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甘油脂

糖尿病患血油高多運動 營養師:跑步、游泳都不錯

糖尿病患血油高多運動 營養師:跑步、游泳都不錯#三酸甘油脂

現代人工作忙碌、外食人口隨之增加,加上飲食精緻化,因而造成不少國人有血油過高的情形發生,所謂血油過高就是「高血脂症」。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王昱鈞表示,血油高的民眾要相當注意油脂攝取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若又有血油高的問題,除了飲食注意,多運動也很重要。」當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等超過正常值,就是血油過高;根據衛生署指出,血中膽固醇或相關的脂蛋白的理想數值應是:膽固醇 < 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100mg/dl、三酸甘油脂(TG) < 150g/dl、高密度脂蛋白 > 40mg/dl。營養師王昱鈞說,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能偏高,尤其糖尿病人要很注意血中油指的控制,如果血油過高,很易併發心血管疾病;她表示,「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建議,將所有糖尿病患都視同有心臟病病發史。」因此,糖尿病患者若血油太高,就必須把握一些生活與飲食原則;王昱鈞表示,「患者要控制理想體重,並控制油脂攝取量,因為高油脂飲食可能會造成大腸與直腸癌、乳癌、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此外,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王昱鈞說,香腸、培根、豬油、雞鴨豬魚皮、瑪琪琳、油炸物等高油脂食物要盡量避免,且少用沙茶醬等高油調味料,並多攝取瘦肉類如雞肉、魚肉等,牛奶則盡量選擇脫脂牛奶。王昱鈞建議,糖尿病患血油高者,除了油脂攝取量控制,也要多攝取蔬菜,因蔬菜可幫助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防便秘、增加飽足感、防癌等,並戒菸酒,多做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

妳的腰圍有幾吋?腹部脂肪太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妳的腰圍有幾吋?腹部脂肪太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三酸甘油脂

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達36.9%,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除了BMI以外,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31吋或80公分,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脂肪不是一天養成的,肥胖的形成與飲食習慣及運動行為有密切關連,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行為及缺乏運動的靜態生活,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BRFSS)結果發現,女性天天攝取五蔬果比率僅為三分之一強(37.4%),每週運動3天及以上,每天至少20分鐘之比率不到三分之一(28.8%)。另外,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0年「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僅有18.3%的成年女性每天或幾乎每天量體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成年女性腰圍不可超過31吋或80公分,建議每週減重不可超過1公斤,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並提供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聰明吃:每天實踐少糖少鹽少脂肪,多蔬多果多健康。 快樂動: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沒有機會固定運動者,平時留意增加身體活動量。 天天量體重: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已於1月24日開跑,教導國人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歡迎民眾與親朋好友揪團至各地衛生局報名參加,透過各縣巿衛生團隊的協助,指導民眾正確的減重方式及維持健康體重,並藉助團體的力量,互相提醒,一起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技巧,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一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延伸閱讀「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030

嗜脂益生菌可以減脂嗎?

嗜脂益生菌可以減脂嗎?#三酸甘油脂

提到喝優酪乳減肥的迷思,就得來提一下「嗜脂益生菌」這種「神奇的物質」。它的神奇又來自購物頻道的「魔術表演」了,廣告聲稱你平常愛怎麼吃油膩的食物都沒關係,只要吃下嗜脂益生菌,它就會把你腸道的油脂吃光光。這下你也不必節食,也不用靠運動,躺著都會瘦。天底下真有這麼好的事?懂一些微生物的人就會知道,在天然的菌種裡根本沒有什麼「嗜脂益生菌」的菌株,這是商人創造的噱頭。我知道某些益生菌會阻斷膽汁中的膽固醇在小腸中被再吸收。益生菌的確能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但真要用此點來解釋這些益生菌可以吃掉腸子中的油脂,進而達到減重,這真的太勉強了。大家很清楚,其實藏在脂肪細胞中的主要油脂是「三酸甘油脂」而不是膽固醇,那些能夠幫助減重的益生菌要清的應當是腸道中的「三酸甘油酯」。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若真的有吃「三酸甘油脂」的菌,我們得吃下的數量一定要非常多,這樣才能清掉體內所有的油脂。或許克制自己少吃一點油脂,會比等著那些「益生菌」來幫你吃腸道中的油脂來得實際。儘管沒有嗜脂益生菌,但作者不反對在減重時,補充一些益生菌,理由有以下兩點:補充益生菌可以改善便秘大家都知道,便秘常和肥胖脫離不了關係。常態性的便秘會讓糞便一直堆積在腸道中,致使一些毒素一再被吸收,干擾正常的新陳代謝。排便很正常的人比較不會有肥胖的問題。想減重時,除了多吃蔬菜,也可以適量補充一些益生菌,加速腸胃蠕動,刺激排便。補充益生菌可以延緩血糖的上升益生菌其實很喜歡以葡萄糖當食物,如果腸道中有過多的糖類,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忙吃一些。在它的幫助之下,可以不讓太多糖一下子被吸收到體內,一旦血糖的波動幅度不大,體內的胰島素就不會大量分泌,導致脂肪快速堆積。因此,在適當的飲食控制與運動配合下,補充一些益生菌,我認為對體重控制有幫助。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uho.com.tw/book.asp?id=973

肝指數異常 你的健康也亮起紅燈

肝指數異常 你的健康也亮起紅燈#三酸甘油脂

一位40歲左右男子,帶著檢驗所的肝指數異常檢查報告焦急地來院,詢問他是不是有肝硬化?或是肝臟長了腫瘤?經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而且也沒有B型或C型肝炎,該病患才鬆了一口氣!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洪紹仁醫師表示,常會有人拿著檢驗所、診所或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AST/ALT)的報告,緊張地來門診詢問,甚至有年輕人擔心因此延遲入伍當兵的時間。肝指數異常通常是某些因素導致肝臟發炎,有的人會擔心肝臟是否長了什麼東西?是不是肝硬化?但是大多數人經進一步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並沒有發現其他常見的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就像是上述個案。洪紹仁醫師指出,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喝酒、血糖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少數則是因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等)、接受腸道手術等。近年來因國人飲食不當,罹患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三高的人數上升,脂肪肝的人口也隨之增加許多。平均3至4個成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遠高於以往的國病-B型肝炎的15-20% 及C型肝炎之4%,值得大家警惕。洪紹仁醫師表示,肝臟內堆積脂肪超過5%,就稱為脂肪肝,起初會引起肝細胞發炎,數年後逐漸發生纖維化,少數嚴重脂肪肝在數十年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另外像動脈血管粥狀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等疾病在數十年間會一一浮現。因此脂肪肝可當做一種警訊,告知我們健康已亮起紅燈。脂肪肝初期沒有症狀,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現象,所以易被人忽視。診斷脂肪肝最簡便的方法是腹部超音波,其準確度高達97%。值得注意的是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干擾超音波穿透,有慢性B肝或C肝的民眾若要藉由超音波早期發現小的肝腫瘤,應該要避免有脂肪肝。洪紹仁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可治療脂肪肝,須針對個人發生脂肪肝成因加以矯正。如果因是喝酒、糖尿病或血脂肪高、肥胖所引起的,則要戒酒、少吃甜與油膩食物,服藥控制好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多運動(一周至少三天,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並減重(體重增加則脂肪肝變嚴重,體重減輕則脂肪肝會改善)。脂肪肝是日積月累慢慢產生,配合醫師查明原因後,遵從上述方法,假以時日,脂肪肝自然會改善。

台商上陸五年健康掉1成 ”食”在要謹慎!

台商上陸五年健康掉1成 ”食”在要謹慎!#三酸甘油脂

中國大陸爆發毒奶事件後,台商也慌了!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9月毒奶新聞曝光後,短短一個半月內台商返台健診人數已較去年同期增加1.6倍,9月、10月個人化健康管理療程,月平均人數也比今年上半年成長1.3倍。聯欣診所林美秀院長表示,台商腸胃健康愈來愈差,主因之一即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環境。■ 台商腸胃異常逐年增加1-2成 飲食問題為元兇聯安追蹤近五年台商受檢者的主訴問題與健診數據,發現腹脹、腹瀉、便秘、胃痛等「腸胃不適」症狀,持續高居台商健康困擾首位。進一步分析台商十大健康異常,發現五年來健康異常不外乎是「胃發炎、痔瘡、脂肪肝、體重過重、食道發炎、三酸甘油脂偏高、大腸瘜肉、十二指腸潰瘍、食道逆流以及肝臟指數GPT過高」,其中腸胃道相關疾病就佔了6項之多!而五年前、五年後,罹患大腸瘜肉從18.9%上升為42.7%,增加2成4;痔瘡則從66.9%上升為89.5%,增加2成3;而胃發炎、食道發炎、食道逆流的異常比例也都增加了近1成左右;數據顯示五年來台商腸胃問題越趨嚴重,異常比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林美秀表示,台商面臨諸多危險因子,其中不良飲食習慣與環境不佳對於健康影響最深,雙重影響下構成台商腸胃、肝臟的健康異常元兇之一!《台商常見不良的飲食習慣》1.高達74%的台商烹調方式不佳,習慣以煎、炒、油炸、碳烤、煙燻、醃漬方式處理食物2.55%仍有睡前3小時進食的習慣3.51%每日飲水量低於2000c.c.4.44.5%礙於交際應酬需時常飲酒5.31%用餐時間少於10分鐘6.29.4%偏好鹹、辣、酸、甜等重口味。《台商常見的飲食環境》1.常駐工廠,三餐加宵夜只有重油重鹹的大鍋飯選擇2.員工餐廳裡蔬菜、水果比例低3.料理鹹度也比台灣的口味重4.下班時間晚,晚餐幾乎成了宵夜,睡前3小時進食為常態5.整體飲食衛生環境普遍不佳(水質差、廚工衛生習慣不佳,黑心食品多)一對長期在大陸工作的王姓兄弟(化名),在毒奶事件爆發後,哥哥特地帶著弟弟、弟媳做健康檢查。檢查後發現,在大陸經商最久的哥哥問題最少,但弟媳,除了腸胃問題外,也出現血管壁肥厚和膽固醇偏高的情況。林美秀院長發現問題癥結在於飲食,因哥哥三餐由私人廚師烹調,食材新鮮、烹調方式少油炸、多蒸滷;弟弟與弟媳則多在員工餐廳吃大鍋飯,烹調方式多快火炒、油炸,食材也常是加工肉品,因此造成三人的健康落差。林美秀建議調整員工餐廳的烹調方式,以蒸、滷取代油炸,以新鮮肉類取代香腸等加工食材,目前兩人腸胃不適症狀已逐漸改善,心血管相關指數也在穩定控制中,健康也已逐步恢復。■ 落實1+364天健康管理 長期身處異地打拼的台商,不像台灣民眾可隨時安排健診或就醫,因此林美秀提出定期健診三對策:1.掌握自身健康狀況,除了基本健康檢查之外,應加強腸胃、肝臟、心血管的篩檢;2.有不明原因的疲倦、頭痛、水腫、腹瀉等症狀,或深受慢性疾病困擾者,可進行細胞功能醫學檢查找出不適原因;3.工作忙碌而容易忽略追蹤健康異常的企業經理人,更應具備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與照護觀念。林美秀指出,擔憂大陸飲食環境的台商,可參考「4321黃金均衡健康法則」,即用餐時餐盤分成四等分,其中三等分應為植物性食品,即二等分攝取四類不同顏色的蔬菜,另一等分盛裝非精緻的五穀雜糧做為主食,最後一等分則是肉、蛋、奶、魚、豆腐(豆類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只要掌握飲食中植物性食品與蛋白質食品的攝取比例、注意食材新鮮度等原則,適時搭配補充如肝解毒輔酶、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纖維及益生菌、消化酵素等保健食品,就可儲備健康本錢、全力打拼。

你是脂肪肝高危險族!?自我檢測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

你是脂肪肝高危險族!?自我檢測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三酸甘油脂

曾經做過腹部超音波的朋友,想必對脂肪肝不陌生。很多原因會造成脂肪肝,習慣上我們將脂肪肝區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顧名思義是因為喝酒所導致的,酒精不僅會引起脂肪肝,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當然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機會,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與預防,很簡單就是「不要喝酒」。臺安醫院一般內科-蔡青岩醫師表示,不喝酒的人產生的脂肪肝,50-100%的人同時有體重過重、50-60%的人同時有高血壓,50-60%的人同時有血脂肪異常現象。目前相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源頭是來自「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98%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具有胰島素阻抗性,8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同時也是代謝症候群病人(Metabolic Syndrome)。什麼樣的人有代謝症候群?我們採取一個最容易了解的定義:1. 腹圍(腰圍):男性≧40英吋或102公分,女性≧35英吋或88公分,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遺傳傾向的,定義稍為嚴格一些,女性上限是31-35英吋,男性上限是37-39英吋2. 三酸甘油脂≧150mg/dL3. 高密度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4. 血壓≧130/85mm Hg5. 空腹血糖≧100mg/dL以上5項,只要符合3項以上的人,就是屬於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也就是脂肪肝的高危險族群。為什要麼特別注意脂肪肝呢?因為脂肪肝相關的代謝症候群患者,產生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5到3.0倍,產生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蔡青岩醫師強調,雖然代謝症候群患者剛開始時,僅僅是腹部肥胖,但是如果不注意,隨著時間,其他的危險因子就會逐漸顯現,一旦產生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緊接著就是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血管阻塞;萬一產生糖尿病時,容易併發腎衰竭、糖尿病相關心肌病變,以及各式各樣的神經病變。如果合併罹患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時,生存的品質將會大打折扣,當然死亡率也會增加。此外,脂肪肝不僅僅是脂肪堆積,脂肪肝依嚴重程度可以區分為脂肪肝疾病、脂肪變性肝炎(NASH,發炎和纖維化)、甚至會轉變為肝硬化。日本曾經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患者進行長期追蹤,總共205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發炎患者,其中64位患者一開始肝臟已經有纖維化現象,在平均60.3個月(20-137個月)的追蹤時間,發現了7位病人產生肝癌,統計上,5年肝癌累積發生率為22%。脂肪肝不僅僅只是一個症狀,近幾年來,我們已經逐漸認清脂肪肝是一個症狀跟慢性B、C型肝炎一樣,會導致肝癌的疾病。其中,非酒精性肝疾病會產生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蔡醫師提醒必須謹慎看待。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三酸甘油脂

您知道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嗎?它可以當作人體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所以現代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指標已經不只是單純看血糖的高低值,而是以糖化血色素值作為控制良好與否之指標。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糖尿病人大多會去瞭解血糖值的高低,作為是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不過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形,且可能受到疾病、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影響,而有起伏變化。所以有些糖尿病人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希望有較低的血糖值,但醫師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大安糖氏家族~控糖樂活班」的學員蔡裕憲先生在退休前常因應酬多,暴飲暴食而導致罹患急性胰臟炎,甚至病危,接著出現糖尿病合併症。歷經10年糖尿病病程,開始省思自己的生活習慣,也了解控制血糖是自己的責任,學習自我健康管理,除了規律服藥、飲食及太極拳運動控制。另每日早上飯前及睡前積極監測血糖,透過「大安糖氏家族護照」做健康監測紀錄及運動紀錄,定期就醫時主動與醫師討論追蹤糖化血色素,經過12週積極自我血糖控制後,飯前血糖值由原先165mg/dl降至101mg/dl、糖化血色素由11.4%降至7.7%,連三酸甘油脂亦由259 mg/dl降至157mg/dl,可說是自我血糖控制成效卓越,亦可作為其他糖尿病患者之學習典範。

病症的警訊,代謝症候群切莫忽視

病症的警訊,代謝症候群切莫忽視#三酸甘油脂

一位家住沙鹿,60多歲的許姓女士,最近總覺得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即使維持原本的作息與飲食習慣,但體重就是不聽話,直線上升,控制不下來,而且她也發現體力不濟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噓噓、胸口悶悶,上下樓梯時更是費力。她擔心自己罹患了什麼疾病,於去年還特別到心臟科看診,並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也未發現異狀。直到今年,她到醫院接受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後,才知道自己已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員,再不好好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恐怕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很高。光田綜合醫院健康檢查中心王牧群醫師表示,國人代謝症候群的比例不斷上升,代謝症候群並非一種疾病,而是透過指標項目的檢查結果,定義是否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進而能讓民眾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前預防。我國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指標包括腰圍、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與血壓等五項。腰圍女性大於80公分,男性大於90公分,三酸甘油脂高於150、男性HDL-C低於40或女性低於50,空腹血糖高於100,血壓大於或等於130/85,就都算是不正常,只要上述五個指標項目有三項超出正常值,就代表有代謝症候群。王牧群醫師指出,這位許姓女士於門診進一步安排核醫科心肌檢查仍無異常,除了腰圍超過80公分外,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都過高,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的毛病與這些潛藏於體內的危險因子脫不了關係,若不提早預防保養,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的風險會很高。目前許女士在光田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已積極透過飲食與運動調整健康狀況,飲食方面,以清淡的「3低」飲食(低油、低鹽、低糖)為主,運動方面則掌握「333」原則(每周3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每次心跳速率達130下),相信持之以恆,定期追蹤,健康狀況就能有所改善。另外,患有心臟病的民眾運動方式則需依心臟科醫師的建議來進行。近年來,國人生活習慣多吃少動又作息不正常,已使代謝症候群的年齡層下探,不少人年紀輕輕健康狀況就拉警報。醫師提醒民眾,即使診斷出為代謝症候群,只要在醫師協助下積極矯正生活與飲食習慣,還是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症狀輕者甚至能恢復正常數值。而40歲以上的民眾因代謝功能下降,需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定期至醫院或健康檢查中心接受健康檢查,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