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貧血患至高山旅遊 小心出現缺氧症狀

貧血患至高山旅遊 小心出現缺氧症狀#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歲女性去西藏旅遊時,有事先服用高山症預防藥物。至3000公尺高時,出現噁心、想吐、喘的症狀且無法移動。隔天情況改善便繼續行程,上升至4400公尺時,劇烈頭痛,吃止痛藥也無效果,撤退至3800公尺才感覺改善。返台後至門診檢查,發現血紅素只有8.8 gm/dl(女性正常值為11.0~16.0 gm/dl),鐵蛋白7.3 ng/ml(正常為20-300 ng/ml),診斷為「缺鐵性貧血」。高海拔地區大氣壓力較低 血紅素可結合的氧氣較少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指出,人經由呼吸讓氧氣進到肺部,透過體內的循環系統(心、血液、血紅素)將氧氣送到體內各組織,使身體正常運作。當在高海拔地區時,大氣壓力較低,空氣中氧氣減少,血紅素可以結合的氧氣較少,可能使身體組織缺氧產生不適,嚴重時會造成高山症。一般人到了高山,會用代償機轉來適應低氧環境,短期的代償機轉包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長期的代償機轉則是增加血紅素。貧血者至高海拔地區後 身體可獲氧氣比健康者更少登山後頭暈缺氧竟與貧血有關?周明文提到,貧血者的血紅素較少,在高海拔地區空氣中的氧氣也減少,使得身體組織能獲得的氧氣又比健康者更少,導致較易出現缺氧症狀,甚至高山症。缺氧引發高山症症狀包括頭痛、頭昏、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嚴重者可能產生腦水腫導致步履不穩、嗜睡、昏迷;或是肺水腫造成呼吸困難。倘持續惡化,即有生命危險。到高海拔地區一定會發生高山症?周明文說明,高山症的發生與否,主要決定於個人體質及登高的速度。心肺疾病及貧血,都是高山症的危險因子,有危險因子表示風險增高,但不一定有因果關係,這些人至高海拔缺氧的環境,有可能更容易出現身體缺氧的症狀。高山症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儘快向低海拔處移動,其他的方法包括氧氣治療、藥物治療及休息。前往高海拔前,服用適當藥物,或是緩慢、漸進地向高海拔處移動,都有助於高山症的預防。缺鐵性貧血才需補充鐵劑 勿自行購買服用周明文表示,貧血者去高海拔地區,可能會有較高的風險。貧血的種類有許多種,應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常見的症狀是容易疲累、體力不佳、臉色蒼白、運動或月經時會更不舒服。有月經的女性、成長快速的嬰兒、小孩以及青少年、素食者,較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只有缺鐵性貧血才需要補充鐵劑,切勿自行任意購買服用,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最後周明文提醒,許多人有貧血而不自知,倘有規劃攀登高山或是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者,特別是女性,應先確認自己有無貧血。有貧血問題欲前往高山或高海拔地區,應先諮詢醫師評估風險,最好能在治療改善後再出發,降低缺氧的可能。

藥物可帶回多少?出國旅遊聰明買

藥物可帶回多少?出國旅遊聰明買#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國外狂買藥品當伴手禮,當心返臺沒收又罰錢!國人出國旅遊時,習慣採購各種成藥、維他命、膠囊錠狀營養補充品分贈親友,食藥署提醒,民眾出遊返國時,應注意每種產品的攜帶限量,以免開心返臺時,卻因攜帶自用藥物超過限量標準,被退運、罰款喔!自用藥物每種至多12瓶依「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第4條規範,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非處方藥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中藥材至多12種,每種至多1公斤;中藥製劑每種至多12瓶(盒),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為限;錠狀、膠囊狀食品也是每種至多12瓶(盒、罐、包、袋),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包、袋)為限,參考規範如下。6大注意事項1. 旅客或隨交通工具服務人員攜帶自用之藥物,不得供非自用之用途。2. 旅客或隨交通工具服務人員攜帶之管制藥品,須憑醫療院所之醫師處方箋(或出具之證明文件),並以治療其本人疾病者為限,其攜帶量不得超過該醫師處方箋(或出具之證明文件),且以6個月用量為限。3. 藥品成分含保育類物種者,應先取得主管機關(農委會)同意始可攜帶入境。4. 回航船員或航空器服務人員,其攜帶自用藥品進口,不具有醫師處方箋或出具之證明文件,其攜帶數量不得超過表訂限量之二分之一。5. 我國以處方藥管理之藥品,如國外係以非處方藥管理者適用非處方藥之限量規定。6. 本表所定之產品種類:瓶(盒、罐、條、支、包、袋)等均以「原包裝」為限。

備妥旅遊健康包 快樂出遊沒煩惱

備妥旅遊健康包 快樂出遊沒煩惱#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暑假是出國和旅遊的旺季,但盛夏是腸胃道傳染與蟲媒流行肆虐的季節。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許玉芬建議出遊民眾備妥個人旅遊健康包;同時指出,7至8月境外移入傳染病以越南、菲律賓、印尼、緬甸、泰國等東南亞為主,計畫前往這些國家的旅客務必做好預防措施。返國後21日內應做健康自主監測,有莫名發燒或不適,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及時準確的治療。養成避免吃生食、勤洗手的好習慣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3年新北市7至8月境外移入傳染病以登革熱、阿米巴性痢疾、桿菌性痢疾及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居多。民眾旅遊途中除了選擇衛生良好的吃飯及住宿地點外,切記不要吃生食、避免路邊攤食物,並且養成進食前、如廁後確實洗手的衛生習慣。建議外出穿著淡色長袖衣服或塗抹衛生福利部審核過的防蚊液或防蚊乳,預防蚊蟲叮咬。許玉芬建議旅人應準備個人「旅遊健康包」1)個人衛生用品:抗菌濕紙巾、乾洗手、口罩、棉花棒、透氣膠布、防水OK棒…等。2)個人固定服用藥物:慢性疾病藥物、氣喘噴劑、腸胃藥、止痛藥、蚊蟲叮咬藥膏、抗過敏藥…等。3)其他:耳溫槍(溫度計)、含DEET的人體用防蚊液乳、環境用防蚊液、殺蟲劑的防蚊用品…等。如需預防性藥物、接種疫苗,應在出發前4至8週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也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最新國際傳染病疫情。旅途中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妥善防蚊、避免接觸及逗弄動物;旅途中若出現發燒、咳嗽、腹瀉、出疹等症狀,入境時主動向機場、港口的檢疫櫃臺報到,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透析腎友注意3重點 出國旅遊不是夢

透析腎友注意3重點 出國旅遊不是夢#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暑假旅遊即將到來,大家都在規劃旅遊行程時,腎友們卻因須洗腎而不敢貿然出去玩。其實透析腎友只要注意3大要點,不論是每日洗腎的腹膜透析,或是血液透析腎友,也可以繞著地球跑!行前多做準備 注意身體狀況、攜帶英文病歷很多慢性腎臟病友恐懼透析治療,總覺得開始洗腎後人生就變黑白,不只生活不便,也失去旅行的自由。其實只要在行前做好完整規劃,出國旅遊、欣賞世界風光對腎友來說絕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也能玩得很輕鬆、愉快。桃園醫院洗腎室護理長連麗芬表示,行前準備很重要,如參加行程說明會、了解旅遊當地的氣候及自己體力極限、隨身攜帶日常用藥及緊急狀況備用藥物(感冒藥、腸胃藥)。也要隨身攜帶緊急聯絡人資料,以及攜帶向醫院解釋的英文病歷摘要,且應多影印幾份放在不同位置,以便不時之需。避免高磷、高鉀、高鹽飲食 每日檢視有無水腫連麗芬護理長提醒,旅遊期間需注意飲食及衛生,避免高磷、高鉀、高鹽相關飲食,每日檢視自己有無水腫情形。或可利用旅館內體重計秤量體重,攜帶水瓶,方便控制一天的飲水量等。旅遊期間容易忘記吃藥,應特別提醒自己按時吃藥,攜帶比日程略多的份量,以防行程或延誤。出發前應先請醫師開立所服用藥物的名稱、劑量及過敏藥物證明,並隨身攜帶,以備海關查詢或與外地醫護人員溝通。旅遊期間緊急情況處理,在團體行動中應主動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不要運動和操勞過度,有任何問題應緊急告知隨團人員,才能高興出門,平安回家。

避免出國水土不服 醫:飲用選瓶裝水

避免出國水土不服 醫:飲用選瓶裝水#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今年的6天春節假期,加上學生放寒假,是民眾安排出國旅遊的熱門檔期。近年來出國旅遊已是常見的休閒活動,安排豐富旅遊行程外,也應該提升出國旅遊的疾病預防觀念,才能保障旅遊品質。避免高感染風險疾病 可於出國前施打疫苗童綜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莊詩慧表示,出國前可至衛福部疾管署的網站進行自我評估,了解旅遊前預防措施,網站上也有即時的旅遊警訊和當地流行病資訊,經諮詢醫師後,可針對感染風險高的疾病施打疫苗,以免出國遊玩受到感染。除了一般民眾外,近期開過刀或有慢性病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應與醫師討論後,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並且依循建議為出國做好行前準備,避免出國時掃興又賠上健康。飲用瓶裝水、避免生食 降低上吐下瀉機率俗稱「水土不服」,指出國後發生嘔吐或腹瀉的狀況,多是飲用水或食物受到細菌感染導致。若出遊地點是衛生條件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議可飲用瓶裝水,不要喝生水,用餐選擇熟食,避免食用生的食材,水果盡量挑選需自行剝皮食用的,降低受到感染的機會。莊詩慧醫師提醒,出國旅遊記得勤洗手,避免與當地動物接觸,防止受到抓傷或咬傷,並做好蚊蟲叮咬預防,避免感染登革熱。若是對出國地點有所疑問,也可至衛福部疾管署公告的國際旅遊門診向醫師諮詢,完善的行前準備才能盡興而歸。

東南亞旅遊注意!病媒蚊叮咬染屈公病

東南亞旅遊注意!病媒蚊叮咬染屈公病#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29歲菲律賓籍男性移工,1月2日於高雄國際機場入境時,由機場檢疫站成功攔檢,血液檢驗後於1月4日確認感染屈公病。屈公病移入比例 東南亞國家佔91%疾管署表示,個案原預計1月2日入境後於南部工作,因入境時出現發燒等症狀,由疾管署機場檢疫人員採檢並給予衛教及防蚊液,後續透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檢疫轉介站協助安置於醫院住院治療,未進入社區,目前個案已出院,健康狀況穩定。 台灣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106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別91%為東南亞國家,其中印尼(57例)及菲律賓(24例)為多。近3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4、14、11例。巴基斯坦、印度 屈公病疫情仍持續全球屈公病流行區域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中南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主。目前中南美洲屈公病疫情已趨緩,南亞地區之巴基斯坦及印度疫情持續,東南亞地區新加坡、泰國等國則持續發生零星病例。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病媒蚊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或經商,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居住有紗門、紗窗的房舍,避免遭病媒蚊叮咬。旅遊期間或返國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等症狀,於入境時主動通報機場檢疫站,且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

旅遊等級注意:馬達加斯加爆大規模鼠疫

旅遊等級注意:馬達加斯加爆大規模鼠疫#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鼠疫襲捲馬達加斯加!自今年8月以來,馬達加斯加面臨大規模鼠疫疫情,疾病管制署於10月11日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前往當地的民眾應配戴口罩、注意旅宿地點與活動區域的衛生,防範跳蚤叮咬並避免接觸動物屍體等,以降低感染風險。今年鼠疫首次沿人口密集區發生疾管署表示,馬達加斯加今年疫情與以往不同,於非流行地區且首次於人口密集沿海區域持續發生病例,今年8月截至10月14日累計610名鼠疫病例,含63例死亡,致死率達10.3%。全國約3成縣市有通報病例,疫情最嚴重區域為首都安塔那那利佛;病例中近7成為肺鼠疫,2成為腺鼠疫,1例為敗血性鼠疫。印度洋島嶼造成中度傳播風險這波疫情也對鄰近的印度洋島嶼造成中度傳播風險,東非塞席爾一名自馬達加斯加返國的34歲男性,目前住院隔離治療,病況穩定。該國迄今尚有2名與前者無流病相關的疑似病例、11名有症狀之極可能病例接觸者,均待檢驗並於醫院隔離治療中,該國衛生單位持續對320人進行追蹤管理。發燒、寒顫、頭痛速就醫疾管署表示,鼠疫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鼠疫潛伏期1至7天(肺鼠疫1至4天),症狀為發燒、寒顫、頭痛、不適、虛脫等,所有鼠疫皆可能引起敗血性鼠疫,未及時治療致死率可達30%至60%。疾管署提醒,民眾自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如有不適症狀,應通知機場檢疫人員,以獲得妥適的醫學評估與轉介就醫服務;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夏日出遊 當心這些病媒蚊「熱點」!

夏日出遊 當心這些病媒蚊「熱點」!#旅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氣越來越熱,許多民眾趁著假期出國,東南亞地區除了是旅遊熱門首選,也是登革熱、屈公病等斑蚊傳染病的疫區,每年都有國人通報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出國應多加小心。到東南亞外,南亞地區、南美洲地區等熱帶地區遊玩時,建議可以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經核可的防蚊液於裸露的皮膚處,就能避免蚊蟲叮咬。頭暈、發熱症狀輕微 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在旅遊時也需特別注意各國的傳染性疾病,尤其茲卡病毒傳染途徑及分布與登革熱相似,但許多患者可能因為頭暈、發熱等症狀輕微而不自知。建議暑假期間欲出國的民眾可至旅遊醫學諮詢門診向醫師諮詢、查詢相關資訊,做好萬全準備再出發。今年也有確認茲卡病毒自東南亞境外移入案例,廖嘉宏主任表示,茲卡病毒對於孕婦卻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可能,因此建議懷孕婦女盡量避免前往。疾管署也特別建議如至上述地區旅遊,歸國應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1個月,男女皆安全性行為及暫緩懷孕六個月。到炎熱地區 小心食物中毒、腸胃炎除了相關蚊蟲傳染病,廖嘉宏主任提醒,出國入境隨俗,飲食衛生需特別注意。建議民眾出國至炎熱的地區,也要小心避免食物中毒、桿菌性痢疾或傷寒等腸胃道傳染病。飲食部分需注意食物是否衛生新鮮,也建議盡量熟食,避免生食生飲。若歸國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也需盡速就醫治療。鄰近香港的流感仍在持續,民眾旅遊需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而其他旅遊地區也有感染特定傳染病的風險,建議民眾可以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歸國後有發燒等相關症狀,建議可以向入境海關告知並立即就醫。旅遊需多加留意,避免傳染病,帶著愉快的回憶歸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