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

醫訊/如何提升嬰幼兒的關鍵學習能力

醫訊/如何提升嬰幼兒的關鍵學習能力#嬰幼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生兒閱讀講座禮袋領了嗎?家中有設籍新北市0-5歲寶寶,家長們今年度尚未參加過此類講座,9月5日開始報名,欲報從速,90席滿!因此,新北市立圖書館特規劃新生兒育兒講座,主題為「提升嬰幼兒的關鍵學習能力」,由袁巧玲老師主講。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及原子筆。名稱:提升嬰幼兒的關鍵學習能力時間:102年10月05日(六)上午10:00~12:00(請攜帶寶寶戶口名簿正本提前15分鐘辦理報到手續)地點:蘆洲集賢分館藝文中心 新北蘆洲區集賢路245號7樓洽詢:02-8282 1951(8:30~17:00)需先辦理寶寶的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證

樂閱讀/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4大方法

樂閱讀/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4大方法#嬰幼兒

寶寶1歲之後,手眼協調的能力不斷進步中,對於周遭事物的興趣也有更多的好奇心,任何事物都會想要模仿與動手嘗試,爸媽們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動手做,而不要一味禁止或限制,畢竟學習是需要時間與不斷練習的,父母要給予機會及空間,才能讓孩子早日學習獨立,不再事事依賴他人。方法1)創造用餐的儀式所謂的創造用餐儀式,就是在寶寶用餐之前,爸媽先為孩子穿上圍兜,讓孩子知道,接下來是用餐的時間,讓他自然習慣。 方法2)幫寶寶準備專屬餐具爸媽們可以準備適當而安全性高的幼兒餐具給孩子,讓寶寶知道這是他的專屬餐具(寶寶的餐盤、小叉子、小湯匙)。 方法3)讓孩子試著自己餵食將孩子的食物放在他的餐盤或碗裡,讓孩子試著自己拿取叉子或湯匙自己餵食,當然剛開始爸媽們要在一旁加以輔助,並且鼓勵他。方法4)以鼓勵代替責罵爸媽們以鼓勵代替責罵,畢竟這是自我學習的階段,直到三歲以後,這樣的情況就會逐漸改善了。 首先,要固定每次正餐的時間,讓寶寶的生理時鐘漸漸習慣每次的用餐時間。第二,正餐前的一個小時內,不可以給寶寶吃任何食物,尤其是糖果、餅乾、冷飲等各種零食。第三,創造愉快的用餐氣氛,不要一直催促孩子飲食,寶寶吃的少也不要強迫孩子進食或責罵他,寶寶吃得多就獎勵他,爸爸媽媽以平常心營造出輕鬆愉快的用餐氣氛,才能讓他有好的食欲,也能讓孩子對於用餐趕到正向而開心的情緒。(本文作者/饒月娟、黃雅慧、高雅群、吳雅惠)(摘自/百萬父母都說讚!菜市場的營養學/台灣廣廈出版)

醫訊/如何兼顧嬰幼兒營養與發育

醫訊/如何兼顧嬰幼兒營養與發育#嬰幼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康是我們給孩子一生中最大的禮物!嬰幼兒期並非只是以吃奶奶過日子,尚需包含其他食物以獲均衡營養。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邀請該單位欒家菁營養師主講「嬰幼兒營養與發育」;課程除了介紹母乳的好處及餵食嬰兒配方奶粉應注意事項,也介紹副食品添加之原則及重要性及嬰幼兒期的營養需求,並舉例說明餵食嬰幼兒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及因應之道,期望能讓家長在育嬰過程中都能很順利。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地點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嬰幼兒營養與發育時間:102年3月27日(三)下午16:30~17:3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4B討論室洽詢:02-7728 1001

冬季嬰幼兒上呼吸道群聚感染遽增 醫師:益生菌可降低發生率

冬季嬰幼兒上呼吸道群聚感染遽增 醫師:益生菌可降低發生率#嬰幼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每年進入冬天氣候濕冷的季節,許多幼兒園和小學的嬰幼兒發生上呼吸道感染人數就會開始急遽地增加,讓不少父母都憂心忡忡。國內資深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調查發現,給予幼兒園的嬰幼兒服用LGG益生菌可有效降低嬰幼兒在冬季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進而減少嬰幼兒因為生病而需要請假的天數,特別是對於父母都要工作的家庭而言,可確實幫助減少在嬰幼兒照護上的負擔。由於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的互動頻繁且距離接近,通常只要一有孩子生病,便很容易彼此交互感染。事實上,嬰幼兒在上呼吸道的交互感染雖然不容易避免,但如家長及老師能為嬰幼兒及早注射流感疫苗提前預防、平時注意孩子的衣著保暖、正確洗手、不被別人飛沫噴到臉上以及充足水分的補充,都是幫助嬰幼兒預防感染的方法;此外,周怡宏也建議可以適時地補充有完整國外研究報告支持的益生菌產品,也是幫助嬰幼兒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的一項良好方式。周醫師進一步指出,根據2009年發表於臨床營養醫學期刊的研究中發現,在冬季時給予嬰幼兒服用LGG益生菌三個月,281位幼童中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數在安慰劑組為69%,而LGG組為42%;孩童因上呼吸道感染需要請假的天數在安慰劑組為5.1天,在LGG組為3.1天。研究結果顯示,服用LGG益生菌可減少近3成的感染人數以及減少兩天的請假天數。同時,另外一篇發表在英國營養期刊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以雙盲、隨機的方式給予81位新生兒服用LGG及BB-12益生菌與安慰劑,結果發現服用益生菌的新生兒罹患中耳炎及反覆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僅是給予安慰劑的新生兒的一半,結果顯示對於降低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狀況有明顯幫助。由於冬天是一般感冒與流感病毒相當活躍的季節,周怡宏醫師也特別提醒家中如有氣喘兒的家長,特別是在幼兒園及上學者,在此時應特別注意嬰幼兒在呼吸道疾患的預防及照護,除了注意環境中感染的預防以及給予流感疫苗接種之外,也可以適時補充益生菌,以有效降低感冒病毒對嬰幼兒造成的疾病威脅。

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 家長不可輕忽

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 家長不可輕忽#嬰幼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4個月、2歲11個月女童及4歲男童,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1歲4個月女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個月男童。就醫後4例已康復出院,南部3個月男童仍住院治療中。本(2012)年截至6月18止,已累計70例重症個案,其中69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另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所致。疾管局指出,近期腸病毒疫情呈波動趨勢,重症病例發生情形稍有趨緩,但仍處於流行高峰期,民眾不可輕忽。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有利於腸病毒繁殖與傳播,該局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應持續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定期以漂白水清理環境,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疾管局提醒家長,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應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病毒傳給家中其他嬰幼兒,生病請假或配合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避免疫情蔓延。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戰勝腸病毒!疾管局作宣導短片呼籲

戰勝腸病毒!疾管局作宣導短片呼籲#嬰幼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仍處高峰期,今日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7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3歲4個月男童、2歲6個月及7歲女童,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3歲女童,另3例為居住於南部的5、7個月及1歲7個月男童。其中5人在就醫後已康復出院,2例仍住院治療中。本年(2012年)截至6月4止,已累計60例重症個案。腸病毒疫情已進入流行期,因此疾管局特別製作「守護寶貝的健康—戰勝腸病毒 請你跟我這樣做」8分鐘宣導短片,透過小兒科醫師現身說明腸病毒相關症狀及居家照護注意事項,將複雜的醫藥知識轉化為易懂的訊息。目前已配送2千份DVD光碟至各縣市衛生局,未來將轉送各轄區醫療院所門診等候區播放,民眾亦可透過疾管局網站下載觀看短片。此外疾管局也提醒,由於腸病毒持續活躍,且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應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病毒傳給家中其他嬰幼兒,生病請假或配合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疾管局也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應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此外,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嬰幼兒八大智能啟蒙 語文智能篇

嬰幼兒八大智能啟蒙 語文智能篇#嬰幼兒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 攝影/Kiwi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輔幼中心主任 涂妙如            台中市娃得福托兒所負責人 開詩婷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江國樑啟發語文智能從寶寶還不會說話前就開始!寶寶早期聽的經驗,將影響未來的語言發展,所以爸媽如果可以讓孩子聽的愈多愈豐富,未來學習語言將會更順遂。 啟發語文智能從一出生就開始語文是和這個世界溝通的重要工具,而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是非常重視語文優勢的人,所以家長對於家中寶貝的語文發展關注力都很高。就語文來說,是「聆聽」與「發言」輪流交互產生的互動,所以從寶寶還不會說話開始,就經常與寶寶說話,是啟發語文的重要方式,多聽多吸收才能在使用語文時有好的表現。 語文智能發展好的優勢所謂語文智能,指的是可以運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想法、和人溝通,和進行閱讀寫作的能力。這類孩子因為善於運用語言與人溝通,且對文字的敏銳度高,很容易成為團體中的領導者。 而在成長過程中,多數成人對於表達能力強、語文流暢的孩子,會有較多的正向關注,讓這類型的孩子不論在與人溝通或是社會化的過程中都較為順利;反之,語文發展較弱的孩子,被關注度就較低,在人際關係的發展方面會遇到較多的挫折感。但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表示,雖說我們社會重視語文優勢的孩子,但除了語文外,每個個體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只要了解自己的優勢進而專注發展這項優勢,依然還是會有優異表現;所以目前在幼稚園都會採多元評量的方式,來找出每個孩子的優勢,語文並不是唯一的評量點。 寶寶語言發展概況寶寶的語文發展概況大概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涂妙如副教授分述如下:2個月 咕咕學語期:寶寶生下來沒幾天,當爸媽對著他說話時他就會有反應;到2個月大左右,寶寶還會從喉嚨發出咕咕的聲音,這就是他開始想要回應爸媽的表現。4~6個月 牙牙學語期:此時寶寶已經能發出一些簡單的聲音,也可以捉住大人說話的最後一個字的音調以及聲音,雖然發出來的聲音還不是很準確,但已經有想要模仿大人的舉動,這就是牙牙學語期。6~18個月 單字、疊字期:寶寶說話所需的理解能力在此時期快速增進,他們已漸漸可以說出有意義的幾個單字,或是使用疊字的方式表達;1歲多之後,也常會用自己的聲調和創造的語言喃喃自語。18~24個月 語言爆發期:這個時期為語言爆發期,又稱為電報式語言期,因為孩子還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就像是打電報必須將字句精簡一般,像是:「媽媽,水」,這種不完整的簡單句,就是想表示「媽媽我要喝水」。此時期使用的辭彙會變得很多,但前提是在此之前有聽夠多的辭彙,才能在此時運用出來,若之前語言刺激不夠,就無法在此時期展現。《MamiHome媽咪窩》‧2011/5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臉部白斑症的痛 台灣首例黑色素自體移植治癒臉部患者

臉部白斑症的痛 台灣首例黑色素自體移植治癒臉部患者#嬰幼兒

白斑症治療又有重大突破!光田綜合醫院發表國內首例透過「人體黑色素細胞顯微移植手術」治癒「臉部」白斑症的成功病例。主治的整形美容中心暨整形外科吳文宏主任表示,之前光田綜合醫院即透過這項先進的手術幫助多位白斑症患者成功消除身體上的白斑,而這次更成功完成難度更高的臉部、眼皮的手術,對於白斑症患者可說是一大福音。患者謝先生35歲,是一位來自高雄的白領上班族,大約是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長出白斑。如果長在別處可用衣服蓋住也就罷了,偏偏他是長在臉部包括眼皮、鼻子、臉頰等處,非常顯眼,不僅周圍的人誤以為是會傳染的皮膚病而保持距離,走在路上連陌生人都會頻頻投以注目禮。外型上的劇變讓原本五官俊帥自信十足的謝先生難以接受,變得不喜歡外出交際,他覺得自己就像「歌劇魅影」裡面的男主角,臉上戴著白色面具,遇到喜歡的女生也不敢直接追求,因此至今仍是單身一人。上個月,謝先生經由朋友介紹到光田醫院接受臉部「人體黑色素細胞顯微移植手術」,術後28天膚色就完全恢復正常,讓他多年來的陰霾一掃而空,天天對著鏡子微笑。吳文宏主任表示,「人體黑色素細胞顯微移植手術」是透過先進的顯微手術由患者健康處的皮膚移植黑色素細胞到臉部,讓患處膚色恢復正常,進而治癒白斑症。由於臉部皮膚較精細,加上治療範圍還包括最脆弱的眼皮,因此手術難度比較高,手術時間共計4個多小時,結果非常成功,由患者自體移植的黑色素細胞衛生上較無疑慮,且不會發生排斥、感染的問題,而顯微手術極為精密,也不會留下疤痕,僅需注意術後皮膚色差需要時間慢慢接近,約需三個月到兩年的時間,因人而異,宜定期返院追蹤。目前這項手術的費用因治療位置、大小、難度有所不同,身體四肢部位約10~20萬不等,臉部則約12~24萬不等。未來這項手術可望能幫助更多臉部白斑症的患者,幫助他們走出歌劇魅影的痛,迎向美麗人生。延伸閱讀「白斑症小檔案」:http://www.uho.com.tw/plasty.asp?aid=840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