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

「失」速列車減速!快加入居服員行列

「失」速列車減速!快加入居服員行列#長者

(宜蘭人口流失快,很多地方只有老人、小孩以及外籍看護。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多留社區一天 就延緩進入養護機構一天 大部分青壯年人口都外出工作,加上許多長照資源不到位,白天時許多長者都是處於獨居狀態,外出打拼的子女認為在家裡24小時照顧比較妥當,因此宜蘭地區申請外籍看護的比率不低。 劉玉璞區長表示,老人家最害怕生病時沒人照顧,「人力」是目前遇到最大的瓶頸,希望長者能夠在地安老、在地老化,「在地老化」就是希望讓長者可以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多留在社區一天,就是延緩進入養護機構一天。 人力流失主因家屬態度差、社會評價低 因為母親中風,從飯店業踏入居服員的行列將近15年,宜蘭分事所照顧服務員曾峰亮表示,新進居服員可能對於照顧失能者的內容如沐浴、餵食、換尿布等感到心理壓力大,過不去心裡的那一關,家人也可能不體諒工作內容。另外,個案家屬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許多家屬對待居服員的態度無限上綱也會使他們打退堂鼓。 居家服務員常要上山下海,付出大量的時間及勞力,事實上,對於居家服務項目,男性居服員的需求往往更強大,不論是搬重物、協助沐浴等,都需要力氣更大的男性才能比較容易進行,然而,許多民眾對於刻板印象、社會角色概念難以反轉,許多人會質疑男性的角色是否能符合居家服務員的需求,社會評價低於女性的情況下,人力流失的情形也更加嚴重。 (新進居服員可能對於照顧失能者過不去心理關卡。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盡量順從他們 對病患像對家人一樣 曾峰亮居服員表示,生病的可怕在於,在生命走到盡頭之前會不停折磨病患,居服員要有強大的心理,才能不被打倒,他坦言,剛開始和病人相處很困難,直到後來他把每位病患都當成自己的媽媽來照顧,盡量順從他們的意思,希望能讓他們開心的走完最後的一段路。 曾峰亮居服員分享,微視障的蘇先生平時不善梳理,在居服員幫忙沐浴後突然全身僵硬倒在地上,送醫急救才撿回一命,家屬對此非常感恩,腦部受創的陳先生,因時常抱怨人生不公,居服員介入個案後,教會他使用社群網站結交新朋友,現在陳先生的心境已開闊許多。 伸出一隻手 就能幫助整個家 目前「長照」的概念已經逐漸現形,劉玉璞區長表示,除了提供老人或失能者的居家服務外,長青食堂、文康活動等多元化發展的服務對於人力的需求也很大,政府對於照顧人力匡列的經費若不完善,要吸引年輕人或新人進來照顧市場的困難程度就會提高很多。 台灣高齡化速度相較其他國家來說比較快,在沒有時間預備的情況之下,想要緩解這台「失」速列車,期盼更多人力能夠主動投入照顧市場,只要伸出一隻手,就能幫助整個家。 (頭城長青食堂服務逾30位平均74歲的長者,人力需求大。 圖片提供/伊甸基金會)

骨折失能 婦女病患者當心!

骨折失能 婦女病患者當心!#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陳姓婦人近年來發現自己駝背愈來愈嚴重,腰總是挺不直,腰酸背痛愈來愈厲害,前幾天跌了一跤後,竟痛到無法走路,臥床5天情形未改善,連翻身都有困難,陳婦就醫後,竟發現脊椎骨有多處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檢查發現陳婦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骨密度為-3.0(<-2.5即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才會一跌倒就造成嚴重的骨折。約1/3的婦女一生中出現1次骨折根據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資料,台灣大約1/3的婦女在一生中會出現1次脊椎、髖部或是手腕的骨折,男性也約有1/5的風險,屬於高流行率國家,骨折不僅會導致生活失能,發生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也較高,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骨骨折,導致其不良於行之年長者,骨折後1年死亡率高達20%,死因以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為主。摘除子宮、卵巢、年長者 為高風險群據台灣骨質疏鬆學會統計,台灣50歲以上成人骨質疏鬆的比例男性為24%,女性為40%,發生骨折後,只有大約3成的病人接受骨質密度檢查,進一步接受藥物治療,可見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的診斷及治療都還不夠了解,針對停經後婦女、接受過手術摘除子宮、卵巢、年長者,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等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更應加以重視。多吃起士、牛奶、曬太陽 配合有氧鐘毓婷醫師表示,若要預防骨質疏鬆,建議從飲食、運動2方面著手,年輕就要開始存骨本,多吃含鈣食物如起士、牛奶等,適度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配合有氧運動如健走,若已經患有骨質疏鬆,更要注意居住環境,預防跌倒,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狗醫師來「看診」 互動陪伴療癒長者心

狗醫師來「看診」 互動陪伴療癒長者心#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英總統除了認養了退休導盲犬,據報導表示其也相當重視「狗醫師」在長照的服務與成效。從103年6月開始,狗醫師Honey與Rusty定期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服務,受過專業訓練的毛小孩,在替長者「看診」時雖然不用藥、不打針,但是一點都不馬虎,狗醫師以真誠的心、耐心的陪伴以及無條件的愛,使護理之家的長者們心靈上獲得療癒。Honey跟Rusty原是流浪狗,飼主宋坤鵬表示,Rusty當年疑似被棄養,流浪到了便利商店門口遊走了數天,因為太過飢餓偷吃了食物,而被舉報送至收容所,宋坤鵬與宋馬蓮達夫婦從南投家畜疾病防治所領養後,讓他們融入了充滿愛的家庭生活,並且讓其進行狗醫師的教育訓練和實習,通過認證之後,成為專業的狗醫師,在中部地區的機構服務,Rusty本身真是個名副其實「小偷變醫師」的勵志故事。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狗醫師來服務時,會攜帶橡膠材質的圈圈、球等工具,讓住民可以透過丟撿動作、以及套圈圈的動作能夠達到復健的效果,而失能者平時生活須仰賴他人的協助,透過狗醫師服務的輔助活動,不論是在肢體上的接觸,能帶給人安心的感覺,甚至在簡單的透過餵零食的動作上,這種施予跟接觸的概念,能使其有被肯定、被需要的感覺,感謝兩位溫馴又聰穎的狗醫師,提升了護理之家長者們的居住生活品質,對注意力以及記憶力也有正向的幫助。

動作慢、身體抖 每百位長者1人有帕金森病

動作慢、身體抖 每百位長者1人有帕金森病#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1歲的陳女士,幾年前開始出現手無力、舉不起來的狀況,翌年症狀加劇,左手會不自主抖動,起初以為是五十肩或肌肉關節問題,曾到醫院檢查頸椎,也找不出異常原因,最後因症狀遲未改善,加上手酸無力越來越嚴重,才就醫檢查,確診為帕金森氏症。易與失智、中風混淆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由於發病後行動能力逐漸退化,容易與老年失智、腦中風混淆,若未及早確診,接受治療,症狀日益加劇,會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袁瑞昱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為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當腦基底核以及黑質的細胞退化,無法維持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對其受體作用,病患就會有包括肢體僵硬與震顫等運動異常的症狀發生。燕子尾巴消失 是帕金森氏症特徵北醫附醫陳震宇副院長解釋,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細胞主要在黑質的緻密部,在黑質緻密部中含有一條狀結構叫nigrosome 1,是分泌多巴胺細胞群聚地。正常人在超高梯度磁場磁振造影下,nigrosome 1 與周遭含黑色素的黑質緻密部呈現一種類似燕子尾巴形狀的訊號表現圖像,又稱為燕子尾特徵,這種造影方法必須使用高解析磁敏感權重影像(SWI)才能觀察到。帕金森氏症病患由於其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稀少,在SWI影像上nigrosome 1與黑質的亮暗對比會消失,所以看不到燕子尾的特徵,成為帕金森氏症的新型影像診斷指標,準確率高達9成以上。由於臨床上許多其他原因也會發生震顫(手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等症狀,藉由影像技術可幫忙診斷與排除帕金森氏症。四肢僵硬、步態不穩 4症狀是徵兆袁瑞昱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症病患在發病初期多以為是肌肉或關節酸痛,病患若能及早確診、規律服藥治療,均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他也提醒,動作慢、身體抖、四肢僵硬、步態不穩,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病狀,民眾可利用帕金森簡易自我評估量表先行檢測,例如日常生活中活動是否越來越慢、嘴唇、手、雙臂或雙腳是否會抖動、是否出現更多四肢僵直的情況、姿勢以及步態平衡是否愈來愈困難,有疑慮者應盡速尋求神經科醫師的協助,及早確診。

流感未降溫!新北長者中鏢率最高

流感未降溫!新北長者中鏢率最高#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持續發燒!新北市自104年10月迄今,共出現128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相較103年同期22例,人數倍增近6倍,且105年第4週起即呈現較劇烈之增幅,由之前每週新增零星個案,到4~7週分別新增17、30、25及19例,顯見疫情仍未降溫。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切勿輕忽,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或流感危險徵兆,儘速配戴口罩就醫,並遵照醫囑服藥休息。青壯年勿輕忽 出門應戴口罩新北市衛生局強調,罹患流感應於症狀發生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劑,即使超過48小時用藥,對於防範流感併發症還是有一定的幫助,所以爭取治療時效相當重要。目前為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期,市內超過500家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配置點,倘有高燒持續48小時的類流感患者,或身邊有人有類流感發病者,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衛生局指出,128例流感併發重症中,80例具慢性疾病史,以9歲以下幼童6名及60歲以上長者56名約佔48%為最高族群;20~49歲的青壯年也有26%。衛生局提醒市民,除流感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外,一般民眾亦可能感染,感染後可能因併發症而造成死亡,且流感傳播快、範圍廣,故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戴口罩就醫。3月底才解除危機新北市衛生局強調,近期類流感門診、急診就醫數尚未趨緩,依往年經驗,預估3月中下旬後才會脫離流感高峰期。若出現高燒、咳嗽、肌肉痠痛等類流感症狀時,除儘速帶上口罩就醫外,記得在家多休息並保持環境之清潔與通風,如有外出需求也應帶上口罩。

年節陪伴失智長者 注意飲食、相處3原則

年節陪伴失智長者 注意飲食、相處3原則#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節即將進入尾聲,許多民眾返鄉時發現,許久不見的長輩開始變的忘東忘西、重複問話、判斷力變差,甚至變得容易生氣,專家表示,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應及早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判斷力變差、個性改變、過去擅長的能力退化等,長者可能忘東忘西、不斷重複談同一件事情;如媽媽過去簡單就能料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爺爺過去寫得一手好書法,現在卻不知如何下筆;也可能出現懷疑東西被偷或配偶外遇等以前未曾出現之言行。湯麗玉秘書長則提醒,年節與長輩相處,應注意以下3原則:1) 請留意失智長者飲食安全/失智長輩在食用糯米製年糕、元宵時,應切成小片,進食時有人陪伴在側,避免嘻笑以降低噎食意外。食物包裝中之防潮包請先拿出來,避免長者誤食。2) 請留意失智長者出外安全/春節期間帶長者外出時,儘量安排兩人陪同,外出時先幫長輩拍照,可在衣服內側或衣領後側寫上聯絡資料,並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便有需要協尋時使用。讓長者穿上顏色鮮艷、易辨識衣服,身上配戴個人衛星定位器、愛心手鍊等。可帶長者至警局捺印指紋或自行捺印以備不時之需。出外每逢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長者,切勿只叮嚀長者而讓他單獨一人等候。 3) 與失智長者愉快相處小撇步/年節家人返家團聚,應主動告訴長者自己的名字,切勿一直問「我是誰?他是誰?」,以免長者生氣。白天儘量多陪長者下棋、打麻將、唱卡拉ok、公園散步,與長者多聊聊往日豐功偉業、請教過年的習俗,多讚美長輩。長輩躁動時,了解其需求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如提供長輩最愛吃的食物或看喜歡的電視。失智的長輩們在技巧地引導陪伴下,可以幫忙撿菜、洗菜等簡單的工作,能吸引長輩的注意力,增加互動的機會。長者情緒不穩定時,則減少人及環境刺激,提供長者喜歡的音樂或食物,讓熟悉的人來安撫長者情緒,避免責備長者或與其爭辯。

獨居長者過量使用安眠藥 恐增失智、憂鬱風險

獨居長者過量使用安眠藥 恐增失智、憂鬱風險#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許多行動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缺損的身心障礙者或獨居老人,需要仰賴居家照顧服務員幫忙生活起居的打理,而此類病人,因為疾病、年紀等因素,使用安眠鎮靜藥品機率高,而不正確使用的風險也較高。靠觸摸辨識 易造成錯誤服藥有鑑於此,彰基反毒教育資源中心與切膚之愛基金會合作,培訓居家照顧服務員正確使用安眠藥觀念,居家照顧服務員化身為偵測社區民眾潛在藥物濫用的哨兵,藥師可藉由第一線居服員的個案轉介及共同家訪,將藥事照顧從醫院延伸至居家。藥師與居服員合作,進行居家服務過程中,發覺不少個案具有鎮靜安眠藥物之用藥相關問題,如發現獨居個案因年紀大、視力不佳,服藥時無法準確取用藥品,都是靠觸摸來辨識,導致無意間服藥錯誤;藉由提供藥盒並協助個案整理用藥,使個案能夠自行取用正確藥物,以提升用藥安全。不同醫院就醫 導致過度用藥切膚之愛基金會居服督導員廖坤瑚表示,有時進行居家服務時,發現個案有精神不濟的狀況,詢問之下才發現,個案會到不同醫院就醫,同時拿很多藥,造成用藥過度或是重複用藥的問題;此外,也發現部分患者,藥品未依正確時間服用、習慣性囤積過期藥物、取用家人藥品服用,或因症狀未改善而自行調整用藥等不正確的用藥觀念及行為。幸照服員能敏銳的察覺個案狀況,及早發現安全風險,當發現個案有用藥問題,也能夠與藥師連繫,請藥師藉入,進行一對一的藥物諮詢,讓個案有正確的用藥觀念及習慣。16%中老年人 過量使用安眠藥此外,根據研究指出,逾16%四、五十歲以上人口,有過量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現象,鹿東醫院歐陽文貞醫師表示,在台灣鎮靜安眠藥取得容易,長期使用除有上癮之虞,也容易造成失智、中風、心血管問題,更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因此呼籲民眾,有問題應先求助專業醫師或藥師,以預防上述問題找上門。

長者跌倒地點多 浴室、臥房皆上榜

長者跌倒地點多 浴室、臥房皆上榜#長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全球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但對長者們而言,生活中卻充滿了危險,尤其在室內中最常發生的意外就是跌倒,如浴室、臥房等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跌倒率為13.6%,原本熟悉的環境超過3成竟是地雷區。此外,對於輪椅族來說,一般家中陽台、浴室或廚房都設有門檻,身心障礙者根本無法跨越,換算下來,有超過4成的居家空間,根本就是進不去的禁區。由此可見,居家環境重重障礙,戶外環境更是危機四伏,隨處可見斜坡有障礙物阻擋,導盲磚鋪設不確實、人行道地磚破碎不平整,都降低了身心障礙者以及長者出門的意願,因此,有項調查指出,身心障礙者中就有10.61%的人從來沒有外出過。失能者逐漸增加中 119年時將有80萬名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林文賓處長表示,高齡化社會來臨,身心障礙者與年長者共同面臨老化帶來的風險,台灣目前約270萬名高齡長者以及112萬身心障礙者,根據衛福部長期照顧服務網計畫推估,因慢性疾病與功能障礙進而失能者,在100年中65歲以上的失能者就有40萬名,而到119年時將會倍增至80萬名,換句話說,就是台灣每5名長者中就會有1位失能者需要各方面的協助。因此,伊甸基金會今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希望透過體驗活動,讓大家同理行動不便者每天面臨生活困境,並透過居家照顧、輔具支持與居家環境修繕等既有服務支持,進而體諒、關懷協助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