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鄭先生3年前因嚴重二尖瓣逆流導致心因性休克,送醫進行傳統二尖瓣修補手術,術後狀況穩定追蹤。不料半年前又因走路容易喘、呼吸困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鄭先生二尖瓣腱索斷裂、瓣膜修補環變形,有二尖瓣逆流復發情形,醫師利用3D修補手術,將腱索、瓣葉及瓣環重新縫合固定,術後隔天鄭先生順利拔管,1週後平安出院。
64歲的鄭先生3年前因嚴重二尖瓣逆流導致心因性休克,送醫進行傳統二尖瓣修補手術,術後狀況穩定追蹤。不料半年前又因走路容易喘、呼吸困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鄭先生二尖瓣腱索斷裂、瓣膜修補環變形,有二尖瓣逆流復發情形,醫師利用3D修補手術,將腱索、瓣葉及瓣環重新縫合固定,術後隔天鄭先生順利拔管,1週後平安出院。
83歲的張女士,因肺炎引發呼吸困難、心悸及肺水腫等症狀,臥床已快3個月,就醫檢查後才知,張女士14年前因心臟衰竭動過一次心臟瓣膜手術,當時置入的人工瓣膜已經退化失去功能,形成二尖瓣瓣中瓣問題,需再次置換。後經振興醫院透過經導管微創新技術,大幅縮短置換手術時間,開啟生命第二春。
一位60多歲有冠心病史的男性病人,活動時會出現呼吸喘症狀,因心臟衰竭症狀加劇,進展為端坐呼吸及心律不整,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經心臟團隊檢查診斷為二尖瓣腱索斷裂,造成嚴重二尖瓣逆流,併肺高壓及急性心臟衰竭。醫師指出,早期治療對二尖瓣膜逆流患者的長期結果相當重要,若拖得越久,心臟功能越差,治療風險也越來越高。
59歲蔡先生經常有嘴破、口腔潰瘍症狀,有時是吃東西自己咬到破皮、有時是不明原因的小潰瘍或小血泡,原本並不以為意,但不久後即因發燒不退到住家附近的醫院就診,疑似肺炎住院兩天,出院後仍斷斷續續發燒,再加上明顯胸悶、呼吸困難,因急性肺水腫緊急送醫,轉診心臟科醫師後,診斷為可能與心臟感染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川崎氏症一直以來是兒科棘手病症,常好發在3個月到5歲幼童,且一年四季都有,併發症是冠狀動脈病變如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衛福部豐原醫院院內約有50名川崎症病童定期追蹤,其中還有一對兄妹雙雙罹病,醫師表示,有統計指出若兄姊患川崎氏症,弟妹也罹患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約三倍。手指末梢紅腫脫屑、頸部淋巴腫大都是典型症狀兄妹皆罹病的病童媽媽表示,哥哥在3個月大時發燒多天,出現川崎氏症典型症狀,眼睛紅、嘴唇乾燥舌頭鮮紅、皮膚起紅疹、手指末梢紅腫脫屑、頸部淋巴腫大。妹妹則在1歲半時也發燒多日,身上雖然沒有哥哥當年川崎氏症典型的症狀,但媽媽當下仍擔心會不會也得到川崎氏症,沒想到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妹妹有心血管發炎狀況,也確診川崎氏症,當下很心痛,只能勇敢面對。目前哥哥已經10歲,妹妹也6歲,兩兄妹每年都定期追蹤。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兄姊罹患川崎氏症,弟妹罹患的機率會高三倍左右,以目前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在台灣每10萬人中約有69人罹患川崎氏症,鄰近的日本每10萬人中約有240人罹患川崎氏症。可能出現二尖瓣逆流或心包膜積水 發燒多日快就醫林聖哲表示,兒科界號稱棘手病症之一「川崎氏症」,因病因不明,又常造成5歲以下孩童持續發燒,如果孩子身上沒有五項明顯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所以若孩童持續發燒多天建議仍要帶往醫院檢查。另外,川崎氏症冠狀動脈周圍會有發炎反應、血管擴大或產生動脈瘤的狀況,也可能出現二尖瓣逆流或是心包膜積水情形,甚至造成心臟收縮功能不良,家長發現孩子有身體不適都應儘早就醫。以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合併阿斯匹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