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

國中生每日洗手2小時,就醫才知「強迫症」!醫揭治療關鍵是「這點」

國中生每日洗手2小時,就醫才知「強迫症」!醫揭治療關鍵是「這點」#行為治療

擔心手上有病毒而一直洗手,是生病了嗎?一名國中生每天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的衣物,待疫情趨緩之後,他仍然很在意自己的清潔,每次回家都花1、2個小時洗手消毒,甚至影響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與讀書進度。最近一段時間,他反對家人出去逛夜市,彼此也爭執了起來,家人有些不能諒解並責備他。後續,家人決定帶他到精神醫學部門診諮詢。

尿失禁也有分種類?醫揭「這類型」更年期婦女好發:2招改善漏尿

尿失禁也有分種類?醫揭「這類型」更年期婦女好發:2招改善漏尿#行為治療

48歲林女士只要咳嗽、大笑就會出現漏尿的情形,而且漏尿次數高達6次以上,每天都需要頻繁更換棉墊,導致她心情十分煩躁,因此前往醫源泌尿科就診,經醫院診斷為「更年期應力性尿失禁」。後續醫師透過行為治療與女性荷爾蒙藥膏塗抹,有效改善骨盆肌底鬆弛狀況,並促進黏膜層增生,3個月後林女士從每日漏尿次數大幅下降,成效顯著。

爸媽做好這件事 過動兒不再愛打架

爸媽做好這件事 過動兒不再愛打架#行為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杰是小一學生,一入學就讓老師頭痛不已,因為他無法在座位上安靜1分鐘,不是四處走動就是雙腳不停抖動,下課時一下爬樹抓蟬,一下又和同學打架。小杰的父母帶他到兒童心智科就診,經過評估後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接受藥物、行為、心理、感覺統合治療,加上父母親的配合下,經過一學期之後,小杰上課時可以安靜坐在位子上,下課後也能和同學正常互動。行為治療 需要家長耐心支持與陪伴大千醫院公館診所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表示,過動兒不是不想聽話或被寵壞的孩子,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過動行為、衝動控制及專注力。家長須先了解孩子問題的本質,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包括兒童復健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教老師等,共同擬定最適合孩子的療育計畫,才能給予他們有效的幫助。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父母的支持與陪伴非常重要,像是行為治療雖然原理簡單,但卻需要耐心及時間,而且過程中變數多而複雜,需要多與醫師或治療師討論,才能發揮效果。當孩子配合治療有成果時,適時的讚美與鼓勵,都能幫助孩子增加學習的動力與自信心。學習或社交常有挫折感 伴隨情緒障礙另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小朋友因受症狀影響,對學習或人際關係常會有挫折感,甚至伴隨情緒障礙,這時需要適時地給予安慰和鼓勵,使他們了解疾病對自身的影響,並建立良好的關係,讓他們願意接受、配合且積極參與治療。董莉貞醫師提醒家長,若能積極配合專業醫療團隊的治療,並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陪伴與耐心,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行為+藥物治療 ADHD孩子進步幅度大

行為+藥物治療 ADHD孩子進步幅度大#行為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藍(化名)今年小學3年級,近日學校老師發現有過動及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不僅作業寫得亂七八糟,也常與同學們發生衝突,進而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結果檢查出來發現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經過行為及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現在小藍症狀已逐漸獲得改善。雙和醫院精神科林宜正醫師表示,一旦發現孩子有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問題,建議家長趁早帶孩子至醫院檢查,以免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你的孩子有過動症嗎?6症狀判別到底什麼是過動症?林宜正醫師說明,過動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遲緩的疾病,會出現衝動、活動量大、注意力不足等,最常見在學齡前後被診斷,如果發現孩子在2個場所以上,同時發生難以控制、衝動、不專心的現象,且歷時一段時間,就很可能有過動症的問題。醫師也提出典型過動症孩子常出現的6症狀:1) 無法長時間專注在某一件事上。2) 喜歡到處走動,靜不下來,尤其上課喜歡打斷老師的話,或突然站起來。3) 花1、2個小時寫作業,卻還是做不完。4) 有讀寫困難,包括寫錯字(常多一畫或少一畫、拼字錯誤等)。5) 很多話,且愛辯駁。6) 常有人際衝突。行為+藥物治療雙管齊下 孩子進步幅度大一般來說,目前針對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及行為治療。林宜正醫師說明,6歲以前,多半是利用行為治療來幫助孩子,透過復健治療及專注力的訓練,來幫助孩子找到專心的方法;6歲之後,若發現孩子的問題已經影響到課業,甚至是家人或同學時,且利用行為治療已經不足以幫助孩子時,就可以考慮輔以藥物治療。擔心藥物副作用?醫師:調整劑量就能改善很多家長可能會對藥物治療存在疑慮,林宜正醫師說,ADHD藥物已經上市50年了,至今沒有出現太大的副作用,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某一餐的胃口不好,但只要調整劑量後就能改善;同時呼籲,ADHD影響孩子的層面相當廣,小至孩子的課業表現,大到孩子的自信心、人格發展等等,建議家長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切忌因不正確的資訊而耽誤孩子的一生。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此外,對於ADHD孩子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即是家長的做法,林宜正醫師說明,家長應體認到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發展遲緩的疾病,不應以自己的標準審判孩子,以下幾點建議家長:1) 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法控制。2) 積極尋找治療方式:最害怕的就是家長因為不敢嘗試,最後衍生出更大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得不償失了。3) 隨時保持情緒穩定:家長要知道,治療過動症孩子需要長時間的過程,面對孩子無法控制的行為,家長應有耐心,並保持情緒穩定,才是幫助孩子最好的方式。

為什麼昏昏欲睡?恐是常用電腦導致

為什麼昏昏欲睡?恐是常用電腦導致#行為治療

你上課會狂打瞌睡嗎?當心是身體出狀況!馬偕醫院研究顯示,2成7的大專生在白天有嗜睡問題,每三人大約就有一人,其中長時間用電腦的女性、有菸癮、情緒憂鬱者,嗜睡風險更高。研究發現,女學生在非假日時每天多用電腦一小時,白天嗜睡量表分數就會上升。研究人員提醒青少年別猛用電腦,如果每天用電腦時間超過三小時,成年後睡眠障礙、白天嗜睡風險比一般人增兩倍。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指出,近年來因睡眠問題求診的患者愈來愈多,除了失眠之外,嗜睡症患者也有增多的現象。此病的主要症狀是,一天到晚想睡覺,無論開車、吃飯、講電話,或在會議中,都可以睡著,較多發生在15到30歲的年齡層,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造成嗜睡症的病因很多,是由於腦幹中的睡眠覺醒中樞功能出問題,而產生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等4大主要的症狀。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表示,治療嗜睡症,必須要靠正確的診斷,了解潛在的病因,根據不同的疾病加以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嗜睡症狀。目前有許多種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可用來控制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的4大主要症狀。另外,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設計符合所需的行為治療,及用最小劑量藥物,達到最大的效果,改善生活品質。優活聚焦:●神奇!水果籽卡牙洞 竟然會發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75●美容團隊研究:冬天看起來老4.7歲 黑眼圈作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70●冷氣團報到 一氧化碳中毒增 消防署教你防範與急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69

如何治療猝睡症

如何治療猝睡症#行為治療

診斷這種障礙首先應該是由醫療人員來詳細評估確認其他身體疾病是不是造成過度嗜睡的病因,下一步就是要找睡眠專家就診。對於大部分的患者而言,只要詳細的詢問疾病史,就可以初步正確的診斷猝睡症。在睡眠障礙中心,專科醫師會徹底詢問病人的病史,並執行完整的身體檢查。如果醫師懷疑有猝睡症,患者會被要求在睡眠中心進行檢測。通常患者會接受二種測試方法:夜間多項睡眠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及白天多次入睡時間測定(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藉以來確認猝睡症的診斷及嚴重性。如何治療猝睡症雖然猝睡症還無法治癒,它的症狀通常可以加以控制或改善。接受治療之後,症狀的發生會比較不頻繁,患者也可以過比較正常的生活。因為症狀的內容及嚴重度因人而異,因此患者與醫師必須一起合作制定計畫療程。治療計畫有一些重要的部份: 行為治療、藥品、飲食、其他睡眠障礙的排除及患者生活環境的管理等等。行為治療猝睡症的治療通常不僅需要藥物,還要調整生活型態。臨床研究顯示:安排一天當中幾次的小睡,有助於解除白天過度的睡意。但是小睡的次數以及時間長短,應該參考猝睡症的病人本身,以及與病人密切相處的人的意見,了解什麼時候是病人最想睡的時段,什麼時候是病人學業上或工作上最需要專注提神的時候,才能依照個別差異擬定作息時間表。至於小睡的目的,主要是讓病人學會控制突然來襲的睡意。甚至只是趴在桌上睡一下,或者閉起眼睛,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都可能避免突發性的嗜睡,或減少提神藥的使用劑量。除了小睡之外,下列建議可以對一些猝睡症患者的症狀有極大的改善:遵循規律的睡眠/清醒作息表。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就寢及起床。在危險活動中,例如開車或烹調時,要特別小心;嘗試安排作息計畫,讓你在這些時候,可以保持警覺性。謹慎遵循醫護人員對藥物的指示。有任何藥物改變或問題時,要立即通知醫療人員。藥物含咖啡因或安非他命的藥物,通常對猝睡症沒有很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已有有效的處方藥物,如modafinil等,可以來控制白天過度的睡意、猝倒等症狀。患者與醫療人員必須一起合作,在藥物對控制症狀的優點與副作用的缺點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其他睡眠障礙的排除猝睡症的患者應該注意是否有其他的睡眠障礙,特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惡化猝睡症患者白天過度的睡意。這種病人往往睡眠的時候大聲打鼾,被觀察到有間歇性呼吸暫停的現象,進而影響睡眠,起床之後仍然覺得很疲勞,有時還有血壓升高的情形。生活環境的管理如果患者的家人、認識的人、及同事,不了解這種障礙的話,猝睡症會更難處理。白天想睡會被誤解為懶惰、憂鬱、或無能。清醒時的猝倒及做夢的症狀會被誤認為精神問題。所以我們有以下建議:猝睡症患者與醫師及諮詢人員,可以一起來教育家庭成員。配偶或感覺被忽略或被利用的家庭成員,一旦瞭解此人的行為不是有意的或是瘋狂的之後,就可以放心。家庭的支持是學習處理這種障礙的重要步驟。讓朋友認識這種障礙,或給他們相關手冊閱讀。教育雇主們瞭解這種障礙,在職場上做某些調適,可幫助猝睡症患者成為一位有生產力的員工。找一個猝睡症病團體。知道還有其他的人也患有相同的障礙會對治療有所幫助。如果猝睡症已影響到工作能力,則尋求可利用的財務或工作津貼。如果猝睡症患者是兒童,確定他/她的老師瞭解這種障礙。在教室裡做小小的調整,可以使得這個兒童的自尊及學習的能力,會有極大的改善。結語猝睡症為一種過度嗜睡的睡眠障礙,如果無法得到適當的診斷和處置,猝睡症的患者的生活品質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以致於產生社交、教育、心理、婚姻和財務等方面上諸多的問題。猝睡症雖然是非常令人困擾的疾病,然而在藥物和行為治療,以及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之下,病人往往能夠過著接近正常的生活。(作者 / 高雄長庚醫院-蘇茂昌、蘇承珊 醫師)延伸閱讀:認識猝睡症焦點企劃 》睡美人睡王子

小兒過動症簡易判斷法

小兒過動症簡易判斷法#行為治療

醫生,他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作事情超會拖,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問題?老師說他上課跑來跑去,靜不下來,想來檢查看看。奇美醫院精神科-林健禾醫師表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中,常常聽到家長談到孩子的注意力跟行為的問題,有些是家長們自行帶來看,也有些是在老師發現後,建議前來檢查。這些注意力跟行為問題,對於孩童的學習以及社會互動上會有一些負面的衝擊。因此,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好;不過,並不是每個不專心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若非經過專家的評估,隨便就貼上過動症的標籤,對孩子來講,並非好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是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常見的診斷之一。根據社區的調查研究發現,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特徵的學童大約佔3-7%左右。這個疾病細分為注意力不足為主,過動為主,混合型等三種類型。這三類中,以混合型最多,佔80%,其次為注意力不足型,占10-15%,以女生較常見,過動型則占5%左右。造成ADHD原因,到今天為止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但可能跟腦中以多巴胺或正腎上腺素為神經傳導媒介的前額葉皮質區以及部分基底核出了問題有關。前額葉皮質區是大腦的命令中樞,而後者則是接受其他部位的指示,做出動作。由於這些區域出了問題,導致孩童做事缺乏組織性,並有衝動的情形發生。林健禾醫師指出,在門診上,ADHD孩童常常發現有一些行為特徵:一、過動:坐不住,就算坐下來,一陣子後就會在椅子上扭來扭去。二、不專心:容易分心,東張西望,常做白日夢,沒有聽大人在講。三、缺乏耐性:很容易逃避困難的事情,做事有始無終。四、學習困難:ADHD的孩童,由於注意力無法集中,缺乏耐性,造成學習時無法抓住重點,又不喜歡事後練習,以致於記憶不好,學習效率比較差。五、人際關係不好:衝動、缺乏計畫的能力、在班上不容易與同學有良好的互動,難以融入團體。六、情緒問題:情緒起伏大,遇到喜歡的事情非常專心,但遇到挫折,情緒就無法控制。如果有這些特徵,就要懷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目前,人類的情緒行為問題仍然沒有儀器可以精確的測量出來。多數的醫師都是根據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修訂版(DSM-IVTR)來做診斷。根據診斷標準,如果孩童出現了表一、表二中九項中的六項以上,且症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孩童因症狀造成在社交、學業或工作上有所損害,並排除其他例如自閉、精神病、焦慮症等等所造成的可能,才可以診斷為ADHD。林健禾醫師指出,在ADHD的治療上,針對ADHD的核心症狀治療,藥物治療的效果最佳。第一線使用的藥物為利他能之類的藥物,研究顯示大約七成的孩童服用利他能之類的藥物會有明顯的改善。此外,近年來透過選擇性正腎上腺素阻斷劑來提升腦中正腎上腺濃度的藥物也使用來治療ADHD的孩童。非藥物治療上,一般最常使用的就是行為治療。行為治療的重點是先具體列出要改進的項目,設定合理的目標,採用適合的行為管理策略來引導孩童,並根據策略實施後孩童的反應,來調整策略,引導孩子出現正向行為。一般而言,ADHD是一種持續且長期的疾病。隨著孩童年齡的增加,大腦的發展,會使外顯行為問題逐漸減少,轉而呈現出因內在的不專心等較不容易看出的隱性功能缺損。對於診斷為ADHD的孩童,林醫師建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注意力不足症狀採用規律的藥物治療以及行為輔導,可減少因注意力不足過動所導致的學習不利、情緒問題,同時家長也應引導孩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正確的社交技巧,以利未來人格的健全發展。 【表一、注意力不足症狀】1.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2.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3.和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4.無法完成老師或家長交辦事務,包括學校課業、家事等5.缺乏組織能力6.常避免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7.容易遺失或忘記了工作或遊戲所學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等8.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9.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他人時常提醒【表二、過動/衝動的症狀】1.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扭來扭去2.在課堂中常離席,坐不住3.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宜地跑、跳及爬高等4.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5.不停地動 (很像發動的馬達)6.話多 (經常不間斷地持續地說話)7.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8.不能輪流等待 (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9.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配合醫囑好入眠 不必依賴安眠藥

配合醫囑好入眠 不必依賴安眠藥#行為治療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在台灣,每十位民眾之中就有一位是長期失眠的患者。這些患者當中有許多不願意就醫,寧可喝酒或是自行到藥房買安眠藥吃;有些患者選擇就醫,但是一到門診就要求開安眠藥,不願跟醫師多談。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表示,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心理、生理、環境及認知行為等因素。必須在醫師協助之下找出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失眠的問題。至於許多患者習慣倚靠喝酒或吃安眠藥,謝光煬指出酒精會妨礙深度睡眠,喝酒之後茫茫然,或許較能入睡,但結果卻是淺眠易醒,反倒有害睡眠。而安眠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長期、過量的使用可能導致依賴或成癮。失眠的治療並非一蹴可及,除了藥物之外還牽涉到觀念及行為的改變。謝光煬醫師給患者的建議是「信任專業,配合醫囑」。許多患者的失眠與心理因素有關,根本的問題可能是焦慮症或憂鬱症,因此用藥上建議以抗憂鬱劑為主,安眠藥則以短期、少量使用,協助入睡及維持睡眠為原則。服藥須持續幾個禮拜至幾個月,待焦慮及憂鬱症狀顯著改善,即可逐步減少安眠藥的劑量,不致發生成癮的狀況。有些患者自我期許高、要求完美,凡事過度擔憂,以致難以成眠;或者對於睡眠有不適切的期待或想法,例如認為一定要睡足八小時、擔心睡不夠會導致早死,結果卻更加焦慮,更睡不好。有些患者的失眠與不當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作息不規律、日夜顛倒,習於在睡前從事耗費心思及腦力的活動,或是使用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質。這些問題的矯正屬於認知行為治療的範疇,需要在專業的指導與協助之下漸漸調整改進。至於安眠藥成癮的患者,更需要與醫師配合,逐漸調整藥物,以擺脫對安眠藥的依賴。在用藥的策略上,可以考慮以長效型安眠藥逐步取代短效型安眠藥,減少需要一再追加藥量才能入眠的情況;亦可選擇具鎮靜、助眠作用的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藉以逐漸取代安眠藥,同時治療焦慮與憂鬱。在調藥的過程中若有任何的不適,務必要再回門診與醫師討論,隨時進行調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