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孕婦辛苦懷胎十月期間,忍受許多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也備受考驗。產後要習慣身體疼痛、照顧孩子的辛勞、周遭親友關係的改變、重新調配生活等等,生活及身體狀況的急遽變化,可能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產後憂鬱的現象。生產第一胎等4類 產後憂鬱症高危險群雙和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毛士鵬表示,造成產後憂鬱症主要與「周遭環境」、「個人體質」、「荷爾蒙變化」等因素有關。周遭環境因素中,「社會支持」如醫療、產後照護、帶小孩、哺餵的孕後指導等;以及「環境友善」,例如出外哺餵母乳的方便程度、公車能否方便等,都密切影響媽媽的心理。由於產後媽媽的荷爾蒙變化,不像更年期是一段較長的時間,在幾天內就發生急遽變化,容易發生憂鬱傾向。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1)曾患精神疾病(2)生產第一胎(3)單親媽媽(4)家庭總體收入或個人收入低。藉由評估量表 自我衡量產後憂鬱症可能性產後憂鬱症的徵兆包括對未來沒有期待感、事情出錯時易責備自己、焦慮和擔心、害怕和驚慌、透不過氣、失眠、難過、有自傷念頭等,如果經常出現以上狀況,恐怕有產後憂鬱症的傾向。更詳盡的評估,可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自我檢視(https://goo.gl/LTUPfS),總分為10至12分代表有可能為產後憂鬱症,13分以上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毛士鵬主任說明,產後憂鬱症就醫,一般求診精神科醫師。但亦須解決導致產後憂鬱的根本原因,醫院會盡可能提供協助,像是育兒問題,如母乳哺餵不順利導致挫折感,可由院內母乳志工協助輔導;身體不適導致心理壓力,可求診婦產科醫師;若本身為單親媽媽,則會請社工介入、訪視,或轉介政府輔導。盡可能多加陪伴、給予身心靈支持毛士鵬主任提醒,產後憂鬱症狀一般而言會慢慢解除,但如果症狀仍持續未轉好,應考慮就醫。除了社會方面照護系統應提升,丈夫及親朋好友們應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同理心與耐心,不要以斥責的方式來否定,並且盡可能不讓媽媽單打獨鬥、多加陪伴。由於世代隔閡,長輩可能因重男輕女觀念給予產後媽媽壓力,期望能透過政府宣導加強重視,教育長輩調整觀念。

辨別產婦憂鬱!產後2至4週是關鍵

辨別產婦憂鬱!產後2至4週是關鍵#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家族中如有新成員加入,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以及闔家歡樂團圓圍爐,別忘了多給予產後婦女關懷。根據研究指出,在春季或冬季生產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夏、秋季生產 婦女罹患憂鬱症風險較高一篇發表於《美國麻醉醫學會年會》研究中,20,169名產婦中,有817名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春季和冬季,在夏季或秋季生產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高。研究也發現,婦女生產疼痛時數越長、BMI越高、妊娠週數及社經地位越低者,有較高的產後憂鬱症罹患風險。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前理事長劉嘉逸說明,產後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不同,近80%女性在產後2至4天會出現短暫憂鬱情緒,稱為「產後心情低落」,主要受產婦社會及心理因素影響,若有完善的支持系統,2週內可完全恢復。1成產婦憂鬱症 需積極治療然而約10%的產婦在產後2至4週後會出現「產後憂鬱症」,主要受個案體質及產後賀爾蒙快速變化影響,症狀與重度憂鬱症相似,需特別注意、積極治療。台灣四季氣候變化不大,憂鬱症與季節的關聯性不如西方來的明顯,建議民眾應時時關心產後婦女的情緒,維護母子及整個家庭身心健康。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並沒有明確指出季節影響產婦罹患憂鬱症風險的原因,但可能因為冬、春季天氣較差,較不鼓勵戶外活動,在室內活動更多,對新手媽媽較方便及愉快。建議產婦家人,給予直接的協助會比在旁教導更為實際。若無法支援照顧的家中長輩,可給予經濟上的協助,去產後月子中心,減輕新手媽媽的擔憂,讓孩童與產婦在身心上得到更充足的照護。

正視產後憂鬱 媽咪塑身不能等

正視產後憂鬱 媽咪塑身不能等#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迎接新生命到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荷爾蒙變化卻使孕婦皮膚變差、身材變形,甚至影響心理,導致產前或產後憂鬱,事實上只要用對方法、選對產品,就能甩開疲態,做個自信俏媽咪!全方位產後照護有學問懷孕1~3個月膚質改變、色素沉澱,4~6個月開始長斑、落髮,體態明顯變化,不該長肉的地方也胖了,7~9個月更浮現妊娠紋,下肢水腫、子宮頻繁收縮。台北知名婦產科診所院長陳保仁醫師表示,生理變化讓孕媽咪自覺外表大不如前,更擔心產後恢復不理想,若是不善於調節情緒,可能引發一系列生心理和行為變化,「大家以為只要坐月子就可改善,但產後照護除了提供舒適環境、協助哺育母乳外,關於產後憂鬱關鍵期14天、身材改變、私密處鬆弛衍生的親密關係改變或漏尿,孕斑甚至落髮,這些以往醫療不重視的『皮毛問題』該如何面對呢?」不是瘦不下來 是用錯方法產後憂鬱沖淡了生育幸福感,新手媽媽無所適從,照鏡子發現自己「變胖、變老、變醜」還有寶寶哭鬧不休時,尤其感到煩躁,典型癥狀包括突如其來的疲憊,焦慮失眠,暴飲暴食後又懊悔不已。陳保仁醫師分析,若想產後恢復得輕鬆一些,建議孕期控制在增加8~10公斤為理想狀態,少量多餐可減少孕吐不適,也避免身體吸收熱量速度過快。因飲食增加的內臟脂肪容易減,皮下脂肪才是塑身難題,產後孕肚消了,小腹與象腿卻屹立不搖,再怎麼努力節食、運動也無法消除,陳保仁醫師建議產後婦女做完月子後,透過「冷凍減脂」雕塑,重拾笑容。陳保仁醫師分享一名38歲婦女的經歷,該名婦女剖腹產後4年半,職場與家庭兩頭燒,工時長,還要照顧小朋友,沒時間運動,停餵母奶後,嘗試以飲食控制身形,始終回不到產前狀態,面對最在意的手臂、腰腹、大腿、背部脂肪囤積問題,曾想過抽脂,一想到副作用就無法下定決心。定期回診期間,與醫師討論到產後恢復,醫師建議運用非侵入式冷凍減脂科技雕塑,搭配專業身形評估,她做了腰腹部療程,3個月內體重無改變,穿衣服卻明顯感覺肚子平坦、腰線明顯,穿得下小一號的T恤,滿意又開心,已開始規劃背部療程。美國原廠冷凍減脂保障安全與效果脂肪分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能減少皮下脂肪數量的唯有抽脂手術及冷凍減脂,前者必須承擔動刀風險及術後照護,陳保仁醫師表示,產婦剛經歷完生產考驗,實在不需要再為塑身費盡千辛萬苦,相較於抽脂手術的較高風險,冷凍減脂不需麻醉、過程無痛感、免動刀、無手術恢復期,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塑身,選擇獲FDA認證的美國原廠儀器保障安全與有效性,做完月子就可進行療程。美國原廠冷凍減脂儀器擁有Cryolipolysis(中譯冷凍減脂)專利,精確針對脂肪細胞作用,減少皮下脂肪細胞數量,搭配專利抗凍凝膠片、恆低溫控制技術、智慧溫度感應器,防止肌膚凍傷,只需一個午茶時間的療程中,可依照個人喜好觀賞電視節目、閱讀、小睡片刻,舒適無壓力。透過美國原廠冷凍減脂療程一次能減少25%脂肪層厚度,因脂肪細胞數量過了青春期就不再增加,只要後續不過度發胖,就能享受持久雕塑效果,不必擔心皮下脂肪又找上身。陳保仁醫師補充,美國原廠冷凍減脂除了有效減少脂肪,更可改善產後婦女在意的「脂肪鬆散」問題,使組織緊密,相較於其他療程,效果更為彰顯,是產後塑身極佳選擇。慎選清潔與保養品防落髮、抗斑點陳保仁醫師也對常見的落髮與膚況問題提出建議。受壓力影響,許多產後媽咪掉髮延長至一年,孕期補充足夠蛋白質與鐵質可維持頭皮健康,選擇不含藥性及雌激素、含胜肽成分的洗髮精,可幫助調理頭皮、強健髮根。至於孕期皮膚出油量增加,導致粗糙、長痘及毛孔粗大,保養品成分越單純越好;荷爾蒙改變也易產生黑斑、雀斑,切記做好防曬。(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遠離產後憂鬱 5招輕鬆克服

遠離產後憂鬱 5招輕鬆克服#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兒育女是喜事一樁,怎麼會有憂鬱症?事實上產前產後內外環境、身心現象出現大改變,往往令媽咪手足無措,龐大的壓力造成了所謂的「產後憂鬱症」。約有50%至70%的婦女會經歷產後憂鬱其實產後的精神沮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根據統計,大約有50%至70%的產後婦女會經歷或多或少的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疲倦、情緒起伏不定、疏離感(特別是與嬰兒之間)、憤怒和失眠等症狀,因此產後的調理不僅是身體部分,心情的調適、保持愉快且開放的態度也是成功坐好月子的重點。為什麼會憂鬱?引起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包含心理與生理兩個層面,無法就單一因素來解釋,通常是因為產後荷爾蒙劇烈變化、身體機能改變以及生活形態變化等因素導致。就心理層面而言,角色改變的壓力、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對責任的預期心理,以及身材改變而失去自信心的衝擊,都可能造成憂鬱的心理變化。會在2週內復原 不需要特別的治療通常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會在產後3天到1週之內出現,一般會在幾天至2週內復原,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但是約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產後媽咪會衍生出嚴重的病況,雖然發展成嚴重的精神疾病還不常見,還是要謹慎面對,如果有前述症狀持續超過2週,並且影響到生活品質,我建議應立即向婦產科及身心科醫生求助。5招輕鬆克服產後憂鬱當媽咪出現了產後情緒低落、沮喪等憂鬱的症狀時,除了需要周遭人的支持與陪伴,也需要媽咪提醒自己放輕鬆,我這裡提供下列5個方式可以有效協助媽咪克服一般產後憂鬱症狀:1) 充分的休息與睡眠先放下對自己過高的要求,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形態,並且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便能有效的撫平焦慮的情緒。2) 適量運動產後運動很重要,除了能有效的恢復體能、體力和身材,對於舒緩情緒也很有幫助。所以每天至少花半小時的時間,做做輕鬆的運動,我相信會有幫助的!3) 尋求精神支持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都可以矯正回來,此時同儕團體的支持和陪伴最是重要,別自己強行壓抑焦慮與不安,找有過生育經驗的親友聊一聊、抒發自己的心情,便能發現這樣的憂鬱不是自己的問題,心情自然而然就可以放鬆了。4) 找「另一半」幫忙切忌別把寶寶視為妳生命的全部,這個時候夫妻同心和良好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讓另一半明白妳的狀況,請對方幫妳的忙,有時是絕佳的解憂藥方。5) 讓專業來幫忙如果妳的憂鬱持續超過2週並感到困擾,這時候千萬別諱疾忌醫,請盡快尋求醫師或專業心理諮商來幫忙。情緒起伏會影響母乳品質,嚴重的產後憂鬱,甚至會造成母乳變少,降低養分與水分攝取並導致代謝功能不佳。雖然絕大多數的抗憂鬱藥或多或少對哺育母乳有影響,但是如果因憂鬱症而需要服用藥物時,千萬不要因為考量哺乳而任意停藥或減量,請遵循醫囑,對寶寶和媽咪才是最好的方式。(本文作者/鄭志堅)(摘自/產後快瘦,從坐對月子開始!/方舟文化)

龍年生子潮 10%新手爸爸小心變憂鬱

龍年生子潮 10%新手爸爸小心變憂鬱#產後憂鬱症

明年是龍年,國人搶生龍子龍女,根據婦產科醫學會估計,明年國內生育數可望突破20萬大關,在迎接新生兒的同時,喜悅之情外卻仍然有約2成產婦容易出現產後憂鬱症,嚴重甚至出現情緒激動不穩定、行為改變、妄想或幻覺甚至自殺等嚴重現象,不過根據美國知名健康網站webMD一篇研究表示,有10%的新手爸爸在嬰兒出生前、後變得憂鬱。研究人員分析 了43篇研究共28,004位父親,觀察父親從媽媽懷孕初期至嬰兒1歲之間的憂鬱症,其中有10.4%的爸爸有憂鬱的情形,且在嬰兒出生後3至6個月達到高峰,研究中也發現,媽媽與爸爸的憂鬱症嚴重程度也有相互關係,意即爸爸與媽媽的產前、產後憂鬱症會互相影響。而國內馬偕婦產科醫師黃建霈也指出,幾年前曾接生過一名自然產第二胎的產婦,其丈夫疑似在妻子生產前就有憂鬱症問題,擔心孩子出生後經濟壓力變大,竟在太太產後隔天上吊自殺身亡,因此除了女性產後憂鬱症外,男性也有近一成的比例會出現產後憂鬱症情況,台大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因擔心經濟壓力、生活環境改變等,而有憂鬱情緒,嚴重則演變成憂鬱症,因此婦產科醫師呼籲新手爸爸與媽媽在迎接新生命喜悅同時,要更注意背後所隱藏的憂鬱症問題,若情緒莫名低落超過兩周,應及早求助精神科。

為精神科醫師,感受媽媽們的壓力

為精神科醫師,感受媽媽們的壓力#產後憂鬱症

媽媽們究竟如何釋放壓力?身為男人的有時難以體會。剛剛當媽媽的護士說:『休息!把小孩托給祖父母照顧,讓自己有喘口氣的機會!』這是許多人的心聲。不管生產前有多少期待,當小孩呱呱墜地,許多狀況排山倒海而來,任何人都無法心平氣和地面對。『小孩這樣子算正常嗎?』這是新手爸媽最常出現的疑惑!此時如果有親朋好友可供詢問,焦慮感便會降低許多。然而現代人生活緊湊,人與人間的疏離感日增,這時專業諮詢便顯得格外重要。這也反應了越來越多人,選擇坐月子中心來度過剛生產完的日子。 獨自撫育四個月大小孩的單親媽媽抱怨:『真想把他塞回去肚子裡!』道出許多無奈!和男友相戀多年,卻來不及在小孩誕生前步入禮堂。懷孕後失蹤的男友突然出現了,男友媽媽也一直打電話說要看小孩,但仍沒有提到兩人結婚問題。每次看到這位單親媽媽,我總是充滿同情。想責備她為何不知如何保護自己?卻又驚訝於她的勇氣與韌性!為什麼人總要把自己逼到死角,才來展現堅韌的意志呢?社會風氣“先有後婚”的觀念,年輕父母身心狀態都沒準備好,小孩就來到了世界。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人有著不安定的童年,混亂的關係,以及不穩定的個性,亦即『人格疾患』或許會成為未來精神科門診病患的大宗。一位中年女性病患正在幫女兒坐月子,四個月後她又要幫媳婦坐月子。望著她憔悴的神情與飆高的血壓,我試圖勸阻她如此折磨自己。『我知道是自己惹來的壓力,但我就是放心不下,女兒又沒有公婆…』!談到她自己的生產經驗,當初一切都自己來,公婆忙著下田,丈夫忙著喝酒,生產完三天就下床做事。『或許是自己曾受苦過,不忍心看下一代也如此!』天下父母心,壓力的來源其來有自。『阮阿母生八個嬰仔,單單我願意照顧她!』七歲時因溺水造成腦部缺氧而智障的中年婦女,被照顧二十多年的姊姊帶來做殘障鑑定!同樣因為小時後意外造成下肢殘疾的姊姊,成了妹妹下半生的貴人。帶著外省口音的姊夫用台語聊起這段日子:「生女兒後就天天以淚洗臉,被父母親視為賠錢貨踐踏一輩子,真是可憐!」。望著殘疾的妻子背負著外人所不知的壓力,照顧小姨子20多年,姊夫心中無限感慨!媽媽們的壓力如何釋放?簡單的玩笑話,就是別當媽媽!如果妳夠勇敢,先生愛妳,背後支持系統強,個性夠成熟,妳才考慮當媽媽這件事。即便如此,媽媽們生產完後的生理變化,還是會讓妳心煩意亂,信心全無!因此,要當媽媽必須先有心理準備,且和另外一半勇敢去面對未來的日子。當媽媽雖然辛苦,但人倫因此而產生,生命也因此而繁衍。( 本文作者 / 奇美醫院 - 精神科 許森彥主任 )

產後中醫調理之產後憂鬱

產後中醫調理之產後憂鬱#產後憂鬱症

生產是人生喜悅的事,但產後的生理不適、哺育嬰兒的壓力、生活習慣改變、夫妻關係…等因素,往往讓產婦出現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或精神症狀,使得產後易於罹患“產後憂鬱症”。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比懷孕造成的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更為常見,但當前產後憂鬱症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懷孕期間動情素、黃體素增加以利子宮孕育生命,產後24小時內,母體荷爾蒙發生急劇的變化,身體由妊娠狀態轉變成哺餵胎兒的情形;胎兒分娩過程產婦心理緊張跟壓力以及娩出後身體的疼痛;加上產後面對哺餵胎兒的錯綜複雜情感,以及元氣損傷使得產婦情緒處於不穩定狀態,伴隨失眠、頭痛、多夢、疲倦等或輕或重的症狀。輕微產後憂鬱約在產後第2-3天出現,2-6週內完全恢復;較嚴重會持續半年甚至更久,有一成左右的婦女甚至必須藉助精神科藥物控制,不僅產婦本身受煎熬,胎兒及家庭都跟著受罪。臨床上多用甘麥大棗湯加酸棗仁、百合等讓媽媽情緒平穩,能得到較好的休息,有較多的體力可以處理寶寶及家庭裡調適問題,發現效果不錯,很少有出月子後還回診抱怨睡不好的。產後第三天以後會開始有盜汗的情形,多因產後氣血虛,陰虛出汗,甘麥大棗湯加地骨皮、知母、牡丹皮,氣虛者加黃耆,火旺的加黃芩、黃連。因為懷孕期間下腔靜脈壓迫,產後大便秘或痔瘡的媽媽很多,加麻子仁、柏子仁等潤腸多能有效。此外頭痛的媽媽也不在少數,雖然大部分都認為產後洗頭已經不是禁忌,但是臨床仍發現坐月子中間洗頭易造成日後頭痛,因此會加荊芥、防風、薄荷、川芎、白芷等袪風解頭痛。傳統醫家大部分認為產後大虛,不應用寒涼藥物,甚至一般人認為坐月子要吃全酒料理,薑跟麻油更是不可少,但是在月子中心看到的媽媽似乎不是這麼回事,很多人是不能吃這些溫熱食物的。個人推測與生活型態的改變,營養物質充裕造成體質的改變以及台灣溼熱的氣候影響有關聯。(本文作者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 - 陳玉娟醫師)

改善產後脹氣 有助恢復孕前身材

改善產後脹氣 有助恢復孕前身材#產後憂鬱症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產後護理之家開幕起至去年10月,照顧數十位產婦經驗,中醫科進行一系列統計、分析與檢討,發現產後婦女發生症狀十分多樣且頻繁,例如:乳房脹痛、硬塊,乳汁不足,脹氣,肩頸僵硬,腰酸,手麻、手痛,痔瘡,頭暈、頭痛…等。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卓雨青指出,該院區統計結果顯示:常見於產後症狀竟有21種之多,其中頻率最高就屬乳房脹痛、硬塊。85%入住於該院區產後機構媽媽深受其苦,但同時亦有77.5%媽媽有乳汁不足問題。可見乳脹不等於產量豐富,許多媽媽是又脹又排不出來。如果是自己在家坐月子,沒有專人指導如何處置,真的會很辛苦。常常乳脹問題還沒解決,媽媽手或是肩頸僵硬問題就會因為每天按摩、哺乳而產生。卓雨青表示,脹氣也是很常發生在產後媽媽身上症狀,住在該院區產後機構媽媽47.5%有脹氣問題,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都有機會發生,月子期是媽媽補養身體重要關鍵期,如果腸胃狀況不佳,一定會影響到調理功效,所以陽明院區中醫科主張,脹氣媽媽一定要積極治療,不論調理目的是分泌充足乳汁還是恢復孕前身材,脹氣媽媽一定會覺得事倍功半。卓雨青針對在治療產後媽媽多種症狀中,發現中醫療法皆有極佳療效,例如:因懷孕、生產所產生痔瘡,幾乎每位治療過的媽媽都可以發現:一週內痔瘡不但已經不腫、不痛,有些案例病灶甚至可以縮小到沒有感覺。她說,從5月開幕至10月底出院的入住媽媽中,或飲用中藥方劑或使用針灸、拔罐、藥薰療法,幾乎每位媽媽都需要中醫介入治療她們在月子期間所產生症狀。而且根據該院區統計資料顯示,中醫介入治療可以讓媽媽快速脫離症狀折磨,讓月子調理更有效率,她強烈建議坐月子媽媽除了要讓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建議產後藥膳種類外,也可以將媽媽月子中所產生症狀諮詢中醫師,藉由中醫師幫助,相信月子可以作的更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