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動兒是什麼?有哪些主要的症狀?『過動兒』為『過動症候群』病童的俗稱,正式的醫學疾病診斷名稱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主要臨床問題有三大類: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1. 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如上課不專心聽講,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馬上就被分心;或做功課做做停停、拖拖拉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忘記該做的事,或帶需要的東西……等等。2. 活動量過多大部分的人對過動兒的評語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換言之,他們無法好好地靜坐在椅子上,不是動手動腳,扭動身體,就是坐立不安、干擾他人,或跑來跑去,跳上跳下,嚴重者靜不下來,不能從事靜態活動,在上課時會離開座位……等等。3. 行為衝動常不經思考就行動,不考慮是否適當或危險,想做就做,如搶著說話或插話;或不停打斷別人做事;不能乖乖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擅自拿取他人物品;或爬到危險的地方……等等。二、過動兒還有哪些併發的症狀?若未經治療或處理,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行為衝動、活動量高等特質,長期下來他們有的會造成下列問題:※ 學習障礙、成績較差或不穩定;※ 人際關係不好、受同儕排擠;※ 常遭責罵、喪失自信;※ 不易管教、親子關係緊張;※ 有說謊、偷竊、蹺課、或其他反社會規範的行為。三、過動兒的病因是什麼?目前生物精神醫學發展下,已經有些證據顯示它有大腦的細微生理(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功能欠佳,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位。其與一些先天或後天種種發展因素有關,例如遺傳、產傷、血中鉛濃度偏高、腦部感染……等,但詳細病因尚無定論。四、多少兒童罹患有過動兒徵候群?一般兒童人口中,大約有3-5%的兒童罹患『過動徵候群』,男孩多於女孩。五、過動兒什麼時候開始生病?過動徵候群是自小就有的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的,有的母親在孩子還是嬰幼兒時就可察覺到他比一般人好動,但較輕的個案則大多是上到小學時才被師長注意到再就醫。六、臨床上醫師如何診斷?診斷主要靠醫師經由病童的病史、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來確定診斷,也有一些注意力測驗,由老師或家長填寫行為問卷來協助評估。七、過動兒長大了會好嗎?或有哪些不良後果?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隨著孩子的成長,症狀會逐漸減輕,到青少年時期,過動現象明顯消失。其中三分之一的病童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但三分之一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仍然存在;另外三分之一的病童常因長期有一些學習與管教問題,會併發各種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問題,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困擾。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種人比正常兒童長大後有較多的情緒問題。八、小孩若為過動兒時,有哪些治療?若經醫師診斷確實有過動兒徵候群時,治療可從五個方面著手:※ 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 課業輔導※ 生活安排※ 感覺統合治療九、什麼狀況下需要藥物治療?在學齡兒童其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學校適應、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可使用藥物來減輕症狀。學齡前或較輕病童不用藥物治療,而以行為治療、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治療來處理。十、主要治療藥物是什麼?臨床上以中樞神經興奮劑對過動症候群的症狀療效最佳,其中約有3/4的病童有效。服藥的目的使孩童活動量降低、注意力集中、靜下來學習,同時行為也較服從。其作用乃調解腦內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來改善症狀。但此為症狀治療,藥效過了,症狀又出現,需長期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療效不佳者,可用抗憂鬱劑、鎮定劑來治療。十一、中樞神經興奮劑有哪些副作用?在醫師的處方及定期追蹤下,副作用很少發生,若有也只是輕度的頭痛、腸胃不適、胃口降低、噁心或失眠。十二、服藥時若食慾降低,是否影響成長?怎麼辦?若食慾降低,擔心影響成長,除增加高熱量飲食外,可採「藥物假期」,如在星期休假或寒暑假時停服藥物,胃口馬上恢復,生長迅速趕上。外國研究資料顯示採藥物假期的病童,雖長期服藥,但身高體重與一般兒童無差異,家長無須焦慮孩子服用藥物。十三、服藥是否會成癮?雖然長期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但並不會成癮。因為藥物濫用的發生與某些社會心理因素有關。研究發現長期服藥者反而較未治療者少發生藥物濫用的情形,可能與長期服藥的兒童心理上排斥用藥有關。十四、何時可停止服藥?基本上,隨著孩子成長,症狀會減輕,因此在寒暑假停藥後,可利用開學那幾週上課情況來評估是否需要再繼續服藥。有些孩子需要繼續服用直到青少年時期。十五、行為治療如何協助過動兒?行為治療主要在於矯治不良行為,具體列出孩子問題行為,擬定對策,利用精神鼓勵讚美或物質的獎勵,有系統與持續地增加孩子好的行為表現,來減少不好的行為。很需要家長長期的耐心持續執行,才有成效。十六、課業學習需要注意什麼?上學儘量選擇人數少的幼稚園或班級;與老師保持聯絡,重視聯絡簿。在家做功課時環境要安靜,佈置要簡單,減少不必要擺飾或玩具物品;家長需注意孩子讀書時是否專心;若有學習障礙,需安排補救教學。對孩子做功課專心與持久度的期待,要配合其年齡與身心狀況。十七、哪些活動有益過動兒?儘量提供活動空間讓他們從事體能活動,如跑、跳、打球、游泳等。因過動兒較為衝動不考慮危險,大人需注意活動方式及空間的安全,以減少意外,宜避免安排空手道、跆拳道。也減少安排需要很專心的活動,如書法、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