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監測

孩子總是抱怨又累又渴? 醫:有可能是「這疾病」 醫界、病友團體共同呼籲提升疾病認知與友善環境

孩子總是抱怨又累又渴? 醫:有可能是「這疾病」 醫界、病友團體共同呼籲提升疾病認知與友善環境#血糖監測

家長注意!若學齡兒童常讓老師抱怨孩子上課疲倦、喝水又喊口渴、一直上廁所,小心別誤下判斷,認為是孩子逃避上課!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提醒,這可能是因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身體缺乏胰島素,無法有效調節血糖,孩子正在經歷高血糖時的症狀!由於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多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前後(10~19歲) ,醫師提醒若有上述症狀,再加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 每年約有近500名患者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終身得靠胰島素治療,照護上需注意行動、飲食、治療是否會導致低血糖而危及生命,讓許多家庭措手不及,也很需要學校、安親班等師長、同學的支持 李洮俊醫師就分享,曾有學校因為擔心照護資源不足,而拒絕第一型糖尿病的學童入學。致力於糖尿病校園衛教活動的愛胰協會常務理事劉苑菁護理師分享:「例如,這些孩子在上課時發生低血糖需要立即進食被誤以為偷吃東西、使用數位設備監測記錄血糖卻被認為有特權攜帶手機,或注射胰島素時被誤認在注射毒品,甚至以為糖尿病會傳染等。這些偏見可能讓孩子在校園中不敢公開病情,進而影響他們的血糖控制與健康管理。」因此愛胰協會從2019年與台灣諾和諾德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校園講座,提升友善環境。「有小糖友回饋,活動後同學們不再投以異樣眼光,能夠自在地在學校測量血糖和注射胰島素,若有低血糖等狀況也能獲得即時協助。」 今年世界糖尿病前夕,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愛胰協會聯手,邀請日本模範糖友以及醫師至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解說疾病及照護。模範糖友大村詠一為前日本國家有氧體操選手代表,4歲開始接觸有氧體操,8歲時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一度因為飲食以及治療影響他的體操表現,但在持續努力下,於2002、2003年的有氧運動競技青年組取得世界冠軍,退役後積極參與推廣去汙名化活動。他分享道,自己小時候會躲起來打針,不想解釋自己的疾病,怕被同學可憐,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在一次作文中分享,沒想到意外的獲得許多同學的幫助,甚至還有朋友幫他創作繪本讓大家認識一型糖尿病。大村也鼓勵在場糖友同學,不要因生病而變弱,反而應該因病而更堅強,在持續治療的同時更為努力!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楊宜瑱醫師提醒師生,「發現有異狀,例如糖友臉色蒼白、意識混亂、口齒不清、精神恍惚等需盡快通知師長及校護,補充糖份或給予升糖素等緊急協助,但其實第一型糖友透過胰島素治療以及血糖監測,也能很健康自在的生活,無須給予過度關注或限制糖友的生活或運動。」 立新國民小學校長蔡添元表示,學校也有在學的糖友,很開心能與協會合作提高疾病認識,學校安排在學的糖友家長入校參與這次活動,向大村學習交流。「學校重視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樣的活動不僅提升師生的健康知識,也讓學生學會如何尊重和支持不同健康需求的同學,創造師生安全、溫馨與和諧的學習環境。」李洮俊醫師則補充,國健署有發行”學校糖尿病照護參考手冊”供師長、校護參考,再搭配校園的衛教活動,定能改善小糖友的校園生活品質。 圖/11月4日糖尿病校園友善宣導活動(左起:翻譯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副秘書長 林冠怡、日本模範糖友 大村詠一、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 徐慧君、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校長 蔡添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 楊宜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陳大揚 圖/日本模範糖友大村詠一帶動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學童進行有氧體操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血糖監測

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及其治療方式有所誤解。為了破除迷思,翻轉糖尿病既定印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提前於今29日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記者會,表彰在糖尿病支持與教育領域中表現傑出的病友團體,這些團體透過各種社區活動,積極推廣糖尿病教育,提升社會對糖尿病的認識。他們為患者創造了互助與支持的空間,讓更多人能積極面對糖尿病,並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此次記者會不僅僅是為了表揚優秀的糖尿病友,更是一場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倡議。希望透過這些感人的故事,鼓勵所有糖尿病患者勇敢面對疾病,打破汙名,共同追求健康長壽的美好人生。 另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也將於11月3日舉辦「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表揚典範糖友及其家屬,盼透過他們現身說法,傳遞糖尿病一樣能夠活得健康、幸福、有成就,只要好好控制,長壽也非奢望。 別讓迷思影響治療!醫:施打胰島素不傷腎,適時使用能護腎 本次傑出獎得主之一的許廣進,年輕時擔任外務員工作,一熱就喝涼水,冬瓜茶、綠豆湯等甜湯沒少喝,36歲那年因為一個月內體重從70公斤降至58公斤,就醫才知道罹患第2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施打胰島素,迄今打了41年。他形容自己「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 現在77歲的他,不僅血糖穩定,象徵腎功能的腎絲球過濾率不降反升,從66.2上升至70.4 (mL/min/ 1.73m2),打破坊間「打胰島素會洗腎」的迷思。而從確診起,除了遵循醫生教導打胰島素,也搭配平日持續運動,不僅保持健康,也能繼續從事各項喜愛的活動。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李洮俊理事長指出,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重要藥物之一。國人擔心胰島素打了就無法脫離、誤以爲打胰島素等於疾病很嚴重、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等錯誤觀念,不僅讓國內糖友胰島素施打率僅約12%,遠低於國外動輒25%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延遲注射胰島素反而使得糖尿病控制不佳,提高洗腎的風險。 除了頒發傑出成就獎表揚不因罹患糖尿病失志,勇敢創造精彩人生,具有傑出成就的病友,活動同時設置「幸福獎」,肯定長期陪伴病友給予支持的親友,以及「長壽獎」表彰長期勇敢面對糖尿病的病友。 李洮俊理事長指出:「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在台灣,罹患糖尿病超過50年的民眾不在少數,活過100歲的也不是沒有。」像是本屆便有多名勇敢面對糖尿病超過40年的糖友獲獎,人數多到足以組成「千歲團」。 高齡化時代!糖尿病照護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基層診所助控制達標 李洮俊理事長說明,台灣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高齡長壽將成為糖尿病照護的重點,需要仰賴基層診所與居家醫療照護的結合,予以病人為中心的「高效能」全能照護。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表示,「患者高齡」、「病齡長期」、「疾病共病」將是糖尿病常態。在多樣共病的情況下,病人照護更複雜,不再只是單純的驗血糖、開藥與吃藥模式。糖尿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照護糖尿病疾病本身,而是以糖尿病控制為中心的全人照護。積極介入、風險管理,協助病人了解並找到最適合的生活模式。 在此情況下,凸顯基層糖尿病照護的重要性。陳宏麟解釋,糖尿病患者不再只是單純來看病拿藥,而是從生活習慣、心理支持,甚至家庭支持系統,還有適時的上下轉診、橫向連結。「基層診所就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一個虛擬醫療之家,而基層醫師就是患者的健康管家!」 擺脫病恥感,妥善控糖!糖尿病人生一樣精彩不打折 除了滿足醫療需求,「去污名化」對於糖尿病照護也非常重要!陳宏麟解釋,糖尿病其實就是血糖過高的一個疾病,但因為疾病遭到污名化,部分國人不僅罹患糖尿病會不好意思講,甚至有人打胰島素時還要躲起來。這次世界糖尿病日活動,也試圖透過每一個頒發的獎項,回到每一個得獎人有溫度的生命故事,讓民眾更加清楚了解糖尿病,翻轉糖尿病刻板印象。 例如今年增列國際糖友傑出獎的得主之一,來自土耳其、愛上台灣的專業自行車手徐甘舒(Susu Hsu)。她曾經有長達18年的時間不願讓外人得知病情,直到2023年受到國際糖友組成職業自行車隊的啟發,現在不僅勇敢公開自己的病情,還經常透過社交媒體與公開活動,站出來鼓勵病友積極運動並融入健康生活。身為第一型糖尿病友的她,使用胰島素搭配即時血糖監測,騎上自行車、上山下海,遍訪台灣美景,用行動向大眾證明,糖尿病沒有限制她對運動和生活的熱情。 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 圖/第一型糖尿病友徐甘舒挑戰自我,完成百公里自行車賽。

血糖管理與減重科技大躍進:運用CGM連續血糖監測實現精準健康管理

血糖管理與減重科技大躍進:運用CGM連續血糖監測實現精準健康管理#血糖監測

一般民眾普遍認為,血糖自我監測及管理和自己無關,糖尿病患者才需執行。然而,現代人一般攝取過多的精緻醣類,且工作壓力大、缺乏足量運動、睡眠品質差或睡不夠…諸多因素的累積下,往往會導致體內血糖過高,並且身體常經歷劇烈幅度的血糖波動,而刺激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將糖分以脂肪的型態儲存到細胞裡。久而久之,人體便容易囤積過量的脂肪,造成肥胖、體脂高等問題。 血糖長期處於高峰,也會讓人體無法順暢將氧氣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產生能量,導致我們容易疲倦昏昏欲睡。長期處於高血糖以及肥胖狀況,更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讓我們的血糖處於平穩狀態,是維持我們體態健康,以及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重要任務,絕非只有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管理!   科技革新 無痛扎針的血糖管理時代來臨 連續血糖監測儀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 其實已推出行之有年。但過往常礙於體積過大、配戴不適、仍需使用一般血糖機校正數值、價格昂貴…等問題,難以於市場上普及。現在已有國際醫療大廠突破技術限制,推出新一代的CGM,通過在患者身上佩戴一個微型感測器,該感測器可實時監測著患者的血糖水平。感測器將數據傳輸到連接的手機應用程序,患者可以通過這些設備查看即時的血糖數據和趨勢圖。此外,CGM還能提供高血糖和低血糖的警報,幫助患者及時調整飲食、運動或藥物治療。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透過即時的血糖追蹤,的確能有效地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減少血糖劇烈波動的狀況發生。   科技結合醫療 打造OMO全方位精準減重計劃 附設於台北秀傳醫院-醫美中心的北秀醫美健康管理診所 (簡稱北秀) 連袂台灣醫療科技新創Health2Sync 智抗糖,致力於提供最健康、有效率的體重管理解決方案給予國人。除了採用CGM連續血糖監測儀作為輔助工具,幫助醫療團隊為患者進行健康管理之外,北秀更提供了全面性的減重療程來協助患者用健康的方式實現減重目標。北秀精準減重門診的陳君琳醫師指出:「減重貌似簡單,一般人往往會將其和減少熱量攝取劃上等號,但實際上體重變化不僅只有熱量單一因素,還包含了荷爾蒙的分泌狀態、食物中的營養素、運動量、人體感受到的壓力、腸道菌叢、基因遺傳…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體重。」因此,北秀的精準減重計劃,透過線下抽血檢驗報告,先去了解個人的生理狀態後,會由醫師分析現況、解說報告。並依據個人的生活型態以及體重目標,去制定一套包含飲食、用藥、營養補充、作息調整的全方位減重計劃。 而以往到醫療機構看診,患者回家後就只能靠自己去力行醫師的醫囑。過程中若對用藥有不良反應,或是身體任何狀態,都只能等回診時才能反映給醫師後進行調整。北秀使用智抗糖APP,讓患者能夠每天將飲食內容上傳至APP,營養師也會在線上回饋客戶該如何調整飲食會更好。此外,北秀還提供了護理師及諮詢師的線上群組,即時關懷患者的身體感受。有任何問題,患者都能立即線上反映。北秀的精準減重計劃,實現真正的 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患者數據及醫療服務整合,讓患者能夠健康又安心地逐步實現減重目標!

不用再拿針刺手指!CGM照護是什麼?糖尿病患誰能用?一篇看懂

不用再拿針刺手指!CGM照護是什麼?糖尿病患誰能用?一篇看懂#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易,以往面臨許多困境,若控糖成效不佳恐提高併發症發生率。然而受惠醫療科技進步,目前已有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採感應方式免除糖友每日採血之苦,更可透過手機app完整掌握葡萄糖變化曲線與數值。醫師呼籲,CGM成糖尿病管理工具趨勢,可幫助糖友擺脫病變、住院風險,建立個人化治療用藥照護模式。

糖尿病不怕!控糖模範生超過20年無併發症,專科醫師親揭秘訣

糖尿病不怕!控糖模範生超過20年無併發症,專科醫師親揭秘訣#血糖監測

「診斷糖尿病已經超過20年,血糖控制穩定,也沒有發生我自己最擔心的心血管或是腎臟併發症。」63歲的模範糖友劉先生笑說,「要我回想我到底做了什麼厲害的事來控糖嗎?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的態度是,既然都要尋求醫療協助了,就要相信醫師專業和建議,按時服藥並測量血糖。」

醫訊/衛教師聊血糖──認識血糖監測

醫訊/衛教師聊血糖──認識血糖監測#血糖監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透過每日的血糖監測能夠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血糖監測可說是糖尿病不可或缺的自我管理,糖友應該自我約束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才能擁抱美好人生。關於症狀、診斷、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振興醫院將於第二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衛教室舉辦講座由糖尿病衛教師分享衛教講座主題「認識血糖監測」並給予建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衛教師聊血糖──認識血糖監測時間:106年02月09日 星期(四) 下午14:00-15:00地點:振興醫院第二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衛教室(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洽詢:28264400轉3159

年節大吃大喝血糖高!8成糖尿病患監控觀念不足 自我血糖監測不落實

年節大吃大喝血糖高!8成糖尿病患監控觀念不足 自我血糖監測不落實#血糖監測

(撰文/談雍雍)(圖片/優活健康網提供)(採訪諮詢/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糖尿病衛教師:林紋琴)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根據衛福部所公布2013年10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四,要比2012年上升一名。而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回診就醫,配合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吃藥控制血糖外,自我測量血糖也是一大控制的關鍵因素。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1年針對近6000名糖尿病患所做的品質監控調查統計,發現第2型糖尿病使用胰島素注射病患,平均一天監測一次血糖,有落實做到的人只有17.5%,而使用口服降血糖藥者,平均一週監測2次只佔20.2%,顯示糖尿病患對於自我血糖的監測觀念還是不足。 人為使用不當常造成血糖誤差有些病患買了血糖機回家使用,發現自己驗的數據和醫院檢查結果有所差異,普遍會認為是血糖機不準,所以用沒幾次就擱置一旁。其實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機的操作使用觀念,也可能是造成數據不準的原因!因此,林紋琴衛教師提醒,以下是血糖機常見的7個人為問題:●操作方式錯誤/試紙沾取血液後插入血糖機、血糖機感應區有殘留血跡沒清潔乾淨、血糖機曾摔落過等,皆會導致血糖數據出現誤差。目前市售血糖機多數是先將試紙插入血糖機後,出現血滴符號再開始吸入血液,如果太快吸取血液則會無法出現結果或數據誤差。●血糖機、試紙未調碼/更換試紙時必須重新校正血糖機的編碼,部分新型的血糖機可自動校對試紙編碼(免調碼),而舊型的血糖機需要透過設定試紙編碼或插入晶片才能校正,但病人常會忘記此動作,因此,若編碼錯誤,恐會造成誤差。●採血量不足/試紙沒有沾取足夠的血液,將無法正確判讀;因此建議使用具有血液足夠才啟動功能或可以判讀血液量是否足夠的血糖機。●試紙未妥善保存/試紙打開後未關緊、反覆打開試紙罐或手潮濕時直接用手拿取試紙等。還有些人習慣將試紙存放於冰箱,認為低溫較能保存,但卻讓冰箱的水氣使試紙受潮。●試紙超過使用期限/試紙外盒打開後應於有效期限內使用完,以免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而影響品質及量測效果,部分品牌盒裝試紙需於開蓋後3個月內用完,建議可於開封當天後在外盒寫上日期,以免試紙過期而不自知,或者選用防潮性較佳的試紙盒或單片包裝。●試紙包裝/有罐裝也有分50片、25片、單片等包裝。無論是幾片裝,都要注意有效期限,使用後應確認關好並妥善儲存,切記罐裝試紙不可分裝。●血糖機無定期維護 / 血糖機應該定期保養,包括外觀尤其是感應區的清潔、電池更換、6至12個月定期到原購買點進行品質管控,才能維持血糖機正常運作及準確性。 糖尿病患怕痛拒挨針 自我控制血糖意願低血糖機是病患自我監測血糖值的必備工具,但病患卻常因為扎針採血會痛,或採血量不足,一再浪費試紙,而導致患者在自我測量血糖上變的較卻步不前。而市面上血糖機種類眾多,該如何挑選血糖機,及降低採血的疼痛感,林紋琴衛教師提出6要點,供糖尿病患做為參考:1 )採血部位/傳統多為指尖採血,但因較有疼痛感,現在也有指尖採血同時具AST採血,AST採血即可採取指尖以外部位的血液,以減少採血時的疼痛感覺。但AST採血只能執行在空腹時、用餐之前及睡前。另外,採血部位應等酒精乾,而輪流採血部位可用乾棉球代替酒精棉壓住採血部位,亦是減輕疼痛的好方法。2)採血針/可挑選愈細的針,或選擇血液量少的血糖機,也可使用能調整深度的採血筆,採血深度愈淺,愈能減少採血時的疼痛。3)試紙/由於試紙容易受潮、受熱而變質,因此選擇血糖機時,也應詢問試紙包裝與保存方式,購買有防潮設計的試紙包裝較為理想。4)記憶功能/許多病人無法確實記錄血糖值,可能就需要有連續記錄時間、日期、血糖值的血糖機。且手寫血糖值紀錄可能發生寫錯、漏寫等情形,若有記憶功能,較能避免錯誤記錄。5)自動調碼功能/建議可選免調碼血糖測試機,可在每次插入試紙後自動校正,避免人手調校的錯誤,使檢測誤差率降低。6)個人需求問題/血糖機的選購最重要的是使用者需求,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針對不同需要而設計的血糖機,如病患為老年人,可考慮螢幕字體大、按鈕較大的血糖機,或是有語音功能的機種。平日血糖監測 可減少未來併發症糖尿病人平時自我健康管理照顧,除了飲食控制及多運動、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外;利用血糖自我監測,也能做為飲食、藥物的調整依據,而且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進而還能降低因血糖控制不良所帶來的風險,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洗腎、失明、截肢等併發症發生;這過程中家屬的支持及醫護人員鼓勵,能增加病患本身控制血糖的意願。也提醒若遇血糖控制問題及執行血糖監測的疑問可至糖尿病照護醫療單位諮詢。想了解更多血糖監測知識,請至:http://www.abbott-freestyle.com.tw/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血糖監測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阿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某天因頭昏想吐,就醫後發現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引發酮酸中毒,經急診室醫師施打胰島素後,阿源的症狀即緩解,出院前,醫師特別叮嚀他,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血酮及使用胰島素,以免酮酸中毒再度發生,引起生命的危險。醫師指出,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酮酸中毒比例約達65%,酮酸中毒症屬於高血糖併發症狀,尤其是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更要小心酮酸中毒發生的危險。酮酸中毒死亡率約5~10% 5大高危險族群需小心什麼是酮酸中毒?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表示,所謂的酮酸中毒是由於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分解利用葡萄糖時,體內便會以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造成過多的脂肪分解因而產生酮體,當血液酮體濃度越來越高,身體會發生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嚴重可能會脫水,造成意識混亂、昏迷,統計顯示酮酸中毒症死亡率高達5~10%。楊醫師說,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其實就意謂著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臨床上發現,酮酸中毒高危險族群包含:1) 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2) 使用胰島素幫浦的糖尿病患者。3) 當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生病、處於壓力,或遭感染、發生嘔吐時。4) 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忘記施打胰島素。5)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嚴重恐會造成胎兒的死亡。自我管理4步驟 糖尿病患不煩惱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尤其以酮酸中毒而言,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比率有65%之高,也意味著台灣糖尿病患多數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實,楊醫師表示,糖尿病患有規律的監測血酮,除了可以減少急診及住院事件發生外,也可以幫助醫師快速辨別病患的病情;對姙娠孕婦而言,也可以降低胎兒早產及死亡率的發生。為此,楊醫師提供糖尿病患自我管理關鍵四步驟,1) 飲食:依照營養師的建議監控飲食。2) 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以333為原則,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3) 藥物: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藥物。4) 監測:定期使用血糖機測血糖及血酮,一旦發現血酮值過高,可先施打胰島素,補充水分、預防脫水,若已經開始喘、噁心想吐時,就建議立即就醫。楊醫師也提醒,透過良好的飲食及定期的運動習慣,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同時定期測血糖及血酮值,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