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正式啟動福島核汙水排海,引發亞洲鄰國食安的疑慮,不僅中國、韓國紛紛出現搶購鹽巴潮,搶購風波也逐漸燒至台灣,甚至出現「食鹽一補貨就被搶光」的現象。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鹽巴種類與鹽巴保存方法,究竟汙染食鹽吃下肚會有危害嗎?要買哪種鹽比較健康?只要搞懂鹽巴就不用「盲搶鹽」。
隨著日本正式啟動福島核汙水排海,引發亞洲鄰國食安的疑慮,不僅中國、韓國紛紛出現搶購鹽巴潮,搶購風波也逐漸燒至台灣,甚至出現「食鹽一補貨就被搶光」的現象。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鹽巴種類與鹽巴保存方法,究竟汙染食鹽吃下肚會有危害嗎?要買哪種鹽比較健康?只要搞懂鹽巴就不用「盲搶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破解鹽類迷思!根據國健署指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減少鈉鹽的攝取,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都能降低血壓。而鄰近國家日本也因為大力推動民眾於飲食中減少鹽量之攝取,造成血壓下降,進而使腦中風之死亡率亦有明顯的降低。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但你真的達標了嗎?快來看看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7大迷思!1完全不吃鹽最健康?食鹽中鈉是控制血壓的必需營養素,也是神經和肌肉正常運作的必需營養素,因此你需要適量食鹽確保生理機能運作正常。2海鹽比食鹽的鈉還少?海鹽近年非常風行,許多人都擁抱海鹽,聲稱其鈉含量較低,比較健康。但是海鹽就像食鹽一樣,通常含有40%鈉。3吃東西都不另外加鹽,所以不會進吃太多的鈉?據統計,超過75%的美國人攝取的鈉來自加工食品,而不是額外添加的食鹽。專家強調,這就是為什麼查看營養成分標籤和分量如此重要的原因,許多食品製作過程中,已經添加了高量的鈉,不需要再另外調味,但也讓民眾不知不覺中吃盡太多的鈉。4只有食物才有高鈉的問題?事實上,一些非處方藥品含有高含量的鈉。務必仔細閱讀藥品標籤,並記住一些公司生產低鈉非處方產品,若你對鈉含量攝取有控制的需求。5不加鹽食物就沒有味道?有許多創意和豐富的調味料可以替代鹽,幫助食物添加風味。可以嘗試使用香料、香草和柑橘增強食物的天然風味,更加健康。6我的血壓正常,所以不必擔心吃了多少鈉?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最好攝取少於1500毫克的食鹽。如此,即使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減少鈉含量也會明顯抑制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高血壓風險,還可降低多鈉而引起其他疾病風險,如腎臟疾病。7我不吃太多太鹹的食物,所以我的鈉攝取量不高?小心家禽、奶酪和麵包等食品,這些食物可能含有過量的鈉,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布2017年7月起將實施食鹽標示新制,含碘化鉀或碘酸鉀的食鹽,品名須標示「含碘鹽」、「碘鹽」或「加碘鹽」。衛福部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發現,51%民眾的尿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公升99微克,低於世衛的建議值--100微克。由於碘為人體必需營養素,缺碘恐致胎兒智能受損、甲狀腺肥大等問題,因此決定將碘鹽濃度從目前的12~20ppm(百萬分之一濃度),提高為20~33ppm。然而,其實缺碘不只讓你變笨、大脖子!!!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也就是說: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少量的碘。碘是一種萬用的營養素,因為它不僅可以調節荷爾蒙與新陳代謝、促進腦部的發育和功能,也可以解除鹵素和重金屬的毒性。碘是一種「適應原」(又稱「調理素」),也就是說,它有助增強身體適應並補償它所受到的干擾與破壞。碘可以發揮很強大的作用,而我們的身體裡有內建的代償機制來保存它──這是好消息。壞消息是:缺碘已經是公共衛生危機了,因為碘很容易被環境毒物(如溴、殺蟲劑和食品添加物)所取代,以致造成人體缺碘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因缺碘而引起的智能不足是智能障礙疾病中最容易預防的一種。缺碘並不是貧窮國家才有的現象!許多沒有先天嚴重智力缺損的嬰兒甚至只要輕微缺碘,智力就會大受影響。此外,現在自閉症的發生率也不斷大幅上揚,值得注意。懷孕婦女若缺碘,生下的小孩比較不聰明。◎這段期間,因缺碘所造成的乳房、前列腺和甲狀腺相關疾病也不斷增加。◎從1975到2005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182%。1970年代時,每23名婦女就有1人罹患乳癌。如今這個比率已經提高到每7到8名婦女中,就有1人罹癌。其他更多症狀還包括:過敏、皮膚乾燥、囊腫和結節、倦怠、卵巢問題、認知問題(腦筋混沌)、月經不規則、體重增加、乳房纖維囊腫、發冷、牙齦感染、牛皮癬、第二型糖尿病、毛髮稀疏、臉部浮腫、生育問題、憂鬱、心律不整、血壓問題、膽固醇、生殖器皰疹、流產、纖維肌痛、聽力喪失、前列腺疾病、便祕、陰道感染、眼睛的毛病、頸部疼痛、胃食道逆流、溼疹等等環境中溴化物過多也會導致缺碘自197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其他好幾個國家當中,會阻礙碘吸收的「溴化物」被添加到麵粉、若干種類的汽水和藥物中,使得人體缺碘的情況更加惡化。當婦女所攝取的碘減少,同時卻因為各種毒素的影響而排出更多的碘時,罹患乳癌的風險就升高了。溴化物是一種隱藏在許多日常用品和殺蟲劑裡的添加物,由於添加了溴化合物的產品極多,當人們接觸到這種人造的添加物時便會導致身體缺碘。哪些產品含有溴或溴化物?目前,含有溴化物的產品包括:殺蟲劑(溴甲烷)、某些種類的麵包(溴酸鉀)、可能被添加在柑橘風味飲料中的溴化植物油、按摩浴缸的清潔劑、用來緩解氣喘的若干噴劑和處方藥物、塑膠類產品、電子產品、某些個人衛生清潔和美妝用品(某些品牌的蜜粉、腮紅、洗護髮產品、青春痘藥膏和凝膠、造型髮膠/造型液……)、芋些填充動物玩偶、汽車內部裝潢、一些紡織品染劑,以及某些藥物。含碘食物*海藻類(但要小心重金屬問題、核輻射汙染問題)*魚類(但要小心汞汙染問題)*加碘鹽(但光靠加碘鹽可能不夠:從加碘鹽出廠到抵達商店的貨架這段期間,它原先所含有的碘有一半會消失;你買回家的加碘鹽一旦被打開了,裡面的碘或多或少都會揮發到空氣中。而且,我們所攝取的加碘鹽中,只有十%的碘會被人體吸收)如果需要補充碘劑,常見的有:(注意:請在具備用碘知識的醫療人員的監督下,按照指示服用適當的產品)*魯格爾碘溶液(2%、3%、5%、7%、10%、15%)*Iodoral碘片(由魯格爾碘溶液製成的一種錠劑,可以保護腸胃) (本文摘自/缺碘大危機/柿子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飲食療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全遵守「少鹽、均衡、限制熱量」這個原則,對於違背這個原則的許多食物,患者務必慎食,不可以因為一時饞嘴而放任,以致對病情產生不良影響。‧ 辛辣食物要少食 /高血壓患者要少吃辛辣食物,例如蔥、蒜、生薑、韭菜、辣椒、洋蔥等,尤其是辣椒更要忌食。同時,在烹飪的過程中也盡量少用或不用辛辣的調味料,例如芥末、桂皮、八角、花椒、胡椒等。因為無論辛辣的食物還是辛辣的調味料,都屬於熱性食物,一旦高血壓患者有發熱、便祕、疼痛等症狀時,再食用這些辛辣的食物和調味料,很容易進一步加重症狀,並抵消降壓藥物的藥效。‧ 油膩食物要忌口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約束自己的嘴。像油糕、油餅、油條、炸雞翅、炸薯條等油炸油煎的食物,雖然美味可口,但熱量高,脂肪含量高,食用後很容易附著在血管壁上,並在血管壁上沉積下來,時間一久,血液流動的空間就會減少,進而引起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另外像紅燒肉、東坡肉、糕點甜食及動物內臟等,屬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容易讓人肥胖,使血壓、血脂和血糖增高,也要盡量不吃。‧ 高鹽美食淺嚐即可 /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這已經是高血壓防治中的主要禁忌。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過量攝取鹽分會使人體中的鈉超標,造成體內的水和鈉滯留,導致血管的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增加,使得血壓上升。同時,體內積存過量的鈉還會增加腎臟負擔,造成排鈉障礙,並且還可能對抗降壓藥物的作用,影響降壓效果,所以,類似香腸、燻肉、鹹肉、火腿、罐頭等食物,雖然美味,但都要盡量少吃或是不吃。每日控制在6g食鹽的範圍每日在6g食鹽的範圍內,將食鹽分別放入各道菜餚中,結果可能是每一樣菜的味道都很淡,吃起來沒有味道,因此,在某一道菜中加入適量的鹽以增添美味,其他的菜中則減少鹽量或不放鹽,這樣既可以控制鹽分的攝取,又可以享受到可口的飯菜。6種高血壓患者忌口食材1) 肥肉 /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食用後脂質容易沉積於血管壁上,加重血管負擔,使血管硬化或變窄,引起血壓升高。2) 羊肉 /羊肉性熱,雖有祛寒作用,但高血壓患者不宜長期大量食用。3) 速食食品 /速食食品中通常含有過高的脂肪,容易引起高血脂,加重血管的負擔,進而誘發高血壓。3) 濃茶 /濃茶中的茶鹼含量高,容易使大腦興奮,引起不安、失眠、心悸等症狀,造成血壓升高。4) 酒 /飲酒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還會促使鈣鹽、膽固醇等沉積於血管壁上,加速動脈硬化。所以,高血壓患者要忌酒。5) 鹹鴨蛋 /鹹鴨蛋屬於鹽醃類食品,含鹽量非常高,經常食用這類食品會攝取過量鈉。應盡量少吃,最好不吃。(本文摘自/降血壓這樣吃有效/人類智庫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碘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但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尿碘濃度偏低比率高達51.2%,若無法由天然飲食獲得足夠的碘,將造成胎兒智能受損及甲狀腺肥大等問題。有鑑於此,食藥署於25日預告訂定「包裝食用鹽品之碘標示規定草案」,規定所有的包裝食用鹽品必須於包裝上標明有加碘或未加碘,以及所加的碘化鉀或碘酸鉀的含量,預計於106年7月1日起實施。51.2%國人尿液碘濃度不及格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結果,我國6歲以上全人口尿碘中位數99微克/升,有51.2%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尿碘濃度中位數下限100微克/升,顯示國人碘缺乏。為了讓民眾及餐飲業、食品業者能更清楚辨明所選用的鹽品是否加碘,預計於106年7月1日實施的「包裝食用鹽品之碘標示規定草案」中,便增加幾項新規定,包括加碘鹽的品名須以碘鹽、含碘鹽及加碘鹽命品,並於產品包裝上強制標示「本產品加碘,碘為必需營養素,但不適用於高碘性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及碘131放射患者」,以及營養成分中標明「碘化鉀」或「碘酸鉀」的含量。食鹽攝取量仍以6公克為原則不加碘的食鹽僅供少數特殊族群使用,如接受碘131放射檢查或治療以及甲狀腺疾病患者等,標示新規定讓需遵照醫師指示選用未加碘鹽的患者,更容易從標示辨明以選購適合自己的鹽品。國健署同時提醒,食鹽本身是鈉的主要攝取來源,飲食中的鈉攝取過多是導致血壓升高以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每日食鹽總攝取量不宜超過6公克,因此一般民眾只需將平日使用的食鹽改為加碘鹽,不可為了補充碘而多攝取食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主任林宜芬指出,在台灣臨床上常見的甲狀腺機能亢進,較常發生於女性,此病發生原因有瀰漫性的甲狀腺腫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所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其他如單一結節、甲狀腺炎、腦下垂體腺瘤分泌過多甲狀腺促進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壓力過度刺激甲狀腺素分泌至亢進,以及碘攝食過高。目前國內在食鹽中加入碘酸鉀的政策後,因為營養性缺碘問題已經極少發生。但臨床上常會碰到一些個案因為甲狀腺亢進、甲狀腺癌症等問題,而在飲食需特別注意碘的攝取者。林宜芬提醒飲食中需限制碘攝取者,應避免食用含量高的海帶、海藻類,減少海鮮、貝類的食物攝取頻率,另外提醒平日外食比例高的患者,為了減少攝入過多的碘,餐點可先過水後食用,避免食用湯汁以及昆布類濃縮調味料。如果飲食中需要特別限制碘的攝取時,可以選用無添加碘的食鹽,如粗鹽、海鹽、岩鹽等,以及減少食用海帶、海藻類的食品,及其濃縮調味料。對於一般無甲狀腺問題者,在飲食上並不需要刻意限制,以免發生碘缺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