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

北市半數壯年族運動不足 小心惹病上身!

北市半數壯年族運動不足 小心惹病上身!#健走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針對臺北市民健康行為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5成的25至44歲壯年族運動不足,每週運動未達3次,每次30分鐘且有流汗程度,長期處於坐式生活型態及運動不足,要小心慢性病悄悄上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調查結果發現,25至44歲壯年族群的規律運動比率僅5成(50.8%),相較於青年族(61.6%)、中年族(65.8%)及老年族(71.4%),壯年族明顯運動不足。經分析未能達到規律運動的障礙因素依序為:沒時間、沒毅力、沒伴。游麗惠表示這項調查結果得自該局在民國98年8月5日至10月28日委託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鄭惠美教授針對臺北市15歲(含)以上至69歲(含)以下民眾的問卷調查。該調查抽取臺北市449里每里1至3個家戶之現住人口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共回收1,516份有效問卷,25至44歲的壯年族群樣本共605份(佔39.9%)。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缺乏運動者與經常運動者比較,缺乏運動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增加1.5至2.4倍、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增加2至4倍、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則增加2至5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還沒有建立運動習慣的民眾,可以「健走」來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健走」是生活中最基本、簡易、安全且經濟的運動,也是世界上公認最完美的運動。「健走」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功能,還有紓解壓力、控制體重、延緩老化等許多好處。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理教授彭雪英建議民眾將運動習慣導入生活中,只要維持動態的生活不需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只要有空,無論是在家裡或是辦公室,都可以隨時進行簡單的居家或辦公室運動,做到「運動健康化且生活化」,帶動持續性與規律性的運動,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    衛生局表示為讓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透過社區健康營造組織,目前臺北市成立之社區「健走教室」已突破70個,以定時定點帶動社區、職場、民眾體驗健走的樂趣,目前約有2,194人已加入健走的行列。衛生局製作輕鬆學健走DVD,教導正確健走技巧及暖身運動,民眾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業務資訊/文宣品及出版品/影音短片,網址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86查詢。

大手牽小手 全家逗陣來「健走」

大手牽小手 全家逗陣來「健走」#健走

臺北市將於6至9月一連舉辦3場「2009臺北健走嘉年華」活動,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本次活動除健走運動外,還提供民眾免費健康篩檢服務,包括口腔黏膜檢查、一氧化碳檢測及有趣的闖關遊戲。每場活動都備有10輛自行車作為摸彩獎品,只要事先報名並於活動當日走完全程者,皆可參加抽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為吸引廣大市民朋友參與,3場活動皆安排於週六下午1時30分,活動場地特別選定北市優質的公園步道,非常適合全家大小共同參與,一同享受悠閒的假日午後時光,體驗「健走」運動的樂趣。該活動第1場於98年6月20日在大安區大安森林公園舉行,第2場於98年8月1日在萬華區青年公園,第3場於98年9月5日在松山區觀山河濱公園辦理,即日起開始受理報名,報名方式可採傳真及網路報名或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查詢,名額有限,歡迎市民闔家報名參加!傳真報名:(02)2733-9547、(02)2303-3170、(02)2764-7132,網路報名請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活動報名服務系統」網站,網址:http://activity.health.gov.tw/

健康有補助!打造”健康生活社區化”

健康有補助!打造”健康生活社區化”#健走

健康就是財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讓市民能累積健康資本,打拼亮麗人生,推出「98年健康生活社區化」,將擇優甄選53個社區,依申請類別各補助3-10萬不等。為讓社區更瞭解計畫申請內容,衛生局特別訂於明天4月2日(星期四)下午1:00至5:30,於臺北市耕莘文教院大禮堂辦理「98年度健康生活社區化-甄選說明會」,歡迎社區團體踴躍報名參加,洽詢電話23657780轉19林先生。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98年健康生活社區化」甄選四大類計畫包括:探索社區、康健社區、活力社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社區團體可依社區在地之健康問題如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健康體能、癌症防治、老人健康照護等,擬定促進方案,營造社區健康環境或落實社區民眾健康行為。例如中山區的榮星社區發展協會,去年首次加入社區健康營造工作,在衛生局的經費支持下,他們針對居民慢性疾病問題,成立了健走隊,3個月下來,85%的隊員體重減輕,共減重67.8公斤,腰圍減少1.6公分,不僅精神變好、感冒等小毛病都很少出現,體能也相對提高了。游處長表示,衛生局推動「健康生活社區化」已經持續第7年了,已有107個熱心社區團體陸續加入臺北市社區健康營造行列,民眾表示參加後不但交到許多好朋友,而且身體也更健康了。今年度甄選方案,將擴大錄取至53個名額,並安排專家全程陪伴與指導計畫的執行,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社區加入打造健康臺北城的行列。申請辦法可以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及各區健康服務中心等網站查詢。◆ 「98年度健康生活計畫方案」甄選類別一、探索社區:申請對象為未曾獲得衛生局或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營造相關經費補助之團體。補助經費3萬元。二、康健社區:申請對象為未曾獲得衛生局或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營造相關經費補助之團體(不含「社區探索之旅」)。補助經費5萬元。三、活力社區:申請對象為曾獲得衛生局「康健社區」或國民健康局經費補助推動社區健康營造工作1年以上之團體。補助經費8萬元。四、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申請對象為曾獲得衛生局「活力社區」輔導之團體。補助經費10萬元。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健走

聖馬爾定醫院停車場是嘉義地區唯一大型立體停車場,院方連續四年舉行登高計時賽,許多熱愛運動的員工紛紛報名挑戰;歷年最佳成績從一樓爬到十三樓,僅花了三分鐘多一些,員工笑說,比搭電梯還快,建議趕打卡的上班族,下次不妨爬爬樓梯,健身又有效率。聖馬爾定醫院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持續保持運動的好習慣,連年舉行登高計時賽,今年特別縮短賽程由6樓起跑,藉此降低運動負荷,吸引平日不運動的人都能踴躍響應,其中連續四屆都參賽者也佔8成以上。不少早起到院的民眾見狀,紛紛效法,捨電梯不搭,改成走路或爬樓梯,共同響應運動健身。資訊科工程師黃信傑腳程最快,僅花了123秒奪得A組冠軍;B組則是由工務組卓坤池先馳得點,小兒科醫師林文賢年年不缺席,今年也不負眾望拿第二名;C組部分,胸腔科醫師戴孟平與心臟科醫師宋茂林雙雙擠進前三強,所花時間也都少於140秒內,競爭相當激烈。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說:「有健康的員工,就有健康的醫院,才更有能力好好的守護民眾的健康」。為此,院方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成立包含登山社、有氧舞蹈社、桌球社等多元健康社團,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健走

為建立市民良好運動風氣,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在新生公園、榮星公園、朱崙公園及中正國小等鄰里公園舉辦社區健走活動,免費提供教練指導、身體評估和運動計畫,讓您輕鬆健走,SHOW出好身材。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6年針對臺灣地區18歲以上國人進行「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動的民眾占51.5%,沒有運動習慣者占48.5%,顯示國人參與運動的比例仍顯不足。大家都知道運動可改善體能、促進健康、預防慢性或退化性疾病的發生。但運動的次數(頻率)、時間、強度都會影響改善體能效果,而「健走」運動,具節律性,可持久進行且又易於自我控制的全身性運動。依97年度參與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健走隊350位學員統計資料,每人每週平均健走次數約1.6次,健走平均時間約30分鐘,在體重方面平均減少1公斤,腰圍平均減少1.5公分,臀圍平均減少1.1公分。其中一位新生公園隊74歲患有10多年糖尿病韓女士成果卓越,持續3個月由原本的68公斤瘦到62公斤,腰圍還因此減了6公分。另外榮星公園隊一對夫妻檔參與過程瘦了4、5公斤,更為兩人情感加溫。容笑英主任表示透過團體成員相互鼓勵與支持,培養規律運動成功率將大大提升。    歡迎有心追求健康的人,跟隨我們的腳步,加入充滿活力的健走行列,詳情請洽本中心健走教室,請洽電話(02)25014616轉775 周小姐。

每日5000步 走出健康好體態

每日5000步 走出健康好體態#健走

早老化,憂鬱、腰背酸痛、肥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延生而出,想避免這些文明病引發的危害,『適量與規律的運動』是健康生活的不二法門,若您尚無運動的習慣,推薦您『健走』是最佳的選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社區護理室陳麗絹表示,『健走』,是所有體能活動中最基本、簡易、方便且經濟的體能活動,只要每天抬頭、挺胸、大步走,並持續30分鐘以上,即是『健走』。它比散步有助於提高身體機能,比慢跑安全,所以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肥胖及無運動習慣者的最佳選擇,因此也成為目前先進國家最時興的運動風潮。『健走』對身體的好處陳麗絹簡述如下:★ 維持好身材:每日步行5000步(40分鐘完成),可消耗300大卡,每週可減重1-1.5公斤。★ 增進身體機能,預防慢性疾病:增進心肺功能、強化雙腿肌肉並增加背、膝支撐力,可預防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退化性骨骼肌肉疾病等,此外,健走時配合呼吸的吐納,能帶動全身血氧的循環,可預防老化癡呆與健忘。★ 控制慢性疾病的好藥方:持續健走有助於降低血糖、血脂肪並控制血壓。★ 消除壓力、幫助睡眠、解除憂鬱: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有助於消除壓力、幫助睡眠及紓解憂鬱。陳麗絹提醒,健走時,一定要穿著合適的鞋子,以慢跑鞋、休閒鞋或有氣墊的運動鞋較佳。此外,選擇平穩的道路或就近的公園、廣場進行健走,養成持續習慣。可佩帶計步器,提醒並激勵自己,有助於健走習慣養成。還要記得,注意健走之正確姿勢,其要訣為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

運動好處多!!降低患失智症風險

運動好處多!!降低患失智症風險#健走

過去幾年來,臨床神經科醫師總不斷對患者耳提面命,告訴他們規律運動對於健康的重要性。除了維持體重、保持身材、增加心血管的耐受力、讓心情愉快外,他們現在又多了一個好理由:“預防失智症”。最近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尼克拉醫師正式在新一期的期刊上發表這樣的研究成果。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 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表示,這個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於這是第一篇經雙盲、隨機分配來証實運動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的研究(之前的研究大多是臨床觀察的結果,證據力稍顯不足)。經過24星期,每星期至少150分鐘的規律運動(因為加入研究的患者年齡層均較高,所以此規律運動以走路為主),參與研究的患者(加入研究的患者均為自覺有記憶問題但仍未達失智症診斷標準者)。在18個月後這些人都得到失智症的比率明顯的降低。在其他心智功能,如執行功能、短期記憶、語言等也都獲得一定程度的進步。最重要的是,參與研究的患者、家屬、臨床醫師及研究人員都明顯的感受到他們的進步。那究竟運動這件事,到底是如何讓我們的腦子更健康呢?劉議謙醫師指出,腦科學專家們提出以下可能的假說。第一、運動時腦血流量的需求增加,長久以來會刺激腦內血管的增加,在這些側枝循環增加的影響之下就會讓腦子缺血的機會大為減低。第二、動物實驗也證明了運動可以加強神經的再生,也就是增加與失智症息息相關的海馬迴神經元,其他假說還包含讓神經元更為健康,增加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突觸等。對於已經被醫師診斷失智症的患者、或還沒得到失智症但相當憂心未來會得到的人而言,這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了。但,劉議謙醫師提醒,需注意的是,18個月的觀察期在臨床醫師的角度來說仍然是太短,運動對於失智症的長期影響還待長一點的時間觀察。再者,對於已經被診斷出失智症或失智症中末期的患者而言,運動是不是還能提供這麼優良的成效也還是未知數。此研究採取的運動方式為走路,但是否有更好的運動方式(如很多老人家也很喜歡的晨泳),也能提供相似甚至更好的失智症預防效果呢?這些問題都仍待進一步的研究來告訴我們答案,不過無論如何,在身體負荷允許的前提下,多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絕對是多於壞處的。

吃完湯圓 撫摩腹部可幫助消化

吃完湯圓 撫摩腹部可幫助消化#健走

春節剛過,熱鬧的氣氛,通常還會一直到元宵節才結束,除了各地有慶祝活動外,吃元宵更是元宵節傳統的習俗之一,起初人們把元宵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家家戶戶都能團圓、美滿。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林東宏醫師表示,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中醫認為,糯米性甘溫、無毒,其功效為暖脾胃、補中益氣、縮小便,主治脾胃虛寒、小便頻數、脾胃泄瀉、氣虛自汗。市售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桂圓紅棗湯或桂圓薑湯取代,有安神祛寒的功效,或放入枸杞、白木耳等,增加營養和美味;無餡料小湯圓還可以用花茶來煮,味道更清鮮;煮鹹湯圓時可多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含量。林東宏醫師指出,由於糯米性溫黏滯,難以消化,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別留意,切記要緩慢、小口,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嚥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對於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於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由於熱量高,食用湯圓後,適當的走動,可消耗一些熱量,也可撫摩腹部,以促進腸胃蠕動。如果有腸胃問題情形而不能緩解,林東宏醫師建議還是求診於醫師,以改善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