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

燒燙傷後不穿壓力衣 當心沾黏成「蝙蝠人」

燒燙傷後不穿壓力衣 當心沾黏成「蝙蝠人」#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塵爆事件剛滿3個月,對大面積燒燙傷病患來說,除了一開始的傷口照護、修補,以及感染問題,目前最大的難關就是復健,穿壓力衣也是復健的重點之一,醫師表示,為了預防傷口沾黏、疤痕不平整等狀況發生,患者必須每日穿著壓力衣23小時以上。躺一星期 肌力消退5%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梁忠詔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平均臥床一個星期,肌力就會衰退5%,復健是讓燒燙傷病患重回生活必經的過程,正確且持續的復健才能讓患者恢復肢體功能。他進一步說明,復健重點可以簡單分為肌力、柔軟度與行走訓練,通常會讓患者臥床時,就開始藉由彈力繩訓練肌力,或者透過副木、毛巾等輔助拉筋,保持關節柔軟度。此外,穿壓力衣也是復健重點之一,梁忠詔醫師分享,之前曾有病患就因為一時疏忽,結果造成傷口沾黏,下巴就跟肩膀連在一起,還得再次開刀進行重建。日穿23小時 材質以透氣為主不只要預防沾黏,燒燙傷的傷口如果沒有照顧好,留下的疤痕就會變得又紅、又凸、又硬,但是若能適當搭配壓力衣,疤痕就會較白、平整、柔軟。花蓮慈院復健科治療師陳美玉表示,壓力衣需要在傷口的每一吋皮膚上,都提供25毫米汞柱的壓力,才能發揮抑制疤痕增生,同時又不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此外,壓力衣一天要穿23小時,剩餘的1小時則是洗澡跟穿脫壓力衣。陳美玉表示,大面積燒燙傷患者通常要穿兩年以上的壓力衣,初期新生的皮膚很脆弱,所以,壓力衣的材質與縫紉方式要很講究,除了要透氣,還要長時間提供恆定的壓力。壓力衣穿3年 擺脫束縛獲重生「不穿壓力衣,將來就會像蝙蝠!」走過47%嚴重燒傷的范小姐這麼說,當初聽到醫護團隊說一定要穿壓力衣,不然手臂會跟身體軀幹沾黏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蝙蝠一樣,而且會無法活動,所以,自己就很認真的穿壓力衣與復健。范小姐表示自己穿了兩年的壓力衣,之後才從頭套、臀部、大腿、身體軀幹、袖套,慢慢嘗試脫下,等到完全脫離壓力衣,已經是傷後三年了,雖然走的辛苦,但是如今看到不明顯的疤痕,還有可以自由活動的身體,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他燒燙傷後休克2周 竟是腔室症候群所害

他燒燙傷後休克2周 竟是腔室症候群所害#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塵爆發生至今,患者將進入感染的高危險期,若不注意還可能會引發器官衰竭,特別是大面積燒燙傷者,更要注意腹部腔室症候群!日前,一名八仙的患者,出現了腹部腫脹、尿量變少、器官衰竭等情況,經過檢查結果發現他大量腹水、腸子多處穿孔、腸壁壞死,導致燒傷後兩周不明感染及休克,所幸在接受緊急手術後,目前恢復良好、情況穩定。腹部出血、水腫 恐會影響循環增加衰竭風險雙和醫院外科部黃銘德醫師表示,腹部腔室症候群是大面積燒燙傷初期最常見的腹部併發症,主因可能為腹內出血或組織水腫,造成腹內壓力持續升高,導致各器官的組織循環不良、形成血栓,進而出現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現象。但燒傷後兩周才出現小腸缺血性壞死的情形卻滿罕見,因此,推估此次案例之所以產生此狀況,可能是因為燒傷初期,組織液從燒傷處大量滲出、血液循環不良,小腸壁因缺血逐漸壞死,所以,提醒民眾一旦發生燒燙傷時,都應盡量保持血管的液體容積,以免器官缺血性壞,甚至休克死亡。

她全身70%燒燙傷 用樂觀拼出新人生

她全身70%燒燙傷 用樂觀拼出新人生#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燒燙傷後的復健修復期是一段漫漫長路,過程中身心靈的重建,常常讓患者們吃盡苦頭,曾經全身70%以上三度灼傷,歷經三次截肢手術,昏迷了兩個月的莊雅菁說,在傷後醒來發現自己臉已毀容、四肢僅剩下右手,大家都說能活下來算是個奇蹟,但當時的她卻不這麼認為。復健生不如死 新生疤痕像螞蟻爬嚴重的灼傷,使她在醫院躺了167天,復健時的伸展、拉扯讓她痛不欲生,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心有餘悸,她形容當時自己脖子右側新長的疤痕像一隻隱形的手,把她的頭部往右邊拉,復健師為了改善頭歪的狀況,使力把頭扳回左邊,那感覺就像是脖子即將被扭斷般的疼痛。燒燙傷的皮膚萎縮速度快,使雅菁的雙腳呈現向上彎曲狀態,為了不讓狀況惡化,天天都必須在雙腳膝蓋吊1.2公斤的沙包,透過向下的力量,讓緊縮的疤痕鬆懈,讓彎曲變形的雙腳,正常垂下,然而這還是眾多復健中,最有人性的一項了。 除了復健的疼痛外,新生疤痕更像是全身長了成千上萬隻的螞蟻在身上爬的搔癢難耐,以至於必須在別人裹著棉被睡覺的冬天,開冷氣外加電風扇最強風來減輕不適。20次手術仍無鼻子 用樂觀找回自己陸陸續續歷經20次重建手術後,莊雅菁期待許久的鼻子重建手術,仍因身體燒傷面積太大,找不到健康的皮膚而無法進行。她知道自己永遠換不回一張完整的容顏了。但她仍然堅強面對,因為唯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好。甚至用拼豆藝術,開啟新的人生道路,曾被人預言只能當乞丐的雅菁,並沒有因為自己只剩下一隻手而放棄自己,因一次樹脂土創作被陽光基金會的社工看見,並送去參賽,得到1000元獎金的激勵後,她從「拼豆」開始,慢慢賺到了自己的義肢費用,也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拼鬥出不一樣的人生!她期望自己的故事,能夠鼓勵和她一樣曾經少不更事、對生活感到迷惘、對生命失去盼望,甚至是差點活不下去的人,她說,奇蹟不是活了下來,而是有勇氣活下去!

中醫活血化瘀藥 助燒燙傷皮膚修復

中醫活血化瘀藥 助燒燙傷皮膚修復#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樂園粉塵燃燒事件,造成大量傷患,燒燙傷的治療再度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許多偏方紛紛不脛而走,這樣的大量傷患往往也形成嚴重的社會醫療資源問題,讓人不禁想探究,中醫是否也能輔助治療,幫助患者更快速恢復?醫師表示,適當藥物,有助皮膚修復。16%燒傷 需掛30包點滴奇美醫院中醫部張仁旭醫師表示,民眾必須了解,皮膚是人體很大的外在保護器官,一旦有大面積遭受損害,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體液流失,緊接著會快速引起休克、必須緊急做插管等生命維持措施。因此對大面積二級以上燒燙傷病人,醫護要立即做的是輸液,一般佔全身16%面積的二級以上燒燙傷大概就要準備15公升的輸液,大約是30包點滴,可想而知,大面積中重度燒燙傷更是危及生命,也可見這麼多的燒燙傷病人,一瞬間造成所有急診室大量的負擔。在緊急處置過後,各種可能發生的器官衰竭,以及因感染造成的敗血症,都可能在中重度燒傷者身上發生。當病人有幸生存,皮膚恢復過程形成的蟹足腫或者肢體損毀及顏面傷害,迫使他們必須接受漫長的復健過程,更是折磨病人及家屬的身心。保存津液+潤肺益腎藥 皮膚恢復效果好張仁旭醫師說,如此嚴重的燒燙傷,病人立即面對的是大量體液喪失,除了正規的西醫治療外,傳統中醫最重視的,恰好是人身「津液」的保存。所謂津液,就是指人體除了血以外的各種體液。中醫將人體內運作的各種液體,概分為氣、血、水,而津液則泛指貫穿運作於這三種形質中的液態物質。一旦缺損或不平衡,人體的運作會立刻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中醫的治療,大多數體現於對津液的重視,若病人能使用管灌進食,當對保存病人體內津液有相當幫助,再合併適當的活血化瘀及潤肺益腎的藥物,甚至可能對皮膚的恢復有良好效果。此外,病人在復健過程,各種疼痛問題和肢體障礙,是目前中醫比較確定可以提供幫助的方向。張仁旭醫師最後強調,中重度燒燙傷病人的臨床問題極為複雜,致死率也高,希望這類不幸遭遇的病人,都能接受正規的醫療、不要誤信偏方。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八仙塵爆,國人對於燒燙傷的相關資訊更加重視。營養師表示,燒燙傷的患者比起平時約需要提高約2倍的熱量,而且蛋白質需佔總熱量的20%,如此才能應付肌肉及體蛋白組織的快速分解。此時若給予足夠的熱量以及必要的營養素就能幫助傷口組織修復、抵抗外來的感染與肌肉組織的耗損,幫助傷口早日復原。加強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大千綜合醫院鄭羽孜營養師說明,由於患者的嚴重度不同,腸胃道功能也會改變,從消化不良到腸阻塞,甚至無法進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此會依患者的狀況給予從流質、半流質、軟質到正常飲食等不同的營養處置。鄭羽孜營養師建議,當患者能正常由口進食後,除了基本高熱量高優質蛋白食物,例如:豆魚肉蛋類之外,以下這些營養素及礦物質也有助於傷口修復及提升免疫力:●蛋白質/可動物性蛋白質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建議每餐可攝入2-3兩的肉類,例如鱸魚湯、粉蒸排骨或是珍珠丸子都是不錯的選擇。●維生素C/維生素C可參與膠原蛋白合成及提昇免疫功能,助傷口癒合,因此每天建議攝取兩次,每次500毫克,像是芭樂及柑橘類水果都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A是維持免疫功能和表皮生長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每天攝取10000IU,像是胡蘿蔔、甘藷、南瓜、深綠色蔬菜、肝臟、牛奶等都是富含的食物。●鉀/為了讓蛋白質有效的被利用,補充鉀是重要的元素,可從香蕉或奇異果中攝取,也可將紅豆、綠豆做成簡單甜品。●鋅/鋅是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輔助因子,建議每日補充220毫克的硫酸鋅,若是天然食物來源,像是瘦肉、牡蠣、肝、蛋、奶製品。●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可維持免疫功能,幫助能量、胺基酸與核酸代謝,也能協助蛋白質合成;像是糙米、全穀類食物、奶類、深綠色蔬菜、肝臟、動物性蛋白質等。燒燙傷的患者從傷口復原、復健到完全康復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個階段需要補充及加強的熱量與營養素會有差別。因此鄭羽孜營養師提醒,如果患者或家屬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詢問醫院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切勿聽信偏方而造成傷口或疾病的惡化。

燒燙傷患者必看 正確擺位防攣縮、神經壓迫

燒燙傷患者必看 正確擺位防攣縮、神經壓迫#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塵爆事件發生至今已逾1週,雖然事發後第一時間,以搶救傷者為主,床邊復健等介入受到限制,但若能藉由早期的正確擺位,不僅可避免關節攣縮變形、神經壓迫外,還可降低水腫,維持肢體功能性,促進日後復健發展。因此,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製作了「傷燙傷姿勢擺位原則」單張,希望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讓病人家屬與照護的護理人員了解正確擺位的姿勢,且以手繪方式直接呈現,讓人多了一絲溫暖,而步驟如下:心理問題不容小覷 部分患者仍處驚恐狀態事件發生後,大多民眾都把心力放在治療、復健上,但其實傷者的心理問題仍不容小覷,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永展表示,有些病人至今還未從爆炸當下的驚恐情緒脫離出來,一直處於當時的情境中。認知已回到現實的病人,則擔心往後的復健之路,如果此時可讓病人了解未來的治療過程,引用正面的例子,有助於強化病人的信心。除了精神的支持外,也得視病人的情況,適時開立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或是眠藥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約在半年至一年間消退經歷過如此重大事件的傷者,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陳永展醫師表示,部分傷者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在半年至一年間消退,但每位病人仍會有差異性,治療上需據病人的臨床症狀、對創傷事件的心理反應、心理上的復原程度等,評估給予抗憂鬱症等藥物,並配合心理治療。除了病人之外,同時也關注家屬的情緒需求,給予心理支持,並研擬家屬心理重建計畫。

燒燙傷後5處置 傷口癒合快、減少感染

燒燙傷後5處置 傷口癒合快、減少感染#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日前發生的八仙塵爆案,造成500人輕重傷的意外,然而一般人對於燒燙傷口處理的認識就只有「沖、脫、泡、蓋、送」,但對於五字口訣裡隱藏的細節,卻往往觀念模糊,當意外發生時,往往因為慌張而亂了陣腳,容易用錯方式,而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蘆薈、牙膏亂塗抹 恐影響傷口癒合能力另外,燒燙傷病患在急性救治期後到皮膚癒合之間,可能出現各種的皮膚併發症,包括細菌病毒感染,皮膚炎等,為使傷口能夠快速且良好的癒合,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醫師提醒,必須以正確方式處理、照顧傷口,勿信偏方,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優活》特別整理燒傷第一時間的處置,以及後續傷口照護的注意事項。1) 應以緩慢水流沖洗/ 燒燙傷的第一步就是沖水,以緩慢流動的水沖洗20~30分鐘,其目的在使燙傷的皮膚表面溫度下降,降低組織細胞傷害,此次事件發生當下,大家第一時間尋找水源,卻忽略火焰燒傷者,大多燙傷程度在2~3度,皮膚完整度極可能已經不足,而使用了強力水柱,卻意外掀掉燒傷者的皮膚,不僅容易造成感染,傷口不易癒合,更可能留下疤痕。2) 勿強行撕除衣物/有衣服覆蓋的部位燒傷,不要急著脫衣服,以免因為皮膚的蛋白質變性黏住衣服,而導致撕下皮膚,應先沖冷水至局部溫度下降,在緩慢將衣物去除。3) 傷口處理/在送醫的過程中,傷口應以乾淨的毛巾或被單覆蓋,保護傷口,若有水泡則不可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風險,若受傷部位在手腳,將其抬高(略高於心臟位置)可改善腫脹、減輕疼痛。4) 勿信偏方/網路上許多治療燒燙傷口的偏方,例如牙膏,蘆薈,香灰,蛋清,左手香,椰子水或祖傳秘方等,都是未經醫學證實有用的治療,如果貿然使用,不僅徒增感染的風險,還可能因為影響傷口的濕潤度而減緩癒合能力。5) 傷口照護/多攝取蛋白質(如肉、蛋類、魚肉類)及維生素C(如柳橙、奇異果等)等食物,可幫助傷口癒合;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菸、酒、辣椒;如果傷口合併有紅、腫、熱、痛等感染現象,或再度出血、特別是已直接壓迫五分鐘後尚無法止血時,需立即就診。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燒燙傷所留下的痕跡雖然難以抹滅,但若能即早開始進行復健,不僅可降低未來疤痕攣縮的程度以及痛苦外,還能使生活機能快速回到正常的狀態、減少併發症發生率,因此醫師建議患者,應把握復健的黃金期,一旦生命跡象穩後,就要開始進行復健。復健把握黃金期 3件事你非做不可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張益維醫師表示,肢體擺位、製作護木、床邊復健3件事,為減低患者疤痕攣縮程度、產生水腫及疤痕的增生等後遺症的重要事情,因為傷害程度超過2度以上,不論有無植皮,都可能會有疤痕,且大面積的燒燙傷,經常會造成疤痕攣縮,進而造成肢體功能發生障礙,失去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1)肢體擺位/皮膚傷口癒合時,疤痕會繼續攣縮,愈舒服的姿勢往往是愈容易產生攣縮的姿勢,所以,擺位的基本原則,就是將肢體位置和角度放在對抗疤痕攣縮的方向,並預防畸形的產生,這不僅在住院期間要注意,出院後仍需保持良好的擺位姿勢,直到疤痕成熟穩定為止。2)製作護木/將手腳關節固定在抗攣縮的姿勢,例如:足踝護木,將腳維持在正持姿勢,以免造成日後其他問題。3)床邊復健/復健運動可幫助受傷部位消腫,並維持良好的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硬化,而影響癒後功能,如果等傷口癒合再做復健,所需花費的力氣與承受的痛苦將會高出2~3倍。即早接受復健有益無害 以免肢體功能受到影響最後,張益維醫師提醒民眾,雖然在進行復健時,傷口會感到非常疼痛,但為了避免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攣縮上身,每天至少要復健一次,每次半小時,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遏制疤痕的攣縮程度,以免影響到未來的肢體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