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

吸菸易禁「育」 女性朋友擁「生」機快戒菸 女性戒菸難 多因心理因素及怕發胖

吸菸易禁「育」 女性朋友擁「生」機快戒菸 女性戒菸難 多因心理因素及怕發胖#產後憂鬱症

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每個結了婚的婦女都夢想可以生孩子當媽媽,但年紀輕輕的二十五歲小優(化名)結婚多年,多次懷孕卻都以流產收場,有次門診她要從皮包裡拿出健保卡時,突然有包香菸就這麼剛好掉了出來,她尷尬地趕快撿起來說是先生的,醫師笑笑沒說破對懷孕衛教時她一直隱瞞抽菸的事實,「吸菸不只對自己不好,對懷孕的影響很大,不管是一手菸或二手菸都一樣,所以還是請您回去和先生討論一下『他』戒菸的可能性,搞不好下次就能順利懷孕生產了喔。」 半年後,再次懷孕的小優來到婦產科門診產檢,衛教時主動跟護理師說她戒菸了,希望這次可以順利生下孩子,幾個月後小優果然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她喜極而泣,醫師查房時趁機提醒她,「抽菸也可能會減少母乳量,甚至提高產後憂鬱症的機率喔,也會影響到小孩的成長,最嚴重可能導致嬰兒猝死!」嚇得小優瞪大眼睛擺動雙手直說以後再也不敢抽了,她還想生第二胎呢! 抽菸的孕婦比不抽菸者增加了80%的自然流產,發生流產的主要原因在於吸菸會破壞胎盤功能,而造成早期自然流產,甚至容易生出低體重兒,或是當哪天胎兒受不了時急著脫離不良的子宮環境,就發生了早產的情形,而早產兒的後遺症及併發症常讓父母擔憂不已,甚至導致小孩子未來一輩子的傷害。 吸菸不只會增加惡性腫瘤、心血管、腦血管與慢性肺病等疾病的發生率和嚴重度,不論是主動的一手菸或被動的二、三手環境菸害,都會對健康造成明顯傷害。 菸害種類 主動吸菸(一手菸) 被動接觸(環境菸霧) 疾病風險增加 癌症、腦血管疾病、白內障、心血管疾病、動脈瘤、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胃潰瘍、骨折、生殖系統疾病 孩童:中耳炎、呼吸道疾病、嬰兒猝死症 成人:鼻過敏症、肺癌、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菸品內有許多有害物質會危害健康,也會造成女性特有器官疾病,例如: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另外,也會傷害生殖系統、以及女性較留意的皮膚狀態等,甚至帶來憂鬱情緒與危害骨骼健康。 女性戒菸困難多因心理因素 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的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結果(民國112年9月22日發布),成年人吸菸率由民國97年21.9%降至14.0%,降幅超過三成。其中,吸菸者在過去一年曾嘗試戒菸卻失敗的比率,男性為25.3%、女性則為30.7%,由此可見女性的戒菸成功率普遍比男性低。 至於女性戒菸困難的原因,根據研究發現,女性對尼古丁依賴度較男性低,但是心理因素影響頗大,引導女性戒菸常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因為初始吸菸原因的不同。相較於男性多因同儕影響開始吸菸,許多女性則是因為生活壓力與負面情緒而接觸菸品,吸菸女性的伴侶多數也都有吸菸,導致協助戒菸的家庭支持度較低。 女性在成為長期吸菸者後,也常因為擔心戒菸後體重會增加,長期的生活壓力以及荷爾蒙變化等多重影響,導致難以成功戒菸,因此醫療專業人員在協助女性戒菸時,需要有更全面的考量和協助。 透過戒菸門診專業指導,戒菸同時控制體重 依據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研究顯示,中年婦女在戒菸後六個月,體重平均增加2-3公斤,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到了戒菸後十二個月,體重的差距便會縮小。如果您對於戒菸仍有許多疑問,建議可透過戒菸門診諮詢專科醫師,配合專業指導進行戒菸,除了提高戒菸成功率外,同時也藉此培養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以控制體重,長遠來說對女性健康絕對助益良多,若女性朋友們還在猶豫是否要戒菸或擔心戒菸不易,不妨到戒菸門診找醫師聊聊吧!開始戒菸,永遠都不嫌晚!

懷第2胎生比較快?產檢項目要全部做?婦產醫揭再懷孕「該注意這些」

懷第2胎生比較快?產檢項目要全部做?婦產醫揭再懷孕「該注意這些」#產後憂鬱症

哪怕是同一人連生好幾胎,也不敢說每胎的狀況都差不多,事實上,每一次懷胎,光是年紀就有差異,更不要說生理與心理的狀況也隨之不同。雖然有過懷孕的經驗,對於再次懷孕,有助部分狀況的判斷,但事事總是以第一次懷孕的狀況為準,卻也未必恰當。無論生第幾胎,該做的產檢都要按時受檢,以確保胎兒的健康。

「不餵母乳」讓媽媽好內疚⋯婦產科醫看不下去打臉:配方奶也很棒

「不餵母乳」讓媽媽好內疚⋯婦產科醫看不下去打臉:配方奶也很棒#產後憂鬱症

近年由於政府與醫療機構大力推廣,母乳對新生兒好處深植人心,但也成為許多產婦心理負擔。任職於禾馨婦產科的烏烏醫師在《好孕,做自己》就想給媽媽與親屬們,關於哺乳的正確觀念:影響孩子的健康因素有很多,不需過度神化母乳功效,首先必須尊重母親的身體狀況和意願,無論是奶水太少或發炎劇痛都不該被勉強。以下為原書摘文:

育兒雜事纏身,當媽心好累?跟著專家「思考3階段」幫大腦釐清思緒

育兒雜事纏身,當媽心好累?跟著專家「思考3階段」幫大腦釐清思緒#產後憂鬱症

對新手媽媽來說,不管事先做再多心理準備,在真正面臨育兒後,往往都是超越想像的艱難與慌亂。曾患重度產後憂鬱的南韓兒童心理諮詢師嚴柔拏在《身為媽媽,我很驕傲》分享親身經歷,為了自救,同時照顧好孩子,她體悟到必須時時「整理想法」,並歸納出一套整合問題的技巧,透過這套思考整理術,有助於迎戰生活中各種大小難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家事、育兒...讓人心煩想哭!「思考整理術」急救崩潰新手媽媽

家事、育兒...讓人心煩想哭!「思考整理術」急救崩潰新手媽媽#產後憂鬱症

因為想做個「好媽媽」而痛苦,甚至罹患重度產後憂鬱症,《身為媽媽,我很驕傲》的作者嚴柔拏,也曾在母職與個人期待之間,掙扎求生,她發現若想要照顧好孩子同時不放棄自己,必須務實地整合思考,才能有條不紊地面對生活中每個課題,並將實用的思考整理術,分享給所有在親職中感覺挫敗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低落、易哭⋯我有產後憂鬱症嗎?「愛丁堡10題」速測

低落、易哭⋯我有產後憂鬱症嗎?「愛丁堡10題」速測#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30歲陳小姐婚後與夫家同住,半年前她生下第1個小孩,目前已回到職場上班1個多月了,上班時小孩就交給婆婆照顧,回家後再接手。但先生發現她最近看起來呆呆的,有時突然生氣,有時又突然掉淚,也很疲累無法顧小孩,吃不太下,越來越瘦,因此帶她就診。在門診時陳小姐也認同自己最近狀態和之前不太一樣,白天工作時覺得工作上事情很多、很難靜下心處理,晚上回家覺得應該要好好陪伴小孩,但又會對小孩沒耐心,有時甚至會有乾脆死了也好的想法。產後憂鬱是什麼呢?衛福部台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倫表示,醫學上把生產相關的情緒症狀,依嚴重程度分成3個等級。1. 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s or postpartum blues)有50~80%的產婦符合情緒快速變化的典型症狀,包含容易落淚、易怒、焦慮、失眠、沒有活力、食慾不振、覺得被擊垮了等。通常在產後3天離開醫院回家時開始出現,而在第10天緩解﹔但有20~25%的產後情緒低落沒有改善,甚至變嚴重到「周產期憂鬱症」的程度。2. 周產期憂鬱症(perinataldepression)約15%的產婦會出現。他們除了「產後情緒低落」之外,也會出現負面想法,例如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小孩、比不上別人、活得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念頭。「周產期憂鬱症」需尋求精神科醫師評估,後續需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或是兩者同時介入,並且需要周遭家人和職場的支持。且「周產期憂鬱症」不只產後才會憂鬱,有些人在懷孕期間就遇到了憂鬱症的困擾,也有些人會在產後幾個月才出現,從懷孕開始到產後1年內都可能是「周產期憂鬱症」出現的時間。「周產期憂鬱症」的病程會持續數週至數月,需要耐心地持續依病況而調整應對方式。3.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最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盛行率約0.1~0.2%,在產後數天就會出現。產婦的定向感、思考方式、知覺、判斷力和衝動控制都明顯受到影響,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出現自殺和殺嬰的危險。產後憂鬱自我評估量表產後憂鬱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蔡佳倫給出的答案是:「隨時。」只要產婦覺得需要,就要尋求專科醫師幫忙。如果還有些猶豫,不確定自己是否罹患產後憂鬱,可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來自我評估。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請您評估過去7天內自己的情況1. 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並笑得開心0 同以前一樣 1 沒有以前那麼多 2 肯定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2. 我欣然期待未來的一切0 同以前一樣 1 沒有以前那麼多 2 肯定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3. 當事情出錯時,我會不必要地責備自己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沒有這樣4. 我無緣無故感到焦慮和擔心0 一點也沒有 1 極少有 2 有時候這樣 3 經常這樣5. 我無緣無故感到害怕和驚慌3 相當多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6. 很多事情衝著我而來,使我透不過氣3 大多數時候您都不能應付 2 有時候您不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1 大部分時候您都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0 您一直都能應付得好7. 我很不開心,以致失眠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8. 我感到難過和悲傷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相當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9. 我不開心到哭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只是偶爾這樣 0 沒有這樣10. 我想過要傷害自己3 相當多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沒有這樣各項目為 0~3 分,總分30分。總分9分以下,絕大多數為正常。總分10~12分,有可能為憂鬱症,需注意及追蹤並近期內再次評估或找專科醫師處理。總分超過13分,代表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應找專科醫師

日本人妻產後憂鬱症 跨海來台求助

日本人妻產後憂鬱症 跨海來台求助#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住在東京的日本媽媽,生產後罹患產後憂鬱症,需父母協助照顧小孩,但又因此產生罪惡感,導致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形,曾在日本求助精神科症狀未改善,因先生長期派駐台灣,決定跨海來台求醫,經醫師以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一個半月後,睡眠、食欲、情緒與活力逐漸改善,也慢慢可以專心帶小孩了。產後憂鬱分3種程度 嚴重恐殺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是一個通稱,依嚴重程度分成「產後憂傷」、「產後憂鬱症」以及「產後精神病」三種。「產後憂傷」很常見,約有30至75%的媽媽生產完後,3到5天內會出現莫名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快速荷爾蒙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多半兩周內會改善。但是有10至15%的媽媽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且持續兩周以上,進展為「產後憂鬱症」,另外0.1至0.2%的媽媽會出現更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甚至會有自殺或殺嬰的危險。產後憂鬱除了媽媽本身外,整個家庭包括母嬰關係與夫妻關係都會深受影響,但因很多媽媽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是擔心疾病的污名化,往往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丈夫分擔照顧責任 新手爸媽別太追求完美周伯翰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與產後精神病在下次生產很容易復發,早期治療與預防復發非常重要。目前常見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針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重度憂鬱症,也可以使用「經顱磁刺激」治療,若有高度危險性則建議住院治療,甚至電痙攣治療。周伯翰醫師建議,若遇到身邊有產後憂鬱的媽媽,應謹記7個原則,同理、支持、傾聽、不責備、不只關心寶寶、先生一起分擔寶寶的照顧,必要時陪同太太一同就醫。也提醒新手爸媽照顧小孩時不要太要求完美、全部照本宣科,增加自己額外的壓力,必要時可向周邊有育兒經驗的親友請教求助。

產後憂鬱症 6周內篩檢最佳

產後憂鬱症 6周內篩檢最佳#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3歲的小美生產後6周,向醫師坦承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念頭,她表示產後在家坐月子,丈夫及長輩雖有幫忙,但自己心情還是很低落,且過去有憂鬱症病史。醫師得知後,鼓勵小美的丈夫多帶妻子外出走動,並立即通報自殺防治中心持續電話關心追蹤。親情加藥物治療 可快速走出陰霾奇美醫院婦產部產科醫師郭恬妮指出,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的最佳時機,建議產婦要面對,家人也要給予更多關懷照顧,配合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快速走出產後憂鬱陰霾。產後憂鬱症可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沮喪及產後精神病。受身體荷爾蒙變化影響,婦女產後情緒低落人數比例最高,約有五成到八成都會有;產後沮喪發生率約一成到二成,大多在生產完三天後表現出來,發作時間平均六至九個月,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產後精神病發生率最低,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積極治療絕對有其必要。郭恬妮醫師表示,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6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建議最佳時機,目前最常使用的篩檢工具為「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內容包括十個問題,每個問題0至3分,若總分在12分以上,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就達到86%,個案就需要進一步接受心理諮商或轉介精神科。有產婦想傷害自己或小孩以奇美醫院婦產部去年7月至12月針對近600名產後婦女住院評量統計,10至12分有24人、13分以上有7人,2人存有「我會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想法」。針對產後憂鬱患者,院方整合婦產科、小兒科、精神科醫護人員和社工單位,給予適當治療和協助。產婦出院後亦會進行電話訪視,了解並關懷產後婦女返家後所面臨的困難,給予支持鼓勵。郭恬妮醫師強調,治療產後憂鬱症除了尋求精神科的諮商外,家人的照護十分重要,藉由親情關懷,配合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可以使患者較能迅速恢復正常人際關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