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

久坐滑手機,駝背又腰痠?醫「3招」維持正確姿勢:手機支架也有用

久坐滑手機,駝背又腰痠?醫「3招」維持正確姿勢:手機支架也有用#姿勢

暑假是許多小朋友最快樂的日子,不管有沒有去安親班,或留在家裡讓阿公阿嬤照顧,不少家長心疼小朋友平時上學上課已經很辛苦了,就想讓小朋友輕鬆一點,因此手機、平板的使用限制放寬不少,也沒有特別注意他們使用的時間及姿勢,到了暑假接近尾聲時,才驚覺怎麼一個個都成了「駝背一族」,嚇得趕緊帶來醫院求診。

坐直不駝背「標準坐姿」一定正確嗎?物理治療師:完美姿勢並不存在

坐直不駝背「標準坐姿」一定正確嗎?物理治療師:完美姿勢並不存在#姿勢

小時候我們時常被告誡要坐直、不要駝背,但這真的是正確的嗎?物理治療師陳宗霖於《無齡健身》一書中,從養成健身也健心的概念開始,循序漸進引領讀者認識自己的運動障礙,啟動運動5大元素訓練,包含肌力、柔軟度、心肺耐力、平衡力與協調力,讓身體從容面對各種生活所需。以下為原書摘文:

調整4個習慣姿勢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調整4個習慣姿勢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切身經歷過這一連串「自律神經不自律」的過程,發現有許多人都有相同的症狀卻不知如何應對,於是決心鑽研相關學術,以不花錢、不吃藥、不麻煩的居家自療方式改善失調的自律神經,導回健康的生活。透過姿勢贏回健康!1)站立時縮小腹如果持續駝背等的不良姿勢,背部和肩膀的肌肉會變硬,與這些肌肉相連結、包覆頭蓋骨的肌肉也會變僵硬。而且,不良姿勢會導致內臟受到壓迫,使得內臟功能變弱。最簡單易懂的內臟代表就是胃。當胃功能變弱,胃會往上方上提,影響橫隔膜的上下運動。而且,肺部的膨脹範圍也會因此縮小,背部和肩膀肌肉擴張變硬。連帶地,包覆頭蓋骨的肌肉也會僵硬,導致腦脊髓液循環變差,成為自律神經失調的導因。不良姿勢真的是百害無一利啊!除了駝背,不良姿勢還有很多種。胸部過度擴張的背部反弓姿勢也是不良姿勢。盤腿坐姿、翹腿坐姿也是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不良姿勢。背部反弓的姿勢會讓胸椎(背骨)和腰椎(腰骨)有負擔,進而導致骨骼歪斜。骨骼一歪,連結突出於椎骨之間的身體各器官的神經就會被壓迫,各器官功能變弱。 優良姿勢首先請輕鬆站立。胸部不要擴張,也不要屈胸,感覺腹部和背部是貼在一起,然後縮腹。一縮腹,背脊就會呈現筆直線條,這就是理想站姿。還有,視線請看正前方。養成不須刻意,也能隨時保持良好站姿的習慣。2)搭電車時,臉要往前看,不要朝下上班族雖然會留意平日姿勢,但常會忽略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的姿勢。如果幸運地在通勤途中的車廂有空位可坐,這時候你是否一坐上去就睡死了呢?這時候如果頭部從頸部往下垂,呈現低頭姿勢的話,可要小心了。對自律神經而言,這是不良姿勢。還有,每次放眼望去整個車廂時,常會看到所有的乘客都是低頭盯著手機螢幕看。長時間頭部低垂,會對頸部造成負擔,頸部肌肉會僵硬。當頸部肌肉僵硬,頸部肌肉所支撐的頸椎(頸骨)就會被拉展而歪斜。頸椎一歪,椎骨之間的神經會受到壓迫,出現痛感,該神經的功能也會變差。環繞在頸椎之間的神經,是連結頸部上方的頭部周邊器官的神經,當這些神經被壓迫,會出現眼睛深處疼痛或頭痛的症狀。此外,頸部肌肉僵硬的話,頭蓋骨的活動性會變差,腦脊髓液循環也會變差。關於腦脊髓液的重要性,本書一再提及,也如前面所述,千萬不要輕忽。腦脊髓液循環變差,就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3)不要緊咬牙齒當我們緊咬著牙齒時,胸鎖乳突肌會處於緊張狀態而僵硬。胸鎖乳突肌是位於頸部前方的肌肉,與胸部連結在一起。當胸鎖乳突肌變僵硬,擴胸難度會升高,而且肩膀會往內縮,很容易就出現聳肩或駝背的姿勢。一旦駝背,就無法大口深呼吸,也會讓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即交感神經作用強大)。重點在於平日就要多加留意,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咬牙。4)隨時提醒自己要「胸式呼吸」基本上,呼吸短淺時,正是交感神經作用之時。人一緊張,呼吸就會變短變淺,請想像自己一直持續在這樣的狀態。此外,相反地,大口深呼吸時,就是副交感神作用的狀態。請想像我們在泡澡或泡溫泉,全身放鬆,忍不住大口深呼吸的狀態。我們可以自己控制呼吸,如果持續大口深呼吸,大腦會誤以為現在處於放鬆狀態,就會啟動副交感神經的開關。我們只要大口深呼吸,就可以輕易地調整自律神經功能。(本文摘自/70%的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別讓失調釀成疾病,自律神經居家調理指南/時報出版)

好呼吸好姿勢 挑對枕頭助眠力UP

好呼吸好姿勢 挑對枕頭助眠力UP#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雖然成語說「高枕無憂」,但睡高枕非但不能無憂,還會製造一堆問題。因為枕頭的高度決定頸椎骨頭的排列型態,枕頭高度不對,頸椎就失去原來的彎曲度。枕頭太低會變得像在仰頭;枕頭太高,睡上去會又變成像在低頭;而且無論低頭或仰頭,你的額頭與下巴都不在一直線上,呼吸也會不順暢。有人睡人體工學枕,以為萬無一失,但脖子下面墊得太高,造成額頭低於下巴,這樣呼吸是不順的;還有一種情況是人體工學枕太高,你頭部整個被托高,雖然從側面看,額頭下巴是一直線,但耳朵與肩胛骨高低落差太大,這樣呼吸同樣無法順暢。躺平時,耳朵跟肩膀的距離,必須跟站立時差不多,呼吸才會順暢不悶。高度合適的枕頭,躺下去時不但能托住脖子,讓額頭下巴呈一直線;從側面看,你耳朵跟肩膀的距離,會跟站著時幾乎相同,而且你能順暢的呼吸,這個枕頭就是適合你的枕頭選枕頭這件事困擾很多人,也常常有學員問我是用什麼樣的枕頭。我個人偏好有弧度的人體工學枕,但選枕頭沒有標準答案,總之,就是要經過試躺,記住「好呼吸等於好姿勢」,「好呼吸」就是選枕頭的準則!枕頭主要是支撐頸椎。太高的枕頭會使頭部前傾(中圖),太低的則會使頭部後仰(下圖),導致頸椎過直或過彎,不可輕忽。仰睡的枕頭這樣選如何知道自己適合睡多高的枕頭?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測試。1.靠著牆壁,用標準站姿(量身高、身體向上延伸)站好,額頭跟下巴呈一直線。2.想像牆壁是床,頸椎後面有弧度的頸彎與牆壁之間的空隙,就是我們仰睡時,枕頭應該托住填滿的空間。3.請家人幫忙測量並拍照,讓你知道頸彎與牆壁之間空隙有多大。但要注意,千萬不能拿量出來的高度直接去買枕頭!買枕頭一定要試躺,不能光用眼睛看高度,因為每種枕頭柔軟度不同,我們頭部枕上去後,頭部的重量會讓枕頭微微下陷,所以枕頭的高度要以躺上去後為準,可以容許高出一、二公分,或者容許額頭略高於下巴水平線五度左右,但再多就不行了,否則會變成屈曲頸椎在睡覺。駝背者宜選較高較厚的枕頭駝背的人挑選枕頭要特別留意。因為駝背會讓人的肩膀往內捲,躺在床上時,由於肩胛骨無法貼著床面,會造成後頸與床面之間的空隙特別大,即使以量身高的方式將身體延伸,改善也有限。一旦枕頭太低,睡上去頭會仰得很高,這時候呼吸是不好的狀態,因此駝背的人需要且比較高比較厚的枕頭。一夜好眠的側睡法只要枕頭對、姿勢對,仰睡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仰睡好用的枕頭,側睡就不合用了。因為從仰睡改變姿勢成為側睡時,肩膀到頸部的距離會大於枕頭高度,枕頭托不住脖子、支撐不住頸椎,耳朵跟肩胛會擠在一起,呼吸不順暢,脖子跟肩膀也不舒服;加上人體因為臀部大膝蓋小,側臥時姿勢不容易穩定,很多人因而會不自覺地將在上面的臀部及大腿往前滑,變成側趴睡。很多人喜歡用這個姿勢睡覺,卻不知這是傷脊椎的不良睡姿。關於側趴睡會傷害你脊椎的原因,在下一段會有更詳細的說明。現在先告訴你,側睡時該如何將枕頭「躺好躺滿」呢?這時你需要做兩件事,一是調整枕頭高度,二是養成良好睡姿。有仰睡習慣的人,可以用靠牆測量的方式,模擬出適合自己枕頭的高度(右圖)。後腦及脖子與牆壁間的空隙,就是枕頭的高度。方式1:調整枕頭高度你可以自行加工改變枕頭兩側高度,讓你好好側睡。該怎麼加工?在枕頭兩邊墊書或毛巾,就能創造出符合側睡所需的枕頭高度。要注意的是,枕頭內的書或毛巾還是有移位的可能,因此只能是權宜之計;而且墊書或毛巾的缺點就是每晚可能都要確認調整位置。然而側睡時高度不對,危害更大,不可馬虎將就。趴睡是指側睡側過頭變成側趴,導致一側的肩頸受到身體壓迫,而且上方那隻腳會向下滑,而帶動腰部變歪。1.先墊一本書或一條毛巾,躺上去後先仰躺,確認在枕頭兩邊墊東西不影響中間仰睡的高度,再側躺感覺枕頭高度適不適合。2.如果不夠高,再多墊一本書或一條毛巾調整,確認高度OK後,拉開枕頭套的拉鍊,把書或毛巾放進枕頭套裡面,比較不容易移位。方式2:養成良好的側睡睡姿解決枕頭高度的問題後,如果沒有好呼吸及好姿勢配合,呼吸還是會悶,脊椎還是處於被擠壓的狀態,所以你一定要有自我覺察的意識,保持良好的側睡姿勢。而這樣的睡姿,就是佛家說的「吉祥臥」。1.側睡時睡高度適合的枕頭,讓耳朵跟肩膀不會擠在一起,呈現開展的狀態。2.貼在床上的手放枕頭旁邊,另一隻手擺放在胸前。3.雙腿上下併攏。仰睡與側睡兩用的人體工學枕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一覺仰睡到天明,夜裡翻身側睡是難免的,建議購買仰睡側睡雙用枕,也就是中間低兩邊高的人體工學枕,兼具仰睡及側睡兩種高度。不過這種枕頭仰睡的高度跟側睡的高度比例是固定的,無法調整,未必適合每個人。我心目中理想的枕頭是仰睡高度與側睡高度可以依使用者的需求自由調整,才符合人體工學。(本文摘自/好姿勢,救自脊/時報出版)

時時維持正確姿勢 有益正面心情

時時維持正確姿勢 有益正面心情#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會受情緒所影響。相對的,只要控制身體就有可能對精神層面產生正面影響。控制身體的關鍵,就是本文的關鍵字──「姿勢」。人體經常朝向外界發出訊號,這些訊號包括姿勢、表情、姿態、穿著及行為等等。只要觀察姿勢及表情,就可判斷對方是否有自信,或者是個害羞且不擅交際的人。工作是否能成功,外觀也多少會有所影響。如同上述內容,姿勢與表情可忠實反映出一個人的情緒,因此表現於外在的訊號,所傳達出的是不須爭論的訊息。換個角度想,只要隨時提醒自己維持正確的姿勢,就可以改善不良姿勢所帶來的問題。如此一來,人體的能量就會增加,情緒層面上也能維持「抬頭挺胸」的積極狀態。因此,在打算改變自己,或是想面對新挑戰的時候,請先從改變自己的姿勢開始。這樣的作法,可說是相當有效的第一步。表情也是一樣。根據研究結果發現,笑容與開懷大笑的行為,對於身心健康都有相當大的影響。維持笑容的行為,可使人的情緒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因此,請各位在遇見他時,務必展露出自然且動人的笑容。因為笑容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我很開心」或是「真高興見到你」!只要展露笑容,就連生理狀態也會出現許多變化。首先,血管會擴張,使血液循環變好,而神經傳導也會變得活躍。另外,在腹部肌肉收縮下,人體功能會變得活躍,平均體溫也會上升。體溫上升可提升免疫力,是改善健康狀態最好的方法。根據義大利的某項研究結果指出,平時容易動怒的人,會比不常生氣的人短壽。也就是說,忿怒的情緒與引發疾病的過程有關,尤其與引發癌症更有密切的關係。光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看,可發現笑容對於人體的影響甚大。從這樣的觀點而言,日本的「搞笑」文化真的非常棒。或許,古時候的日本人就知道笑容有多重要了吧?從這一點,也能發現日本自古流傳至今的長壽祕訣。(本文摘自/不疼痛的生活:逆向動作健康法/布克文化出版)

育兒免腰痠背痛!物治師教姿勢秘訣

育兒免腰痠背痛!物治師教姿勢秘訣#姿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育兒生活常讓照顧者如父母、祖父母、保母、托嬰中心保育員身心疲累。心理要承受孩子健康、發展是否正常、家人教養觀念不同等壓力;身體除了家務活動,因為育兒活動姿勢與動作不正確,也會造成照顧者腰痠背痛、肩膀、手部不適的生理壓力。育兒姿勢不正確 易造成下背、肩頸、手腕疼痛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物理治療師白宜珊說明,育兒活動包括餵奶、換尿布、洗澡、攜抱、哄睡、在遊戲地墊上陪伴玩玩具等活動,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常活動,如果姿勢或動作不正確,長期下來很可能會造成身體痠痛不適。常見痠痛症狀包括下背疼痛、肩頸痠痛、手部手腕疼痛等。透過育兒活動的姿勢動作與環境調整,減少疼痛發生機會。攜抱嬰幼兒餵奶時,避免手臂懸空,應以抱枕或月亮枕支撐手臂,減少手臂或手掌的負擔。換尿布時檯面不宜過低,多數人會彎著腰換尿布,雖然每次更換尿布時間不長,但累積下來對腰部確實產生壓力,建議可準備高度及腰的檯面,減少彎腰程度。雙膝微蹲靠近 小孩抱向自己再站起白宜珊物理治療師提醒,幫還未能自己坐穩的幼兒洗澡時,也可利用沐浴架,減少單手支撐幼兒身體重量的負荷。從嬰兒床、推車或遊戲地墊上等較低位置平面抱起兒童時,也應注意腰部姿勢,建議採雙膝微蹲或單膝跪下的方式靠近兒童,並先將兒童抱向自己身體中心處再站起,減少腰部傷害。外出攜抱幼兒時,可以背帶輔助、左右手交替或使用嬰兒推車的方式,減少單側手臂與手腕的壓力。在地墊上陪孩子遊戲時,不宜長時間維持跪坐姿或W坐姿,尤其對長輩照顧者而言,下肢關節容易僵硬不適,應適時更換姿勢舒展關節活動。育兒生活不輕鬆,照顧者也別忘照顧自己,身體舒服,照顧寶貝們更愉快。

走路姿勢對了嗎?從鞋底看健康

走路姿勢對了嗎?從鞋底看健康#姿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由鞋子的磨損來評估步態,是個最準確且又有效的辦法,因為鞋子外觀變化是主人走路所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會因為一次暫時性的錯誤走路,就產生極大的影響。鞋底的磨損能透露什麼訊息?由左右腳的鞋面及鞋底做相互比對,可了解身體平衡的狀況,包括長短腳及脊椎側彎。鞋子磨損與步態的關聯理論上,鞋子穿久了之後產生磨損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錯誤走路,尤其是駝背的人,鞋子的底會磨損的特別快,鞋頭也易於出現踢到的痕跡。走路有高低肩體態的人,左右腳的後跟就容易出現不同的磨損。由鞋子的磨損來評估步態,是個最準確且又有效的辦法,因為鞋子外觀變化是主人走路所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會因為一次暫時性的錯誤走路,就產生極大的影響。例如走路聲音大的人,幾乎都是穿著偏鬆大的鞋子,用前足先接地使得鞋尖產生異常的磨損、鞋子後跟產生嚴重摩擦拖地,而且幾乎都是用駝背的姿勢走路。進一步留意那些手拄著拐杖、走路駝背嚴重的個案,有很高的比例也都是此類型的步態,他們走路時屁股就像有千斤重的負擔、易腰痠背痛。走路聲音大的人,大部份會合併駝背,而且容易出現身體痠痛與足部疼痛的困擾。如果能夠用正確的步態走路,就會讓你抬頭挺胸,心情也會隨著改變而充滿自信,別人也會對你另眼相看。女兒走路容易跌倒,原來走路姿勢不對!曾經遇到一個小朋友的媽媽,抱怨她家女兒走路容易跌倒,而且鞋子常穿不到二個月就會嚴重磨損;經檢查其穿過的舊鞋,其實問題的主因出在於她家小朋友習慣用前足腳尖踮腳走路,並且後跟嚴重拖地所造成。鞋子左右腳不同磨損的意義人類走路的步態千變萬化,由左右腳的鞋面及鞋底做相互的比對,可了解身體平衡的狀況,包括長短腳及脊椎側彎。如果左右腳後跟磨損有嚴重的差異時,經常會有脊椎側彎的現象;當左右腳後跟同時有嚴重磨損者,經常會見到O 型腳或膝蓋退化的問題。沒想到低頭走路對健康傷害那麼大!潘奶奶由女兒與孫子二人陪同,拄著拐杖,踏著沈重且急促的步伐來尋求服務。奶奶訴說十幾年前因車禍,右腳的腳踝因嚴重骨折而用釘子固定,因為代償運動的關係,後來左腳的膝蓋及髖關節都做了人工關節手術;這期間她一直努力用游泳做復健。近年因為走路越來越不穩而停止游泳,體重也突然暴增,現在連站都很吃力。由於走路怕跌倒,習慣彎腰駝背低頭走路,竟然常在路上撿到一塊錢。長短腿的臨床特徵由於人類是靠雙腳站立走路的動物,如果腳歪掉了,當然骨盆和脊椎也會受影響。人類無法歪著頭走直線,當左右腿因足弓或髖關節異常,產生假性的長短腿,骨盆就會產生歪曲或偏移,並促使身體的姿勢產生扭曲與歪斜做代償,嚴重者會讓膝蓋、髖關節產生異常的磨損,或產生脊椎側彎等結構的異常。臨床上所見的長短腿有極高的比例為假性長短腿(外觀性的長短),而非結構上的長短。一般常見的長短腿產生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幾項:1)骨盆傾斜/導因於髖關節力學上的運動變形。2)肌肉萎縮/導因於小兒麻痺病毒感染、跟腱縮短、肌肉停用或少用。3)關節變形/導因於關節炎的病變。自療處置的方法由於潘奶奶有明顯的長短腿的動作,走路左右擺動,不只左右腳的腳掌長厚繭,右腳腳跟因踩不到地而用腳掌踮著腳站立,全身肌肉特別是下肌緊繃,拿著助行器請她站著做肌肉評估就滿頭大汗,沒有一會兒就抱怨說:累了要休息一下!她站立的時候怕跌倒,用右腳掌接地站立,造成身體的重心往右前方傾斜而站不穩。處置過程找盡各種伸展及按摩的方法,皆無法讓潘奶奶的右腳腳跟踩地,最後反而是她建議,讓她背對牆壁,然後手握助行器,這樣她就敢直著上半身做屈蹲運動與伸展;接著在她孝順女兒耐心的陪伴下,奶奶的右腳腳跟總算踩到地上了,連她自己都很訝異此奇蹟!接著,使用訂製鞋墊的方法,彌補她左右腳的落差,再配合步態訓練,總算讓她可以抬頭挺胸用腳跟踩地走路。訓練過程她很高興的訴說,以前習慣低頭走路而常在路上撿到一塊錢,沒想到低頭走路對她的傷害有那麼大!前後花了二個半小時,潘奶奶總算能夠不用女兒攙扶,她在清脆且節奏穩定的拐杖聲,笑著走出門,而她女兒也高興的說,不用再擔心媽媽一個人在家裡跌倒的風險了!(本文摘自/走對路少生病:關節、筋膜大小毛病無障礙/博思智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