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疑似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及奶製品民眾門診就醫計畫,9月29日就診人數:泌尿科14人、小兒科13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人數2人。截至9月29日午夜12時止,累計就診人數:泌尿科374人、小兒科239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人數20人。診察結果為腎結石者,新增人數0人,累計人數16人,包括泌尿科14人、小兒科1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1人。有疑慮的民眾,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8888(外縣市請撥02-2192-6068),由專人為您服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疑似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及奶製品民眾門診就醫計畫,9月29日就診人數:泌尿科14人、小兒科13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人數2人。截至9月29日午夜12時止,累計就診人數:泌尿科374人、小兒科239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人數20人。診察結果為腎結石者,新增人數0人,累計人數16人,包括泌尿科14人、小兒科1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1人。有疑慮的民眾,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8888(外縣市請撥02-2192-6068),由專人為您服務。
毒奶粉事件持續發酵,民眾無不人心惶惶,擔心自己曾吃到黑心毒奶粉,影響健康。而三歲以下的幼兒因為食用乳製品的機會更高,讓家長們都非常緊張,最近幾天,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門診亦有許多擔心的家長前來洽詢醫師的專業建議,深怕寶寶也成為毒奶粉的受害者,對健康造成長遠影響。為此,光田綜合醫院於即日起至10月8日(三)止將提供台中縣地區三歲以下疑似食用過大陸奶製品的嬰幼兒免費腎臟超音波檢查,自提供該服務後,許多民眾便帶著小朋友前來接受檢查,所幸至目前為止,接受檢查的小朋友結果都很健康,看到檢查報告,家長們頓時鬆了一口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醫師表示小孩子的腎小管較小,腎臟每單位時間的濾過率不若成人高,要將三聚氫胺代謝本來就比成人更花時間,而主要飲食又是以奶類為主,所以食用含有三聚氫胺的毒奶粉更容易於腎小管或腎盂結石,嚴重則造成腎功能受損、尿毒症或腎衰竭。建議家中嬰幼兒若疑似喝過含有三聚氫胺的奶粉,首先是停止食用該可疑奶粉,讓孩子多喝水促進代謝。而未滿7、8個月的嬰兒則建議換喝安全可靠的品牌即可,以免因開水喝太多,取代營養攝取而影響成長。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王守玠主治醫師也指出,一般上國小以後的孩子,營養的攝取都改以米、麵食、蔬菜等其他食物為主,較不會受到三聚氫胺的影響,民眾如果擔心自己吃到含有三聚氫胺的食品,只要多喝開水促進代謝,同時避免憋尿狀況發生,就能降低結石的發生率,而常有尿道感染、吃止痛藥或患有高血壓等泌尿道結石的高危險群,也應增加水分的攝取。若要確定結石是否與攝取到三聚氫胺相關,可透過尿液檢驗和結石化驗來確認。而目前並無確切的資料或研究顯示三聚氫胺與癌症、腫瘤的發生相關,故民眾不須太過擔心。由於腎臟超音波檢查需要時間等候報告結果,醫院建議民眾選擇下午門診時間帶孩子前來。同時院方也將與沙鹿、大甲、清水、龍井衛生所合作,於各衛生所提供相同的嬰幼兒腎臟超音波檢查服務,方便民眾就近帶孩子前來檢查。符合下述三項條件的小寶寶,即日起到10月8日將可到光田綜合醫院沙鹿與大甲分院掛兒科門診,免費作腎臟超音波檢查:(1)設籍台中縣(2)三歲以下嬰幼兒(94年1月1日以後出生者)(3)疑似曾經食用大陸奶製品《 提供檢查服務時間》◎ 沙鹿院區:1.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兒科門診2.請病患至7號批掛窗口專屬辦理◎ 大甲院區:1.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下午兒科門診(星期四除外)2.請病患至5號批掛窗口專屬辦理《 於各社區衛生所免費篩檢時間》沙鹿:9/30(二)13:00~15:00龍井:10/1(三)9:00~11:30清水:10/7(二)13:00~15:00大甲:10/8(三)13:00~15:00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此次奶粉中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維護民眾健康及嬰幼兒食用安全,消除民眾疑慮,自即日起一週內(97年9月19日至9月26日止,含週六、日),免費受理民眾申請奶粉中三聚氰胺檢驗,凡對家中購買食用的奶粉有疑慮者,均可提出申請。 日前因大陸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極大震撼,消費者對於所食用的奶粉製品也深感恐慌與不安,為維護及保障人民健康,該局檢驗室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相關的檢驗方法,已開發完成奶粉中三聚氰胺檢測技術。基於關懷消費者食用衛生安全,該局自97年9月19日起至9月26日止,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受理民眾申請奶粉中三聚氰胺檢驗服務;本專案為方便上班族朋友,特別開放本週六及週日(9月20及21日)受理檢驗申請。檢測結果發現奶粉有添加三聚氰胺者,將立即由該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追蹤調查。 有意願申請本次奶粉中三聚氰胺免費檢驗專案之民眾,請攜帶下列相關文件及奶粉樣品,送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民眾送驗須知如下:(1)填寫送驗申請書,可直接至該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專區/檢驗資訊專區下載。(2)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並註明申請檢驗用。 (3)30元回郵掛號信封乙個(書明收件者姓名、電話、地址)。(4)送驗奶粉以販售形式包裝為主,為明確了解產品來源,請攜帶原罐或原盒包裝奶粉,無產品包裝或來源標示者恕不受理。 民眾如有相關檢驗問題與需求,請儘速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聯絡(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電話:2828-0102 轉分機2109,行動電話:0968-907670、0968-907673;傳真:2825-0869),或撥打市民熱線1999。本次擴大為民檢驗服務專案,檢驗結果僅提供民眾參考,不得作為求償或其他商業用途;本專案不受理廠商申請,廠商或需要正式檢驗報告者,請自費向該局檢驗室或相關檢測機構申請。
過去的一年多,台灣人民的生活因為高速鐵路的啟用,不僅僅在交通運輸上提供了舒適便捷的選擇,也改變了國人的休閒生活習慣。同樣的在人的身體內也需要靠著高鐵的串聯來維持良好的運作。人的身體內除了有六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鈉、鉀、氯),鈣、磷、鎂之外,同時還需要多種的微量元素(指佔人體組成不到0.01%的物質),其中包括鐵、鋅、銅、錳、碘等離子,來做為體內代謝時所需的運作介質。鐵質在人體內扮演什麼角色?鐵質缺乏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而全世界最多引起貧血的原因也是缺鐵性貧血。可見這個問題不得不特別提出來探討。臺安醫院小兒科賴彥廷醫師表示,在健康足月兒的身體中含有約0.5克的鐵質,這是在懷孕過程中母親經由胎盤提供給胎兒生長所需;而正常成年男性的體內則含有約4.0克的鐵質;女性則有2.5克;這代表了從出生後平均每天必須經由飲食中攝取約0.8毫克的鐵質才能供給寶寶成長所需及正常生理上消耗,同時累積達成成年時體內的存量。身體內的鐵質主要以兩種型式存在:功能性及貯存性;在體內以功能性的鐵質佔大多數,其中約有75%存在於紅血球內的血紅素和肌肉內的肌紅素;15%組成身體各組織細胞內的酵素成份;其餘的則是以貯存的型態儲存在細胞組織內。簡單地來說,只要是細胞使用氧氣呼吸、肌肉收縮、以及中樞神經發展都需要有鐵質的參與。在懷孕時期如果鐵質缺乏會增加早產及低體重兒的發生機會;在嬰幼兒時期要是有鐵質缺乏會導致大腦認知功能發展的永久性遲緩;在青少年時期鐵質缺乏會影響記憶及心智功能;在成人時期若是鐵質缺乏則會容易疲勞進而影響日常工作表現。鐵質缺乏 ≠ 缺鐵性貧血賴彥廷醫師特別強調,貧血只會在鐵質嚴重缺乏時才會出現。當身體需要量增加或是流失量增多,同時再加上補充攝取量不足,那麼身體內所貯存的鐵質便會開始下降,此時會先消耗組織內所貯存的鐵,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隨著長時間鐵質補充不足,體內貯存的鐵質完全耗盡,接下來便會減少紅血球和肌肉內的鐵質含量,此時便會出現明顯的貧血症狀,而表現出容易疲勞、影響日常工作表現。更重要的是根據研究指出一旦組織內的鐵質開始出現組織貯存上的缺乏便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的發展,而且即便發現後給予口服鐵劑補充,某些部份的認知功能並無法恢復,造成永久地損傷。什麼人較易有鐵質缺乏的風險?一旦身體內的供需不平衡時就容易出現鐵質缺乏的情形。一、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提供胎兒孕育時所需的鐵質。二、進入青春期及生育年齡的女性:每月會有固定月經週期流失,相對所需的量增加。三、嬰幼兒及兒童,在這段時期是身體各方面快速成長的時期,特別是:早產或是出生體重較輕的嬰兒,出生時的儲存量就不足;純哺餵母乳但在六個月後未添加富含鐵質副食品的嬰幼兒;使用一般非鐵質強化嬰兒配方哺餵的嬰幼兒;一歲以前使用牛奶代替嬰兒配方或是母乳的嬰幼兒;六個月到三歲大的嬰幼兒童常會因偏食而導致攝取不足夠的鐵質。如何避免鐵質缺乏?一般說來在嬰幼兒時期,大多藉由均衡的飲食來攝取足夠的鐵質便足以提供成長所需,以下針對各個年齡期的飲食加以介紹,希望提供各階段完整的飲食。首先必須先認識生物利用率(bioavailability),不同型態的鐵質在人體腸胃道會有不同的吸收率。簡單地說,動物性的鐵質會較植物性的鐵質好經由腸胃道吸收;母乳(human milk)和嬰兒配方奶粉(infant formula),國人母乳的含鐵量是0.5~1.0毫克/公升,在腸胃道的吸收可達50%;相較於嬰兒配方奶粉內的鐵質都經過特別強化,含量約12毫克/公升,但是在腸胃道的吸收卻只有10%,因此母乳中的鐵質最容易給寶寶吸收利用。賴彥廷醫師也提醒,許多的食物成份會相互影響吸收,例如同時食用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而若是和抑制物同時食用會與鐵質互相競爭吸收,例如鈣質和許多植物所含植酸(phytate)會與鐵質結合,大幅降低鐵質的吸收。一、早產兒和低體重兒自出生後便需要開始補充口服鐵劑製品,由兒科醫師追蹤並且決定何時可以停止;哺餵母乳可以持續至一到兩歲,若是無法哺餵母乳則可以鐵質強化的嬰兒配方奶粉替代。二、足月產的嬰幼兒母乳哺餵可以持續至二歲大,若是無法哺餵母乳則以鐵質強化的嬰兒配方替代;在前六個月只要哺餵純母乳或是鐵質強化嬰兒配方便足夠;只是到了六個月大以後便需要開始添加富含鐵質豐富的副食品,例如鐵質強化的穀物和肉類,同時添加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幫助植物性鐵質吸收。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像是動物內臟、肉類、蚌、牡蠣、深綠色蔬菜、穀物和豆類含較多的鐵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逐漸接觸各種種類的食物,並且可以多補充富含鐵質食物的攝取量,便可提供足夠的鐵質量。賴醫師表示,往往有許多新手爸媽會因為不清楚而害怕讓寶寶接觸新的副食品,擔心寶寶接觸過敏原,錯失養成寶寶接受新食物的時機,而造成寶寶僅僅依賴嬰兒配方為唯一營養來源,導致偏差的飲食習慣。藉此機會要讓大家了解寶寶成長所需營養素,能提供寶寶成長各階段所需的均衡營養,把握成長黃金時期,要讓寶貝贏在起跑點。
各級學校九月陸續開學,面對新學期,除了收心迎接下一階段的學習外,隨著季節轉換,天氣不再那麼燥熱,學童的衛生保健也需多注意。首先,夏、秋兩季為腸病毒的好發期,今年腸病毒的疫情頻拉警報,重症案例是近十年的高峰,雖然目前疫情已獲控制,但根據過去經驗,九月開學後可能會有另一波小流行,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林泳秀醫師提醒,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腸病毒主要經由接觸及飛沫傳染,只要正確洗手(淋「濕」抹肥皂、手「搓」20秒、「沖」洗小手、「捧」水冲龍頭、手手「擦」乾乾),就可有效降低接觸傳染的機會。若不幸感染腸病毒,兒童宜居家休息一週,以免成了散佈病毒的傳染源。秋冬也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節;流行性感冒不同於一般感冒,不僅症狀嚴重,抵抗力較弱者還可能致命。流感病毒主要經飛沫傳染,預防之道除了勤洗手、病童帶口罩等,特定高危險族群最好提早接種疫苗。國內免費流感的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老人、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慢性心肺疾患、醫護及禽畜工作人員,而國小一、二年級學童亦從去年起納入施打範圍。林泳秀醫師表示,流感疫苗相當安全,但對蛋過敏、發燒或過去曾有不良反應者,不宜接種。除了流感疫苗,今年九月入學的小一新生將追加成人型百日咳疫苗。百日咳好發於冬、春季,經由飛沫傳染,臨床症狀為咳嗽超過兩週,且咳嗽後臉潮紅或嘔吐,伴有吸入性哮聲,嚴重時併發肺炎或急性腦病變,對嬰幼兒是一大威脅。臨床發現,近年來成人、青少年感染百日咳的人數有上升趨勢,且許多嬰幼兒百日咳是被家中年紀較大的子女所傳染;儘管嬰兒期已接種四劑百日咳疫苗,但疫苗保護力會在五至十年後減弱,故今年開始,政府將非細胞型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列入小一學生常規接種,以提升下降的免疫力。另外,季節交替之際也是過敏疾患常發病的時刻。入秋後早晚溫差變大,加上環境汙染(空氣浮塵或塵蟎刺激)、不當生活作息等因素,不少氣喘、過敏性鼻炎病童會出現鼻塞、流鼻水、眼鼻搔癢或喘鳴、夜咳不止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影響記憶力、集中力,降低讀書效率,也比一般人容易感冒。林泳秀醫師提醒,過敏兒在秋冬季的保養應注意保暖,溫差大時可戴口罩,避免直接接觸冷空氣,以減少鼻腔不適及支氣管收縮,也可使用熱毛巾敷鼻,或以熱水蒸氣使鼻道暢通。另外要保持環境清潔、勤洗被褥、控制環境溼度,降低生活中的塵蟎、蟑螂、黴菌、灰塵、動物毛等過敏原;更重要的是,過敏兒要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適度運動,多食用富含維他命B群與維他命C的蔬果,不但可降低過敏發作的機率,且可提升免疫力,改善生活品質及學習能力。
桃園縣一家乳品公司出售含「三聚氰胺」25公斤大包裝之「三鹿奶粉」60包,經臺北縣連夜追查結果,其中14包已供應給臺北市的14家糕餅業者或餐廳。為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已責令店家進行下架、暫停使用並配合進行回收動作。經調查結果業者共計進用23包,目前完成回收12包。根據店家表示,麵包店使用奶粉的主要用途是用來調製克林母、奶油餡料,作成克林母及奶酥麵包或是紅豆奶油餡餅等產品。臺北市衛生局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種用來製成美耐皿餐具的工業塑膠原料,根本不能吃。所幸目前調查結果顯示,疑似摻有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在臺灣僅做為食品加工原料,一般添加濃度只佔成品的2~3 %,民眾即使不小心吃到,對健康造成立即性危害的可能性也不高。據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因文獻記載,食品中只要添加1%的三聚氰胺,就能減少使用5%的蛋白質,甚至還能「騙」過專門用來檢驗蛋白質含量的《凱氏分析法》,才會被不肖業者當成「蛋白精」使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人體並非完全無法代謝三聚氰胺,只是在代謝的過程中會造成尿液酸化、結晶,進而衍生腎結石甚至腎衰竭的風險。依據三聚氰胺以血漿測定或尿液排泄方式所得到之半衰期分別為2.7或3.0小時,顯示腎臟清除三聚氰胺物質的速率相當快(換算約是2.5毫升/分鐘)。林杰樑醫師建議,只要多喝水即可以排除三聚氰胺,並有助沖淡尿液酸度,減少腎結石及腎衰竭的風險,除了已有心臟、腎功能低下或水腫問題的人,不妨每天攝取八大杯約2000CC的水。依行政院衛生署表示臺灣進口的這一批並沒有流入嬰兒奶粉或直接沖泡用奶粉的市場,多是做成飲料、糕餅、由於該類產品使用奶粉的量多沒超過10%,除非一次吃或喝很多(例如:一瓶使用5%奶粉的200c.c.飲料,即使奶粉含有0.2%(按:美國FDA去年自寵物事件測得最高之量)三聚氰胺,也要喝上1,500瓶(按: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建議暫時訂定0.5 mg/kg bw/day作為三聚氰胺及其水解類似化合物之可容忍的每日攝取量(TDI)),才會引起作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及食品業者,應慎選合格原物料來源,必要時應將產品自主送驗,以維護食用安全及自身權益。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www.health.gov.tw/。
研究睡眠的專家告訴我們:小嬰兒在出生之後就會作夢。學步兒作夢的內容並不複雜,他們的夢境多半是經驗的重現,因為學步兒的記憶能力,是傾向去記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行活動。而無論是好夢或是惡夢,夢境都是學步兒用來表達情緒的舞台,是一種情緒的反映。一歲多的學步兒,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無法向您描述他的夢境,但是身為家長的您仍然可以由他表現「哭泣」、「難過」或是「受驚」的樣子來判斷,小寶貝做惡夢了。此外,還有一些原因的出現,會讓學步兒容易做惡夢,例如:1.) 壓力:家裡最近有新成員的加入(最常見的是新生兒的出生)。2.) 新的改變:例如搬家或是換托兒所等等。3.) 白天的活動太多,或是睡前的過度活動:學步兒在睡前的情緒太過亢奮或是吃太多。4.) 看了或是聽了恐怖的故事或是情節:學步兒也會和大人一樣,「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學步兒的語言發展差異極大,有的孩子語言發展極佳,很會說話,而1-2歲的幼兒極可能因為語言能力較弱,沒有足夠的字彙來描述,所以做惡夢時多半以「哭泣」的方式來表現,若父母不瞭解此點,又連續一直被夜半的哭泣聲所吵醒,以斥責或是打罵的方式來處理,會讓幼兒更是惡夢連連。因此,想要減少幼兒做惡夢,或是當您發現幼兒做惡夢時,不妨試試以下的處理方式:1.) 在睡前盡量保持平靜:睡前盡量不要讓幼兒玩得太興奮,或是讓幼兒在一種大哭大鬧的情形下入睡。保持睡前平靜的情緒,不但可以讓幼兒避免做惡夢,也可幫助幼兒的睡眠。2.) 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當您發現幼兒做惡夢時,趕緊到幼兒身邊陪伴他,最好可以在幼兒將醒未醒時,耐心的抱住幼兒,輕輕地搖著他,以肢體與口語來安撫幼兒,讓他知道他是安全的。3.) 學會傾聽幼兒的惡夢:假使您的幼兒已經可以使用語言,或是以畫圖的方式告訴您,他做的惡夢是什麼了,請父母以耐心、不打斷的態度傾聽幼兒的惡夢。4.) 察看幼兒的生活是否有新的改變:幼兒最近是否換了新的保母或是老師?家中新成員的加入,是否令幼兒感到有些緊張?5.) 篩選幼兒的訊息管道:盡量不要讓幼兒接觸到恐怖的故事,或是過於血腥、駭人的電視情節。6.) 適當的教育方式:父母應該盡量避免以驚嚇恐嚇的方式來教育幼兒。若您已經試過了上述的方法,而幼兒還是惡夢連連超過一星期以上,請您考慮進一步尋求兒童心智科醫師,或是合格的諮商心理師的專業協助。﹝資料提供:觀新心理成長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陳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