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

乳房鈣化白點 15%恐為癌變

乳房鈣化白點 15%恐為癌變#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X光影像上有白點,嚇得驚慌失措以為罹患乳癌了,醫師指出,乳房有鈣化點不一定是乳癌的徵兆,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建議每6個月進行追蹤,若鈣化點有變多,應進一步切片檢查。 白色的微點 恐為壞死、發炎組織乳房怎麼會鈣化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張金堅說明,當乳房組織內有鈣離子化合物,在X光影像上就可能顯現出白色的微點,而發生鈣化現象的原因有壞死組織、發炎組織、疤痕組織,或是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張金堅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乳房鈣化為良性,鈣化白點形狀多為圓形,分布較均勻、對稱,但也要留意可能是乳癌的徵兆之一,約有15%的機率為惡性腫瘤,通常這些鈣化白點的型態大小不一,且型態不規則,呈現分岔形狀、線形等。 白點數目增加或變化 建議進一步切片張金堅醫師強調,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有鈣化白點,更應每6個月進行追蹤,若鈣化白點數目有增多或分布型態出現變化時,建議進一步接受乳房切片,大部分鈣化白點沒有合併硬塊的患者,若為惡性多為原位癌或早期乳癌,建議積極治療可以治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搞定惡性腫瘤 全身性治療是關鍵

搞定惡性腫瘤 全身性治療是關鍵#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多年來,癌症一直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隨著醫學治療的進步,癌症病患的存活時間與機率越來越好,但隨癌症病患存活時間漸長,惡性腫瘤發生轉移的機會越來越多,當惡性腫瘤發生轉移至骨頭時,最常見的位置就是脊椎,在各種癌症中,乳癌、肺癌、攝護腺癌是最常見發生脊椎轉移的癌症,國人常見的肝癌也常發生脊椎的轉移。惡性脊椎轉移腫瘤 嚴重致肢體無力神經外科醫師曾峰毅表示,惡性脊椎轉移性腫瘤,除了造成局部的背部疼痛、進而造成病理性骨折導致患者劇裂疼痛,嚴重亦可能因腫瘤壓迫脊髓或神經根,造成肢體無力的症狀,若發生嚴重的疼痛、神經學缺損或是癱瘓,將使癌者患者的生活品質明顯下降。全身性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有效緩解疼痛對於不同的惡性脊椎轉移性腫瘤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腫瘤醫學部醫師魯維丞表示,對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有效的惡性脊椎腫瘤,如轉移性乳癌或肺癌等,持續的全身性治療或是適時給予放射線治療,仍有機會可以控制脊椎腫瘤的惡化,即能有效地緩解疼痛。定期追蹤 可提早發現腫瘤壓迫脊髓情形適當的患者衛教配合醫師的定期追踨,可以提早發現腫瘤壓迫脊髓的情形,使外科醫師及早介入進行手術,避免患者癱瘓的機會,此類手術時間長而且容易大量出血,影像醫學部醫師手術前會做針對腫瘤血管的栓塞,如此一來,外科醫師可以在減少患者術中流血的情形下,順利地將脊椎轉移性腫瘤做全切除及重建,手術後再適時追加放射線治療,以減少復發的機會。

乳房脹痛 良性囊腫竟癌變!

乳房脹痛 良性囊腫竟癌變!#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年前,新婚不久的范小姐,突然感到乳房劇烈疼痛,觸摸時摸到一個硬塊,雖然20多歲開始就發現有良性囊腫問題,但因為此次與平常月經來時的乳房脹痛感不同,前往醫院檢查,醫師發現范小姐除了有多處良性囊腫,囊腫當中竟還藏著一個惡性小腫瘤,後續經過檢驗,確認罹患的是乳癌當中復發率高的HER2陽性類型。乳癌患者生命平均損失年數達15.5年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的確是女性大敵,每年有1萬多名新增患者,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1位,且有年輕化趨勢,國人10大死因統計,乳癌患者生命平均損失年數達15.5年,事實上,乳癌早期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乳癌新發個案5年存活率高達84%,在女性10大癌症中僅次於甲狀腺癌。治療方式可以有個人化的選擇乳癌治療已有很好的成果,侯明鋒院長指出,乳癌治療的成效歸功於醫學的持續進步,讓藥物、治療方式可以有個人化的選擇,可依照患者的腫瘤型態,給予手術、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不同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 約1/4屬HER2陽性乳癌治療目前的觀念,除了病理報告確定腫瘤期數及淋巴是否轉移外,也會分辨腫瘤的類型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饒坤銘表示,眾多乳癌患者中,約有1/4屬於HER2陽性類型,由於癌細胞上的HER2基因過度表現,會使癌細胞快速成長及分裂,增加乳癌復發及轉移的機率。標靶治療 預後比HER2陰性患者好饒坤銘醫師指出,過去HER2陽性乳癌是屬於預後最差的乳癌類型,但自從1998年後抗HER2標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命運,HER2陽性乳癌患者使用抗HER2標靶治療後,預後甚至比HER2陰性患者好,降低早期乳癌復發風險及延長轉移性乳癌患者存活期。 

牙齦黑黑的 惡瘤找上門

牙齦黑黑的 惡瘤找上門#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0多歲的男性病人,因為發現口腔內牙齦黑黑的,很多顆牙的牙齦都有,擔心是不好的東西,所以馬上到牙科求診,經醫師檢查只是正常黑色素沉著,心裡才放下擔憂。色素沉澱 藥物過敏、金屬中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楊智仁表示,口腔中的色素沉著,大部分是正常生理性的現象,小部分則是反映全身性疾病,其原因可能為藥物過敏或金屬中毒,甚至有極少部份是惡性腫瘤。金屬、藥物 引起皮膚色素沉著楊智仁醫師說明,口腔中的色素沉著可分為內因性色素沉著及外因性色素沉著,內因性色素係由身體本身組織所產生,至於外因性色素沉著則可能是由金屬、藥物等的介入,所引起黏膜、腸道、皮膚、肺之色素沉著。突起、有硬結 恐是黑色素瘤要注意口內的黑色素沉著,若色素沉著界限不清楚或是色素突然的出現,且色素的量增加、顏色加深,或有黑色素呈無痛的突起,有邊緣硬結,這些都有可能是不好的病症,就要考慮是一種少見極惡性的黑色素癌。病灶出血、潰瘍 色素快速增加楊智仁醫師指出,口腔內黑色素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90%發生在30歲以上之成年人,很少發生在青春期以前以及黑人,病灶好發於顎面及上顎齒槽脊,病症在早期有深色素沉著,且伴有出血及潰瘍,色素會快速增加。治癒率低 預後不佳此種黑色素癌5年治療成功率很低,臨床治療方式以廣泛切除病灶為主,但是預後普遍不佳,醫師呼籲民眾對口內有色素沉著的現象,仍應該具有警覺性,尤其當它有顏色加深或量增加時,應該找牙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百歲嬤皮瓣重建 變臉成功

百歲嬤皮瓣重建 變臉成功#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百歲阿嬤,臉部的惡性腫瘤大又深,因年邁體弱、心肺功能衰退,長時間全身麻醉,恐怕手術風險極高,醫師評估過後選擇以局部麻醉方式,成功切除腫瘤後,再以大腿的游離皮瓣,作顯微手術重建臉部傷口,術後皮瓣存活良好、沒有腫瘤復發跡象。全身麻醉手術 需要逾10小時游離皮瓣手術屬顯微手術之一,通常要在長時間全身麻醉下進行,快則4、5小時,慢則10幾小時以上,有不少患者由於全身麻醉風險太高,如患嚴重心肺疾病、肝腎功能衰竭、困難氣管內插管等,而不得不放棄游離皮瓣手術的機會。疤痕重建、器官再造、體態雕塑皮瓣重建手術,在現代顯微手術當中扮有重要的角色,此種手術不但可以運用在疤痕重建、局部器官再造、也可以使用在體態塑形,手術靈活度高、傷口小、外觀改變程度低,因此能夠很快重建病人自信,另外,與傳統手術相比,可以減少血管吻合錯誤的機會,併發症的機會也減少許多。拇指再造手術 皮瓣100%存活為了讓這類型的患者,也能有接受游離皮瓣手術治療疾病機會,可以利用局部麻醉方式,執行游離皮瓣顯微手術,重建四肢及頭頸部的傷口,包括困難度很高的拇指再造手術,移植的皮瓣也能夠100%存活,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周惠能指出,局部麻醉方式用於「游離皮瓣手術」好處包括:1) 更安全2) 減少手術併發症3) 不用插導尿管4) 術中患者清醒,可聽音樂或看電影5) 提高手術安全性與可及性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不常見的惡性腫瘤,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余積琨醫師表示,依據腫瘤大小與位置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若是腫瘤位置在大、小腸,會有腸胃道出血、解黑便、貧血、腹脹等症狀;若腫瘤在胃部,則會有急性腹痛或是吞嚥困難等症狀〪余醫師表示,診間中有不少患者是在定期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提醒民眾應留意腸胃道症狀,才能達到及早診斷與及時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第一線標靶藥物 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健保給付延長至3年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並於術後搭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但若患者腫瘤過大無法手術時,可經評估先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切除〪若是轉移性患者,則建議以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延緩疾病惡化。余積琨醫師表示,臨床研究顯示,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術後沒有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多數2年內便會復發,而5年的存活率更不超過6成。同時,若能在術後給予3年的標靶藥物輔助治療,腫瘤的復發風險較給予1年標靶治療者減少達54%。由此可見,術後持續的輔助治療實為控制疾病復發的關鍵之一。目前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於102年9月1日起,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HPF)或腫瘤破裂的胃腸道基質瘤等患者,將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延長為3年。持續服藥不間斷 才是控制疾病關鍵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雖為惡性腫瘤,但患者也不需太過驚慌或沮喪,目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已可幫助控制病程,只要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胃腸道基質瘤仍如同慢性病一樣獲得控制。余醫師分享臨床經驗上曾有一名約70多歲的男性患者,於十多年前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確診當時已經出現小腸與肝臟轉移,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持續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病情原本已獲得穩定控制,但患者自認病情已獲得控制,擅自選擇停藥,卻在短時間內產生疾病復發的遺憾結果。最後,余積琨醫師提醒患者,目前胃腸道基質瘤的控制,除了交由內、外科醫師聯合治療外,也須患者與家屬的耐心配合,形成穩固的醫療扶持網絡,才能真正達到疾病控制。醫師鼓勵所有患者與家屬,面對疾病應秉持信心積極治療,服用藥物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或是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則應立即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幾年隨著診斷技術進步及疾病衛教意識提高,醫界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不再像過往感到陌生,經由有經驗的臨床醫師提早察覺症狀,可提高疾病確診率並及早治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症狀多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診斷及治療上需賴腸胃科、內分泌科、一般外科及血液腫瘤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訂定完善的治療方針。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惡性腫瘤嗎?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常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類似物,而依荷爾蒙不同的生理特性及分泌多寡,患者產生的功能性症狀不大相同,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診間中患者常詢問醫師「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後好嗎?」對此,楊陽生醫師表示,根據2010年WHO公布,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惡性度等級及疾病進展分為G1低惡性度、G2中等惡性度及G3高惡性度,當腫瘤細胞分化不良或腫瘤出現轉移,皆會影響病患預後好壞,因此呼籲患者應定期做影像學檢查及抽血追蹤CgA數值,才能監控疾病進展。 腫瘤轉移無法手術 可選擇長效型體抑素力抗腫瘤值得留意的是,楊陽生醫師指出,近9成的患者到血液腫瘤科看診時已出現腫瘤轉移,最常發生轉移的部位為淋巴結及肝臟,也會轉移到腹膜、縱膈腔、肺臟等。當腫瘤出現轉移,無法靠手術完全清除時,可考慮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來緩解大量荷爾蒙類似物分泌造成的功能性症狀。根據研究證實,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幫助控制臨床症狀外,同時,無論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發生的患者,皆能延緩腫瘤惡化。楊醫師表示,曾有一位60歲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每個月施打一劑長效型體抑素控制臨床症狀,後來發現有其他新的病灶出現時,增加長效型體抑素劑量,對於控制其病情進展也仍有改善。另外,除了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外,也可使用標靶藥物口服mTOR抑制劑合併治療,同樣能控制臨床症狀及延緩腫瘤惡化,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大大降低患者醫療經濟負擔,也鼓勵患者,面對疾病勿過度擔憂,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才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不二法門。

螢光顯影助手術 惡性腦瘤無法躲

螢光顯影助手術 惡性腦瘤無法躲#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惡性腦瘤向來被視為治療棘手的癌症,但現在藉由螢光顯影藥劑輔助顯微手術治療,不僅能讓病患延長生命,更大幅提高生活品質。大林慈濟醫院近日接獲一名復發性惡性腦瘤的男性,經由神經外科醫師評估過後,使用口服螢光顯影輔助手術,精準地為他切除腦部中各大小不同的惡性腦瘤,目前恢復狀況相當不錯。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這名男性病患,一開始表示自己最近出現記憶力減退及閱讀報章雜誌內容時,理解出現障礙,同時看遠處時眼睛費力、腫脹不適,且與家人對談常有答非所問的狀況。沒想到經由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竟檢查出罹患原發性惡性腦瘤,讓家屬難以置信。經顯微手術切除併放、化療治療後,於幾個月內復發,併擴大蔓延侵犯至鄰近腦組織。吳宗憲醫師表示,目前惡性腦瘤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手術時,醫師只能切除肉眼可見的惡性腦瘤,若要大範圍切除腦瘤,則會破壞太多正常的腦組織,病人術後會有神經損傷的狀況。此位病患在開刀前三至四個小時口服螢光顯影劑,開刀的過程中利用顯微鏡配合螢光顯影劑,腦部的惡性腦瘤就顯影出來,呈現亮紅色的區塊,而正常的腦組織則呈現暗紫色的情況,使開刀過程中精準地切除一顆四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及另一顆一公分大腫瘤。螢光顯影劑 身體可自然代謝吳宗憲醫師進一步指出,口服螢光顯影劑目前主要使用在惡性原發性腦瘤,而其他的腦瘤則對此顯影劑的效果沒那麼好。此外,顯影藥品無明顯副作用,病患在喝下24小時之後身體會自然代謝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