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

拿掉子宮妳想清楚了嗎?

拿掉子宮妳想清楚了嗎?#避孕

鄭丞傑 醫師表示,對一個飽受經痛之苦的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或對一個長期因子宮肌瘤而出血、貧血的患者而言,切除子宮是去除下腹大患,是會改善生活品質的。 但對於骨盆腔內沒有疾病的婦女,切除子宮會改善生活品質嗎?手術的好處,其實只有不再需要處理月經,以及不想生育的人不再擔心懷孕而已。 壞處卻不少,例如:手術如造成骨盆腔粘連,反而會長期下腹疼痛;膀胱及尿道失去子宮的支撐,少數人可能出現尿失禁;有些人會有心理障礙,進而影響性生活;手術和麻醉也有其一定的風險,例如大出血、感染、藥物過敏等。 另外,有不少頂客族年輕時排斥生育,但到了四十歲左右,卻大都改變主意,真正堅持不生的為數不多。而子宮一旦切除,就沒辦法再生了,因此婦產科醫師對於四十歲以下的婦女進行子宮切除術,大都會慎重考慮有沒有可能用其他方法替代,以便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對於惱人的月經,現在有子宮內膜熱灼術,不必非得割除子宮不可。避孕方法一籮筐,更沒有道理切除子宮來避孕。 總之,子宮切除不難,但是應該仔細考量其必要性,如果不能改善生活品質,如果反而衍生出其他問題,如果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實在沒有必要切除一個正常的子宮。

「劈腿族」預防愛滋,要有一套

「劈腿族」預防愛滋,要有一套#避孕

隨著性態度開放,「劈腿」已成為兩性關係中相當常見的情況,而此一現象背後令人憂心的是,可能造成性病和愛滋病的氾濫。根據一項針對台灣地區青壯年人所進行的年度全球性調查,有27%的人曾經「劈腿」,同時有兩個以上性伴侶;而曾同時與兩人以上進行性行為,即所謂「3P」或「多P」者竟高達12%,另有37.66%的人雖無此經驗,「但如有機會也想試試看」。 在性教育的「A」(Abstinence,拒絕性誘惑)和「B」(Be faithful,單一性伴侶)兩大指標已逐漸淪陷之際,「C」(Condom,保險套)則成了最務實且有效的安全性行為之道。鄭丞傑 醫師表示,保險套不只用來避孕,還可減少包括愛滋病在內的大多數性病;下生殖道癌症如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以及肛門癌。最近衛生署剛核准上市,內層含有微量麻醉成分的保險套,還具有改善男性早洩狀況,延長性交時間的作用等。保險套不但成為當今性教育的重要課題,在防治愛滋病方面,過去泰國每年增加15萬名愛滋個案,在大力推廣使用保險套後,感染人數大幅降為每年新增1萬9000人。許多人認為,只要潔身自愛,就可與愛滋病絕緣;事實上,最近台灣地區的愛滋感染者大量增加,除了毒癮者共用針頭及男同志間不安全的性行為之外,一般大眾尤其是良家婦女,很容易落在愛滋的潛在危機中。不論您是愛情專一者或「劈腿族」,預防愛滋交叉感染,「愛要有一套」!

避孕器長期滯留體內安全嗎?

避孕器長期滯留體內安全嗎?#避孕

子宮內避孕器是國內婦女最常使用的避孕方法,一般常用會釋放銅離子的避孕器如「母體樂」,有效期大約五年。五年過後,避孕效果往往會打折扣,因此正值生育期的婦女會為了有效避孕而來門診要求更換新的避孕器。但更年期過後的婦女,因為卵巢已經「罷工」了,不需為了維持避孕效果而來更換,不少人就認為這玩意兒留在體內並無傷大雅。高雄市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洪思齊醫師,最近連續接獲三位更年期的婦女,因避孕器長期滯留而併發嚴重的骨盆腔炎,甚至其中有ㄧ位因骨盆腔化膿而動手術。洪醫師提醒婦女朋友,不需要滯留的避孕器,可以趁每年例行抹片的時機而將之移除,才不至於造成這麼嚴重的狀況。這位中國大陸籍婦女,年紀50歲,同一副避孕器(大陸常用的子宮環)放置超過20年。根據其回憶,年輕時常有骨盆腔發炎的症狀,是婦產科診所的常客。往往在吃藥打針加上陰道塞劑後症狀就緩解,後來對這種反覆發炎的症狀也習以為常,不再找醫師更換避孕器或進一步的評估。最近因為腰酸腹痛而來求診,超音波顯示骨盆腔有疑似卵巢輸卵管膿瘍(TOA)﹔經抽血驗白血球及感染指數發現明顯偏高。洪醫師首先施以強效抗生素治療後,再執行剖腹手術。果然發現嚴重骨盆腔發炎及沾黏,卵巢及輸卵管幾乎被發炎物質「啃食殆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切除子宮及雙側附屬器(即卵巢、輸卵管的位置,但已經沒有卵巢輸卵管的形狀而是整團化膿物質),也將骨盆腔的沾黏剝離並清除膿塊,同時以大量的生理食鹽水沖洗腹腔。幸而術後恢復良好,長期困擾的腰酸腹痛也霍然而癒。病理報告顯示是“ 放線菌病”。「放線菌」是一種型態及臨床症狀都與黴菌很類似的細菌,也是裝置避孕器特有的關聯菌種。有時候使用避孕器的婦女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時,也會被機警眼尖的病理醫師發現。在未經徹底治療的情形下,放線菌可能伺機坐大導致骨盆腔化膿,值得婦女朋友們多加警覺。洪醫師認為,使用避孕器的婦女一旦發現有骨盆腔發炎時,應盡快拿掉避孕器,並施以有效劑量的抗生素徹底治療。年逾更年期的婦女也應盡可能移除不必要的避孕器。此外,若婦女正值骨盆腔、子宮頸或陰道發炎或其子宮未曾懷孕過而子宮腔深度不足5公分者,都不適合裝置避孕器。而使用避孕器的婦女也應定期接受內診及超音波檢查,才能確保妳不致於避了胎兒,卻換來骨盆化膿。

發福?不孕?癌症?揭開口服避孕藥神秘面紗!

發福?不孕?癌症?揭開口服避孕藥神秘面紗!#避孕

德國及荷蘭,幾乎每2名女性中,就有1名使用口服避孕藥,估計目前全球約有一億多名女性每天使用口服避孕藥。但是在台灣,由於缺乏口服避孕藥相關資訊,不少女性不免質疑到底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有鑑此特別針對一些口服避孕藥常見的迷思及誤解加以說明!【常見迷思一】服用避孕藥容易導致發胖、體重增加?【正解】選擇具有抗礦物皮質酮作用的新型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改善水腫現象婦產專科診所 許朝欽醫師表示,過去傳統舊式的口服避孕藥大多含有雄性化特性較明顯的黃體素(如levenorgestrel等),這類傳統的避孕藥較容易導致長粉刺、皮膚泌油及體毛生長等副作用,甚至會有增進食慾等現象,再加上高劑量的避孕藥容易引發體內鈉離子與水蓄積,不少女性在使用這類避孕藥後產生體重增加的狀況,引發大家認為服用口服避孕藥就一定會發福發胖。事實上,目前一般低劑量的口服避孕藥多半能使女性體重維持穩定,而含有新型黃體素-屈螺酮 (drospirenone, 簡稱DRSP)的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更由於它具有近似人體天然黃體素的作用,能夠抑制由雌激素引起的水腫現象,並且具有改善經前食慾增加的效果,不但能使大多數女性避免體重增加,不少女性甚至會因為水腫現象解除而體重輕微下降。【常見迷思二】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可能會造成不孕症?【正解】醫學證明拉長避孕藥服用時間,停藥後成功懷孕率不降反增目前針對這方面的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避孕藥不但不會造成不孕的狀況,反而使用避孕藥超過五年以上的婦女,在停藥後12個月內成功懷孕的機率較未服用者明顯增加,其中約有74%的使用者可以成功的在停藥後6個月成功受孕。這是因為口服避孕藥是可逆性的,其避孕效果僅在服用期間有效。此外, 許醫師更指出避孕藥會使子宮頸黏液層變得較濃稠,使得病原菌較不易隨著性行為進入體內造成骨盆腔炎感染,因而反有助於保護生育力。    【常見迷思三】服用口服避孕藥會導致癌症?【正解】最新研究證實,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反而能降低癌症發生風險     2007年9月一份最新由英國阿伯丁大學針對4.6萬份女性診療紀錄中所分析出的結果顯示,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反而較未服用者降低了12%的癌症罹患風險,其中腸癌、直腸癌、子宮癌等主要的婦科癌症的發病率大幅下降;而卵巢癌的罹患機率更是降低了29%。此外,單就乳癌而言,沒有跡象表明短期服用避孕藥會增加或降低其發病率。目前口服避孕藥的趨勢是以低劑量成分為主流,已能大幅改善傳統高劑量避孕藥容易引發的噁心頭暈等副作用。使用口服避孕除了可以使女性掌控管理生育計畫外,也有許多有益於女性的其他好處,例如,可以調經、改善經痛及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等,可提升女性的生活品質。而含DRSP成分的新型低劑量口服避孕藥還能幫助改善經前症候群,包含水腫、情緒不穩定、嗜吃等症狀;更可以降低不少女性因體內雄性素過度活躍而產生的青春痘猛長的現象。對於沒有心血管疾病、血栓症等風險的健康女性而言,口服避孕藥是可以安心使用的避孕選擇。原文出處:http://www.wewomen.com.tw/doctor/doctor_blog1.asp?id=157&aid=24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