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冬季,隨著氣溫逐漸轉涼,不少人會用電暖爐取暖、喝熱湯、泡熱水澡等,不僅能讓身子暖和起來,也是冬天的一大享受。不過,家長要注意其中的隱藏危機,若孩子不小心燒燙傷恐會造成嚴重後果。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整理「燒燙傷4大危險處」,並分享燒燙傷的急救步驟,提供給各位家長參考。
時序進入冬季,隨著氣溫逐漸轉涼,不少人會用電暖爐取暖、喝熱湯、泡熱水澡等,不僅能讓身子暖和起來,也是冬天的一大享受。不過,家長要注意其中的隱藏危機,若孩子不小心燒燙傷恐會造成嚴重後果。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整理「燒燙傷4大危險處」,並分享燒燙傷的急救步驟,提供給各位家長參考。
嬰幼兒進行高壓氧治療不用怕!一名2歲女童因為掀翻熱湯,導致胸前有大面積2~3度燙傷,後續轉往童綜合醫院治療。醫師除了進行清創手術、美容敷料治療外,家長希望孩子傷口癒後與皮膚修復更好,醫療團隊再安排進行高壓氧治療,進行5次高壓氧療程後,目前女童燙傷患部新皮膚增長恢復狀況佳,家長也對傷口復原狀況感到滿意。
燒燙傷傷口修復慢,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促慢性傷口癒合!一名58歲女性因工作受傷而導致胸部及臉部熱油燙傷,自行治療但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慢性傷口無法癒合好。經轉診至郭綜合醫院被評估為2~3度燒燙傷,佔12%燒燙傷總表面積。後續,經適當住院麻醉清創及藥物、雷射、類固醇注射、PRP注射及濕敷之複合式治療後1個月,傷口組織已完全癒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讓家成為最危險的地方!燒燙傷為兒童最常見意外住院的原因之一,很多燙傷意外都是源於照顧者的一時疏忽,奇美醫學中心針對2011年1月至2017年4月間,在奇美醫學中心燒傷加護病房因燒燙傷住院的病童(未滿18歲)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住院人數195人,約佔總住院人數23.1%,熱液燙傷位居第1,佔89.2%。64.1%事故發生在3歲以前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燙傷中心護理長紀婉玉表示,意外事故最容易發生年齡在3歲以前,佔64.1%,男孩比例佔56.9%,受傷地點大部份都在自家環境,大多數燒傷傷口面積較小且表淺,有8.7%的病童接受手術治療,其中17.6%的病童曾歷經2次手術。針對兒童燙傷原因,主要為兒童拿取熱溶液不慎導致燙傷佔47.2%,其次則為食用泡麵/碗麵不慎弄翻佔10.8%,接著則為兒童碰撞到大人導致手上食物潑灑或翻倒在病童身上佔6.7%,少數因電線未置妥導致兒童拉扯而翻倒受傷佔2.6%。兒童接觸性燒傷多是源於好奇兒童接觸性燒傷主要在於機車排氣管燙到、火焰燒傷主要在於玩放煙火、電燒傷主要玩插頭、化學性燒傷主要在於化學清潔劑擺放不妥而誤觸。提醒家中有兒童的照顧者們應注意下列事項,以預防兒童意外燒傷,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1) 一定要特別注意家中熱茶、熱湯的擺放位置。2) 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長,以免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熱水或熱湯拉下來而燙傷。3) 食用時,應注意食物溫度,避免燙傷,尤其食用湯類時。4) 教導孩子不要在廚房及客餐廳奔跑外,端拿熱溶液食品時也注意前後左右情況。5) 教導孩子不要自己開水龍頭和開飲機等熱水。6) 外出時,注意避免孩子被摩托車的排氣管燙傷。7) 盡量不要讓孩子有接觸火源的機會。8) 將家中插座裝上安全蓋,防止小朋友拉扯或玩耍。9) 清潔劑(尤其是化學性清潔劑)應擺放於兒童不易觸摸之處。10) 使用電水壺或其它電器類,請注意電線擺放,避免拉扯翻覆導致兒童受傷。兒童燙傷意外,多數因為小孩處於學習、好奇、認識及探索的時期,增加兒童在家受傷的機會,紀婉玉護理長強調,只要照顧者多一分關注,孩子就能多一分安全,才可打造一個真正安全舒適的「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1歲男性是工廠的作業員,某日在開放空間執行零件拋光作業時,鉚釘不慎掉入內有香蕉水的清洗溶劑器皿內,引起器皿著火,個案因施力過大,香蕉水反而噴濺到自己的身上,導致全身二度至三度體表面積30%的燒傷,個案燒傷後併發右側中大腦動脈梗塞,也接受了腦部手術,出院繼續接受復健並轉往長期照護機構。氫氧化鈉粉末加熱水 放熱造成化學性灼傷33歲男性為金屬零組件清洗作業員,某日因補充氫氧化鈉粉末於含有熱水的桶子時,產生大量放熱和噴濺,造成個案的臉部、左上肢與軀幹全身二度至三度體表面積10%的化學性灼傷,及合併左眼角結膜破皮、左上臂嚴重疤痕,經過清創和植皮手術後,上肢活動受限,使用壓力衣復建後已成功返回職場工作。職業性燒燙傷常發生於年輕工作者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燒燙傷是常見的嚴重外傷之一,職業性燒燙傷的原因中,又以化學性灼傷最為常見,職業性燒燙傷更會造成嚴重的職業傷害,是佔住院病人職業傷害醫療費用中最高的比例。職業性燒燙傷常發生於年輕工作者,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是沉重的一項負擔,也影響國家的經濟生產力。職業醫學科可提供患者進行復工評估據統計,傷患的職業別以製造業占最大宗(75%),此項分析的結果,顯示職業性燒燙傷約占急診總燒燙傷人數的一半,且其臨床的特徵和非職業性燒燙傷也有所不同。因此,制定職業性燒燙傷的預防策略,也應與一般燒燙傷有所不同。職業性燒燙傷病人的病程,與一般燒燙傷病人相同,除了可能的燒燙傷併發症與復健過程,還需另行考量復工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燒燙傷病人可利用職業醫學科提供的職業傷病的諮詢,結合復健科進行各項工作強化的復建及評估、燒燙傷病人的配工與復工等的計畫,以做為職傷勞工重返職場的準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來自德國的知名醫美藥廠Merz,長期致力於醫學美容領域,對於台灣醫學美容護理師的持續教育亦不遺餘力,自2012年起每年皆舉辦Merz美學苑講座,針對全台從事醫美之護理師進行繼續教育課程,強化專業人員的技能,本月15日所舉辦之第五屆的Merz美學苑更進一步發揮推己及人的精神,以實際行動關懷八仙塵暴與燒燙傷顏面損傷患者,特別為本次參加美學苑的上百名護理師每人各捐出新台幣200元予陽光基金會,透過實際行動幫助這群顏損患者重返正常生活。Merz護理師持續教育 微整填充注射類選擇大剖析為了加強護理師的專業知識,今年的Merz美學苑邀請到皮膚專科醫師曾繁聞,特別針對一般人訊問度最高的微整、填充、注射類療程進行剖析。曾繁聞醫師分析,台灣人目前大多不希望「撞臉」,所以微整普遍要求凸顯原本優點,再加以局部美化。在注射劑選擇方面,曾繁聞醫師說應視施打部位的需求挑選,若是欲改善淚溝、黑眼圈、眉型等,應選擇較軟、較水的劑型,如凝膠狀的水無痕玻尿酸就是適合的選擇之一,它與皮膚結合度較高,不易結塊發炎;若針對鼻子、下巴、輪廓等部分,則應選擇較硬、較黏的劑型,如晶亮瓷就很適合塑造出立體感,改善輪廓與臉部凹陷,同時有促進自體膠原蛋白增生的特點。八仙塵暴愛心不間斷 為百位護理師捐款助陽光基金會今年Merz美學苑跟往年相比,還多了溫暖的公益色彩,邀請到之前於八仙塵暴中,第一時間投入救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王樹偉醫師與護理師分享燒燙傷護理與過程心得。王樹偉醫師說明,深二度、三度燒傷患者,都需要半年多左右的時間才會進入疤痕的生長階段,此時才可以開始進行針對疤痕的治療;治療順序會先使用去疤藥膏,較不平整處可使用類固醇針,有色素沉澱處可輔以染料雷射治療。此外,若是有凹陷處需填補時,可利用填充注射類藥物,如選擇以水無痕玻尿酸治療。王樹偉醫師也談到深度燒燙傷對患者的心理層面影響其實是更巨大的,需要長期復健與心理建設,這部分陽光基金會一直以來都以工作坊、志工分享等方式,提供患者許多實質的幫助,這次Merz的捐助相信可以讓更多患者長期表示受惠。Merz台灣分公司總經理Sylvia Lee說,Merz在八仙塵暴發生當時曾捐贈一批修護凝膠予多家配合診所,期望協助塵暴患者獲得完整的醫療,這次捐款予陽光基金會,更希望能長期幫助患者的復原與重回社會,以實際行動去關懷更多燒燙燒患者,將愛與美延續到台灣各個角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塵爆事件剛滿3個月,對大面積燒燙傷病患來說,除了一開始的傷口照護、修補,以及感染問題,目前最大的難關就是復健,穿壓力衣也是復健的重點之一,醫師表示,為了預防傷口沾黏、疤痕不平整等狀況發生,患者必須每日穿著壓力衣23小時以上。躺一星期 肌力消退5%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梁忠詔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平均臥床一個星期,肌力就會衰退5%,復健是讓燒燙傷病患重回生活必經的過程,正確且持續的復健才能讓患者恢復肢體功能。他進一步說明,復健重點可以簡單分為肌力、柔軟度與行走訓練,通常會讓患者臥床時,就開始藉由彈力繩訓練肌力,或者透過副木、毛巾等輔助拉筋,保持關節柔軟度。此外,穿壓力衣也是復健重點之一,梁忠詔醫師分享,之前曾有病患就因為一時疏忽,結果造成傷口沾黏,下巴就跟肩膀連在一起,還得再次開刀進行重建。日穿23小時 材質以透氣為主不只要預防沾黏,燒燙傷的傷口如果沒有照顧好,留下的疤痕就會變得又紅、又凸、又硬,但是若能適當搭配壓力衣,疤痕就會較白、平整、柔軟。花蓮慈院復健科治療師陳美玉表示,壓力衣需要在傷口的每一吋皮膚上,都提供25毫米汞柱的壓力,才能發揮抑制疤痕增生,同時又不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此外,壓力衣一天要穿23小時,剩餘的1小時則是洗澡跟穿脫壓力衣。陳美玉表示,大面積燒燙傷患者通常要穿兩年以上的壓力衣,初期新生的皮膚很脆弱,所以,壓力衣的材質與縫紉方式要很講究,除了要透氣,還要長時間提供恆定的壓力。壓力衣穿3年 擺脫束縛獲重生「不穿壓力衣,將來就會像蝙蝠!」走過47%嚴重燒傷的范小姐這麼說,當初聽到醫護團隊說一定要穿壓力衣,不然手臂會跟身體軀幹沾黏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蝙蝠一樣,而且會無法活動,所以,自己就很認真的穿壓力衣與復健。范小姐表示自己穿了兩年的壓力衣,之後才從頭套、臀部、大腿、身體軀幹、袖套,慢慢嘗試脫下,等到完全脫離壓力衣,已經是傷後三年了,雖然走的辛苦,但是如今看到不明顯的疤痕,還有可以自由活動的身體,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塵爆發生至今,患者將進入感染的高危險期,若不注意還可能會引發器官衰竭,特別是大面積燒燙傷者,更要注意腹部腔室症候群!日前,一名八仙的患者,出現了腹部腫脹、尿量變少、器官衰竭等情況,經過檢查結果發現他大量腹水、腸子多處穿孔、腸壁壞死,導致燒傷後兩周不明感染及休克,所幸在接受緊急手術後,目前恢復良好、情況穩定。腹部出血、水腫 恐會影響循環增加衰竭風險雙和醫院外科部黃銘德醫師表示,腹部腔室症候群是大面積燒燙傷初期最常見的腹部併發症,主因可能為腹內出血或組織水腫,造成腹內壓力持續升高,導致各器官的組織循環不良、形成血栓,進而出現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現象。但燒傷後兩周才出現小腸缺血性壞死的情形卻滿罕見,因此,推估此次案例之所以產生此狀況,可能是因為燒傷初期,組織液從燒傷處大量滲出、血液循環不良,小腸壁因缺血逐漸壞死,所以,提醒民眾一旦發生燒燙傷時,都應盡量保持血管的液體容積,以免器官缺血性壞,甚至休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