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

翁被樹幹砸中胸部 意外驗出惡性腫瘤

翁被樹幹砸中胸部 意外驗出惡性腫瘤#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苗栗一名70歲蔡姓老翁在自家農忙時,不慎被芒果樹幹打到胸部,期間雖曾多次就醫,胸部悶痛始終未見改善,經轉院詳細檢查後,除了一根肋骨骨折外,還發現右上肺葉有1公分的小結節;老翁日前住院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組織切片經病理檢驗確診是惡性腫瘤,所幸發現早,及早切除,不需要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內視鏡手術傷口小、疼痛減輕 降低併發肺炎風險衛福部苗栗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指出,該名老翁因胸部被樹枝挫傷就醫,而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詳細檢查後,又意外發現右肺葉上的小結節,且研判屬惡性腫瘤的機率很高,但因考量此結節貼近血管,無法事先取樣,加上患者年紀較大,經向家屬說明與討論後,決定採行內視鏡手術,並於術中送冷凍切片進行病理檢驗,迅速確診為惡性腫瘤。連允昌主任表示,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小,約4-5公分,疼痛也較小,通常術後一周內就能出院;若傳統胸腔手術傷口則約30公分左右,住院也需二至三周才能出院。另外,胸腔外科手術在術後最擔心病人因怕疼痛,不敢深呼吸、咳痰等動作,導致肺炎發生,而內視鏡手術有傷口小、疼痛減輕特點,可以有效降低併發肺炎的風險。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可檢測0.2毫米以上小腫瘤此外,鑑於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多已是無法手術的三、四期,由於肺內大部分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發現。連允昌主任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檢測0.2毫米以上的小腫瘤,民眾如有長期抽菸病史、肺癌家族史或暴露在石綿瓦環境(礦工、玻璃工、石綿瓦工人等)及45歲以上,建議應每年定期進行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縮胃保命?搶救破百大叔找回健康

縮胃保命?搶救破百大叔找回健康#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代人很容易在忙碌時忘了健康,往往只有吃而沒有動,甚至認為工作中的勞動可以取代運動,用美食犒賞自己,直到肥胖後健康也跟著亮紅燈,才藉由各種方法、藥物瘦下來,反倒可能引發更多疾病。根據統計,肥胖者平均死亡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以上,包括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惡性腫瘤及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又以糖尿病的風險最高。餐廳主廚楊先生,退伍時身高156公分、體重55公斤,算標準身材,但當主廚後無法忌口,體重飆破90公斤,一度靠減肥藥物減重,停藥後復胖,體重失控衝破110公斤,甚至引發三高、睡眠呼吸中止症達殘障程度,健康亮起紅燈才決定就醫。經過「胃縮小手術」搭配飲食控制,減重減去30公斤,三高緩解也不需要再服藥控制,終於找回健康與自信。「胃縮小」及「胃繞道手術」為常見代謝減重手術臺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醫師指出,較多人採行的代謝減重手術方式為「胃縮小」及「胃繞道手術」,都在美國獲得合法認可,超重體重平均約可減輕七成五。胃縮小手術利用腹腔鏡縱切把胃做袖狀切除,保留三分之一的胃,容量約一百毫升(如小根香蕉),經限制食量及去除飢餓感達到減輕體重。胃繞道手術則以腹腔鏡將胃分成大胃和小胃,小胃容量約30毫升(乒乓球大小),並將部分小腸繞道以減少吸收。胃縮小手術可縮小胃口 再搭配飲食控制 獲成功減重代謝及減重中心術前評估,檢查結果糖化血色素、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相關指數全都超過標準。李旻憲主任表示,楊先生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簡稱BMI)為46.84,當BMI超過35,就屬於病態性肥胖,加上服藥控制高血壓超過20年,全都是健康警訊,經「胃縮小手術」搭配飲食控制,5個月後健康減重到86公斤,BMI降為35,高血糖與高血壓獲緩解,不必再服藥控制血壓。手術減重前的超大尺碼5L的上衣、48吋腰圍的褲子全成了布袋,朋友們看到他氣色愈來愈好、愈來愈健康,都替他高興。下一步是努力朝75公斤努力,期待重現年輕俊俏。縮胃減重手術對象必須符合評估條件李主任表示,BMI為評估主要依據,並考其他併發症:BMI大於40或BMI大於35並伴隨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及高尿酸血症、高血脂或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以及BMI大於30且伴隨糖尿病,都符合健保規定進行縮胃減肥手術。年齡限定14到65歲間,可接受全身麻醉與無濫用藥物的人。李旻憲說,代謝及減重中心團隊會為不同病人量身評估,搭配營養師、個管師與護理師持續追蹤,病人術後飲食從一開始輕流質到流質、軟質,半年後正常飲食,卡路里減少就可以健康瘦下來,九成以上可達到預期減重目標,九成改善代謝疾病。

食道癌年輕化 這些致癌變食物要避免

食道癌年輕化 這些致癌變食物要避免#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接連兩日藝人安迪與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2位名人因食道癌辭世,引發民眾對於食道癌的關注。台灣男性2大常見癌症便是食道癌與大腸癌,男性罹患上述癌症機率遠高於女性。據衛福部統計資料指出,食道癌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9位。菸、酒及檳榔皆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醫師呼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去病灶。食道癌的致癌因子大部分與飲食習慣相關106年南投縣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續居十大死因之首,總死亡人數1200人,而南投縣男性死於惡性腫瘤人數為751人,這當中食道癌占了約7%。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柏政表示,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的男性,但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食道癌的致癌因子大部分與飲食習慣相關,包括酒精、香菸、檳榔、熱飲、醃漬食物、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皆是造成罹患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在酒等致癌物長期刺激,上消化道與呼吸道黏膜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癌變。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 多是已轉移的中晚期食道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當出現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咳嗽及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多已是出現轉移的中晚期。曾有患者因覺得喉嚨卡卡不適至耳鼻喉科就診,檢查排除喉部、下咽問題後轉介至腸胃科,結果透過胃鏡檢查就發現食道卡了腫瘤。王柏政醫師表示,食道癌治療方式目前是以手術切除為主,而中晚期患者則須加上放射、化學等多重治療的輔助。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呼籲,民眾維持良好生活作息,盡量避免菸、酒及檳榔等致癌因子。可定期安排無痛腸胃鏡等健康檢查,以利早期發現病灶。若出現超過2週不明原因的沙啞症狀、吞嚥疼痛或困難等症狀,應就醫接受專業醫師診療。

腮下長小硬塊 惡性腫瘤竟蔓延神經

腮下長小硬塊 惡性腫瘤竟蔓延神經#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6歲女性因為工作作息經常日夜顛倒,半年前發現左腮下方有一顆小硬塊卻未加理會,半年後越長越大才就醫,確診是下頷腺惡性腫瘤。該患者的下頷腺惡性腫瘤已「吃」到附近神經,復發風險較高。接受快活光子刀治療範圍由電腦精密算出,以腫瘤術後為中心,設定6公分×6公分×6公分的狙擊範圍,進行每週5次的6週療程,完成下頷腺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後的預防性復發的輔助治療。腺樣囊性癌順著神經路徑 四處轉移快活光子刀採用弧形治療方式,相較於傳統放射線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如口乾,口腔黏膜發炎疼痛的副作用。該患者經開刀切除約3公分×2公分×2公分的腫塊,將腫塊組織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是下頷腺惡性腫瘤,屬於腺樣囊性癌,是唾液腺腫瘤中相對罕見且易復發的疾病。澄清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羅元禎表示,腺樣囊性癌的險惡在於腫瘤細胞會順著腫瘤四周的綿密神經路徑,四處流竄轉移,而這種侵犯神經的腫瘤對於化療反應不佳,術後只能選擇光子刀的放射輔助治療。手術、化療、放射是對付惡性腫瘤的3招。此類惡性腫瘤容易延著附近神經到處侵犯,化療無效,手術切除後的光子刀治療,是患者唯一的生機。下頷腺腫瘤惡性比例較高 女性較易發生下頷腺腺樣囊性癌的致病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約80%的唾液腺腫瘤發生在腮腺,腮腺腫瘤有70到80%為良性,下頷腺腫瘤雖然少見,但惡性比例較高,女性發生率也比男性的機率高。由於有神經分支經過,手術切除時為了避免神經損傷,常常無法完整切除腫瘤,這時候就要靠放射線治療做輔助,彌補手術之不足。羅元禎醫師呼籲,民眾如發現耳朵下方或腮部有不明腫塊,千萬不能輕忽,應即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

久咳背痛胸悶 小心肺癌在搞鬼!

久咳背痛胸悶 小心肺癌在搞鬼!#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105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5年高居第一位,其中又以肺癌奪命最凶,已連續七年為死亡率首位。台灣每年新增逾一萬名肺癌患者,加上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導致發現時七成為中晚期!所幸現今醫療進步,患者透過標靶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期。全球臨床研究證實 新款標靶效果顯著突破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指出,肺癌患者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其中約九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上會先針對癌細胞類型區分,再依照病人疾病分期、身體狀況、基因型等因素給予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陳育民理事長補充說明,針對非小細胞肺癌中ALK基因檢測有變異之患者,新款標靶在療效上有重大突破,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簡稱ASCO)於2017年6月發表最新數據,未曾接受其他治療者,以新款標靶治療後,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達25.7個月,與舊有標靶相較下降低了五成的惡化風險;且藥物能穿透血腦屏障對抗癌細胞,新標靶治療一年累計腦轉移發生或惡化之比例僅9.4%,相較於舊標靶的41.4%,降低逾八成風險;而對於已有腦轉移的患者,約六至八成患者對新標靶治療有療效反應,其中約四成甚至是完全反應,即腦部腫瘤消失。這些發現也改寫了ALK肺癌的治療思維,過去認為舊標靶是第一線標準治療,雖治療後四成病患會發生腦轉移,但輔以症狀控制如腦部放射療法等,仍可延續舊標靶臨床效益;但是未來新標靶以其更長的無惡化存活期,以及對腦部的治療及保護效果,將可能成為新一線治療標準。骨頭痠痛就醫竟是晚期肺癌一名年約60歲的陳奶奶經常腰痠背痛而就醫檢查,竟確診為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同時合併骨頭轉移,經基因檢測為ALK陽性,以一線藥物治療一年後卻因出現抗藥性而惡化,經醫師建議接軌使用新款標靶治療,至今持續一年,腫瘤達到有效抑制,陳奶奶終於不再飽受骨頭痠痛的不適,重溫正常的生活品質。陳育民理事長表示,透過新款標靶治療不僅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更可延長患者存活期。陳育民理事長呼籲,肺癌患者可能轉移至身體各部位,如:腦部、肝臟及骨頭等器官,若患者出現長期咳嗽、腰痠、骨頭關節痛、背痛、胸悶等症狀,建議立即就診篩檢。此外,也建議民眾平時不要抽菸,遠離空污危害,針對高危險族群進行定期篩檢,以期及早發現並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國中生下腹痛 卵巢癌當盲腸炎!

國中生下腹痛 卵巢癌當盲腸炎!#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腹劇痛不止要當心,恐為卵巢癌作怪!一名15歲國中生因下腹疼痛在父母陪同下就醫,原以為是盲腸炎作怪,但經抽血檢驗及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疑似卵巢腫瘤,安排婦產科作超音波檢查並抽血檢驗,沒想到竟疑似為惡性腫瘤。 卵巢癌發病年齡在青春期或更年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急診護理師童姿鈞表示,卵巢腫瘤是婦女常見疾病,但又根據其功能細分成多種,例如濾泡囊腫、黃體囊腫、巧克力囊腫、畸胎瘤等,腫瘤發病年齡在青春期或更年期,一般功能性囊腫會在1、2個月經週期之內自動消失,因此會建議患者在月經過後再來照一次超音波檢查。 沒有性經驗的婦女常會以為只是小腹童姿鈞護理師表示,卵巢腫瘤的常見症狀是下腹不適、下腹痛、摸到腫塊、胃腸不適、月經紊亂、頻尿等,由於大部分都是非特異性的症狀,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還沒有性經驗的婦女常諱疾忌醫,或以為只是有小腹,因而延誤病情。 青春期前、停經後或生育年齡口服避孕藥應定期檢查根據腫瘤的大小、內容、良惡性度的高低,加上患者的年齡、生育狀況等各種因素決定藥物治療、化學或放射線療法、腹腔鏡手術、剖腹探查等方法。即使發現是卵巢癌,雖然平均存活率只有4成,但如能在第一期就發現,5年生存率達90%,而且有些初期卵巢癌或低度惡性卵巢癌,甚至可以保留子宮和對側正常的卵巢,童姿鈞護理師建議,在青春期前、停經後或生育年齡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應該定期每年婦科檢查,才能保障健康。  

毛手毛腳?美女減肥變野獸!

毛手毛腳?美女減肥變野獸!#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經典動畫長片《美女與野獸》講述一段超越心靈的愛,劇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半人半獸的外表為故事更添了許多神祕色彩,奠定動畫迷心中的最浪漫愛情故事的地位。而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為體毛突然增多感到困擾,而且多為女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讓我們跟著醫師解開謎底!偏激厭食減肥 內分泌失調導致多毛症許多女性只要一執行嚴格的減肥計畫,就會只吃流質食物、甚至什麼都不吃,偏激厭食方法恐讓身體吃不消,不僅導致身形呈現病態性削瘦,還會讓身上的細毛廣泛性的增加,包括在臉部、軀幹及四肢的多毛,但頭髮卻會減少、甚至禿髮,直到此時才發現自己內分泌失調。不僅整個人都變樣,為了擔心異樣眼光只好把惱人部位都包起來,健康亮紅燈,減肥不成反而害病!全身毛髮增加 變的像狼人成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朝鈞表示,這種局部體毛突然增多的現象稱為「毛髮增多症」,有少部分患者是先天的因素產生毛髮增多,因為長得像狼人,也有報導稱他們作「毛孩」,這種病也被作「狼人症候群」。還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全身毛髮突然增多?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許釗凱表示,某些藥物(如:環孢素,類固醇,或是治療惡性腫瘤的新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標靶藥物)有可能會誘發毛髮增多現象,但結束停藥後,髮量會逐漸恢復正常。毛髮量增加 體內恐有惡性腫瘤而除了標靶藥物的影響,楊朝鈞醫師指出,如果皮膚表面毛髮量突然增加,要當心可能不是皮膚疾病引起的,而是體內恐有惡性腫瘤!臨床發現,像胎毛一樣的細長毛髮突然增多,雖然少見,但可能是癌症發生前的蛛絲馬跡,並非惡性腫瘤嚴重到轉移皮膚,而是惡性腫瘤分泌激素刺激毛囊才引起全身「發毛」, 在女性還有一種「多毛症」和雄性荷爾蒙活性高有關,多毛症的女性毛髮會突然明顯變粗、變長,毛髮分布在肚臍、胸前、鬍子、下腹等雄性毛髮的部位,也會出現難治療的青春痘以及出現月經異常、頭髮變少、皮膚出油等症狀。引起多毛症的原因最常見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需要以藥物治療。毛髮增多因減肥太過導致內分泌失調毛髮增多症的出現可能都是因為厭食減肥太過導致內分泌失調,另外,癌症、遺傳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民眾一定要隨時注意自己的體內、體外變化才不會漏掉身體發出的危機訊號。身體的危機信號要注意!小徵兆恐致大麻煩,醫師提醒,想要改善毛髮增多困擾,一定要先找到源頭,若發現是多囊性卵巢囊腫要盡快諮詢婦產科醫師,發現有潛在腫瘤也應與醫師討論,評估最合適的解決之道,千萬不要因為身體沒有異狀而忽略身體的細微改變,任何小小的改變都可能讓身體陷於可怕的危機。

手肘6公分腫塊 竟是惡性肉瘤

手肘6公分腫塊 竟是惡性肉瘤#惡性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上如果長出腫塊可不要掉以輕心,有可能是惡性腫瘤!一名33歲男性,從事水電工行業,平常非常忙碌,在他的左手肘處,長出一顆腫塊,起先並不會痛,就不以為意,直到長大到6公分會痛時,才去就醫,結果被檢查發現是黏液性纖維肉瘤。 復發機率高 有截肢危險收治這名男子的衛福部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哲立表示,黏液性纖維肉瘤是長在骨頭旁軟組織的惡性腫瘤,初期往往沒有感覺,腫瘤越來越大,患者才會有疼痛與腫脹,治療上以手術切除與放療為主,此癌症復發機率高,因此在手術切除時一定要切乾淨,如果清除不乾淨,一旦復發就有截肢的危險。 發生原因不明 可能與基因有關黏液性纖維肉瘤發生原因不明;不過,林哲立醫師認為,有可能是和基因有關,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因為每個人都有致癌基因與抑癌基因,一般人抑癌基因是啟動的,但致癌基因並不啟動,一旦基因上有缺陷及不完整,就容易導致抑癌基因無法運作,進而導致細胞被破壞,並造成腫瘤細胞,而且往往是飲食或是環境,導致致癌基因啟動,並且破壞了抑癌基因,才形成腫瘤細胞。 身上出現硬塊 快快就醫黏液性纖維肉瘤通常長在四肢,雖然此癌症並不常見,不過,由於目前飲食污染以及環境污染這麼嚴重,民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林哲立醫師進一步提醒,若是身上出現硬塊,快點就醫不要拖,才能及早診斷和治療,以免腫瘤越來越大,治療越複雜,不但有截肢的危險,而且會影響存活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