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

全球公認最嚴謹 台灣藥品GMP標章上路

全球公認最嚴謹 台灣藥品GMP標章上路#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協助民眾辨識及選購符合國際GMP品質的優良藥品,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推出GMP藥品形象標章,作為國產藥品符合GMP之統一形象標章,18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之「台灣生技月暨生物科技大展」開幕日首度公開亮相。現場除了國內已經符合GMP之藥廠代表共襄盛舉外,標章代言人羅時豐也親臨現場參與形象標章啟用儀式,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食藥局將一連四天(至7月21日)於生技展中設攤參展,除展示我國藥廠GMP發展歷程與成果外,現場也會有專人提供服務說明,並舉辦藥品GMP宣導「有獎徵答」、表演活動及精美小禮物之發送,希望透過提供民眾正確的藥品品質與安全新知,提升國產藥品之品質形象及保障民眾用藥安全。為確保製藥品質及民眾用藥安全,食藥局指出,我國自民國71年開始要求藥品製造須符合藥品優良製造規範(GMP),期間不斷隨著品質觀念的革新及國際GMP標準的提升與調和一致化,逐步更新我國西藥GMP的規範,GMP已為目前全球公認最嚴謹,且經歐美先進國家及東南亞等各國採用的製藥規範,因此凡是貼有GMP標章的藥品代表已通過認證,其製造已達國際水準,藥品品質有保證。(照片提供/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藥物疑似受污染 廠商主動通報下架

藥物疑似受污染 廠商主動通報下架#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維護民眾健康安全,一家藥物批發商主動通報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接獲國外原廠通知,「脂黴素微脂粒凍晶乾粉注射劑」藥品在製造廠例行性無菌測試時,發現其生產設備受汙染,可能無法確保生產產品之無菌情形,將主動回收藥品。醫療機構配合下架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請廠商啟動回收作業,並透過緊急聯絡網通知相關醫療機構,請醫療機構配合下架及回收,但我國藥品不良品及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尚未接獲該批號藥品之不良品及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之通報案件。食藥局指出,衛生署核准品「脂黴素微脂粒凍晶乾粉注射劑」,該藥品為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後,始能由醫師開立處方,由藥事人員調劑後供病患使用,一般民眾無法輕易直接取得。國內建置安全監測 確保藥物安全為確保藥物安全與醫療效能,衛生署表示,已建置藥物安全監測,即時監視國內、外藥物安全訊息,除設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及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之外,並對於藥物之安全性與療效亦隨時進行再評估。食藥局呼籲,如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之發生,請立即通報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守護民眾安全。

國際級水準 衛生署:國產藥已不輸原廠藥

國際級水準 衛生署:國產藥已不輸原廠藥#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提升國產藥品之品質形象及民眾對於國產藥品的消費信心,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舉辦藥廠聯繫高峰會,邀請國內評鑑藥廠之董事長、高階主管及相關公協會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商提升國產藥品品質形象之相關事宜,包括設計藥品之形象標章,及拓展國際市場之經驗分享。我國自民國71年開始實施藥品GMP,現已提升至國際標準,目前國內已有50家西藥廠通過評鑑,並訂於103年底前全面完成實施。食品藥物管理局自今年1月1日起,已正式成為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會員,意味著我國藥品GMP管理及製藥產業已晉升到先進國家的行列。但食藥局指出,一般社會大眾以及醫療院所的醫師、藥師或藥品採購人員因不了解我國藥品GMP的管理情形,仍普遍認為原廠藥優於國產藥。 食藥局表示,本次藥廠聯繫高峰會獲得熱烈迴響,國內各大藥廠之高階主管或負責人彼此分享、交流意見,共同設計一系列推廣藥品之活動,使民眾了解我國藥品GMP管理制度及製藥產業已達國際水準,加深民眾對於國產藥品品質之信心,強化國內藥品製造產業的競爭力。(照片提供/衛生署)

提倡正確用藥 醫院、學校一起來

提倡正確用藥 醫院、學校一起來#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為提供民眾正確中醫藥就醫用藥安全資訊,讓民眾對中醫藥就醫用藥品質有更深的認識,於去年委託奇美醫學中心成立「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資源中心」,結合藥局、醫院、學校等社群,舉辦各項正確用藥相關知能活動及教育宣導,希望達到校園化、社區化及大眾化。為加強民眾購藥知識,奇美醫院指出,中醫藥委員會提供中醫藥正確就醫用藥教育,包含五大核心能力「停、看、聽、選、用」,以容易記頌的口語方式,推廣正確中醫藥就醫觀念,藉由在社區、校園之宣導活動,將正確用藥之五大核心能力,落實到各階層民眾,確保國人中醫藥就醫用藥安全及品質。配合政府政策,奇美醫院表示,除了善盡核心用藥五大能力的宣導與指導義務外,也特別在停止不當看病、購藥及用藥行為等方面,協助提升民眾的用藥認知度。奇美醫院指出,「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資源中心」除了繼續推動衛生教育精神外,未來將結合大台南社區藥局、醫院、學校等社群,進一步利用E化方式,建立無障礙的學習空間,針對不同年齡設計多元化之創意教學模式,期許有更多民眾能因此對中醫藥之正確用藥的概念提昇。(照片提供/奇美醫學中心)

保障用藥安全 花蓮慈院衛教中心啟用

保障用藥安全 花蓮慈院衛教中心啟用#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提供民眾正確中醫就醫用藥安全資訊,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自去年開始成立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資源中心,宣導五大核心能力;今年擴大至北、中、南、東區成立10家衛生教育資源中心,花蓮慈濟醫院獲選為「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資源中心」東區唯一資源中心。花蓮慈院劉鴻文副院長表示,花蓮慈院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資源中心,將與花蓮縣市的中醫師公會、藥師公會、社區醫療群、學校等結盟合作,利用衛教模式發展設計教材。花蓮慈院藥劑部主任劉采艷也表示,日前在花蓮慈院首次舉辦種子師資培訓,共培訓六十八位中醫藥安全衛生教育種子師資,未來這些種子師資將可配合這種社區、校園推廣活動深入各階層民眾,推廣正確中醫藥就醫觀念。花蓮慈院表示,未來會將進一步透過網路通路宣導方式,提供中醫藥正確就醫用藥數位學習光碟,讓民眾利用學習,以達到中醫就醫用藥安全之能校園化、社區化、生活化、及普及化。

免費到府藥事照護 維護長者用藥安全

免費到府藥事照護 維護長者用藥安全#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桃園縣政府衛生局自99年起,針對符合下列任一項條件者,一、具有2位以上醫師所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二、目前服用超過5種以上之藥品;三、最近一個月才剛出院帶藥回家;四、疾病(藥品)控制效果不佳;五、懷疑出現藥物副作用者,提供免費到府服務的藥事照護服務。101年桃園縣內接受居家藥事照護服務者共計201人(女性人數占53%),由居家訪視結果統計分析可發現,個案平均一天使用7種藥物,經藥師訪視後,今年度各項用藥問題均有所改善,由使用處方藥之人數(150人減少至91人)、有藥物治療相關問題之人數(160人減少至106人)及看慢箋門診人數(152人減少至101人)等數值,即可看出經由藥師訪視過後,發生問題個案數明顯減少之情形。衛生局指出,由於醫療水準提升,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許多因老化過程衍生的慢性病,都可以藉由藥物得到控制。也因此,老人家所服用的藥物種類也增多,所衍生的用藥安全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衛生局與藥師(生)公會共同推動藥事照護免費到府服務,協助照護家中長輩的疾病,維護用藥的安全,進而提高疾病治癒機會,給長者一個安心的照護,讓桃園成為一個高齡友善的城市。(圖片來源/桃園衛生局提供)

銀杏與抗凝血藥物併用 恐增出血風險

銀杏與抗凝血藥物併用 恐增出血風險#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80歲的曾阿嬤半年前心肌梗塞發作,因而放置了心血管支架,醫師在術後開立抗凝血藥物,囑咐阿嬤按時服用。不過,曾阿嬤因聽信電台介紹,每天照三餐加量食用銀杏,兩周後,發現身體出現許多瘀青,刷牙時牙齦也會流血,經醫師詢問後,推測這些出血的症狀,應該是銀杏與抗凝血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所導致,建議停用銀杏,幾天後,阿嬤出血狀況已逐漸恢復正常。很多人以為食品絕對安全,健康食品及錠狀膠囊狀食品雖然本質是食品,但因經過濃縮萃取等程序,濃度含量已不同於一般食品,食用者應依照建議劑量攝食,切勿存有「多吃多健康」的錯誤觀念。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任何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進入體內,都可能影響藥品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或排泄,進而改變藥物治療疾病的效果,甚至增加副作用發生機率。銀杏除了與抗凝血劑併用,會增加出血風險,也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像是降血壓藥、抗癲癇藥物等,因此不建議一起食用。很多人都知道銀杏對健康有助益,卻不一定知道同樣是含銀杏成份保健食品,因其萃取部位不同,成份也會不一樣。目前很多國家將銀杏葉歸類為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在台灣,銀杏葉萃取物則列為藥品管理,核可適應症為改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且需於醫師或藥師指示下服用,千萬不要自行胡亂服用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銀杏葉」成份製劑為藥品,服用前應詢問醫藥專業人員。「銀杏果」成分製劑為食品,若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除應立即就醫外,也應向「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通報。(資料來源/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

百餘噸!台灣年藥物丟棄量驚人

百餘噸!台灣年藥物丟棄量驚人#藥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醫院開的藥怎麼吃就是吃不完,有時候好像也不太怎麼相信醫生的診斷,所以藥物也不太敢準時吃完;所以不吃就丟掉,吃不完的有些民眾則留到下次感冒來時再拿來吃。但是你知道嗎?光是一顆一顆如羽毛輕的藥品,在台灣一年竟可以累積達百餘公噸的廢棄藥物!根據消基會的調查指出,消基會針對一千多位網友進行用藥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六成的受訪者認為,醫院開立的處方用藥過多,也有四成多的受訪者說,醫師每次開的藥都吃不完,。另外,消基會名譽董事謝天仁說,藥師公會統計,台灣每年丟棄的藥品高達一百三十六公噸,很多民眾會保留吃不完的處方藥,下次有相同症狀時再吃,等於自己當醫生,相當危險。對此,消基會則呼籲,健保IC卡只能看到就醫的日期和時間,對於就診醫院、病症,以及曾經服用過的藥品等資訊都讀不出來,只用一串序號代替,是造成藥物浮濫的主因之一,所以主管機關應該盡速解決開藥浮濫問題和健保卡設計缺失,同時,也提醒消費者,用藥過度可能會對腎功能造成傷害,千萬不能輕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