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青少年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6年針對臺北市7萬餘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4.5%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會有「不想說話」的行為反應、42.5%的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而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背後因素,有20.9%的學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0%的學生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而有16.7%的學生則是認為壓力會自然不見,但是卻有0.58%的學生表示會優先採取「傷害自己」作為紓壓的方法。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97年10-19歲青少年企圖自殺人數總計191人次,僅佔國高中職就學人口數的0.08%,該局表示有自我傷害青少年案例未被通報、或尚未被師長親友發現,特別呼籲師長加強瞭解青少年不主動表達心中困擾的想法,儘早處理青少年自我傷害,以避免自殺憾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林亮吟醫師表示,前來門診求助的自傷青少年未必都是憂鬱症患者,普遍會有情緒不開心或是不穩定的狀況、懷疑自我價值,以及有發洩不出能量的感覺。若遭逢壓力事件時,青少年就很容易因自我懷疑而有自我傷害的行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黃春偉則指出,青少年的自傷舉動,背後可能隱含著不願意表達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的困難;一名國中生自小因父母離異而與家人疏離,缺乏安全感,在青少年期渴望被認同的心理下,以喝酒、危險舉動,及偽裝有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他人的關心。黃春偉心理師建議成人注意青少年之自傷行為可能會有以下徵兆,(1)變得不愛說話、擺臭臉;(2) 變得不愛與朋友出門、放學後一個人關在房間,逃離人際關係;(3) 衝動的言語,或是負向、自我貶抑的言語;(4) 喝酒,夜不歸,網路成癮……等行為,都是可以加以注意關懷的。從事校園輔導的資深臨床心理師柯書林一語道破現代青少年好命背後的「不溝通」心態:「現在的小孩很好命,但也很悲哀;生命中找不到值得奮鬥的目標,只好抱著爽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因為找不到生命出路的感覺很悶、很憋,又不知自己特別的價值在那裡?稍有挫折,往往用蹧踏自己的方式,來突顯自我的存在。於是,抽煙、酗酒、嚼檳榔等慢性自我傷害紛紛出籠;鬥毆、搥玻璃、割手腕等更大有人在。」柯書林心理師進一步建議師長們要「以其不變觀其變」的角度來做好互動溝通:1. 接納青春期多變的行為:接納青少年用不同於師長當年的網路文化、手機文化、PUB文化來渡過青春期渴望被看見與被認同的發展歷程。2. 尊重青少年的獨立過程: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並學習放手,或是幫孩子找個「懂得聆聽」、「能貼近孩子想長大心意」的大人,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這個大人,自在地陳述自己。3. 適時展現對青少年的情緒瞭解:遇到不願訴說困擾的孩子,則以主動與細膩的方式詮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若對相關問題有疑問,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善用青少年門診 輔助身心健康發展

善用青少年門診 輔助身心健康發展#青少年

『醫師,我兒子看起來比較矮,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長高?』『醫師,我兒子尿尿有泡沫,會不會是蛋白尿阿?』『醫師,我的孩子常常拉肚子,肚子痛,會不會生了什麼病?』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醫學科 - 李佳容醫師表示,平常在青少年門診中,老是遇到許多家長詢問許多子女身體問題,擔心子女是不是生長遲緩,身體是不是有什麼疾病。的確,面對著身體及心理的轉變與社會適應發展,這個時期的孩子們,總是讓人特別操心。青少年期,泛指13-20歲的人生階段,也有人細分為青少年早期(13-15歲;國中階段),中期(16-18歲;高中階段),晚期(18歲以上;大學/就業階段)。但由於青少年的身體或心理社會發展,存在著極大的個人差異,不能單憑年齡就來評斷他的健康照護以及發展狀況。青少年除了身體的發展外,尚且包括獨立性、性別認同、自我認同以及未來生涯規劃的目標發展。雖然多數人會覺得,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是屬於相對健康的族群,但事實上他們對於自己健康的關切,是不亞於成年人的。李佳容醫師說,青少年健康促進門診,是由家庭醫學科、精神科以及小兒科共同提供健康諮詢與門診照護。提供青少年疾病治療及轉介服務、身體發展評估、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評估,以及青少年的保健照護。(一)青少年身體發展評估部分:除了針對青少年一般身體發展(如身高、體重、血壓、先天性異常、疫苗注射情形)提供訊息外;對於青少年私底下特別關心的性徵發展情形也主動提供諮詢。青少年身體上較常見的問題包括:肥胖、視力障礙、蛀牙、青春痘、痛經、貧血、蛋白尿、疝氣、脊椎側彎等等。(二)心理社會發展評估方面:針對青少年時期的發展目標(獨立性、自我認同、人際關係、性別認同)予以評估,評估青少年是否有憂鬱症、焦慮症、適應障礙、自殺問題等等。(三)在保健照顧方面:針對一些特殊事項如性行為、預防性病、避免危險行為(如抽菸、喝酒、藥物濫用、飆車)主動提供衛教。另外會評估家庭互動與同儕關係,並給予適切建議。(四)在疫苗注射方面:提供B型肝炎抗體陰性者疫苗注射;建議青少年時期應接種一次破傷風、減量白喉疫苗。提供青少年時期女性,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施打資訊 - 預防子宮頸癌。  何時要利用青少年門診呢?李佳容醫師表示,除了一般的疾病治療外,美國醫學會建議在青少年的前期,中期,後期要接受各一次的完整理學檢查以及身體、心理、社會三方面的評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比大人想像中有更多的問題存在著。但是只要陪著他們成長,主動傾聽他們的心聲以及善用青少年健康促進門診,相信這段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渡時期會更加順暢。

用愛趕走寒冷 麥子陪獨居長輩提前過年

用愛趕走寒冷 麥子陪獨居長輩提前過年#青少年

景氣很冷,台灣電力公司關心弱勢的行動不停歇;天氣很冷,一粒麥子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醫院陪伴弱勢長輩過年的傳統不中斷;在一片「漲」聲、景氣「冷」調中,志工陪伴溫暖弱勢長輩的愛心不縮水。「為愛發光」活動上,企業、民間團體、志工三方聯手一起用愛趕走寒冷。這是台灣電力公司與一粒麥子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醫院第五度攜手陪伴貧困的獨居或失能長輩過年。針對無法出門的一百多位長輩,則由基金會及東基的服務員自十三日起親送十一樣年貨到長輩家。台東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2.86%,超過全國平均的10.04%,其中獨居老人就有3040位,佔台東縣老人人口的10.1%。東基和基金會在台東縣服務的居服及送餐長輩將近四百人,服務區域從南迴線延伸到縱谷線,包括了海端鄉、池上鄉、鹿野鄉、卑南鄉、台東市、太麻里鄉、金峰鄉等七個鄉鎮市。每到歲末年初,東基都會舉辦歲末獨居老人關懷活動,這是自2000年起就持續的傳統2000年一粒麥子基金會成立後,則由該基金會主辦。今年的關懷活動是連續第五年受到台灣電力公司的贊助,正是三個單位五度聯手、五度「為愛發光」。早上八點起,就有七輛遊覽車分批發車接七個鄉鎮市的一百零三位長輩,他們都是六十歲以上、具中低收入戶資格者,也就是弱勢中的弱勢。長輩中,年紀最長的阿公是九十六歲的潘阿公,年紀最長的阿嬤是九十一歲的廖阿嬤。十一點卅分左右長輩一一就座,光明社區發展協會楊正雄理事長率領的表演團隊以熱鬧的「車鼓陣」揭開圍爐餐會的序幕。台電副總經理李漢申、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及工作人員、志工近八十人,陪同長輩圍坐成廿五桌,一起吃團圓飯。志工部份,台電台東區營業處也照往例派出二十名員工支援。菜一道一道的上桌,精彩的節目也一一登場。在基金會動感十足的「枴杖舞」後,台電副總經理李漢申、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邀請兩位長輩代表七十九歲的胡吉妹阿嬤、七十七歲的何其達阿公上台,致贈溫暖禮品「多功能枴杖」,並邀請場中所有人士一起舉杯互道新年快樂。今年贈送給長輩的多功能枴杖,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枴杖具有照明燈、警示燈、警報器的功能,長輩夜間起床上廁所時,可以用這支枴杖「照亮」前方的路,避開障礙物;長輩早起或傍晚出門運動時,也可以用這支枴杖的警示燈協助「提醒」的效果;假若長輩不小心跌倒了,還可以即刻按壓警報器,尋求外界的「支援」。首次與台東長輩一起圍爐的台電副總經理李漢申致詞時表示,雖然外頭天氣冷颼颼,但因著有志工的愛心與長輩們被溫暖的心,讓餐會顯得溫暖洋溢。他提及這五年來除了與東基和一粒麥子基金會共同舉辦「為愛發光」關懷老人外,也相繼舉辦了「希望種子──清寒原住民青少年培訓工讀計畫」及「火金姑兒童閱讀計畫」,企盼能透過老中青一系列的活動,為花東偏遠地區注入更多關懷、資源與希望。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則特別引用邱吉爾話語來感謝台電和志工的付出。「邱吉爾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用『獲得』來謀生,藉由『給予』來營造人生。感謝台電贊助所有活動經費,五年來不受經濟景氣的影響,讓愛心停歇。也謝謝志工的參與,以服務長輩來營造人生,讓人生更美好。」 百忙之中特別抽空蒞臨會場的台東縣大家長鄺麗貞縣長,提早向長輩拜年並在現場高歌一曲「愛的路上,我和你」,以及與台電陳副總合唱「感恩的心」,現場的氣氛隨著受邀的敦煌飛天古典舞團、火車頭土風舞社、台灣高山舞集陸續上台表演歌舞,會場頓時火熱起來。許多長輩在志工的鼓舞下,也站起來隨歌起舞,阿公阿嬤難得一見的載歌載舞,吸引許多鎂光燈捕捉長輩逗趣歡喜的模樣。住在池上鄉的陳阿公,第一次受邀參加圍爐也是首度上五星級飯店用餐,難掩興奮之情,全程緊盯著台上的表演,熱情的給予回應,並向身旁的志工連聲道謝。餐會後,長輩在志工的協助下前往大潤發採買年貨,樂得將一千元禮券化成一件件年貨帶回家。陪同的志工隨身帶著紙、筆、計算機,為長輩記帳。或許是幾年下來累積的經驗,讓阿公阿嬤幾乎早早列出採買清單,甚至還有長輩自備箱子準備好好裝滿年貨。一位阿公一位阿嬤,五分鐘內分別都購買鍋子,是最快完成採買的長輩。大部份的長輩都以購買日常用品為主,諸如米、洗衣粉、奶粉、食用油、衛生紙等等,不過還有阿嬤顧及兒女的需要,特地為女兒挑了一件外套。走出採買會場,每位長輩都笑逐眼開的滿載而歸,這年也因著大家聯手用愛溫暖長輩,讓長輩能安度一個好年。另無法在昨日出門的一百多位長輩,也將會在近日內陸續從服務員手中收到十一樣的年貨。

新增社區關懷服務車 東基行動更有力

新增社區關懷服務車 東基行動更有力#青少年

長期關心東基及台東的台北市東億獅子會(國際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台北市第125(東億)分會),繼十年前捐款幫助台東基督教醫院興建醫療大樓後,十日再度捐贈一輛「社區關懷服務車」給東基。捐車儀式上,東基院牧室主任李明福牧師、東基副院長馬堅毅醫師、東億獅子會會長陳尚耀、台東縣長鄺麗貞、東億獅子會前任會長陳良通、台東縣議會議長李錦慧等六人共同為新車剪綵。 東基副院長馬堅毅醫師表示,感謝東億獅子會對東基的支持,以及對台東的關心,這輛車將投入社區關懷服務之用,例如:獨居老人送餐服務、獨居老人繄急救援連線、居家護理、居家照顧員到宅協助、社區型老人日托關懷服務站、社區型兒童課後輔導、青少年得勝者課程、大武線假日及夜間急診醫療等服務。 東億獅子會一行廿七人從台北專程前來台東參加捐車儀式,隨後參觀東基日前啟用的「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

醫師呼籲:預防兒童糖尿病 家長最重要

醫師呼籲:預防兒童糖尿病 家長最重要#青少年

自從四歲那年醫師診斷孩子罹患了『第一型糖尿病』起,趙小姐(化名)開始積極了解糖尿病,透過醫院的衛教資訊,才知道除了施打胰島素之外,控制熱量攝取並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是遠離糖尿病併發症的不二法門!趙小姐(化名)的孩子現在已經是個五年級的小大人了,也開始了解媽媽的用心,在想吃甜食卻不能如願的時候,心裡還是懂得感激總是叮囑他少吃多運動的母親,平常也養成固定騎腳踏車、搖呼拉圈的習慣,還拉著學校裡的好朋友跟著一起做運動。趙小姐(化名)說,儘管時常對孩子耳提面命均衡飲食的重要,但每當看到剛放學的小朋友們圍著雞排攤搶著購買這些香噴噴的高熱量食物,除了為必須戒口腹之慾的孩子感到心疼,也不免為這些小朋友未來的健康狀況感到憂心!臺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主任,台灣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林宏達醫師表示,過去的流行病觀點認為,兒童糖尿病皆以第一型糖尿病居多,但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運動不足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兒童肥胖人數急速增加,全球皆呈現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台灣平均每100位糖尿病人中就有1位是學童或青少年糖尿病友,也就是說全台120萬糖尿病患者,其中就有高達1萬個孩子得到糖尿病;當大多數人的觀念還停留在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同時,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已逐漸威脅到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因此,預防兒童糖尿病是家長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預防兒童糖尿病 家長最重要根據資料顯示,台灣6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族群中最胖的5%,幾乎都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而評量顯示為過重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遠比一般兒童高出10倍,評量顯示為肥胖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甚至比一般兒童高出19倍,由此可知「肥胖」是導致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糖尿病極為重要的因素。林宏達醫師指出,只要針對飲食習慣進行積極管理、並且控制體重,是可以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只不過孩子的自制力通常較差,此時家長的態度及作為就顯得非常重要。林宏達醫師說,父母親有責任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健康生活的概念,臨床上常見同一個家族中有數位第二型糖尿病病患一起來掛門診的情形,這是因為飲食失當加上缺乏運動習慣,導致全家陷入糖尿病風暴的危機。他建議,家中已有肥胖兒童的父母應參考行政院衛生署發布之7-12歲兒童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表,為孩子設計每餐菜單並照表操課,同時避免高油、高鹽、高糖分的食物,這樣不但能提供發育中的兒童各種營養成分,也能有效控制熱量的攝取,杜絕偏食習慣。另外,家長應加強對孩子飲食的引導,在家裡不放置誘惑的食物,按照擬定之清單採購食物避免亂買,平日盡量減少孩子食用油炸物、速食、碳酸飲料的機會等方式,都能有效降低兒童的零食攝取量。此外,家長也應培養孩子定時規律的運動習慣,每週至少應運動3天,每天至少30分鐘,這樣不僅可有效控制體重,還能促進骨質的健康。另一方面,也可積極規劃全家共同進行的活動,如爬山、騎腳踏車等等,而非放任孩子在電腦、電視機、或書桌前一坐不起,如此不但能增加運動量,還能夠促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潛移默化地養成管理自我健康的好習慣。 ■預防勝於治療 防治『糖糖危機』要從小開始「每一位孩子都不想得到糖尿病!」,這是聯合國呼籲全球配合2008年世界糖尿病日「重視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問題」的口號,林宏達醫師表示,由於糖尿病初期症狀十分不明顯,孩童或家長很容易就會忽略,倘若未能及早發現、給予療護控制糖尿病,這些兒童糖尿病患將有可能在三、四十歲正值青壯年時期就需面臨可怕的「糖糖危機」,發生失明、腎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截肢等可怕的併發症,不僅威脅個人健康、增加家庭醫療費用支出、影響生活品質;對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嚴重的衝擊。目前全球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問題皆十分重視,聯合國已經連續兩年將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關注在「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預防」上。林宏達醫師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是兒童第二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防治概念,孩童的父母、老師、校護對於糖尿病警訊應有充分的認識,從小培養孩童均衡健康的飲食概念,養成規律運動的健康生活型態;台灣糖尿病協會多年來舉辦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演講比賽的宗旨就是要把「遠離肥胖」與「改變生活習慣」的預防觀念傳播出去,並深植孩童及家長心中,藉由孩童分享糖尿病衛教知識,鼓勵其他小朋友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並齊力呼籲全國民眾防治糖尿病要「從小開始」。

培養「瘦」體質 從小作起

培養「瘦」體質 從小作起#青少年

陪著研究所剛畢業的兒子來找營養師,這位「孝子」型的母親娓娓道出心中的憂慮:「我以為他長大抽高就會變瘦,哪知他是長高了卻沒有變瘦;在讀書期間又怕他沒營養沒體力,從來也沒有節制他的飲食……醫師說他血壓不正常和肥胖有關,加上家族有高血壓的病史,他非減肥不可,否則心臟疾病、腦血管問題發生的機會就會很高……」傳統的眼光,白胖可愛的孩子是父母的成就。疼愛兒女的父母盡其能事的給孩子吃最好吃的,有的家長甚至還會以零食點心來巴結孩子,在滿足孩子慾求的同時卻很少想到孩子身體真正的需求。根據研究,肥胖的小孩(特別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在九十五百分位以上的小孩)成年後有一半以上的人繼續肥胖,也就是說50%的胖小子長大以後就是胖子。所以,與其以後為他們可能有的新陳代謝疾病和外表形象的麻煩來傷腦筋,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預防肥胖。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 張靜芬營養師,從一群先後參加減重班的國小四至六年級小朋友的飲食日記中,整理了幾點值得家有小胖子的父母來參考:1. 外食太頻繁從一早,為了給自己和小孩多十分鐘的賴床,早餐通常無法準備,就只好在上班上學的途中採取外食。早餐店的蛋餅、三明治、水煎包加奶茶,這樣的方便雖然提供了高油和高糖,卻只能維持二至三小時的飽足,學童常在十點左右,肚子就餓了。外食的早餐平均有450~600大卡的熱量(例如:蛋餅一份350大卡+400cc(毫升)奶茶180大卡=530大卡)而且脂肪含量高。如果父母提早十五分鐘起床,在家裡自製:土司兩片夾水煮荷包蛋、番茄(280大卡)+一杯240cc的低脂牛奶(120大卡)就是高蛋白低熱量(<400大卡)的早餐了,比起早餐店的是既營養均衡又可控制油脂和熱量。張靜芬營養師指出,若每天能減少攝取那多餘的100~200大卡的熱量,一年下來減五至六公斤體重是相當輕易的。因為多餘的熱量累積到7700大卡就會增加一公斤體脂,相反的,減少7700大卡也可減去一公斤體脂。2. 飲料代替飲水多餘熱量的累積就會造成體重的增加,要控制體重最該避免的就是不必要的飲料。雖然水分是身體必須的,尤其是好動的兒童需要隨時大量的補充水分,然而飲料不只提供水分還提供多餘的熱量。一般加糖的飲料(無論是瓶裝、鋁箔包或泡沫紅茶店)每cc大約有0.4~0.8大卡的熱量,例如:一小瓶養樂多100cc就有90大卡,一杯奶茶就有180~200大卡的熱量,喝愈多就胖愈快。如果不提高警覺趕快改成喝水,體重會很難控制。3. 忽略了隱藏式油脂原以為小胖子大多喜歡吃炸雞、薯條等高油脂的西化食品,但從減重班小朋友的飲食日記中發現,這樣的比例並不高。因為炸雞、薯條這種「看得見」的油脂大家已有較高的警覺性,但是卻常忽略了「隱藏式」的油脂。父母常給孩子吃肉燥飯、肉絲炒麵、蛋炒飯、米粉炒等,這些食物除了主食的部份還外加相當高的油脂,一碗炒飯就比一碗白飯至少多了一湯匙油。另外香腸、熱狗、貢丸、麵包、蛋糕這些食物吃起來不油膩,又無法像炸雞可以剝皮,所以其中的高飽和油脂(豬油、奶油)就理所當然的被吃下肚了。張營養師建議,父母們應該要注意「隱藏式」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減少提供這些食物的頻率,從每週二至三次減少到每二至三週一次,孩子的體重就會有所改善。 兒童及青少年因為正值生長發育期,減重方法和成人不同,不可過分的限制熱量。重點是,一定要節制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並且養成好的飲食習慣。而飲食習慣的養成,家庭經驗和父母的堅持是責無旁貸的。體重控制由家庭做起,愛孩子但不要寵他,更不要做個讓孩子「瘦」不了的父母哦!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抹片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抹片#青少年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將獎項頒給發現子宮頸癌元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或稱HPV病毒)的德國科學家哈拉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此為諾貝爾獎史上頭一回頒給婦產科領域疾病,意義非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醫師魏志尚表示,豪森博士在1977年發現HPV病毒,一反當時學界傳統認知,指出子宮頸癌並非遺傳,而是病毒導致。這樣發現也讓人們深究HPV病毒致病機轉、最終促成子宮頸癌疫苗開發和問世,成為近代公衛史上卓越成就。魏志尚說,全球約有50~80%的人終其一生曾被HPV病毒感染。該院區HPV病毒檢查結果中,有21%女性呈現HPV篩檢陽性。子宮頸癌疫苗問市是女性一大福音。豪森博士在發表諾貝爾獎得獎感言時表示,除了子宮頸癌,HPV病毒和更多癌症有關聯,如婦女陰道、外陰癌及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提供子宮頸癌疫苗預防接種服務,此疫苗涵蓋病毒型別為第16、18、6、11型HPV 病毒。不僅能預防子宮頸癌,對於陰道癌、外陰癌前病變也有良好預防效果;此外在疫苗施打下,也發現了針對第6、11型病毒所導致的生殖器疣有逹95%防治效益。魏志尚強調,其實生殖器疣臨床上相當常見,帶給女性困擾除了尷尬、可能不斷復發還有治療過程不適。生殖器疣並非只有所謂「壞女孩」才可能罹患,在臨床上發現患者也有一般家庭主婦、年輕女學生甚至單一性伴侶女性,所以菜花防治也是子宮頸癌疫苗研發下的正向附加效益。他說,由公共衛生角度看來,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是相當有效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以「疫苗+抹片」為預防子宮頸癌初級、次級防護。女性若能在尚未感染病毒前接種,能帶來更好保護效果。以中興院區為例,婦產科今年度也施打約500支疫苗。截至目前為止施打經驗也顯示疫苗安全性相當良好,臨床上不良反應、副作用也極少見。

拉迷途兒一把 用愛灌溉希望家園

拉迷途兒一把 用愛灌溉希望家園#青少年

幫助迷途少年重回正軌是慈懷基金會十七年來永不放棄的堅持,為了收容更多需要關懷的迷途青少年以及提供更完善的服務,今年發起了「有你就有愛 一起灌溉希望家園」公益活動,此次公益活動邀請包小松與卓義峰擔任公益大使,共同為爲慈懷園中途之家發聲,呼籲社會大眾伸出援手幫助新家園早日完竣,讓迷途兒有個安置照顧的避風港。包小松與卓義峰此次除了擔任迷途少年的愛心大使外,在活動開跑前便率先於中秋節前夕到慈懷園中途之家陪同園童們,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分享他們曾經叛逆的故事以及在音樂路上的艱辛路程,來啟發這些迷途少年;而卓義峰更將專輯中的「未來」獻為公益活動主題曲,除了當起音樂老師教唱之外,也當場秀了一小段他高亢的歌喉,甚至還有小朋友問卓義峰:「你聲音這麼高,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啊?」,逗得全場大笑。據統計,在台灣平均每年有上萬名的孩子,因為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時常出現在街頭流浪、遊走邊緣。慈懷基金會附設「慈懷園」中途之家提供失依、行為偏差、中輟之青少年及兒童一個成長、學習的環境,目前租用的房舍面臨潮溼滲水、光線及空間不足的情況,因此興建新園成為最急迫的事,新園興建計畫在各界愛心的協助下,總工程費約一億一千萬元,已獲得內政部兒童局及宜蘭縣政府補助約六千萬元,目前已籌募兩千四百萬。園區已搭建到二樓,卻面臨經費仍短缺兩千六百萬元的困境,尚需各界奉獻愛心,協助最後一步的努力達成,就能讓遊走邊緣的失愛孩子們有個療傷止痛的家園。公益記者會上,慈懷園曾經輔導的個案「賴打」,現場分享他那段流浪在公園並以當乞丐為志願的日子,以及吃立可白、沙拉脫、原子筆水等脫序行為的轉變。而慈懷基金會高齡八十歲董事長韓秦秀葉女士及兩位公益大使也共同點燈,讓「愛的家園」展現光芒,如同愛心大眾的愛照耀著迷途孩子們,指引著他們正歸的路途。此次活動即日起至明年1月底前,凡捐款滿500元送專屬手機吊飾擦布,捐款滿3000元送講義雜誌半年份。呼籲所有民眾都能盡自己所能,為迷途兒出一分力。(活動相關訊息,可至慈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http://www.tzhu.org 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