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保健

補牙也要汰舊換新

補牙也要汰舊換新#牙齒保健

現代人生活作息的改變,許多民眾都有長期熬夜的習慣,再加上罹患慢性牙齦炎的問題,及餐後清潔牙齒不夠徹底,導致許多嚴重的多面蛀牙。但有部份民眾,以前曾用含汞合金補牙材補過的蛀牙,卻因為懶惰、想要省錢等原因,遲遲沒有去“脫胎換齒”。用含汞合金補牙已是年代久遠的事,甚至汞合金的補牙材有重金屬毒性釋放的疑慮,汞合金與牙齒間的密合度也有容易有裂縫產生,細菌如果滲透到象牙質裡,很容易造成二度蛀牙Dentway嘉義澤任牙醫羅大維院長指出,由於汞合金在填補前需將牙齒磨較大的倒凹窩洞才能填補卡住,牙冠琺瑯質如果過少很容易發生斷裂,因此建議口腔裡還有汞合金的民眾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羅院長建議,如果想“脫胎換齒”的民眾,最好還是要跟醫生作好事前的溝通。一般這種牙周手術會用陶瓷外篏體取代原有的汞合金補牙材,首先需把感染的牙周組織割開翻瓣,用骨刀、鐳射清除乾淨,再用人工骨粉及含有再生因子的PRF生物膜一起回補牙周組織,促使牙周齒槽骨的再生,讓遭牙周病破壞之搖晃牙齒藉此技術恢復健康,因為牙周組織是牙齒的地基,沒有穩固健康的地基,所有的贋復、根管治療、植牙、矯正治療等工作都會因此功虧一潰。羅院長也說明,牙周病已更正名為「牙周血管疾病(Periovascular disease)」,因為有越來越多研究証據顯示,牙周的細菌感染會影響全身健康。例如有牙周病的患者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有嚴重牙周炎,則血糖控制可能更困難;孕婦若有牙周炎則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一般良好者的七至十倍。加上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牙周病菌會經由父母傳給子女,也會在伴侶間互相感染,因此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最好是全家一起努力,有健康、完整的牙齒,才能享受健康完美的生涯。

牙周病未治療,齒列矯正風險高

牙周病未治療,齒列矯正風險高#牙齒保健

近年來整形、牙齒矯正的風行,顯示國人對於外觀的要求極越為重視;許多人認為一口整齊美觀的牙齒,可以在面試或交友時,讓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想進行牙齒矯正的民眾,不妨先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牙周病。牙周病專科醫師黃怡豪強調,因為在牙齒矯正的過程中,牙周病患者的齒槽骨是脆弱的,會無法承受矯正所帶來的變動。因此矯正前必須先仔細做「口腔疾病篩檢」,尤其是牙周病,務必在獲得良好的控制後,才可以進行齒列矯正治療。黃醫師進一步說明,牙周病患者受細菌感染的齒槽骨,如果還要承受矯正時拉動牙齒的力量,通常會引發更嚴重的齒槽骨吸收,造成牙齒搖晃不已,牙齦紅腫疼痛,嚴重時還可能因為原本已經地基不穩而隨著矯正移動的力量脫落。相反的,許多牙周病已經治療的患者依然存在之前造成的齒列“病理性位移”,此時矯正治療的介入,不但可以恢復較為正常的美觀及咬合功能,而且排列整齊的齒列,更有利於日常口腔衛生的維持。此外,由於矯正線的關係,讓大部份患者都覺得維持口腔衛生的困難度增加許多,黃醫師也呼籲此時還是要徹底執行正確的刷牙方式,並輔以牙間刷、沖牙機等工具來維持口腔清潔,否則即使花了錢矯正牙齒,結束時卻換來整口的蛀牙或牙周病,可就得不償失。

改善過敏 從減少過敏原做起

改善過敏 從減少過敏原做起#牙齒保健

一名七歲兒童,兩個月內連續發燒兩次,嚴重時咳嗽、有痰,吃藥有改善但卻無法完全好,奇怪的是一個月後突然在晚上咳嗽,一咳就咳了半小時到一小時,但白天卻都沒咳。病童的母情焦慮之下帶著孩子到醫院過敏科看診,醫師抽血檢查後表示孩童患有輕度塵過敏,開了口服類固醇及噴劑後,夜咳的情形才逐漸改善。臺安醫院 陳和錦醫師指出,感冒有時候會誘發或加重過敏症狀,要確定是否為過敏(氣喘),臨床症狀及抽血檢測過敏原的高低是診斷依據,而肺功能測試則可進一步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若確定是氣喘的咳嗽,使用類固醇是標準治療,能減少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如果使用一兩個月後症狀大幅減輕,可請醫院評估後酌量漸進減藥,有些患者可在一段時間後停藥。  陳和錦醫師表示,氣喘是體質問題,很難完全「痊癒」但儘量減少接觸過敏原,可以將症狀控制到最低限制,有人甚至不再發作。家中環境也是一大主因,雖然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全乾淨,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例如經常清洗窗簾、以吸塵器吸地毯、避免使用絨毛玩具、避免養寵物、儘可能使用防塵寢具等,都是比較容易做到,且對改善過敏有所幫助的。

乳牙要抽神經!?──漫談乳牙的根管治療(上)

乳牙要抽神經!?──漫談乳牙的根管治療(上)#牙齒保健

「小朋友的乳牙要抽神經!?怎麼這樣!沒聽他喊痛呀!能不能別抽?反正會換牙!小朋友受得了嗎?神經抽掉了將來恆牙會不會沒神經?治療完還要做牙套?」每當向家長說明小朋友的乳牙需要作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 時,總會有許多的驚異和問號。「抽神經」實在是個疼痛不討喜的字眼。但隨著社會變遷、食物精緻化與家長對孩子的重視日漸增加,乳牙根管治療在兒童牙科中佔有相當重的比例,充滿挑戰卻又無可迴避。正如兒童不是縮小的大人,乳牙也不只是比較小顆的牙齒。乳牙與恆牙有各自的牙胚、牙髓組織及型態,但又互相影響。乳牙的牙釉質及牙本質較薄、牙髓腔較大,當有齲齒發生時很容易影響到牙髓組織(俗稱『牙神經』)造成牙髓發炎,治療時則需要考慮對恆牙牙胚可能的影響,乳牙雖然只在口中使用一段時間,值得注意的程度卻一點不輸恆牙。當齲齒的細菌影響牙髓組織時,可能有不同的症狀,處理上也有不一樣的考量。◎可逆性牙髓炎:牙齒受到冷熱刺激時有短暫的刺痛感,刺激移除則疼痛馬上消失。這時若及早處理,牙髓組織仍有回覆健康的機會。但這段時間較短,小朋友又較不會表達,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持續定期帶孩子前往牙科做口腔檢查是必須的,即使他從不喊痛!◎不可逆急性牙髓炎:痛起來要人命的牙痛!牙齒受到冷熱刺激時會有嚴重刺痛的感覺,即使刺激移除,疼痛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有時甚至沒任何刺激也會痛起來,尤其是躺臥著,頭部血流較增、牙髓充血明顯,往往在夜深人靜時讓孩子痛得哭天搶地、求助無門。非得根管治療囉!痛到這樣才處理,對大人或小孩都是件加倍辛苦的事啊。◎不可逆慢性牙髓炎:牙髓遭受細菌攻擊,一步步邁向死亡卻只有些微鈍鈍地、咬起來怪怪地不適感,小朋友有苦不會說,忍耐一下好像又沒事,其實牙齒已需要作根管治療,家長卻常不解怎會這樣?若這麼日復一日的拖延,某天牙齦上噗咚腫個小膿包,或整個臉腫得像小豬頭才趕緊就醫,恐怕已造成更多傷害了。◎根尖周圍膿瘍:牙齦上腫膿包,可能伴隨瘻管的發生而有膿流到口中,不一定很痛,但感染已擴散到齒槽骨,若不治療,乳牙下方的恆牙牙胚長期在感染的環境中生長,可能會造成恆牙鈣化不全或發育不良,將來恆牙不僅顏色、形狀不佳,萌出後也較易蛀牙。◎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急速擴散到頭頸部的軟組織間隙,造成顏面局部紅、熱、腫、痛,有時會伴隨發燒、倦怠等全身性症狀。輕微的,吃抗生素就能消腫;嚴重的,要住院觀察並以注射的方式施予抗生素。置之不理,甚至會有感染擴散至腦部或腫脹壓迫呼吸道等後果,實在不容輕忽!在急性感染緩解後,應盡早對感染源的牙齒進行治療,以免反覆腫脹,常常用抗生素壓抑症狀,恐怕會有抗藥性菌種的感染產生,問題更不容易解決,小朋友也會多吃很多苦頭。親愛的家長,請別再猶疑,與牙醫師有良好的溝通合作,才能盡早把齲齒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喔!

乳牙要抽神經!?──漫談乳牙的根管治療(下)

乳牙要抽神經!?──漫談乳牙的根管治療(下)#牙齒保健

小朋友的乳牙非得接受根管治療了,會怎麼做?家長該怎麼配合?如何讓這些治療的成效發揮到最高呢?整體來說,乳牙根管治療的過程與恆牙的根管治療過程大同小異。通常都需要局部麻醉、以橡皮防濕布帳作良好的隔離、用牙科鑽針將感染的齒質及牙髓組織移除,並對牙髓腔做適當沖洗,依發炎的程度及範圍不同,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一至三次不等的治療;待牙髓腔內部清潔乾淨,用適合乳牙的材料封填牙髓腔。原則上,在牙根封填完成的當次進行牙齒缺損部位的填補會較為理想,因為根管治療的成功率與牙冠部份填充物的密封性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而言,當齲齒嚴重到需要作根管治療的程度時,通常齒質的缺損都比較大,單用銀粉或樹脂等材料充填,常會發生補牙的材料脫落、斷裂,以致細菌再度入侵,甚或是牙齒本身斷裂的情形。若牙齒仍有機會保留,則須重作根管治療並重新將牙冠確實密封;若牙齒已損害到無法治療,則應提早拔除以免殘留的齒根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及入侵齒槽骨或軟組織間隙的通道。不論是哪一種狀況,都會讓先前的努力功虧一簣。重新處理費時費力,再治療的成功率也較低;提早拔除不但影響咀嚼的功能,將來恆牙萌出時沒有適當的導引也容易有傾倒及排列不整的問題。乳牙根管治療後,以適當的乳牙不銹鋼牙套加以包覆,既可保護治療後的乳牙又能達到恢復咀嚼功能與牙弓空間維持的效果,是中外兒童牙科醫師修復根管治療後乳牙的第一選擇。乳牙套牙套會不會對將來換牙有不好的影響?其實只要裝置得宜,家長大可把裝了牙套的乳牙當成只是乳牙變了個顏色,換牙的過程並不會因此有太大改變,有時會遇見的乳牙脫落困難、或恆牙萌發有問題,通常是先前感染留下的後遺症,適當地以牙套保護乳牙,反而對維持口腔健康有很大的助益。不可諱言地,根管治療的過程的確不是件太輕鬆的事,但不要輕看你的孩子,他們有著超乎想像的潛力。治療前與牙醫師充分溝通,治療中安心扮演陪伴與支持的角色,治療後不吝惜給孩子的良好表現鼓勵與掌聲,在爸媽與牙醫師共同的努力下,藉由適當的教導及行為管理,大部份的孩子都可以好好的接受治療重拾健康笑容。雖然乳牙會脫落換牙,但乳牙的健康除了影響孩子的進食,更與乳牙下方恆牙胚的發育息息相關。早年乳牙齲齒若影響到牙髓組織,往往只能消極地等其換牙時自動脫落,或提早拔除以緩解疼痛。這些做法對口腔健康並無助益,更可能對日後恆牙的生長萌發與排列造成不良的影響。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給嚴重齲齒的乳牙除了拔牙外的更好選擇。只要爸媽願意多用點心,與牙科醫師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經由適當的根管治療及良好的牙套裝置,讓這些牙齒發揮最大的功能,使孩子有健康的口腔環境及遠離牙痛的快樂童年,何樂而不為!我們衷心企盼的不就是孩子臉上那一抹無憂的笑靨嗎!

牙周病及早治療,降低手術風險

牙周病及早治療,降低手術風險#牙齒保健

根據調查,國人九成以上患有牙周病,但就診率偏低,主要原因除了不清楚、不了解牙周病的嚴重性之外,也有許多人因為被告知需要手術治療而心生畏懼,反而裹足不前。黃怡豪醫師表示,若牙周病及早治療,其實大部份的患者是不需要動手術的。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除了醫師在疾病初期提供治療之外,良好的口腔衛生教育及生活習慣也是控制牙周病重要的一環。黃醫師也補充說,國外有一篇學術報告指出,有牙周病的患者相對的在其他項的醫療支出也增加許多,這有可能是因為牙周病有可能是其他系統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菌血症、心內膜炎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由於牙周病而產生許多併發症導致增加其他的醫療支出,這項報導也有可能使醫療保險業者重新評估牙周病對醫療險費率的影響。定期請牙醫師作牙周病篩檢,早期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的居家口腔照護及定期回診保養,相信可以讓您常保牙齦健康,並遠離牙周病手術的夢魘!

小孩的牙齒怪怪的

小孩的牙齒怪怪的#牙齒保健

在牙科門診中,經常聽到媽媽們很憂心的問:「醫師怎麼辦?我們家寶貝怎麼長了兩排怪牙齒,會不會有什麼不好?會不會傷害他呢?」或者是說:「我家寶寶長出的牙齒很怪喲!不是像一般牙齒是平的,反而是上面有三個凸凸的小隆起。要不要考慮把牙齒磨平,不然他可能會不舒服。」像這一類的問題,大概發生的年齡都在五至六歲,小朋友開始長新牙齒的階段。第一顆恆牙的萌出,通常是下顎的第一大臼齒,位置在所有乳牙的最後面。因為位置比較後面不明顯,而且又不會有乳牙脫落,所以常常不知不覺的就長了出來。但在有些情況下,第一顆恆牙的萌出,卻會是出現在下顎正中門牙附近,這時問題可能就會出現了。臺安醫院牙科醫師 陳和錦指出一般而言,恆牙的牙胚向咬合面萌出,可以使乳牙的牙根被吸收。等到恆牙長出口腔內時,乳牙的牙根大概也都被吸收的差不多,所剩無幾了。所以乳牙就會鬆動後自然脫落,恆牙再取代之。可是在某些情況下乳牙排列的比較緊,而且又因為恆牙會比乳牙較大,造成恆牙無法移到唇側,於是就無法直接壓迫到乳牙的牙根。牙根不被吸收,乳牙就不會脫落,恆牙只好由舌側長出。於是小孩子就有兩排牙齒的情形。碰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需太緊張,只要就近找個牙醫師把乳牙拔除,即可解除兩排牙齒的怪現象,順道也可以請牙醫師替寶寶作個口腔衛生檢查及洗牙等清潔維護。但是得請家長須稍微留意一點:小孩子的牙弓(指的是牙齒長出的上、下曲線顎骨)可能比較小或恆牙比較大,在未來也許會有牙齒排列不整齊的趨勢,可能需要考慮安排孩子接受牙齒矯正治療,才能使他有一口整齊又好用的牙齒。這是因為門牙的牙齒有四個生長點,一個在舌側靠近牙齦的地方;三個就在門牙的上面。牙齒的形成是鈣化組織慢慢的堆積而成,所以在生長點的附近會顯得較突起,就如同後面大牙的牙面突起般,也都是生長點所在的位置,是非常正常的。隨著年歲的增長,牙齒自然磨耗,漸漸地突起就便平平的了,不需要找牙醫師提早幫他磨平。再次的提醒您,孩子在長出第一顆牙齒後就應該每半年帶去給牙醫師作定期口腔檢查與學習潔牙的清潔維護。健康的牙齒是帶給孩子健康一生的基石,疏忽不得的。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牙齒保健

口腔的疾病種類很多:有急性、慢性的,也有良性和惡性的;有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病變,但是人類罹患最普遍的、最容易的就是齲齒(蛀牙)和牙周病。齲齒普遍存在於每一人的牙齒,是人類流行的疾病之一,至今尚無法免疫,齲齒的罹患率與飲食習慣、食物種類、口腔衛生習慣皆有關係。而牙周病更是一般成年人的專利,國人的罹患率相當高;大約30歲左右的人就有百分之九十患有各種程度的牙周病,年齡愈大罹患率愈高、相對程度也愈嚴重。天主教聖功醫院牙科醫師 莊森源表示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飯後或飲食後趕快刷牙,用牙線或齒間刷來清潔牙縫以去除任何附在牙齒表面的雜質,使細菌無法產生酸來破壞牙冠,當然也有人主張強化牙齒表面的方法,如利用各種化學作用原理,改變牙齒表面分子結構,使能更具抗酸、抗齒能力;也有更進一步的利用化學藥品防礙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例如:自來水加氟、局部塗氟,使用抗菌漱口水漱口等方式。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齒槽骨等產生病變,主要的原因是由牙齒斑其細菌代謝後的產物,如:毒素、酵素破壞牙周組織,局部因素有牙結石、咬合損傷、化學藥品、不良的假牙使細菌孳生;全身性因素有分泌功能障礙、血液病、營養不良等等眾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仍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因此,預防的方法在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去除,徹底地去除上述二種物質,教導患者時時刻刻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接受牙醫師定期檢查與清潔;這是預防牙周病最好和有效的方法。為了使患者能徹底的做好口腔衛生工作,牙醫師必須教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何使用口腔清潔輔助器(包括牙線、齒間牙刷、電動牙刷、潄口水、牙菌膜染色錠等)以期做到更徹底、有效和完美的口腔衛生工作。此外,為了瞭解口腔清潔的情形,需要患者定期回診與牙醫配合,做好口腔衛生和保健的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