食物要冷藏/若當餐食物沒吃完要馬上密封裝妥,立刻冷藏或冷凍保存。6) 隔餐勿食/煮好未吃完或適當保存的菜餚,超過4小時就不可以再吃,否則食物中的細菌會快速增生。7) 生熟食分開處理/廚房應該準備兩套菜刀和砧板,分開處理生、熟食,以避免交互污染。8) 生食與熟食不宜同放/若不得已須存放同一地點或冰箱,熟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污染。

每天喝2公升含糖飲料 男子昏倒險死

每天喝2公升含糖飲料 男子昏倒險死#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6歲的王先生,常感覺口渴,所以一天要喝2、3千c.c的全糖飲料,某天在家裡昏倒,被送醫插管,抽血發現血糖飆升到2311mg/dl,超過正常的20倍!導致嚴重脫水合併酮酸中毒,差點因為「甜過頭」喪命。血糖破表!「全身器官如泡在糖水裡」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林正修醫師表示,王先生並未發現已經罹患糖尿病,病發前兩個月,吃東西就胃痛,加上容易口渴,特別喜歡喝飲料,甘蔗汁、全糖古早味紅茶、罐裝含糖飲料都愛喝,一天要喝3000c.c。他也因為高血糖又大量飲用飲料,導致血糖一路飆到2311mg/dl,超過正常的20倍,使得葡萄糖高濃度集中在血液中,引發嚴重脫水造成意識模糊。全台近5成患者  不知自身有糖尿病林正修醫師說,從醫20年,王先生是首位血糖破2千的病患,因為一般血糖機只能檢測600mg/dl,王先生的血糖濃度早已經破表!加上吃飯就腹痛,已是酮酸中毒的症狀,他又不斷喝含糖飲料,等於一直「加糖」,使得情況越來越嚴重,宛如「全身泡在糖水裡」,要不是年輕,體力和身體狀況體都很好,真的會「甜死人」。王先生覺得自己年紀還輕,從未想過可能罹患糖尿病。林正修醫師也說,台灣有46.3%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有糖尿病,如果又習慣高糖分飲食,像王先生這樣每天狂喝全糖飲料,就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中,短時間就造成血糖失控,嚴重真的可能會奪命,不可不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