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

毛手毛腳?美女減肥變野獸!

毛手毛腳?美女減肥變野獸!#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經典動畫長片《美女與野獸》講述一段超越心靈的愛,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半人半獸的外表為故事更添了許多神祕色彩,奠定動畫迷心中的最浪漫愛情故事的地位。而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為體毛突然增多感到困擾,而且多為女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讓我們跟著醫師解開謎底!偏激厭食減肥 內分泌失調導致多毛症許多女性只要一執行嚴格的減肥計畫,就會只吃流質食物、甚至什麼都不吃,偏激厭食方法恐讓身體吃不消,不僅導致身形呈現病態性削瘦,還會讓身上的細毛廣泛性的增加,包括在臉部、軀幹及四肢的多毛,但頭髮卻會減少、甚至禿髮,直到此時才發現自己內分泌失調。不僅整個人都變樣,為了擔心異樣眼光只好把惱人部位都包起來,健康亮紅燈,減肥不成反而害病!全身毛髮增加 變的像狼人成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朝鈞表示,這種局部體毛突然增多的現象稱為「毛髮增多症」,有少部分患者是先天的因素產生毛髮增多,因為長得像狼人,也有報導稱他們作「毛孩」,這種病也被作「狼人症候群」。還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全身毛髮突然增多?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許釗凱表示,某些藥物(如:環孢素,類固醇,或是治療惡性腫瘤的新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標靶藥物)有可能會誘發毛髮增多現象,但結束停藥後,髮量會逐漸恢復正常。毛髮量增加 體內恐有惡性腫瘤而除了標靶藥物的影響,楊朝鈞醫師指出,如果皮膚表面毛髮量突然增加,要當心可能不是皮膚疾病引起的,而是體內恐有惡性腫瘤!臨床發現,像胎毛一樣的細長毛髮突然增多,雖然少見,但可能是癌症發生前的蛛絲馬跡,並非惡性腫瘤嚴重到轉移皮膚,而是惡性腫瘤分泌激素刺激毛囊才引起全身「發毛」, 在女性還有一種「多毛症」和雄性荷爾蒙活性高有關,多毛症的女性毛髮會突然明顯變粗、變長,毛髮分布在肚臍、胸前、鬍子、下腹等雄性毛髮的部位,也會出現難治療的青春痘以及出現月經異常、頭髮變少、皮膚出油等症狀。引起多毛症的原因最常見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需要以藥物治療。毛髮增多因減肥太過導致內分泌失調毛髮增多症的出現可能都是因為厭食減肥太過導致內分泌失調,另外,癌症、遺傳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民眾一定要隨時注意自己的體內、體外變化才不會漏掉身體發出的危機訊號。身體的危機信號要注意!小徵兆恐致大麻煩,醫師提醒,想要改善毛髮增多困擾,一定要先找到源頭,若發現是多囊性卵巢囊腫要盡快諮詢婦產科醫師,發現有潛在腫瘤也應與醫師討論,評估最合適的解決之道,千萬不要因為身體沒有異狀而忽略身體的細微改變,任何小小的改變都可能讓身體陷於可怕的危機。

手肘6公分腫塊 竟是惡性肉瘤

手肘6公分腫塊 竟是惡性肉瘤#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上如果長出腫塊可不要掉以輕心,有可能是惡性腫瘤!一名33歲男性,從事水電工行業,平常非常忙碌,在他的左手肘處,長出一顆腫塊,起先並不會痛,就不以為意,直到長大到6公分會痛時,才去就醫,結果被檢查發現是黏液性纖維肉瘤。 復發機率高 有截肢危險收治這名男子的衛福部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哲立表示,黏液性纖維肉瘤是長在骨頭旁軟組織的惡性腫瘤,初期往往沒有感覺,腫瘤越來越大,患者才會有疼痛與腫脹,治療上以手術切除與放療為主,此癌症復發機率高,因此在手術切除時一定要切乾淨,如果清除不乾淨,一旦復發就有截肢的危險。 發生原因不明 可能與基因有關黏液性纖維肉瘤發生原因不明;不過,林哲立醫師認為,有可能是和基因有關,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因為每個人都有致癌基因與抑癌基因,一般人抑癌基因是啟動的,但致癌基因並不啟動,一旦基因上有缺陷及不完整,就容易導致抑癌基因無法運作,進而導致細胞被破壞,並造成腫瘤細胞,而且往往是飲食或是環境,導致致癌基因啟動,並且破壞了抑癌基因,才形成腫瘤細胞。 身上出現硬塊 快快就醫黏液性纖維肉瘤通常長在四肢,雖然此癌症並不常見,不過,由於目前飲食污染以及環境污染這麼嚴重,民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林哲立醫師進一步提醒,若是身上出現硬塊,快點就醫不要拖,才能及早診斷和治療,以免腫瘤越來越大,治療越複雜,不但有截肢的危險,而且會影響存活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房鈣化白點 15%恐為癌變

乳房鈣化白點 15%恐為癌變#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X光影像上有白點,嚇得驚慌失措以為罹患乳癌了,醫師指出,乳房有鈣化點不一定是乳癌的徵兆,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建議每6個月進行追蹤,若鈣化點有變多,應進一步切片檢查。 白色的微點 恐為壞死、發炎組織乳房怎麼會鈣化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張金堅說明,當乳房組織內有鈣離子化合物,在X光影像上就可能顯現出白色的微點,而發生鈣化現象的原因有壞死組織、發炎組織、疤痕組織,或是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張金堅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乳房鈣化為良性,鈣化白點形狀多為圓形,分布較均勻、對稱,但也要留意可能是乳癌的徵兆之一,約有15%的機率為惡性腫瘤,通常這些鈣化白點的型態大小不一,且型態不規則,呈現分岔形狀、線形等。 白點數目增加或變化 建議進一步切片張金堅醫師強調,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有鈣化白點,更應每6個月進行追蹤,若鈣化白點數目有增多或分布型態出現變化時,建議進一步接受乳房切片,大部分鈣化白點沒有合併硬塊的患者,若為惡性多為原位癌或早期乳癌,建議積極治療可以治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搞定惡性腫瘤 全身性治療是關鍵

搞定惡性腫瘤 全身性治療是關鍵#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多年來,癌症一直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隨著醫學治療的進步,癌症病患的存活時間與機率越來越好,但隨癌症病患存活時間漸長,惡性腫瘤發生轉移的機會越來越多,當惡性腫瘤發生轉移至骨頭時,最常見的位置就是脊椎,在各種癌症中,乳癌、肺癌、攝護腺癌是最常見發生脊椎轉移的癌症,國人常見的肝癌也常發生脊椎的轉移。惡性脊椎轉移腫瘤 嚴重致肢體無力神經外科醫師曾峰毅表示,惡性脊椎轉移性腫瘤,除了造成局部的背部疼痛、進而造成病理性骨折導致患者劇裂疼痛,嚴重亦可能因腫瘤壓迫脊髓或神經根,造成肢體無力的症狀,若發生嚴重的疼痛、神經學缺損或是癱瘓,將使癌者患者的生活品質明顯下降。全身性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有效緩解疼痛對於不同的惡性脊椎轉移性腫瘤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腫瘤醫學部醫師魯維丞表示,對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有效的惡性脊椎腫瘤,如轉移性乳癌或肺癌等,持續的全身性治療或是適時給予放射線治療,仍有機會可以控制脊椎腫瘤的惡化,即能有效地緩解疼痛。定期追蹤 可提早發現腫瘤壓迫脊髓情形適當的患者衛教配合醫師的定期追踨,可以提早發現腫瘤壓迫脊髓的情形,使外科醫師及早介入進行手術,避免患者癱瘓的機會,此類手術時間長而且容易大量出血,影像醫學部醫師手術前會做針對腫瘤血管的栓塞,如此一來,外科醫師可以在減少患者術中流血的情形下,順利地將脊椎轉移性腫瘤做全切除及重建,手術後再適時追加放射線治療,以減少復發的機會。

乳房脹痛 良性囊腫竟癌變!

乳房脹痛 良性囊腫竟癌變!#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年前,新婚不久的范小姐,突然感到乳房劇烈疼痛,觸摸時摸到一個硬塊,雖然20多歲開始就發現有良性囊腫問題,但因為此次與平常月經來時的乳房脹痛感不同,前往醫院檢查,醫師發現范小姐除了有多處良性囊腫,囊腫當中竟還藏著一個惡性小腫瘤,後續經過檢驗,確認罹患的是乳癌當中復發率高的HER2陽性類型。乳癌患者生命平均損失年數達15.5年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的確是女性大敵,每年有1萬多名新增患者,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1位,且有年輕化趨勢,國人10大死因統計,乳癌患者生命平均損失年數達15.5年,事實上,乳癌早期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乳癌新發個案5年存活率高達84%,在女性10大癌症中僅次於甲狀腺癌。治療方式可以有個人化的選擇乳癌治療已有很好的成果,侯明鋒院長指出,乳癌治療的成效歸功於醫學的持續進步,讓藥物、治療方式可以有個人化的選擇,可依照患者的腫瘤型態,給予手術、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不同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 約1/4屬HER2陽性乳癌治療目前的觀念,除了病理報告確定腫瘤期數及淋巴是否轉移外,也會分辨腫瘤的類型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饒坤銘表示,眾多乳癌患者中,約有1/4屬於HER2陽性類型,由於癌細胞上的HER2基因過度表現,會使癌細胞快速成長及分裂,增加乳癌復發及轉移的機率。標靶治療 預後比HER2陰性患者好饒坤銘醫師指出,過去HER2陽性乳癌是屬於預後最差的乳癌類型,但自從1998年後抗HER2標靶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命運,HER2陽性乳癌患者使用抗HER2標靶治療後,預後甚至比HER2陰性患者好,降低早期乳癌復發風險及延長轉移性乳癌患者存活期。 

牙齦黑黑的 惡瘤找上門

牙齦黑黑的 惡瘤找上門#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0多歲的男性病人,因為發現口腔內牙齦黑黑的,很多顆牙的牙齦都有,擔心是不好的東西,所以馬上到牙科求診,經醫師檢查只是正常黑色素沉著,心裡才放下擔憂。色素沉澱 藥物過敏、金屬中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楊智仁表示,口腔中的色素沉著,大部分是正常生理性的現象,小部分則是反映全身性疾病,其原因可能為藥物過敏或金屬中毒,甚至有極少部份是惡性腫瘤。金屬、藥物 引起皮膚色素沉著楊智仁醫師說明,口腔中的色素沉著可分為內因性色素沉著及外因性色素沉著,內因性色素係由身體本身組織所產生,至於外因性色素沉著則可能是由金屬、藥物等的介入,所引起黏膜、腸道、皮膚、肺之色素沉著。突起、有硬結 恐是黑色素瘤要注意口內的黑色素沉著,若色素沉著界限不清楚或是色素突然的出現,且色素的量增加、顏色加深,或有黑色素呈無痛的突起,有邊緣硬結,這些都有可能是不好的病症,就要考慮是一種少見極惡性的黑色素癌。病灶出血、潰瘍 色素快速增加楊智仁醫師指出,口腔內黑色素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90%發生在30歲以上之成年人,很少發生在青春期以前以及黑人,病灶好發於顎面及上顎齒槽脊,病症在早期有深色素沉著,且伴有出血及潰瘍,色素會快速增加。治癒率低 預後不佳此種黑色素癌5年治療成功率很低,臨床治療方式以廣泛切除病灶為主,但是預後普遍不佳,醫師呼籲民眾對口內有色素沉著的現象,仍應該具有警覺性,尤其當它有顏色加深或量增加時,應該找牙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百歲嬤皮瓣重建 變臉成功

百歲嬤皮瓣重建 變臉成功#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百歲阿嬤,臉部的惡性腫瘤大又深,因年邁體弱、心肺功能衰退,長時間全身麻醉,恐怕手術風險極高,醫師評估過後選擇以局部麻醉方式,成功切除腫瘤後,再以大腿的游離皮瓣,作顯微手術重建臉部傷口,術後皮瓣存活良好、沒有腫瘤復發跡象。全身麻醉手術 需要逾10小時游離皮瓣手術屬顯微手術之一,通常要在長時間全身麻醉下進行,快則4、5小時,慢則10幾小時以上,有不少患者由於全身麻醉風險太高,如患嚴重心肺疾病、肝腎功能衰竭、困難氣管內插管等,而不得不放棄游離皮瓣手術的機會。疤痕重建、器官再造、體態雕塑皮瓣重建手術,在現代顯微手術當中扮有重要的角色,此種手術不但可以運用在疤痕重建、局部器官再造、也可以使用在體態塑形,手術靈活度高、傷口小、外觀改變程度低,因此能夠很快重建病人自信,另外,與傳統手術相比,可以減少血管吻合錯誤的機會,併發症的機會也減少許多。拇指再造手術 皮瓣100%存活為了讓這類型的患者,也能有接受游離皮瓣手術治療疾病機會,可以利用局部麻醉方式,執行游離皮瓣顯微手術,重建四肢及頭頸部的傷口,包括困難度很高的拇指再造手術,移植的皮瓣也能夠100%存活,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周惠能指出,局部麻醉方式用於「游離皮瓣手術」好處包括:1) 更安全2) 減少手術併發症3) 不用插導尿管4) 術中患者清醒,可聽音樂或看電影5) 提高手術安全性與可及性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

胃腸道基質瘤停藥即復發 醫籲:勿輕忽用藥遵囑性!#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不常見的惡性腫瘤,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余積琨醫師表示,依據腫瘤大小與位置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若是腫瘤位置在大、小腸,會有腸胃道出血、解黑便、貧血、腹脹等症狀;若腫瘤在胃部,則會有急性腹痛或是吞嚥困難等症狀〪余醫師表示,診間中有不少患者是在定期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提醒民眾應留意腸胃道症狀,才能達到及早診斷與及時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第一線標靶藥物 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健保給付延長至3年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並於術後搭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但若患者腫瘤過大無法手術時,可經評估先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切除〪若是轉移性患者,則建議以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延緩疾病惡化。余積琨醫師表示,臨床研究顯示,對於高復發風險的患者,若術後沒有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多數2年內便會復發,而5年的存活率更不超過6成。同時,若能在術後給予3年的標靶藥物輔助治療,腫瘤的復發風險較給予1年標靶治療者減少達54%。由此可見,術後持續的輔助治療實為控制疾病復發的關鍵之一。目前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於102年9月1日起,針對高復發危險族群: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HPF)或腫瘤破裂的胃腸道基質瘤等患者,將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延長為3年。持續服藥不間斷 才是控制疾病關鍵余積琨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雖為惡性腫瘤,但患者也不需太過驚慌或沮喪,目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已可幫助控制病程,只要聽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胃腸道基質瘤仍如同慢性病一樣獲得控制。余醫師分享臨床經驗上曾有一名約70多歲的男性患者,於十多年前發現罹患胃腸道基質瘤,確診當時已經出現小腸與肝臟轉移,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持續使用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病情原本已獲得穩定控制,但患者自認病情已獲得控制,擅自選擇停藥,卻在短時間內產生疾病復發的遺憾結果。最後,余積琨醫師提醒患者,目前胃腸道基質瘤的控制,除了交由內、外科醫師聯合治療外,也須患者與家屬的耐心配合,形成穩固的醫療扶持網絡,才能真正達到疾病控制。醫師鼓勵所有患者與家屬,面對疾病應秉持信心積極治療,服用藥物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或是副作用造成身體不適,則應立即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