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

學會如何OFF,不怕被Layoff!

學會如何OFF,不怕被Layoff!#情緒管理

近期有幾本探討現代人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書籍,出版後立即引起一陣探討「OFF學」的熱潮。會玩的人稱王又有錢《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一書作者大前研一,在競爭激烈的工作世界中不但是世界級的企管顧問,還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在休閒的世界中,其精采程度絲毫不遜色,他是一位專家級的越野摩托車車手。大前研一承認許多工作上難以突破的瓶頸,卻經常在從事休閒活動時豁然開朗,而得到「頓悟式」的解決。OFF不是關機而是重整與平衡許多人以為清醒的時候就是ON,睡覺的時候就是OFF,其實這是不正確的。OFF的正確含意是:讓我們忙碌的身體與混亂的意念得到重整與平衡的機會。套句電腦的術語,OFF指的不是關機,而是「磁碟重整」!這對忙碌的現代上班族有多困難呢?不管你是億萬富翁或是升斗小民,老天爺有一點是公平的,那就是都給每個人一天24小時。扣除上班族最少工作8小時與平均通勤2小時,再減掉8小時睡眠(關機),剩下來清醒的時間不超過6小時。如何善用這6小時,讓你的腦袋與身體重新取得能量,便成為工作與生活能否平衡的關鍵。如果我們把工作與生活分別視為坐在翹翹板兩端的「大象」與「跳蚤」,當你工作的負擔越重(大象),其實你越需要生活中的情趣來幫助自己達到平衡,也就是說你需要另一頭大象來幫助你達到微妙的平衡。但是大多數人很容易屈服於繁重的工作壓力(大象),因此就幾乎花很少的精力(跳蚤)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可想而知,這般長期不均衡的結果,必定會引起許多身、心及人際失調的問題,例如過勞死與憂鬱症。莫當一個「窮忙族」在M型社會中,有兩個社會族群的人數成長最快,一是沒錢又沒閒的族群,二是有錢又有閒的族群。前者我們暫稱他們是「窮忙族」,後者為「富悠族」。窮忙族的日子,不僅每天過得忙碌,更是盲目與茫然。他們為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而努力投入工作,永遠覺得自己只是在過「日子」,而不是過「生活」。身為富悠族的人,個個深諳成功人生的「黃金比例」。他們雖然努力工作賺錢,卻不吝花費於必要的旅遊與文化活動上,因此跟他們聊天永遠有新鮮的話題。他們追求穩定的職涯,卻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冒險創業,因此他們懂得如何被領導與領導別人。面對企業紛紛裁撤人力的今日職場,上班族如何能自保?除了加強自身的核心職能外,做個懂得OFF學的生活達人,才是最佳的保障。上班族學OFFO-Outdoors:經常從事戶外活動,可促進腦中分泌腦內啡(一種使情緒的快樂化學物質)。F-Family:多花心思陪陪家人,因為他們是你永遠的最佳堡壘(想想最近紹曉玲與星星王子的案例)。F-Friends:想要有貴人幫助你,就必須想辦法先當朋友的貴人。

渴望自然入眠,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來幫您

渴望自然入眠,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來幫您#情緒管理

眼前六位失眠長達14年的患者正訴說內心共同的渴望「能在床上多睡著幾分鐘」。在嘗試各種秘訣、偏方後,安眠藥幾乎是所有人進入夢鄉的最終選擇。多位長期用藥者早已根深蒂固地相信自己是失去睡眠能力的人。談到要自然入眠,真的只能用「望塵莫即」四個字來形容他們的心情。失眠的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一種逐漸在國內受到重視的非藥物療法。這些患者聽說改善失眠不一定要吃藥時,心中彷彿又燃起一絲希望,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踏上治療的旅途。治療中所學的各樣助眠技術幾乎是與過去的習慣、經驗背道而馳的。睡不著的時候要起床、縮短多餘的躺床時間、改變失眠時的想法等等。簡直是場與自己慣有生活型態的拔河比賽,他們經歷了拉扯、衝突與重整的心情起伏。動機愈強、愈有耐性的人,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矛盾的是,他們也體認到太過急於改善的心態,反而適得其反。所以就在這一進一退與一推一拉之間,慢慢調整,慢慢改善。結束七個星期的療程後,近三分之二人的睡覺時間、睡眠效率以及半夜清醒的時間有所改善,這個結果使他們再次相信自己還是可以睡覺的。此外,對於安眠藥藕斷絲連的依賴情結已漸漸淡化,有兩位學員甚至踏出減藥的第一步,雀躍的心情彷彿像是長期使用柺杖的人,可以再度自由奔跑。太陽日復一日的升起,這六個人依然過著自己原本的生活,沒有人會知道他們曾為失眠所付出的代價,但在台灣近340萬為失眠所苦的人群中,這六個人卻享受著自己努力的成果。

生理迴饋治療,自我放鬆壓力

生理迴饋治療,自我放鬆壓力#情緒管理

常常有人以為,來到精神科的門診,不管什麼問題,總是在簡單詢問了解之後,心情不好,就吃一吃抗憂鬱的藥物;緊張焦慮,就拿幾顆鎮靜劑;睡不著,一股腦吞一堆安眠藥。這樣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往往令真正有身心困擾及就醫需要的人,對前來精神科就診裹足不前,而延誤病情。其實,雖然藥物治療是精神醫學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不過針對長期的身心困擾,精神醫學中也提供許多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更強調學習、自療,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成為促進身心健康的一大利器。生理迴饋(biofeedback)是一種廣為運用的非藥物治療或稱為自我放鬆訓練。簡單說來,生理回饋就是藉由生理反應的指標來表現內在身心狀況,透過儀器去紀錄觀察這些變化—包括血壓、心跳、呼吸、肌肉張力、指溫、皮膚電阻、甚至腦波等,就可以準確掌握身心的壓力變化,並試圖加以控制的一種方法。由於持續的情緒困擾或是環境壓力,可能引起自律神經系統亢進而出現身體機能障礙包括:胸悶、腸胃不適、心悸、全身緊繃、肌肉多處酸痛以及睡眠障礙。在藥物治療穩定後,自我放鬆訓練(即:生理回饋治療)猶如一種自我保護的「竅門」,可以使患者自我治療減輕這些症狀,進一步於日後預防類似身體不適的復發。通常「自我放鬆訓練」需要四到八週的練習,目前本科特別引進多媒體之電腦化生理回饋治療儀,每週來院訓練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之後必須每天在家自我練習,每兩週再回診接受醫師教導並修正,據統計60~80%的人可以透過這樣的訓練,顯著進步並可日後完全不用再服用藥物。生理回饋治療在西方有人戲稱其為電子禪,意思是生理回饋治療可以藉由現代科技的力量,來達到以往需要長期修練才能獲致的身心協調狀態。如果你長期被焦慮、失眠、或是因為壓力引起的身體症狀所困擾,生理回饋治療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治療途徑。

沒有問題主管,只有主管問題

沒有問題主管,只有主管問題#情緒管理

Q:我的部門主管是一個把工作看得非常嚴肅的女性,她如果看到我們在公司聊私人的事情,會立刻制止我們。有幾次我跟她的意見不同,她突然變得非常激動,甚至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裡,罵了我一頓:「你搞清楚,我是上司,你是下屬,我們是不同的」。我年紀只比她小四歲,只不過她在這家公司待的比我久,想請問應該怎樣跟這種主管相處?A:根據你的描述,你的主管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通常這類型的人溝通風格比較嚴肅,也容易帶給對方不舒服的感覺。看起來你跟主管之間,工作上的確存在一些溝通的問題。你有想過自己表達不同意見的時候,給主管什麼樣的感受嗎?為什麼這件事情會特別觸動主管敏感的神經呢?問題可能不在於你們之間談話的「內容」,而是溝通的「風格」。根據心理學家們的研究,你跟某人談過話後,所留下對這個人的印象,大約只有百分之二十取決於談話的「內容」,其餘百分之八十取決溝通的「風格」。因此當你有特定的議題想要找主管溝通之前,不妨先多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要用何種角度去跟主管談?主管最容易接受誰的想法?是你的、主管的、還是客戶的角度?其次,嘗試著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滿、消極、忌妒等),而不是不知不覺中成為情緒的奴隸。如此,才能抽絲剝繭地找出影響工作效率的真正重要問題,成為團隊中有價值的一份子。或許有些主管或老闆表面上看起來很嚴肅,一副很難溝通的樣子,但畢竟主管對你的評價,決定了你的績效考核、加薪幅度、以及在公司的前途。別忘了一點,這群人能在職場上成為管理者,通常是因為之前在基層時,某些領域表現特別優秀,才會從一群人中被拔擢出來。一旦成為老闆或部門主管,才凜然發現自己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轉變。原本當基層員工時,只要管好自己的業績,現在卻變成要負責整個部門的表現;以前只要不想繼續做這份工作,就可以向主管遞辭呈,現在變成接辭呈的人;以前遇到合不來的同事,離他遠一點就好,現在卻要想辦法激勵他,讓他融入整個工作團隊中。想一想,主管還真不是人當的。你的每一份工作,都會遇到不同的主管。試著從彼此的相處中,客觀地找出他們各自的優點與缺點,並且善用你的智慧,協助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把主管當成一個「問題」,只會削弱你在職場上積極進取的動力。

你是好人嗎?小心情緒過勞「反撲」

你是好人嗎?小心情緒過勞「反撲」#情緒管理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大好人易患的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這些身心症狀在精神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名歸類,通常也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但是如果以抗憂鬱症的藥物以及心理療法治療患者,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又因為這些症狀以及成因與「慢性疲勞徵候群」(過勞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暫時稱它為「情緒過勞」。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1. 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2. 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3. 對自己的情緒忠實:從大好人的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4. 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

快樂健康的情緒保養祕方

快樂健康的情緒保養祕方#情緒管理

星期一的早晨,你是否覺得特別不想去公司上班?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你是否感受到皮膚變的更暗沉或更容易生病呢?這些現象都不是你的幻想,而是確有其事!研究人類身心健康關聯性的健康心理學家們已經發現,「情緒」正是重要的關鍵。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正確而適時地保養我們的情緒,不僅能讓工作更快樂、更有效率,也能讓我們的身心更健康。【情緒與工作的關係】丹尼爾高曼博士是全球暢銷書「EQ」的作者。從他與同事多年來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在職場上的成功,有高達百分之80的因素,歸因於良好「情緒管理」,其餘百分之20才是能力、教育程度等因素。 一項研究指出,在職場中最常引發的負面情緒依序是:挫折感(41%)、厭煩(30%)、失望(23%)、擔憂(21%)、厭惡(17%)、恐懼(14%)、不快樂(13%)。這些負面情緒不但阻礙工作、生活之順利進行,長期累積更可導致生理、心理、人際之失調。根據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項跨產業大型研究結果發現,經由測量員工所展現的負面情緒,可以準確預測3年後人員的離職率與客戶滿意度。反之,如果員工能夠提升百分之1的正面情緒,就可為公司帶來百分之2的收入增加。無怪乎近年來,最熱門的職場教育訓練課程之一,就是「情緒管理」了。【情緒與健康的關係】許多人以為,工作以及工作上的不開心,只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長期而嚴重的負面情緒,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罹患特定疾病的機率!在2005年底發表的國際身心醫學期刊中,芬蘭的一組研究人員,針對大約一千名年齡24歲到39歲上班族的心臟動脈血管健康情形,與情緒壓力、抽煙、飲酒、運動習慣、體重、膽固醇等變因作交叉分析,結果發現最明顯的因子是「情緒壓力」!尤其是符合情緒壓力程度高的男性受試者,罹患心臟動脈血管硬化的比例高達29%,而且未來罹患心臟病、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來的更高。對女性來說,愛美,可說是她們的天性。有句話說:「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話可能要稍微改寫成「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和EQ低的女人」。原因是法國及日本的一群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負面情緒影響肌膚生理的醫學機轉了!當我們的情緒產生變化時,大腦會經由中樞神經系統傳送刺激到全身,當刺激傳送到皮膚時,皮膚神經末梢就會分泌一種名為CGRP的物質,進而促進皮膚黑色素生成。這也難怪人在情緒不佳的狀況下,膚色看起來總是特別晦暗。【情緒保養的樂活秘訣】既然知道了「情緒」會影響我們每日的工作與生活的品質,那麼是否有一些原則與做法,是每個人都可以實行的呢?我想借用近來很熱門的「樂活族」(LOHAS)來提出有效情緒保養的建議:《Love》 不管再怎麼忙,也要留時間去關愛你的家人與朋友。遇到挫折時他們將會是你最好的依靠。《Outdoors》多走出戶外,享受太陽光免費提供的「多巴胺」(一種讓情緒愉快的神經傳導物質)。《Hobby》從事自己喜歡的嗜好,讓你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至少有一項值得期待的活動。《Active》平時或放假的時間,多讓自己「動」起來。接觸新鮮的人事物,將會讓你的頭腦保持靈活,抗壓性更高。《Security》尋找有「保障」的協助。當遇到無法突破的情緒障礙時,一個值得信賴的心理醫師可以幫助你做出有效的改變。

兩性吸引力:長命or致命?

兩性吸引力:長命or致命?#情緒管理

從青春期開始,男女之間的話題,永遠是茶餘飯後最好的素材。大多數人也都認同身邊若有一位理想的伴侶,可讓人生增添許多幸福的色彩。然而,缺乏了健全的兩性關係,不僅會對你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更會對身體健康形成一定的負擔,嚴重者甚至會致命。以下就是幾個有趣但真實的兩性科學數據:1. 婚姻生活中的男女,平均壽命比未婚者多4年。2. 離婚會使人們患病的機率增加35%。3. 當示愛被拒絕或愛情關係結束時,17%的當事人曾企圖自殺。4. 27%離婚的男士表示前妻是生活上最佳支持者,但只有16%離婚的女士表示前夫是最佳支持者。5. 法國專家指出,每一次輕吻,會令臉部21塊肌肉得以運動,如果是一次深吻,則要動用38塊肌肉,使得臉部皮膚的血液供給增加30%,有利於皺紋的舒展。6. 每一次嘴唇接吻,雖有超過270種不同的細菌,經由吻者的口腔互相傳送,但其中95%的細菌對人體無害(嚴重傳染病患者除外),反而促使免疫抗體進入對方體內,使得雙方的交叉防疫功能得到加強。7. 一項針對8500名當時沒有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男人進行調查,在一開始問卷中填寫太太對他們的愛和支持很低的人,5年後,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是其他男人的兩倍。8. 一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一個月少於一次性愛的男性,是每星期至少兩次性愛的人兩倍的死亡率,但必須確定是安全的性行為。成年男女在遇到工作、生活以及人際壓力時,除了心理上的反應有異於對方外,生理上的反應也大相徑庭。任何一個哺乳的婦女都同意,乳汁分泌的多寡與她們是否能感到放鬆有強烈關聯,這種現象是因為放鬆時大腦才能分泌催乳激素。從物競天擇的角度來看,遇到緊張的情況能夠快速恢復平靜與放鬆的女性能夠分泌更多的母乳,因此她們的子女能獲得更大的生存優勢。但對男性來說,相反的生理反應才能讓他們在原始環境中生存下來。早期狩獵生活的特性,有利於那些遇到獵物或危險時,腎上腺素能夠快速分泌保持警戒,並且不會輕易鬆弛的男性。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直到今日,男性受到壓力或刺激之後,心血管系統的反應仍然比女性來的強烈,並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一個30歲的男性如果和伴侶爭吵,這男人的心跳速率會在幾秒鐘內,由正常的每分鐘76下飆高到100甚至150下。男人的血壓上升的更快。阿拉巴馬大學茲爾曼博士的研究顯示,如果用粗暴的方式對待一群男性,然後要求他們在20分鐘內放鬆自己,但他們的血壓仍然急劇上升,直到這群男性獲准以「報復」的手段回敬對手,他們的血壓才平緩下來。如果以同樣粗暴的手段對待一群女性,她們卻能在20分鐘內迅速使自己的血壓平靜下來,更有趣的是,如果強迫她們實施報復手段,她們的血壓又開始上升。儘管科學家們已經找到「愛情」的化學物質(至少他們是如此宣稱的),但正如許多臨床及實驗室研究數據顯示,改善健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改善你的親密關係品質!擁有親密關係幾乎就等於掌握身心健康的鑰匙。1、加深了解對方:你知道伴侶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什麼嗎?在公司裡哪位同事最常惹她生氣?最喜歡的歌星或音樂專輯名稱?這些事情雖然乍看之下很瑣碎,但是了解對方這些個人喜惡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帶給你一些驚喜。2、培養讚賞的能力:如果你想要澆熄兩人關係的熱度,很簡單!不管對方為你最任何事情,都把它當成理所當然,保證很快地你們兩人的關係降到冰點。因此,適度地讚美對方,感謝伴侶為你所作的改變與努力,會激勵伴侶不斷地會這段親密關係付出,而你們兩人都會因此樂在其中。3、試著讓伴侶影響你:「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一些能力是比對方來的強。擁有親密關係的家庭或伴侶通常掌握一項秘密:允許和對方共享權力!例如,你的太太或女伴經常展現出讓你驚訝的「第六感」,或許下次你要選擇生意夥伴的場合,記得帶她一起出席,事後聽取她對那人的觀察與直覺,很可能幫你省下可觀的金錢以及名譽的損失。

職場菁英,染上情緒過勞

職場菁英,染上情緒過勞#情緒管理

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及臨床實驗發現,「情緒」不僅影響工作效率、身心健康,更是職場人士是否已經「過勞」的重要指標。許多優秀的職場主管,除了能力強之外,EQ也特別好,而且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同事們願意將心事講出來。不僅在工作上是如此,許多朋友也都將他們當成傾訴心裡秘密的對象。擁有這樣的的能力固然值得引以為傲,但是維持一個組織「情緒健康」的工作,絕不能只依靠少數人,否則這些「組織情緒解毒者」容易提早出現「情緒過勞」的症狀。【情緒過勞3大因素】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情緒健康的工作者】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表示,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許多認知以及行為上的技巧:1. 讀懂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蛛絲馬跡,並預測這些情緒對工作環境的影響 2. 習慣保持工作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3. 同情那些情緒上受到傷害的人,並耐心聽他們訴說 4. 能夠提供並接受建設性的建議5. 傾聽自己的情緒警訊,懂得何時拒絕別人的求助6. 營造一個富有同理心的環境,獎勵彼此協助的行為在上面提到的那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讓另一組志願者花5分鐘集中注意力於正面情緒後,發現他們的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升高了,並且持續至少6個小時都停留在高水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