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

事情轉眼就忘莫輕忽 失智症十大警訊

事情轉眼就忘莫輕忽 失智症十大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曾任職於大學校長的老先生,一直是高知識分子,在家也屬「權威」型長輩,認為自己腦力好,因此病識感差,不覺得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此類病識感較差的病患大多不願承認自己腦部功能的下降,認為家人都在欺騙他,並因此常與家人起衝突,造成家庭成員很大困擾。一位60多歲已退休大學校長,連續一段時間發生忘東忘西、剛發生的事情一轉眼就忘了,不停地重複詢問等情形。家人聽到校長多次提起之前的老同事及學生的近況,但實際上也已多年與這些老同事及學生不曾聯繫。由於記憶力及其他生活功能變差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家人覺得不太對勁,因此帶校長至神經內科求診。由於不覺得自己有生病,校長一開始對就診十分抗拒,最後還是在家屬百般勸說下才願意就診;就診後,經過臨床心理檢查等一連串評估,確定校長罹患了「中期失智症」。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表示,雖然大學校長確診時已是中期失智症,但經過藥物治療及教導家人照顧技巧,經過這兩年多的就醫,不僅病患生活功能下降的情形有減緩,夜間躁動及日夜顛倒等症狀也有改善,家人照護上的壓力減輕許多。失智症若不接受治療 病徵將逐漸加重失智症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失智症的症狀不僅只會出現記憶力的減退,也會出現像是空間感喪失、判斷力變差,躁動、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如果不接受治療,這些症狀會逐漸加重。如何早期找出失智長者,並協助家屬面對,已成為當今社會重要議題。失智症十大警訊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4、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9、個性改變10、喪失活動及開創力病患至神經內科求診,目前除了傳統的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及臨床心理檢查等檢查,民眾也有機會自費進行失智症相關之血液生物標記,及腦部正子掃描等更精準的失智症檢查項目,以釐清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及更清楚的知道可能的疾病進展。各大醫學中心也皆有進行失智症相關的臨床試驗,將國際先進的診斷工具及治療方式引進台灣。

頭痛頻發作!勿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

頭痛頻發作!勿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頭痛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可能會耽擱既定行程,影響工作效率,甚至讓人擔心是不是腦袋出了問題。臺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青芳表示,頭痛好比上帝在我們身體安裝的警鈴,然而為何警鈴會響?不外乎兩大因素:1、真的危險示警;2、警報器故障或過於敏感。頭痛的示警 可分辨危險級或黃色警告真的危險示警,例如:顱內構造異常,包含顱內腫瘤,腦部創傷出血,腦膿瘍,腦部動靜脈畸形等之紅色警告;有時候它只是黃色警告,告訴我們身心過於勞累,該休息了,例如:原發性頭痛,包含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等。警報器過於敏感,也就是大腦結構正常,卻過度敏感,頻頻引發頭痛,例如:慢性每日頭痛等,還大大降低生活品質。頭痛可能是無害 但身體正發出警訊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南丞表示:頭痛常伴隨著頭暈,頭暈也常伴隨著頭痛。頭痛與頭暈(眩暈)可以是一種疾病,也可以是一個症狀。許多內科疾病,甚至情緒、睡眠品質、藥物以及壓力等等,都可以引起頭痛或頭暈。它們可以是無害的,也可以是個警訊。頭痛或頭暈,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排除器質性問題後,調整生活作息及解除誘發因子,往往能回復平靜生活。活水神經内科診所神經科主治醫師柯登耀常被問到:到底頭痛會不會傷腦筋?他說答案是會,但也是不會!在看診一個頭痛病人時,對身為醫師的人最在意的大概是病人會不會「次發性頭痛」了。當中當然有不少是因顱內的問題所造成,如腦部腫瘤、腦血管病變、腦炎或腦膜炎、代謝問題或荷爾蒙不平衡引起的腦部障礙、或是因藥物造成的腦部功能受損。這類的頭痛就極可能會傷腦筋,引起思考或認知上的障礙。而對於大多數原發性頭痛而言,科學家和醫師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在頭痛發生時,是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的,但是頭痛結束後是會復原。應盡速就醫的頭痛警訊,包含:1、突發性猛烈型頭痛,常常會被形容”畢生沒這麼痛過”2、頭痛更頻繁更嚴重,狀況跟以前不一樣3、頭痛合併神經學異常,例如:肢體無力、口齒不清、眼歪嘴斜、視力模糊等等4、初次頭痛大於50歲5、長期慢性病人(癌症,嚴重感染,免疫不全病人等)的初次頭痛6、頭痛伴隨全身症狀,例如發燒、體重減輕等等。經常性的偏頭痛 是失智症的一個危險因子近年來也逐漸發現常常偏頭痛,是會造成腦部小血管的傷害,特別是預兆偏頭痛關聯性更是顯著。另外經常性的緊縮型頭痛發作似乎有可能引起腦神經構造上的改變,但相關的證據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佐證。這兩三年來也陸續有一些研究結果,發現經常性的偏頭痛發作似乎是失智症的一個危險因子,特別是中年時期的偏頭痛發作與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生有明顯的相關性。所以似乎就連過去認為不會影響腦部功能的原發性頭痛,也可能會傷腦筋了!

細觀察自殺警訊 3步驟一起挽救生命

細觀察自殺警訊 3步驟一起挽救生命#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巿每年約有300多人死於自殺,平均每1~2天就有1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生命。全國自殺防治中心2018年針對臺灣地區15歲以上的2,126位國民進行「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調查」發現,國人有自殺想法時僅24.8%會向外求助,求助對象主要以「親朋好友」最多(佔 57.25%),由此顯示,周遭親友適時關懷具自殺想法親友的重要性。臺北市政府舉辦「2019世界自殺防治日暨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透過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另一道光」微電影,讓民眾了解自殺事件如何影響身邊的人,讓民眾學習如何提供關懷與協助,營造溫馨關懷的城市文化,每個人都能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容易採取自殺的六大個性:1.個性偏激的人。2.愛恨強烈、情感脆弱者。3.挫折忍受力低的人。4.追求完美,憤世嫉俗的人。5.消極悲觀、多愁善感的人。6.自我要求高,自我肯定少的人。不可忽略的自殺警訊一、社會指標方面:性別、年齡、 婚姻、工作、 過去有自殺史 、精神病史、家族史、 自殺的方式。二、個人言行方面:1.經常重覆說想要去死。2.生活、行為突然產生改變。3.開始對心愛的人、事、私密的重要物品做安排。4.出現反常的現象與觀念。5.封閉自己,不喜歡跟別人接觸。青少年自殺警訊1.作息開始混亂。2.表現出和平常不一樣的反差行為。3.常常請假。3步驟挽救生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高自殺危機者其自殺行為背後不僅有單一因素,自殺的防治,大家都有責任,對週遭可能發生個案的協助多一分,也可能減少一個生命的損失遺憾,少一份社會的動盪不安。除了公共衛生及心理衛生工作重要課題外更應結合民間力量,同心協力進行自殺防治工作,共同扶持與挽救每一名寶貴的生命,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大家善用「1聽、2應、3轉介」:1.聽/主動關懷、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幾個簡單步驟,來協助心情受困的親友,若發現自己或親朋好友有壓力或心理問題無法自行處理時,應尋求協助。為提供民眾自殺防治及心理諮詢服務,若民眾對於感情、人際關係、生活、學業及工作等有壓力困擾、情緒低落,甚至引發自殺想法時,都可以利用專線來進行諮詢,專線人員還可以協助連結心理衛生等相關資源提供多元服務。衛生福利部設立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體寒是萬病之源!吃葛根湯有解

體寒是萬病之源!吃葛根湯有解#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們常說「感冒是萬病之源」,「感冒」的英文是「Cold(寒冷)」,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體寒是萬病之源」。中藥當中,有效治療的藥方之一是「葛根湯」。葛根湯的成分是:葛根、麻黃、生薑、大棗、芍藥、桂枝、甘草等能夠溫暖身體的成分,服用後20分鐘左右,身體就會發熱、冒汗,能夠消解肩膀痠痛及頭痛等症狀,減輕身體不適。另外,用來治療腹瀉、濕疹及蕁麻疹等也經常有效。中醫書籍中記載,葛根湯能夠有效緩解的病症,除了感冒之外,還對支氣管炎、肺炎、扁桃腺炎、結膜炎、淚囊炎、耳下腺炎、口內炎、乳腺炎、中耳炎、蓄膿症、麻疹、水痘、頸部淋巴結炎、肩膀痠痛、五十肩、風濕、蕁麻疹、皮膚化膿、高血壓、痢疾、夜尿症等疾病也具有療效。換句話說,只要讓身體溫熱起來,就能治癒這麼多種疾病。健康的關鍵就在於「讓身體溫熱」。人不耐寒冷是天生的!人類不像動物身上覆有毛皮,因此推測最早的人類出現在熱帶地區。人類雖然有可以對抗暑熱的體溫調節器官,卻缺乏抗寒的特別機能,以至於容易發冷,可想而知一著涼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譬如說,一到冬天,感冒、肺炎、中風、心肌梗塞、高血壓等循環系統生病的患者就會增加。此外,癌症、腎臟病、糖尿病、膠原病等疾病的死亡率,幾乎都會在寒冷季節裡上升。另外,一天當中外界氣溫及體溫最低的半夜三至五點時段,也是人們死亡率最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點,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發癢都會變嚴重。原因是在平常的體溫下能夠正常代謝、燃燒的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的處理變得不順暢,血液裡產生了剩餘物質及代謝廢物開始汙染血液。此外,即使是健康的人,早上剛起床的一、兩個鐘頭,也容易感到身體沉重,易陷入發呆等無緣由的狀況,尤其低血壓或憂鬱症的患者更是如此。但是到了下午,情況會漸漸好轉,隨著天色開始變暗,精神也變好,這種「夜貓子」族群不在少數。這種現象,全和體溫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天剛亮時原本最低的體溫,會漸漸開始升高直到下午五點左右。通常我們的體溫在下午兩點到八點左右升到最高,一天當中最低體溫和最高體溫也會相差達 1 ℃。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會隨著熱度而運作,是因為體溫對人的健康和生命而言,可說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摘自/排寒袪濕治百病/野人出版)

排寒袪濕治百病 勿忽視體寒血瘀警訊

排寒袪濕治百病 勿忽視體寒血瘀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體寒」的三大徵狀包含「腹部冰冷」、「大量冒汗」、「身體浮腫」,是「體寒」的三大警訊。「我不可能是體寒症。反倒是怕熱得很呢!」說這種話的人,其實多是體寒症的人。即使「手腳發熱」的人,經過觸診發現腹部十分冰冷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說「體寒症=低體溫」,指的是體溫高低而非對溫度的反應。經常大量冒汗的人也有可能是體寒症。中醫裡,容易出汗的體質被歸類為「虛症」(體力不佳)。莫名的大量冒汗正是因為體內水分過多的關係。真正的汗應該是在充分運動過後流出的。稍微動一下就汗流浹背,或是吃個飯就大汗淋漓,這都是身體為了要排出多餘的水分而提高體溫所產生的反應。極度緊張時的「發冷」或「冒冷汗」也是身體為了溫暖而排除水分,是對抗壓力時產生的反應。另外,身體浮腫的人也屬體寒症。浮腫的成分來自於水。可以說容易浮腫的人,有水中毒的傾向。注意血瘀發出的警訊體寒症除了可以從「腹部冰冷的程度」、「出汗的量」、「身體浮腫」來判斷。另外一個判斷方法就是「血瘀」的訊號。「體寒=體溫偏低」的情況一發生,身體器官的細胞代謝就變差。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也降低,血液運輸產生阻塞現象。這在中醫稱之為「血瘀」,會有如圖三的現象。而且,伴隨這些外顯症狀,甚至會產生肩膀痠痛、頭痛、暈眩、耳鳴、心悸、呼吸急促、神經痛等自覺症狀。放任血瘀的警訊不管的話,惡化成炎症(發炎)、腫瘤、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情況相當多,千萬別大意,要早點接受診察治療才好。(本文摘自/排寒袪濕治百病/野人出版)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耳朵裡有個聲音嗡嗡響不停,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困擾,絕大多數的耳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表示有地方出現異常,提醒我們該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找出引起耳鳴的真正原因。若是有規律性的耳鳴,尤其是咻咻叫這種特別聲音,及合併眼瞼結膜及眼眶充血水腫,就要立即就醫,以免是血管病變,嚴重恐失明。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發行的《勞動力健康報第15期》,人的耳朵分為內耳、中耳、外耳,外界的聲波會經過外耳,引起鼓膜振動,使能量傳達到位於中耳的三小聽骨,同時把訊號放大、傳到內耳中的液體,再透過液體把能量傳給內耳,內耳的聽覺細胞才會產生電擊刺激神經,最後才傳到大腦,由大腦分辨聲波的訊號。日本耳鼻喉科醫師田英明指出,在聲音變成腦部訊號的過程中,若是某處出了問題,就可能會造成耳鳴。 出現耳鳴無需緊張 但也不能輕忽常見的耳鳴原因包括: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極端的壓力或創傷、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耳硬化症、梅尼爾氏症、睡眠障礙、細菌感染、聽神經瘤、鼻咽癌、偏頭痛、更年期失調、胃食道逆流、外耳病變、耳膜破洞、內耳聽覺細胞受損、聽覺中樞有問題……等,都可能造成耳鳴,所以一旦出現耳鳴的症狀,雖無需緊張但也不能輕忽。耳鳴與耳塞感、幻聽症狀不同耳鳴的症狀,會一直聽到單調、無意義的聲音,類似像嗡嗡叫的聲音。而飛機起降時、搭電梯或是登高山,常有一種耳朵悶住、塞住的感覺,其實這叫做耳塞感或耳悶感,和耳鳴不同。這時候壓力無法平衡,就會產生耳悶感,通常只要嚼口香糖,或是吞一下口水,耳悶感、耳塞感就會消失。幻聽則是耳內聽見有意義的聲音,不是外界的聲音,例如旁邊好像有人在你耳邊說話、喊你的名字,或是一直重複相同的音樂聲,這可能是精神出現異常的症狀。預防耳鳴的生活保健如果只是單純的耳鳴,和情緒、壓力有關係,要有效預防耳鳴發作,建議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幾項原則:1)遠離噪音環境,像工廠、機場、火車站、KTV、百貨公司等場所。2)避免聽大聲音樂,戴耳機或聽隨身聽時保持適度音量。3)禁止喝酒,因為許多人戒酒後,耳鳴會自然消失。4)不要暴飲暴食及吃過鹹的食物。5)避免從事壓力大的工作,因為用腦過度,缺乏休息,容易引起耳鳴。6)充足的睡眠,或是適度的休息。7)保持平常心,避免生氣、緊張、焦慮、情緒不穩。8)避免內耳毒性藥物,像某些利尿劑、阿斯匹靈等藥物,都會引發耳鳴症狀。當出現耳鳴的症狀,應就醫檢查,若有不明原因的持續性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臉麻或頭昏感應就醫檢查確定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長期身體不適?恐為壓力過大警訊

長期身體不適?恐為壓力過大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自律神經負責調節人體裡的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是維持生命與體內平衡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症狀很多元,但看了各科醫師都未獲得緩解,表示自律神經正在抗議中。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出現許多症狀,例如:倦怠、口乾、心悸、頭暈頭痛、焦慮、恐慌、心律不整、胸悶、偏頭痛、失眠等、姿態性低血壓、呼吸急促、胃痛等。自律神經的功能若受損,身體的調節功能下降,就容易對大腦與身體的運作造成不良的影響,若忽視這樣的狀態,很可能演變成疾病。改變生活方式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遇大考的學生,因忙碌而犧牲紓壓時間,特別是對於自己要求過於完美的人,容易因長期累積壓力而使身心狀態失衡。平時多加練習抒發自己情緒的方式,擺脫自律神經失調。1.)規律運動養成:慢跑、健走、騎腳踏車、游泳、瑜伽、冥想、氣功、打太極,如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的運動333。2.)補充適量營養素:維他命B群、鋅離子和鎂離子。3.)培養興趣及紓壓管道:看電影、登山、打電動、唱歌跳舞、郊外旅遊、找親友吐苦水、賞花賞畫、閱讀書寫等,任何在法律規範下,做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4.)保持正常作息:維持睡眠品質、規律的生活作息。5.)妥善安排時間管理:時間運用不當,易導致挫折、緊張與壓力。6.)學習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冥想、瑜珈裡的大休息、肌肉放鬆法。

頭皮癢是腦缺氧?12警訊要注意

頭皮癢是腦缺氧?12警訊要注意#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多半是因為頭痛、關節痛,或行動不便等,有痛感才去看醫生!但事實上我們可能經常忽略了身體發出的無言警訊。身體的機制是互動的,腦和身體本為一體,總司令部如果下了命令沒人聽,那就完了;而下面的部屬得不到上層的指令,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每一個細節都是環環相扣,互相作用影響的。自我觀察 與自己的身體溝通前面教大家如何觀察走路,就是要把身體應有的樣子找回來,現代人常以為世界就在外面、在書本上,不在身體裡、不在肚子裡,都忘記了身體傳達的訊息,自我觀察走路,可以把自己跟身體的溝通再找回來一些,不斷地自我訓練,如果身體上有些限制,就要花時間來改善。除了走路是一種全身性的觀察指標之外,透過氣在體內運行,感覺肌膚、牙齒、關節等組織器官的變化等,多方齊下便能了解我們的身體:1) 皮膚/如果梳頭髮時,感覺某一些頭髮特別敏感,這是內熱上升的開始。或是髮根感覺疼痛,則是內熱上炎的危險訊號,要特別注意。頭皮終日搔癢,是腦部缺氧了。另外皮膚冷熱不勻或變色了,小心可能是血液循環失常的徵兆。2) 痣/如果身上長出了新的痣,或痣長大了,或顏色變了,請不要忽略它,那是深層病變默默發展的訊號。3) 硬結/如果身上發現了許多硬結,有的硬得像骨頭,別以為是骨頭長的跟別人的不一樣,或是比別人多長一些骨頭,其實是「氣結」。如果手指關節特別粗,那可能是關節炎初期徵兆。4) 脖子/如果脖子或稱頸子經常很緊、很硬,要特別注意了。因為脖子是人體與腦部的溝通樞紐。5) 舌/如果有口臭、口苦、口乾,舌頭呈現黃、白、深紅、紫色,甚至變胖、變厚、變大,邊緣有皺紋,或上有裂痕的情形,千萬不要大意。因為舌頭沒有皮膚保護,同時是內臟、血液最直接的表徵,所以體內起了變化便可以從舌頭看出來。每天清早起床時,舌頭最能顯現身體內部的氣象,請每天花十秒鐘觀察它。6) 酸麻脹重/如果有酸、麻、脹、重、痛、熱、冷、痹的感覺,那是病氣,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請注意。尤其是當左手臂內側有麻痛感,又有一點胸悶時,要特別注意,那可能是一向強壯的心臟所發出的求救訊號。7) 感覺/如果經常覺得累、氣短、頭痛、頭暈,甚至有暈倒的經驗,請不要忽略它。8) 情緒/如果經常無緣無故的感覺不愉快、恐懼,或愛發脾氣,可能是臟腑起了變化,導致情緒起伏不定。9) 痕/因外傷、手術而留下的疤痕,也可能成為某些慢性病的病根!如果發現疤痕顏色與皮膚顏色不協調,請不要浪費時間趕快做檢查。或是按壓疤痕時會產生疼痛感,也請及時留意。10) 扭傷/如果經常無故突然跌倒、扭了腳踝、傷了腰或硬了脖子,千萬不要以為是單純的肌肉問題,它可能是某一相關經絡或臟腑的衰弱表徵!11) 尿/如果尿變多了、次數頻繁了、漏尿、夜尿,尿色太深、太淡、起泡沫或有血色、長時間感冒不癒,代表腎臟可能因某種原因超出正常負荷,請立刻求醫!12) 推拿/當推拿師在施行治療時,請仔細感覺身體疼痛的程度、深度、廣度和型態,有助於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如果脊椎上有痛點,又深且極痛,形如釘子,那是病程已久,請不要拖延,以免誤了治療時機。防範的契機很重要為什麼要一直強調了解身體機制的重要性,因為這樣生病時,身體自己就會知道,不用等醫生照X光,自己就可以先感覺問題所在。防範的契機很重要,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是否生病,了解自己何時快要進入警戒區,就可以趕快採取行動;相反地,如果沒有採取行動,病症就會繼續發展下去。掌握問題的先機,等於是已經把病治好一半了,因為從此時開始,可以正式面對它,掌握病機與時機,就可以採取醫療行動。採取行動就是踩煞車,為自己的身體把關,把生病的風險減少一半。(本文摘自/讓身體聽你的:風行全球的活氣健康法/圓神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