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每天吃三餐飯要耗時3小時、去健身房運動要耗時2小時、看場電影也要2小時,但是您知道身為父母的您,每天只要用心地花「1小時」陪伴您的子女,就可以讓您擁有親密的親子關係嗎?臺北市衛生局為瞭解在學青少年的心理衛生概況,99年對臺北市內248所學校、5萬7,475名學生進行無記名之心情溫度計調查,結果顯示整體青少年心理困擾比例較93年及96年低(如表1),但仍有18%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心理層面的協助,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具體建議親子關係加溫的秘訣,關鍵就在相處時間、教養態度、不要溺愛、居家環境四個層面。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但對臺灣社會結構下,許多是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家長往往在辛勤工作中,而感到要有充足時間陪伴子女是一種奢求!社區心衛中心進一步說明,調查顯示如果家長覺得沒有充裕的時間,每天最少花1小時以上相處是基本上比較可以做到的。根據統計結果,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有較佳的親密感(詳表2),統計數字亦顯示親子間的瞭解程度愈高,子女的身心適應狀況愈良好。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方面,如果分成開放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四種類型。填寫父母以「開放權威」教養態度的子女在「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最低;而認為家長採取「忽視冷漠」教養態度的子女,在填寫「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則是其他教養方式的10倍。除了上述兩個在心情溫度計調查中的發現外,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再依據輔導青少年經驗的兩項建議,告知您親子關係加溫的四大撇步。每日1時最用心:雖然相關的研究皆顯示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愈長,愈有助於親子關係、身心適應及預防偏差行為的產生,但是如果無法長時間陪伴的父母,每天至少需要花1~3小時的時間來陪伴子女。開明權威最感心:陪伴時間很重要,搭配良好的親子教養方式更具功效,現今少子化社會加上父母陪伴小孩時間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溺愛多過管教,導致青少年有相當多的身心適應問題;建議父母採取「隨時開明地」面對子女成長時期遭遇的問題、「適時權威地」展現父母導正子女偏差想法與行為,與子女共同成長。不要溺愛最稱心:現今屢屢看到父母對學校反映子女在校園中有偏差行為時,只想一味要求校方檢討管教方式,或不論子女的行為如何都過度袒護,讓孩子不知道檢討及謀求改進反而醞釀了更長遠的人際關係及行為上的問題。溫馨家庭最窩心:建議在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上,運用些巧思來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例如:一起閱讀的明亮空間─室內能夠營造一個親子共同閱讀的空間,除養成小孩的閱讀習慣外,也可增進親子溝通與互動的機會。(也可利用客廳做閱讀空間的規劃)一起共用大餐桌的美好時光─晚上的用餐時間通常是家人少數可以歡聚的時光,將餐桌規劃放置在家人生活動線必經的途中,以柔和的燈光營造放鬆的氣氛,讓家人能夠在悠閒的氣氛中用餐與分享生活瑣事,增加親密感。穿透式空間規劃,親子生活一目了然─穿透式的格局安排,讓家人生活出入都經過公共空間,增加彼此互動、也更能分享生活點滴。其他例如可以與孩子一同下廚的廚房、蒐藏玩具的親子共享空間、一起佈置家居的角落等小小巧思就可以讓親子的感情增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暑假期間規劃親子互動課程如下,歡迎市民親子多加參與,如遇到親子問題時,也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諮詢專線(02)3393-7885(上班日9AM-1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