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

搞不清糖尿病迷思 血糖都白測了嗎?

搞不清糖尿病迷思 血糖都白測了嗎?#三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輪夜班的工作怎麼測血糖呢?對於輪班的糖友,測血糖的觀念其實一樣,只是他們不是用早餐、午餐、晚餐來記錄,而是用起床後的第一餐、第二餐、第三餐來分別。出國要怎麼做測血糖計畫?出國有時差的話,要去計算時間間隔有多久,算吃藥之後,這個藥效會有多長的時間,不要讓藥有過長的空窗期,也不要讓藥效發生重疊的情況。 使用速效胰島素的話,就是有吃就要注射,而長效胰島素就是不要有過長的空窗,也不要重疊(過長的空窗會造成高血糖與第1型糖尿病友容易引起酮酸中毒)。如果兩餐進食的時間間隔很短,口服藥如果有重疊的可能,就寧可少掉1次不吃藥,寧可少吃也不要多吃,沒有服藥的那一餐,醣類份量要比平常減少一些,主要就是避免用藥時間重疊而導致低血糖,用藥時間計算可以跟醫療團隊討論。出國前要記得開立中英文診斷書、處方箋上了飛機不要馬上將手錶調成目的地的時間,這樣才能算出到達目的地共經過幾個小時,離上次使用藥物經過了多久的時間。出國會涉及生活作息改變、血糖改變,建議出國前要和醫療團隊討論,而且要請醫師開立中英文診斷書與處方箋、帶好足夠與備份的藥量及測血糖的工具。周全的準備,才能讓血糖在出國期間也能有較好的控制。長時間的運動要如何監測血糖呢?如果是長時間運動,像跑馬拉松、騎長途腳踏車,最重要的安全守則就是增加測血糖的次數;每半小時或1小時就要測血糖。如果是長時間的激烈運動,約每隔半小時就一定要測血糖。可以預先把會影響運動期間血糖的藥量減少,例如第1型糖友早上參加馬拉松,則早上注射的胰島素應視情況減少劑量,但不可以沒有注射,否則可能會因身體缺乏胰島素而產生高血糖,藥物劑量調整的部分應事先與醫療團隊討論。長時間運動後也需要注意延遲性低血糖的發生。小朋友可以在睡前測量血糖長時間運動身體除了消耗掉血糖,也會分解體內儲存的肝醣。運動過後的12~24小時內,身體會回補所用掉的肝醣,因此可能會有延遲性低血糖的發生。若是白天長時間的運動,就要留意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可以將睡前的血糖控制目標提高,如果原本睡前血糖目標訂在120mg/dL,最少應該提高至150mg/dL以上。為了確保安全,特別是小朋友,因為白天的活動量無法得知,可以測量睡前與半夜的血糖。第1型糖尿病的兒童,一定要在半夜測血糖嗎?建議每個禮拜至少要有1天測1次夜間血糖,時間約在凌晨3點左右。半夜的低血糖有時不會不舒服到讓人醒來。也有可能是讓人覺得睡不安穩、做惡夢之類。晨起的高血糖也可能與半夜低血糖有關,也可能與身體生長賀爾蒙有關,這都需要靠半夜的血糖落點來做為用藥的參考。(本文摘自/人生不慌糖/樂木文化)

三餐、甜食吃對順序 減少身體累積毒素

三餐、甜食吃對順序 減少身體累積毒素#三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雖然明知甜食不好,但就是戒不了……。「熱騰騰的白米飯」,就是抗拒不了它的誘惑……。相信各位讀者之中也有這種人。既然如此,我就教各位盡可能減少毒物成分的方法吧。舉例來說,單獨吃甜點等食物,以甜點取代正餐,會使血液裡的胰島素一口氣往上攀升。倘若沒有辦法忍住,無論如何都想吃甜點的話,可以花點心思,當成餐後甜點來享用。當然,和絕口不吃的最佳選項相較之下,餐後甜點的效果差多了,但是和單獨只吃甜點相比,可以說又好太多了。原因在於吃甜點之前先攝取蔬菜等食物,能夠抑制胰島素的上升。或者是想吃香甜白米飯的時候,不要在用餐之際先扒飯入口,而是先吃蔬菜,接著吃蛋白質,最後再吃飯。話說回來,倒也不是一次把蔬菜吃光,然後再全部吃蛋白質,最後才吃飯的吃法。而是一開始先依序吃一、兩口蔬菜、蛋白質,最後才輪到白米飯,接下來即可自由用餐。這也是讓胰島素減緩上升的智慧。對於愛吃甜食的人、愛好白米飯的人來說,完全戒掉不吃未免太殘酷,而且也不可能輕易就戒掉吧。避免讓胰島素的數值頓時上升的巧思,同時也是減少體內毒素的手段之一。(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積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上班族睡足8小時 僅1成享有此「特權」

上班族睡足8小時 僅1成享有此「特權」#三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上班族生活忙盲茫,無止境的加班生活,宛如踏在無窮茫漠之中,遭烈日炙曬,也頻頻曬出健康問題!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上班族平均睡眠時間大約落在6.39小時,能夠達到八小時以上睡眠,僅占11.5%,健康能不出問題,都難!睡眠不足、三餐不正常 生活不健康 七、八年級生,越來越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訴求,但提出此訴求,難免被冠上「草莓族」稱號,調查顯示,上班族每逢上班日,平均睡眠時間為6.39小時,能夠達到八小時以上睡眠的,僅占11.5%,難怪自認每天睡眠時間「不充足」的高達68.3%,認為「充足」的為31.7%。至於碰上上班日,三餐飲食能維持正常的僅35.1%,自認沒有維持三餐正常的,達64.9%。另外在運動習慣養成方面,59.5%表示,每個禮拜都有空去運動,沒有空運動的占40.5%。如果有空運動的話,平均一周的運動時間為71.27分鐘,假設以運動333法則推算(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一分鐘達130下),一個禮拜要至少得運動90分鐘以上,與71分鐘的運動時間相比,其實還有增加的空間。《優活》提醒/睡眠不足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且三餐外食,又時常交際應酬,加上不運動,都是罹癌的主要原因,我國大腸癌每年新增率,屢創新高,平均每5分鐘左右,就新增一例癌症個案,提醒,上班族在勞累之餘,務必撥空運動,並且少吃高油、高鹽、高脂的食物,以免年過30,三高、心血管疾病、肥胖、癌症纏身! 

6成上班族天天午餐外食 謹記4原則降低負擔

6成上班族天天午餐外食 謹記4原則降低負擔#三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忙碌的上班族們,除了認真工作外,也要重視自己的健康,且據2013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現況調查資料顯示,職場員工午餐外食情形最多,每週午餐外食5天以上者占61.4%,早餐及晚餐外食5天以上者分別占55.5%及26.6%。外食熱量高 謹記4少原則當個外食達人外食雖然美味、方便、多樣,但普遍都有高熱量、多油、多鹽、多糖及少纖維等問題,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上班族掌握4少外食選擇原則,並學習均衡、定量的搭配方法,才能當個外食達人:1)少油/高脂肪飲食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促進動脈硬化及導致肥胖,建議可多選擇清蒸、川燙等,取代油炸、煎的食物,並少食用酥皮、油漬等油脂含量較高的加工食品。2)少鹽/攝取太多的鈉,會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及中風的可能,每天調味的鹽份不應超過一茶匙鹽。3)少糖/國人習慣飯後一杯含糖飲料,但市售飲料含糖量高,不利體重控制,攝取過多的糖還容易會造成代謝異常及齲齒,國民健康署建議養成喝白開水習慣較健康。4)少熱量/高熱量密度食物,如油炸、高脂、高糖的食物,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所以要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也要注意份量是否適中。餐餐均衡、定量食在健康最後,提醒各位民眾,除了要遵守4少原則外,也要學習午、晚餐搭配技巧,攝取均衡營養,規劃每餐食物份量,才能吃的健康:1)一碗五穀飯/未精製的全榖根莖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較飽足感,且能有效預防大腸癌、降血壓及便秘等。2)一個手掌大豆魚肉蛋類/豆魚肉蛋類富含大量蛋白質,提供人體建造、修補組織以及調節生理功能,但應注意減少油炸品攝取,以白肉代替紅肉,多選擇瘦肉並去除皮脂,避免攝入過多油脂。3)一碗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降低血膽固醇,每餐應攝取一碗蔬菜,並以當季盛產為主,不僅新鮮、便宜,品質也較好。4)一份水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能促進身體的代謝、助消化,建議每餐食用一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的水果,且勿以果汁代替,若要喝現榨果汁,切記不濾渣、不加糖。

如鯁在喉!吞嚥困難 卡卡食不知味

如鯁在喉!吞嚥困難 卡卡食不知味#三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因為年齡逐漸增加、組織老化、反應慢、身體協調差、修復力下降、罹患多種複雜系統性疾病所引起的咀嚼吞嚥障礙,不只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嚴重者還可能併發吸入性肺炎而致死,危險性不容輕忽。吞嚥障礙致嗆咳 生活品質不佳擔任台灣身心障礙者口腔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主治醫師的黃純德教授表示,吞嚥困難問題嚴重且影響重大,不但剝奪長輩吃的樂趣、更有致命的風險,如生理上因怕嗆咳、不知不覺吃得少,久而久之營養不足、免疫力低,若不慎食入過大的食物,也恐有窒息的風險;因三餐或飲水都成困難,導致吃食的慾望下降、心理上不免痛苦,就連睡覺時口水吞嚥也遭嗆,如此身心煎熬下,生活品質當然不佳。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高齡者死因第一位是肺炎,其中吸入性肺炎占3成,而吞嚥困難正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主因,因此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吞嚥困難問題勢必日益嚴重;且根據吞嚥障礙盛行率的研究指出,約有37-78%的長期照護需求者(包括腦中風、慢性疾病病患、身心障礙等)都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布丁不卡卡 水添增稠劑解困難黃醫師說明,其中最不容易造成吞嚥困難的的食物是布丁,而最容易引起的食物是維持人類生命所必需的水,因為水份無色、無位、低阻力的特性,當頭往後仰喝水,水以重力加速度通過咽喉,在食道、氣管分叉口時,吞嚥困難的患者會來不及通知會嚥軟骨關閉氣管的開口,使水直接入氣管而引起嗆咳,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因此可透過飲水方式的改變,如增加黏稠度、使流速不要過快,就能減少吞嚥障礙、降低吸入風險,所以可利用增稠劑讓食物質地改變;營養師認為好的食物增稠劑必須有五大特性:不會影響食物本身味道、不會結塊、增稠速度快、用量少,並適合使用在任何液體中。

「減肥」吃對時間 事半功倍

「減肥」吃對時間 事半功倍#三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俗話說早餐要吃的好、中午吃的飽、晚餐盡量吃的少,這才是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對於減重者來說,為了減少熱量的攝取,他們也有一套對於飲食的標準:如早餐可以吃得像國王、午餐只能像公主,晚餐就要吃得像乞丐,現在科學家也驗證了這個準則,透過飲食時間的差異,減重效果大不同。對照實驗 早餐吃越多越瘦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首先針對93位肥胖女性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早餐組和晚餐組,食物總熱量一天不超過1400卡,進行12週的觀察,早餐組飲食方式:早餐攝入700卡、午餐500卡、晚餐200卡;而晚餐組則是相反,早餐200卡、午餐500卡、晚餐700卡,且早晚餐是供給相同的食物,來做對照實驗。結果發現,早餐組產生的生長素和誘發食慾的荷爾蒙有明顯減少的傾向,科學家解釋,這不只是所攝入食物的影響,也和我們何時吃下食物有重大的關係,這將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影響;結果的差異是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生理周期的影響,肥胖期刊(journal Obesity)指出,適當的飲食時間能有效控制體重和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相同食物不同時間吃 瘦身成效不同台拉維夫大學教授丹尼拉‧傑庫包維茲(Daniela Jakubowicz)表示,一天所食的食物和在何時飲食都會影響身體消化、處理食物的方式,因此早餐組的成員在實驗結束後體重平均減少17.8磅、腰圍少了3吋,而對照組(晚餐組)僅減少7.3磅、腰圍小1.4吋,顯示出就算每天攝入的食物相同,不同時間吃下這些食物,影響身體的結果也不一樣。飲食的時間正確連帶影響調節飢餓的荷爾蒙,早餐組(相對晚餐組)有明顯較低的甜點欲望,且胰島素、葡萄糖和三酸甘油脂的指數也較低,減少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風險。

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

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三餐

胖的人都是因為吃太多餐才會變胖的嗎?不見得喔。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超重的人不但沒有吃得比較多餐,反而更少。賓州馬里伍德大學的(Marywood University)的巴赫曼(Jessica Bachman)教授表示,一般人都認為,體重過重的人通常都是放任自己,完全沒有節制地進食,但是這樣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根據她的研究發現,這這樣的觀念並不全然是對的。因為美國有60%的人有過胖的問題,所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巴赫曼教授進行相關的調查,她的研究團隊在一年內追蹤了250位體重超重的人,去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結果後來發現到他們所吃的餐數,比體重正常的人還要來得少,但是體重卻依然不動如山;同時他們也觀察到,雖然這些胖子吃得餐數很少,但是他們吃得多,而且運動量明顯地不足。巴赫曼教授表示,他並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吃得餐數過少,卻反而更胖,但是她猜測這是因為這些瘦子會允許自己常常吃,反而不會擔心自己肚子餓,所以他們餓了就會吃,一次吃一點,飽了就停止,所以天吃進很多餐。反觀胖子限制自己只吃三餐,結果一次就吃進過量的食物,導致食物在身上囤積。還有胖子因為不常運動,所以新陳代謝較差,所以吃進同樣的食物,被消耗的熱量就有差別,所以巴赫曼教授建議想要瘦身的人,可以少量多餐,慢慢地增加運動量,才能更有效地減重。用太極對抗病魔! 累積正向能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5養育健康下一代 給婦女自在哺乳空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4下巴長期長痘 竟是牙齒長膿包所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