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

抑制HIV按時服藥 避免產生抗藥性

抑制HIV按時服藥 避免產生抗藥性#HIV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愛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所造成,安全性行為及避免濫用毒品藥物是遠離HIV威脅的最好辦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醫事檢驗師吳詩敏表示,雖然HIV感染目前仍無法根治,但只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大多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生長,降低伺機性感染風險,減緩發病時程,日常生活與正常人無異。而規律服藥就跟每天要吃早餐一樣重要,有良好服藥順從性,就能減少病毒產生抗藥性的機會。「抗生素的使用要按照醫生處方,必須完整療程不能自行停藥,以免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的觀念日趨普及,而治療HIV的藥物亦然。吳詩敏解釋,因為HIV為高突變病毒,當它所產生的突變會使現有HIV藥物失效,就稱為具有「HIV抗藥性」。這樣具有抗藥性的病毒仍然可以透過血液、體液散播開來,而感染到具有抗藥性的病毒時,治療藥物的選擇就有所受限。吳詩敏說,雖然治療HIV的藥物種類有很多,但是每一種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副作用,目前大多數病人對HIV治療藥物皆有良好反應,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每種藥物,若再加上抗藥性的因素排除了一些藥物種類,則很容易使患者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因此,在開始HIV治療前必須與醫護人員有充分溝通,並了解開始服藥所帶來的影響,一但選擇開始治療,就必須確實遵從醫生用藥指示,否則HIV病毒產生抗藥性後,就會使治療變的更加棘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從2005年起提供HIV抗藥性檢驗,發現在北台灣尚未開始治療的病人,其產生抗藥性比例很低,僅有1.85%。而針對一線用藥反應不佳的226位疑似治療失敗的病人中,則有176位偵測出抗藥性病毒,比率高達77.9%,吳詩敏表示,雖然治療HIV辛苦且漫長,但透過藥物控制仍然可以提供病友依舊健康有活力的身體,事前良好溝通、事後順從服藥,就能減少病毒產生抗藥性的機會。(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發生可能感染HIV行為 切記做愛滋篩檢

發生可能感染HIV行為 切記做愛滋篩檢#HIV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檢驗HIV和檢驗AIDS不一樣嗎?以上的情形常發生在,每年衛生所在為民服務愛滋病宣導及篩檢的時候,因此藉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愛滋病知識。一般而言其實HIV跟AIDS兩者是不同的,HIV是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HIV感染後會導致產生愛滋病(AIDS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或稱之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所以被感染愛滋病其實指的是只感染上HIV這個病毒,因此在發病以前被感染的人稱之HIV感染者,當人體內HIV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而使得人體CD4細胞少於200個的時候,病人就會開始出現愛滋病併發症(肺囊蟲肺炎、真菌感染、卡波西氏肉瘤、巨噬細胞病毒等。),如伺機性感染,此時即可算是成為AIDS個案。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民眾,以上『HIV』、『AIDS』專有名詞的認知,希望對於一般市民大眾愛滋病防治的知識能有所提升,但是更重要的是,當自己曾經發生可能感染HIV的危險行為時,記得一定要做愛滋病篩檢。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行為。

愛滋不可怕!醫師破解必知五大迷思

愛滋不可怕!醫師破解必知五大迷思#HIV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愛滋病在20世紀之初,被喻為「世紀黑死病」,許多民眾對愛滋病的了解,多受到電影劇情或網路資訊的影響,認為這是一種絕症、這種病沒藥醫或愛滋病很容易傳染別人,錯誤的觀念甚至也讓許多患者不願意就醫治療。不過醫師指出,這些全都是迷思,並要民眾了解,愛滋病其實不可怕!現代醫學進步,如果愛滋病患者願意接受治療,並且長期、規律的服用藥物,雖然目前還不能根治愛滋病,但體內的愛滋病毒卻能受到控制,日後的檢查也幾乎「零檢出」。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謝思民指出,有些民眾對愛滋病的觀念還停留在2、30年前,認為愛滋病是絕症、愛滋病只發生在男同性戀者、愛滋病容易傳染,甚至有感染者以為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有很多副作用、一旦開始服藥就終身不能停藥等等。不過謝思民醫師強調,民眾從電視劇情或來源不明的網路資料吸收到的資訊,有些觀念其實都是錯誤的迷思。‧迷思一:愛滋病會是絕症嗎?許多人認為,罹患愛滋病就等於得了不治之症。對此,謝思民醫師指出,在某些缺乏藥物的地區,愛滋病毒可能是致命的感染症。不過以台灣而言,現代醫學發達,治療藥物的水準與國際同步,感染者只要長期、規律的服用藥物,愛滋病其實是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疾病」。根據統計,規律服藥的患者,在3至6個月後,體內的病毒數幾乎「零檢出」,且抵抗力明顯回升。而感染者可長期保持在健康的狀況下,繼續工作以及擁有正常的生活品質。‧迷思二:只有男同性戀者容易得到愛滋病?長久以來,同性戀者飽受外界的誤會,某些宗教甚至直指愛滋病就是懲罰同志的疾病。對此,謝思民醫師表示,只要有發生過危險性行為,或者是和他人共用針頭等行為,就有可能感染愛滋病,並非只針對特定族群。雖然根據臨床統計,男同性戀和異性戀的人感染愛滋病的比例約為2比1,但醫師強調,愛滋病的感染早已跨越性別的界限,不論男女老少,同性戀或異性戀,皆有感染的風險。此外,現在網路發達,加上性觀念開放,國內感染者有逐漸年輕化的現象。臨床發現,每25個愛滋病感染者就有1人年齡小於20歲,所以愛滋病議題並非小眾議題,而是需要全民共同關心。‧迷思三:愛滋病毒很容易傳染?謝思民醫師表示,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幾乎只發生在「大量的體液交換」或「長時間的黏膜接觸」,如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頭、母體垂直感染或輸血等等。其實,愛滋病毒的傳染性很低,無法經由朋友、親人間的一般接觸或飛沫傳染。此外,醫師特別提醒,民眾不應對愛滋議題漠不關心,又或者是有無謂的恐慌。‧迷思四:愛滋病藥物副作用很大,服用後會很不舒服?謝思民醫師指出,初期抗愛滋病的藥物的確有很多副作用,且每天頻繁的服藥也造成感染者很大的困擾。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的藥物僅可能造成輕微的黃疸、頭暈、水便或脹氣等不適,多數患者能輕易適應,且每天只需要服藥1至2次,在藥物的方便性及耐受性已大幅提升。醫師比喻,愛滋病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且服用的藥物甚至比高血壓的患者用藥還少,感染者不應過度擔心而放棄治療的機會。‧迷思五:一旦開始治療,就要終身服藥嗎?謝思民醫師表示,臨床發現,許多患者認為一旦開始接受愛滋病的治療,就要終身服藥,因而萌生「反正早吃晚吃都一樣」的想法,因此延誤治療。醫師指出,雖然抗愛滋病的藥物必須要長期規律的服用,但不代表要終身服用。醫師表示,現在有許多根治療法、預防疫苗及特殊治療方法都在積極研發中,感染者只需在醫師評估需要開始治療時,不要害怕及逃避,藉由藥物來幫助身體回復健康。最後,有許多人會問醫師,是不是當出現什麼症狀的時候,就應該擔心是罹患愛滋,盡快求診呢?對此,謝思民醫師表示,愛滋病發病前最大的病徵就是「沒有病徵」。也就是說,罹患愛滋病會有相當長的「有病無症」期,且每個人病情展現的形式不同,有人是皮膚出現莫名紅疹,或免疫力低落等等,不能用病徵判別是否罹患愛滋病。因此,醫師建議,只要有從事過危險性行為或其他有可能罹患愛滋病的行為(如共用針頭、曾接受輸血等),就應該積極主動篩檢,以及早發現、診療。圖:過去許多人認為男同志是罹患愛滋病的高危險群,但醫師指出,這是常見的迷思之一。(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DQWkYMiBWlo。

孫耀威為愛滋病患寫歌 替「世界愛滋病日」暖身

孫耀威為愛滋病患寫歌 替「世界愛滋病日」暖身#HIV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因此香港政府衛生署的愛滋病紅絲帶中心在前天(11月1日)舉行「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曲發佈會,由歌星孫耀威譜寫,希望藉此讓社會關懷愛滋病患者,摒棄歧視和偏見。香港大使孫耀威表示,有很多愛滋病患等待我們用愛去關懷,其實有了愛滋病不等於被處死,我相信愛可以幫助他們,讓他們為自己的生命喝彩、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香港衛生署醫生梁偉民在發佈會上表示,為配合2011全球同抗愛滋病運動,香港紅絲帶中心於10月~12月期間,舉辦一系列活動,來提高香港市民對愛滋病的關注。根據台灣衛生署的衛教週報表示,愛滋病是由於感染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引起,一旦感染愛滋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會漸漸受到侵襲而減弱,至無法扺抗外來的感染時,後天性免疫不全症候就產生,這就是所謂的愛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早期症狀類似一般感冒,患者也可能只產生皮膚疹子或咽喉腫痛而已。傳染途徑可由愛滋患者血液傳染,或由愛滋患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經由性行為傳染,另外,罹患愛滋的婦女也會經由血液垂直傳染給胎兒或經由愛滋病患母親餵母乳傳染給嬰兒,台灣衛生署建議民眾應避免共用針頭、針筒、輸液等醫療器材,或者刮鬍刀、牙刷等私人用品,也最好選擇單一安全性伴侶,若孕婦罹患愛滋病,產後則不能哺乳,以防傳染給嬰兒,台灣衛生署表示一般認為不會經由接吻等行為的唾液接觸傳染、蚊蟲叮咬也不致於傳染愛滋病毒、與愛滋患者一起用餐等都不會感染愛滋病毒。愛滋病感染年輕化 宅男女神示範使用保險套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72染愛滋別絕望 耐心服藥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22愛滋病可望能治癒?竟是「電動玩家」所發現!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99

如何預防潛伏結核感染?預防性投藥不可少

如何預防潛伏結核感染?預防性投藥不可少#HIV

您或許知道結核病需要接受6~9個月的治療期才能治癒,但您也許不知道「潛伏結核感染者」也需要接受至少9個月的預防性投藥,才能減低將來發病的機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與16家醫院合作提供潛伏結核感染者治療服務,並搭配「都治關懷服務」,陪伴用藥者渡過漫長的治療期。結核病係由空氣傳染,諸多國際間之研究報告顯示,在受到感染後到發病前的這一段期間(即潛伏結核感染期,LTBI),體內潛伏存活的結核菌數量並不多,若施予潛伏結核感染之預防性投藥,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因結核菌非常頑強,需多種藥物合併服用9~12個月不等的時間才可完成治療,病患往往因藥物量大、顆數多及副作用大等因素,望之卻步而不規則服藥,除形成社區病菌散播者外,更可能產生抗藥性病菌,讓結核病防治工作變得更加嚴峻。因此,讓結核病病患每天按時服藥(DOTS,音譯都治)是疾病治療成功非常重要之手段,另為降低潛伏結核感染者發病,提供每日直接觀察預防投藥治療(DOPT)更是進一步根除結核病的重要策略。「都治關懷員」是一種正夯的到府服務行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疼惜市民的健康,特別培訓到家關懷的專業關懷員,秉持以病人為中心「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精神,以耐心、愛心的態度取得病患的信任,將藥物回收至都治站,每日送藥到家並關心服藥狀況,更協助提醒或陪伴到醫院複查、領藥,不畏辛苦的在社區中穿梭,讓病患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得到一份支持的力量。也因病患配合規則藥物治療,使周遭民眾免於生活在高結核感染的環境中。談到都治關懷員與病患間之信任感建立歷程,以一位65歲國小退休老師為例,因準備出國旅遊前,經由健康檢查才知罹患結核病,第1次拜訪由個案管理師引薦關懷員鄭小姐,隔天,鄭小姐到府關懷服藥時,她只將大門開個小縫,不管如何動之以情,仍拒絕其入室。第3天,她帶著關懷員到中正紀念堂,才表示:「我的菌很少,不會傳染給別人,一家老小也檢查過,全部安全。怕關懷員來訪會帶菌到家,而且第1天因你們的拜訪,家裏全部消毒,服藥是我自已的事,你不用來」。她非常排斥關懷員到訪,每天也不耐煩表示:「叫你不要來,又來了」。經過關懷員每天風雨無阻不斷的關懷送藥,逐漸融化她堅硬的心。現在鄭小姐常聽到她說:「車子那麼多,要小心。喝杯開水吧、餓了吧、吃塊餅乾、天氣又冷又下雨,辛苦你了」。從病患口中發出這樣的感謝聲,讓關懷員感到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結核病防治你我有責,十年減半不是夢,只要勇敢面對,配合醫師指示服藥治療,可以脫離結核病的夢魘,重拾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民朋友,注重自我健康狀況監測,咳3週勿恐慌,立即就醫檢查以排除結核感染之疑慮,若成為潛伏結核感染者也嘸免驚,臺北市有16家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指定醫院可提供專業服務,若您有任何肺結核防治的問題或目前有意接受都治關懷的結核病患或有服務熱忱願意加入都治關懷員的行列者,可撥打(02)2375-9800轉1929、1949或市民熱線1999,將有專人為您服務。延伸閱讀「潛伏結核感染治療相關訊息」: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94

「愛滋」握手、擁抱,安全嗎?!

「愛滋」握手、擁抱,安全嗎?!#HIV

當愛滋病患的身體免疫系統遭破壞之後,平日不敢作怪的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便可仗勢欺人,輕易入侵人體,並引發各種疾病、惡性腫瘤,至終使百病俱發,致人於死。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藍志堅醫師表示人類(Human)免疫缺乏(Immunodeficiency)病毒(Virus),簡稱HIV,而這種對宿主高唱「毒」你千遍也不厭倦的病毒,正是引發愛滋病的禍首。藍志堅說明,在人類身體各免疫細胞中,防衛力最強勁就屬CD4細胞;專責於協助人體內各種淋巴細胞抵禦和殲滅敵軍的CD4,雖是悍衛人體健康的邊防大功臣,然而,一旦遭遇病毒HIV,慘遭摧殘。當人體自身製造出來新的CD4細胞數目遠不及遭破壞的CD4時,可怕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即俗稱之愛滋病)就將一發不可收拾。一旦CD4細胞數目降低至臨界點,除了HIV益加肆虐,潛伏於人體周遭的各式病菌也將伺機發威,隨機感染。當愛滋病患的身體免疫系統遭破壞之後,平日不敢作怪的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便可仗勢欺人,輕易入侵人體,並引發各種疾病、惡性腫瘤,至終使百病俱發,致人於死。談到愛滋肆虐,藍醫師歸納出幾點愛滋可怕的重要性:HIV的結構複雜與變化多端,仍是人類待解之難題。傳染源隱密,受感染者不敢表白或求助。空窗期(6~12週)及病毒潛伏期(半年~十年)。何謂空窗期?患者感染HIV初期,因血液中的抗體尚未產生,以致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患者以為未受感染,繼續藉性行為或其他方式感染他人。何謂病毒潛伏期呢?經檢驗血液呈陽性反應的病患,雖遭HIV入侵,但暫無愛滋病之各種臨床症狀者,此刻可稱為HIV帶原者。帶原者之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十年,病毒潛伏期也是人類感染和防治愛滋的大缺口。此病好發於性慾旺盛之年輕族群,造成人口結構因年輕者死亡而改變,導致人類的經濟產能減少,醫療體系吃不消,孤兒增多,老人無所養及人類壽命銳減。藍志堅以非洲馬拉威為例,表示因愛滋病影響,馬拉威國民的平均壽命僅三十至四十歲。貧窮落後醫療匱乏的地區,愛滋病之傳播更迅速,加速惡性循環。藍志堅表示根據研究報導,HIV病毒起源於非洲,是黑猩猩身上的病毒和人類病毒結合演變之世紀新病毒。愛滋病首例發生在美國(1981年),這宗當年令群醫束手無策的怪病,直到1996年「雞尾酒療法」發明之後,才有效抑止HIV病毒在人體內的活動能力。然而,以目前的醫學發展,尚無任何藥物可在人體內有效殺死HIV病毒,唯一有效的雞尾酒療法也有其侷限。雞尾酒療法能抑制病毒複製,防止免疫細胞CD4被擴大破壞,進而降低愛滋患者死亡率;然而,雞尾酒療法的副作用極大,除了損壞人體的腸胃和代謝功能而引發其他疾病外,治療費用也十分昂貴,不少患者因受不了藥物副作用或付不起治療費,而中途退出治療。藍志堅呼籲,舉凡懷疑自己已受感染,或是性工作者、嫖妓者、施打毒品者、性病患、同性戀等愛滋病高危險群,皆應定期進行病毒之抗體篩檢。篩檢可親赴各指定醫院(如:台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及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基隆分院等醫療院所),也可匿名篩檢,詳細方式可洽詢疾病管制局、各市立醫療院所及地區衛生所。儘管HIV病毒的威力巨大,然而病毒只要暴露於空氣中就會很快死亡。藍志堅提醒民眾,愛滋病不會經由公共場所或日常接觸感染。和感染者共餐、一起游泳、握手、擁抱、工作、學習或社交吻禮,都不致受到感染。此外,HIV病毒並不會像登革熱般,藉由蚊蟲叮咬來傳播。針對愛滋病之預防,藍志堅建議如下:正確交友,忠於婚姻伴侶。不共用針頭、刮鬍刀、牙刷等器具。避免不必要之輸血。使用保險套。延伸閱讀「傳染途徑與病程演進」: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548

「急性女陰潰瘍」主要發生在年輕女性

「急性女陰潰瘍」主要發生在年輕女性#HIV

急性女陰潰瘍是在1913年由奧地利皮膚科醫師Lipschütz所報告,主要發生在年輕女性,會合併淋巴腺腫、發燒等現象,有時會被誤認為疱疹。形成原因由細菌感染、清潔不足、EBV病毒到Ureqaplasma都有人提出,最近也有HIV感染後產生類似症狀但使用zidovudine後痊癒者。主要表現方式是先有發燒;發冷、倦怠感,之後3-4 天產生潰瘍,主要是在小陰唇內側產生疼痛潰瘍,但也可能發生在大陰唇,可引起排尿困難,多數患者潰瘍會引起壞疽,覆蓋灰黃痂皮,脫落後形成疤痕。另一型為慢性型潰瘍較為表淺,伴明顯浮腫,約4-6周痊癒。第三型為粟粒腫型,針尖樣小潰瘍散布在大小陰唇交界處及會陰,癒合迅速。除外陰外,陰道內、尿道也可能影響有時合併口腔潰瘍、結節性紅斑,與貝西氏病及原發性疱疹相似。蔡呈芳醫師建議在治療上除休息外,廣效抗生素似乎稍有幫助,在以貝西氏病方式表現者,類固醇、秋水仙素口服也可能有用。另外外用殺菌劑或外用藥膏促進傷口癒合也值得嘗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