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盡冬來,萬物開始進入休生養息的階段。許多人都會選擇在冬天進補,究竟懷孕媽媽和幼兒的進補要點,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秋盡冬來,萬物開始進入休生養息的階段。許多人都會選擇在冬天進補,究竟懷孕媽媽和幼兒的進補要點,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當孩子如果感冒、生病,有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的時候,就代表出現危險徵兆,一定要趕快帶孩子送醫治療。但要如何分辨小孩的呼吸頻率呢?來聽聽兒科醫生的衛教知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香甜蜂蜜不管是單吃或泡蜂蜜水,廣受大眾喜愛,但小心1歲以下嬰幼兒食用後,可能因為肉毒桿菌致命!營養師表示,前幾年,日本與香港發生幼兒喝蜂蜜水死亡案例,就是因為蜂蜜裡的肉毒桿菌孢子,導致嬰幼兒腸胃道無法吸收而致命。國內也曾有6週大的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個案,出現肌肉張力低下症狀,尤其是頭頸部出現後仰情形,不可不慎。肉毒桿菌屬神經毒素 易侵襲腸胃道及免疫系統為什麼嬰幼兒不適合吃蜂蜜?營養師李芷薇指出,蜂蜜濃稠氧氣成分少,而肉毒桿菌特別喜歡無氧環境,因此不少肉毒桿菌孢子會住在蜂蜜裡,多數大人因免疫系統及腸胃道消化系統穩定,吃下去沒有問題;但1歲以下嬰幼兒,因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一旦吃下含有肉毒桿菌孢子的蜂蜜,恐怕難以挽救憾事。許多家長或長輩都以為蜂蜜百利無一害,不給小朋友喝糖水,以蜂蜜水取代,卻疏忽掉背後潛藏的危機。李芷薇指出,肉毒桿菌屬於神經毒素,容易侵襲腸胃道及免疫系統,使得神經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腸道的肌肉及免疫系統,全部被擊垮,幼兒更須留意。食用蜂蜜後幼兒昏睡、倦怠 家長小心留意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腸道型肉毒桿菌症其症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欲不振、眼瞼下垂、吞嚥物困難、失去頭部控制、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此症有很廣泛的特徵及嚴重程度,從輕微至突然死亡。大部分嬰兒肉毒桿菌症為A或B型毒素引起,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至36小時間出現,也有數天後才發作,潛伏期越短病情通常愈嚴重,死亡率愈高。李芷薇建議,1歲後再吃含有蜂蜜成分的製品,若父母不放心,不妨延至2歲後,再讓幼童食用蜂製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共讀從零歲開始,不但可以讓親子關係更緊密,還能提升嬰幼兒語言及認知等腦部發展。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表示,小朋友越早開始接觸閱讀,對語言及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就會越好,有助於腦部發展。而且國內外研究也指出小朋友養成閱讀習慣後,性格比較穩定,專注力也會更好。剛出生的孩子也可共讀 培養溫馨互動時間推動親子共讀,常遇到父母疑問孩子才剛出生能理解嗎?李敏駿主任解釋,一開始共讀只是要讓寶寶瞭解這是一段有趣且溫馨的互動時間,多做幾次寶寶就會很喜歡。部分爸媽擔心手邊沒有適合孩子的書,是否就不能共讀?李敏駿主任表示,親子共讀沒有嚴格要求一定要用什麼書,就算隨手可得的賣場廣告單張,爸媽也可以指著廣告紙上的水果或日常生活用品圖片,和幼兒進行對話式共讀。可用洗澡書、布書刺激嬰幼兒視覺 避免以影片替代現在電視或智慧型載具發達,部分父母疑問和孩子一起看影片或卡通能否算親子共讀。李敏駿主任提醒,動態影片中的畫面與字幕變動太快,降低孩子的專注程度,並不適合做為親子共讀內容,建議還是使用靜態書籍會比較合適。臺中慈濟醫院母嬰親善個管師徐慧冰建議,孩子襁褓期,媽媽比較有時間和孩子互動,建議可使用洗澡書、布書,讓顏色、圖形刺激嬰幼兒的視覺,還可透過觸摸布書材質及揉捏發出的聲響,刺激觸覺及聽覺,使孩子喜歡接近書籍。稍長大後,可選擇圖文或功能性繪本,透過爸媽講述及情緒表達,共享親子親密時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13(三)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楊鈞傑牙醫師主講「嬰幼兒牙齒保健」,為家長提供小兒牙科正確的保健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嬰幼兒牙齒保健時間:108年3月13日(三)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疱疹性齒齦炎是由人類疱疹病毒引起,好發年紀在1至5歲。第一次感染結束後,病毒便藏身於附近神經節中,當遭受某些壓力使得患童抵抗力下降時,如感冒、發燒、豔陽曝曬、特定食物或睡眠不足等,病毒可能再次活化,而在嘴唇周圍產生水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11(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疱疹性口腔齒齦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小兒家庭疾病照護須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疱疹性口腔齒齦炎時間:108年3月11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個病人的孩子才六、七歲,患有很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孩子不能碰花生、海鮮、奶製品、加工品,連一般的豆類、肉類也很容易引起過敏。除了食物以外,他也不能碰觸任何的人造纖維,常常抓癢,全身幾乎沒有一片肌膚是完整的,看遍中、西醫都沒有辦法解決。後來,孩子的媽媽不讓他吃糖、精緻食品,全部改吃有機食品,情況才漸漸得到改善。只是,這位年輕媽媽及爸爸都是美食主義者,糖類、精緻食品是家常便飯。即使我勸他們改變飲食,他們也是斷斷續續地執行,無法完全改變。然而,孩子只要一碰到精緻食品,當天又起了過敏反應,幾次之後,這對父母才痛下決心,全家改成有機飲食。以上的例子,對很多家有過敏兒的父母來說,應該不陌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和很多化學加工品有很大的關係,味精、糖類、餅乾及家庭用的清潔劑,都有可能是過敏原。此外,有很多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很有可能是在母體時就吸收到母體的毒素,因此,照顧這樣的孩子,父母必須一併改掉自己的飲食習慣,最好改吃健康自然、偏素的飲食。有些過敏兒平常在家沒甚麼太大問題,但只要一帶出門,和別人接觸過又開始過敏。然而,小孩子不可能離群索居,因此,最重要的是慢慢地調整他的身體,增強免疫力。當孩子越來越健康後,比較不必擔心與外界的接觸。許瑞云 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以下幾點原則需多加注意。1.家中飲食最好以天然有機食品為主,捨棄所有糖類、精緻澱粉類及任何乳類製品(牛奶、起司、優格)以及含有味精、人工調味料的加工品。有些病人甚至連吃基因改造的黃豆都會引起過敏。2.盡量不要外食,即使外食也要選擇看得到的食物,而不是像麵包、餅乾等再製過的加工品。3.所有的清潔用品以天然成分為主,包括洗臉或清潔身體的香皂,或是清掃衛浴廚具等清潔劑。甚至買新房時,也要事先問清楚建材是否屬於無毒建材。4.盡量穿天然材質的衣服。越天然的對人體越好,棉、麻、羊毛等都是很好的材質,只是像絲、毛皮等有生命的產品,應盡量避免。此外,布鞋也比膠鞋好。回家以後,盡量赤腳踩在自然材質的地板上,身體會感覺相當舒適。5.可以補充有益菌的飲料,譬如前述的黑豆漿優酪乳。市面上的優酪乳通常都加了糖和人工色素等等,會越喝越糟糕。另外多走路、多運動也可以改善體質。不論是哪一種過敏,切忌冰冷,因為冰非常耗費身體的能量,人是恆溫的動物,因此冰一下肚,我們的身體需要耗費能量來平衡下降的體溫。同理,也應儘量避免吹冷氣。身體的濕冷很容易引起過敏或加重過敏症狀,此時,可以使用薑黃炒菜,或用黑糖加薑熬煮成汁服用,或用大苦丁加橄欖泡茶喝,以去除體內的溼冷。此外,還需養成早睡的習慣,因為主管免疫系統的三焦經在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間運作,此時是免疫系統修復的最佳黃金時刻!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或是免疫系統出問題的人應早點上床休息,如不能早點睡覺,最好也要做一些身心放鬆的娛樂,例如聽聽輕音樂或是冥想等,並時時保持正面的思想,切忌負面思考與太過刺激的活動。 另外,若打算早睡者,晚餐不適合太晚吃,最好提早至傍晚五、六點用餐,並以少量、易消化為原則,不可在食物尚未消化就上床睡覺。常輕敲壇中穴,位於兩乳間,可減低負面情緒壓力及加強免疫系統功能。適當的運動尤其是常與大自然接近的運動或是練太極拳、瑜伽等都可幫助達到身心平衡及加強身體自然修復的能力。(本文摘自/哈佛醫師養生法/平安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林小弟1個月前出現嚴重嘔吐的症狀,在診所就醫後服用改善腸胃炎及止吐用藥,但症狀不見改善,更出現上腹疼痛、講話上氣不接下氣、晚上平躺喘到無法睡覺,輕微活動就會感到呼吸困難。家人趕緊帶他到大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合併有嚴重心臟衰竭,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住進兒童加護病房給予強心藥治療,心衰竭症狀雖稍微改善,但仍在積極治療中。擴張性心肌病 兒童最常見的心肌病變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魏昱仁表示,擴張性心肌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肌病變,甚至早在嬰兒時期也可能出現。特徵是左心室或左右兩心室擴大且心臟的收縮力減弱,病童會因此出現心衰竭症狀。病童症狀表現多樣,輕微可能無症狀,其中超過8成的病童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出現生長遲滯、虛弱無力、呼吸困難或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心衰竭,甚至休克。目前兒童心衰竭的治療,以控制症狀為主。魏昱仁醫師表示,極少數病童可以藥物控制改善症狀而維持一般日常生活;目前也有新型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大部分仍會受此疾病的症狀和高死亡率所苦,所以在積極藥物治療下仍持續惡化的病童,需考慮心臟移植。原因為心肌細胞基因突變、心肌炎、心肌缺血等擴張性心肌病有20至35%患者因與心肌細胞有關的基因突變造成,其他原因包含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先天性心臟病、內分泌代謝異常,或因神經肌肉疾病引起的病變。其中少數引起心肌病變的原因,例如冠狀動脈畸形或肉鹼缺乏症等是可以治療的,需仔細檢查病童是否為續發性心肌病變。魏昱仁醫師表示,心臟超音波檢查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診斷工具,可以測量心室大小及心臟收縮功能,並評估有無合併先天性心臟缺損;胸部X光片能看出明顯擴大的心臟;心臟電腦斷層則常被用來檢查冠狀動脈畸形;排鈉利尿胜肽(BNP)可用來評估心衰竭的現象;還有容易導致擴張性心肌病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檢查也是必要的。不過,目前除少數特殊疾病,如冠狀動脈畸形、肉鹼缺乏等代謝疾病、心律不整等外,大部分的擴張性心肌病並沒有可治療的病因,或是雖有原因但醫療科技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和成人相比,急性期的兒童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和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