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趕走倦怠 快看3月飲食重點

趕走倦怠 快看3月飲食重點#春天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冬天邁入春天之際,生理節奏急遽變換時很容易感到疲勞,身體無力、想打瞌睡的倦怠症也會跟著找上門來。這時,需要藉由均衡的營養攝取、適當的運動和休息來安定生理節奏,擊退倦怠症的辦法就是多吃齊菜、山蒜與桔梗等酸味蔬菜。• 均衡的營養攝取/出現倦怠現象的主因正是因為在冬天疏忽了營養管理、與缺乏運動而造成身體的免疫力缺乏所致,因此在季節交替的時節身體的適應力會變得較弱。愈是活動量提升的春天時日、愈需要費心在均衡營養的攝取上才能維持健康。• 以天然食品作為主要菜單/鼻炎、哮喘與皮膚炎等有過敏症狀的人,在花粉開始飄散的春天季節裡特別需要多加注意。平常用餐時也需格外的小心,特別是菜單上應避免選擇速食食品,而是應該挑選天然食材。此外,需要經常清潔環境,盡可能隔離掉過敏源。• 養成有規律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在活動量提高的春天,為了健康最重要的是過著有規律、節制的生活。即便只是改正生活習慣也是可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第一法則是不要錯過早餐並且每餐都準時用餐。此外,搭配適當的運動與充份的休息來找出身體的節奏感也是很重要的。• 攝取抗氧化的食物/代表性的抗氧化劑是為他命B、C、E和胡蘿蔔素、硒等。請藉由補充豐富的蔬菜、水果等來攝取這些營養素並增加身體的免疫力。代表性的抗氧化食物有柑橘類與綠色花椰菜、青椒、高麗菜、紅蘿蔔、菠菜、鱷梨、番茄與西洋芹菜等,積極的將這些食材反映在菜單上進行有效率的營養攝取。• 節氣飲食/農曆的三月時分,天氣漸漸回暖,春燕紛紛歸來,百花也開始綻放了,為了享受這慢慢暖活起來的日子,此時最適合到山上或田野間,摘取杜鵑花製作成杜鵑花煎餅和核桃糯米切糕來享用。• 時令食材/• 蔬菜、水果:春季白菜、青蔥、山蒜、芹菜、苦菜、滇苦菜、歐芹、艾草、蕨菜、金橘。• 海鮮:黃花魚、白帶魚、鯧魚、石斑魚、牡蠣、菲律賓蛤仔、泥鰍、文蛤、巴非蛤、海帶、鹿尾菜、負子毛氈苔(Drosera prolifera)。(本文摘自/吃當季:一年12個月的每日食譜/自由之丘出版)

春天溫、溼度劇烈變化 「換季型過敏」增3成

春天溫、溼度劇烈變化 「換季型過敏」增3成#春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哈啾」,家中寶貝一早起來噴嚏打不停,晚上睡覺夜咳難眠!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楊曜旭醫師表示,換季時溫、溼度劇烈變化,易刺激免疫系統反應誘發過敏。近來因「換季型過敏」就診的人數,增加至少3成;而當中的70%大多是上呼吸道方面的問題,除了過敏性鼻炎狀況加劇,也易誘發氣喘的症頭!因此提醒,一旦過敏被誘發,寶寶輕則鼻塞、流鼻水,重則影響未來發育;建議家長,預防勝於治療,提前做好過敏預防,以免孩子受苦!換季溫差大!過敏兒夜咳、噴嚏打不停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調查顯示,室內外溫差達7℃以上或相對溼度61%以上,最容易誘發過敏症狀,主要是因為溫差溼度變化大易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防禦能力下降,且溼度高是最適合塵螨、黴菌等過敏原生長的環境,上述的天氣狀況都容易在春季發生,也因此造成春季過敏人數倍增!楊醫師提醒家長,寶寶的呼吸道與皮膚狀況較成人敏感脆弱,一旦誘發過敏,容易讓身體組織處於發炎狀態,如過敏性鼻炎的鼻塞、流鼻水,氣喘者夜咳加劇等,異位性皮膚炎則會出現濕疹、皮膚搔癢問題,睡眠狀況被干擾會造成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影響發育,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預防務必要趁早!「3歲前」是最佳時機 降低未來過敏機會楊醫師指出,寶寶的免疫系統會從出生到3歲逐漸發展成熟,所以此階段也是過敏預防的最佳時機,應慎選飲食,幫寶寶做好內在體質的調整;母乳中富含的免疫球蛋白及抗體,能促進免疫保護力的發展,降低未來過敏1~2成的機會,建議媽媽可從哺餵母乳開始。若媽媽因種種因素難哺餵母乳,楊醫師也建議,1歲後可給寶寶喝經過水解技術處理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銜接,易吸收且降低免疫系統過敏反應。提醒家長,過敏預防應從小做起,除了從飲食進行健康打底,也要減少環境中的過敏源;而外出也要注意給孩子增減衣物並戴上口罩,才能讓寶貝不受換季過敏所苦!

春天疲勞易上身 快吃小米、豆腐補充元氣

春天疲勞易上身 快吃小米、豆腐補充元氣#春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春天的到來,在中醫觀點上,此時節氣正巧與肝相通,適合養肝,但若沒有好好保養,恐會容易感到疲倦,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因此,中醫師建議民眾除了要養成早睡早起、適度運動的習慣外,在飲食上也可以多吃豆腐、黃豆、小米、深綠色葉菜類等,來補充元氣。肝功能宣洩失常 恐易疲倦、過敏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佩青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春天的節氣與肝相通,當肝疏通宣洩功能失常的話,全身就會逐漸感到不舒暢、容易疲倦,甚至影響消化系統,誘發原本的慢性疾病、精神疾病或過敏性疾病;肝氣橫逆而氣鬱化火時,就容易生氣動怒、口乾、頭痛,也就是肝火旺、火氣大;而肝血不足則會產生失眠、心悸、頭暈、眼睛乾澀等症狀。 多吃糙米、綠色蔬菜 有助於補充元氣至於該如何養肝,中醫表示應以早睡早起、正常作息、適度運動為原則,且晚餐後盡量避免飲用咖啡、茶或含酒精的飲料,睡前不閱讀帶刺激性的書報雜誌或電腦,也不要想今天的煩惱和明天的工作,保持心情平和。在飲食方面建議多補充元氣的食物,例如:糙米、胚芽米、小米、馬鈴薯、南瓜、紅棗、麥芽糖、蜂蜜、扁豆、黃豆、豆漿、豆腐、牛奶、乳酪、深綠色葉菜類等。 中藥茶飲、穴位按摩 也能有助於提振精神除了基本的養肝原則外,吳佩青醫師建議民眾,也可運用中藥茶飲、穴位按摩來達到疏肝理氣、提振精神的功效,只是當疲倦程度較為嚴重,出現發燒、畏寒、喉嚨痛、全身肌肉無力、廣泛性頭痛、非發炎性關節痛或睡眠障礙等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人參茶/ 人參3錢、紅棗3枚,以200㏄熱開水沖泡,燜浸半小時,可回沖到無人參味道,但孕婦、感冒、有發炎性疾病者不宜使用。 ●補血黃耆茶/北耆5錢、當歸1錢、紅棗3枚、枸杞2錢,以500cc熱開水沖泡,燜浸半小時,可回沖,但孕婦、感冒、有發炎性疾病者不宜使用。 ●穴位按摩/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所以,可透過按摩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的百會穴,來疏通經氣,另也可用梳子由前往後梳,或用吹風機吹百會穴1~3分鐘,不要太靠近頭皮以免燙傷,也可以用手指指腹輕敲30下,促進頭部的氣血流動,提升活力。

對抗春天「後母臉」 少吃酸食免傷脾氣

對抗春天「後母臉」 少吃酸食免傷脾氣#春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個季節都有屬於它的養生之道,而春天在中醫上屬木主肝,也就是說,萬物猶如木一樣開始生氣蓬勃,相應人體五臟的肝氣也開始旺盛,所以,如何因應季節不同而作適當的養生保健,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春天睡眠 應以晚睡早起為原則新營醫院何裕鈞中醫師表示,在飲食方面,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甜味食物,以避免肝氣太過損傷脾氣,然而,春天早晚溫差變化大,所以,在衣著方面,應隨溫度變化加減,防止受風與注意保暖。春天的睡眠模式也應以晚睡早起為原則,起床後穿著輕便衣物,在戶外作緩步行走的運動,另在呼吸調息部分,可勤練噓字訣,也就是每天作腹式呼吸,吐氣時右手掌輕放在右胸肋下肝臟的位置,左手掌再放在右手背上同時發出噓字音,直到吐氣結束,並兩眼直瞪前方遠處,一天反覆作36次。春天不要亂發脾氣 以免肝氣鬱結化火除此之外,也要保持心境平和,不要亂發脾氣,以避免肝氣鬱結化火,造成暴怒傷肝,在春季養生保肝之餘,避免耗肝損肝也是相當重要,因此,何裕鈞中醫師提供一個春季養肝茶飲,幫助民眾在春天時,也能藉由茶飲達到養肝、保肝的效果。●養肝茶/白鶴靈芝草20公克、柴胡20公克、茵陳10公克、陳皮10公克、丹參10公克、黃耆10公克、紅棗10顆、甘草10公克、鬱金5公克、山楂5公克、薄荷5公克,將以上藥材用棉布包裝好後,放入1000~1500C.C的清水煮沸轉小火,約20分鐘後關火放涼隨時飲用。

春天好發腺病毒!輕忽恐釀成肺炎

春天好發腺病毒!輕忽恐釀成肺炎#春天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又到了「乍暖還寒」,冬、春季交替之際,是腺病毒最容易纏身的季節,而由於天氣冷熱不定,忽冷忽熱容易著涼,卻又和真正的感冒不太一樣,但都會讓身體感到不適,既然如此,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防範?醫師表示,多喝水、多休息、多吃深綠色蔬菜、蔥薑蒜等都能夠有效預防感冒纏身。真感冒、假感冒大不同 症狀天數看端倪書田診所家醫科康宏銘醫師表示,這個季節的感冒分成兩種,第一種是因溫差大、忽冷忽熱而致使身體受寒,這種並不算是真正感冒而是著涼,通常只要喝一點薑茶或泡熱水澡,讓身體暖和點就可痊癒,且這種症狀也不會持續太多天。另一種則是真正的感冒,也就是病毒感染,會引起全身症狀,和著涼最大的不同,在於感冒會發燒、倦怠、頭痛等,通常需要5~7天以上才會恢復,此外,在春天裡也多為腺病毒感染,它不僅會造成扁桃腺或淋巴結腫大,導致出現咳嗽、喉嚨痛的症狀外,一旦侵犯到眼睛時,還會有搔癢、發紅等情況發生,另對於抵抗力較差者來說,也會有發展成肺炎的可能,民眾千萬不要大意。腺病毒傳染途徑多 勤洗手勿揉眼睛康宏銘醫師表示,腺病毒雖然適合在春季的溫度生存,會透過飛沫、接觸等傳染但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勤洗手,不要揉眼睛,也不要和別人共用毛巾,就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此外,春季也是好發過敏的主要時機,因為常下雨導致濕度較高,塵瞞的情形也較嚴重,且又加上春天百花盛開,花粉飄散也會容易使過敏發作,所以,民眾也需小心分辨,不要跟感冒混淆了。春天宜養肝 抵抗力提升助防感冒既然春天好發感冒、過敏的話,那麼民眾可以怎麼做來達到預防?康華診所張家蓓中醫師指出,春天在五行中走肝經,此時宜多吃深綠色蔬菜、蔥薑蒜等辛香料,並早睡以利肝臟休息,可以達到較好的養肝效果,另外她也建議,春天可多吃辣椒活絡身體,或是含有豆豉的料哩,例如蒼蠅頭,因為豆豉可以生發陽氣,如此一來也可以預防感冒。

天氣熱、水喝太少!春天結石患者增3成

天氣熱、水喝太少!春天結石患者增3成#春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天氣回暖勿輕忽,當心結石找上門!日前,一名48歲的呂先生,在8年前曾因罹患左側輸尿管結石,進行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住院兩天後便痊癒,但從那之後,他從未接受過追蹤檢查,直到近期接受體檢時才發現結石大爆發,不僅兩側輸尿管有結石外,還有腎結石、腎水腫等問題,所以,在醫師的建議下,他又再次接受了碎石術治療,在無住院的情況下,當天就返家了。對此,書田診所泌尿科林儒廷醫師表示,每到了夏天時,因天氣轉熱排汗量增加,如果此時的飲水量又沒有比冬天多的話,就會提高罹患結石的機率,又加上三月剛好是冬去春來的時節,結石的患者也會逐漸增加約3成左右。輕忽結石不治療 當心腎功能會壞光光一般來說,在正常的狀況下,尿液會經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倘罹患結石,尿液則會在排出體外的過程中遇上阻礙,進而引發腰痛、下腹痛、膀胱、外陰部疼痛、急尿、頻尿、小便燒灼等症狀。但有許多民眾經常會有一種迷思,想說只要忍過或服用止痛藥就沒事,但事實上結石長期阻塞輸尿管未治療的話,會影響集尿系統,使得體內的廢物無法藉由尿液排出,積存在體內,進而增加引發腎臟水腫、腎臟功能衰竭、尿毒症,甚至洗腎,所以提醒民眾,平時可藉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水喝得夠不夠,且結石患者因體質因素,約有一半的人會復發,因此,建議要每半年回診一次,以免結石復發都不知。結石過大 使用體外震波恐會大幅降低療效在治療方面,除了體外震波,輸尿管鏡碎石術也是常見的方式,林儒廷醫師表示,當結石過大時,若透過體外震波來進行治療的話,恐會大幅降低效果,所以,此時就要改用輸尿管鏡碎石術,在輸尿管中將結石原地擊碎,再放入引流支架,引流碎石、血塊及尿液,緩解手術當天的不舒服,且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不需住院,手術當天即可回家,之後再於門診將支架取出即可。多喝水、不憋尿 預防結石找上門最後,隨著季節逐漸進入夏天,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多喝水,若以夏天來說每日水量建議在2500C.C.左右為佳,且不憋尿,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有效預防結石發生。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 精神疾病易復發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 精神疾病易復發#春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正逢季節交替的時節,氣溫改變大,有人情緒敏感,對天氣變化或特殊節日易產生情緒起伏。根據臨床精神醫學統計,季節交替,通常也是精神疾病好發或精神症狀較不穩定的時期,這段時間復發的病人相比平時,確實會多一些,因此衛生局提醒,在此時節,病人切勿停用精神藥物,應規律回診接受藥物治療,避免精神症狀復發。衛生局在日前就協助一位躁鬱症案例:小陳為躁鬱症患者,家屬來電表示,最近小陳自認已康復,好幾天不服藥,已多天不睡覺,併有多話、意念飛躍、易怒,家人如勸其服藥或就醫時,有欲攻擊家人之舉動,經送醫院治療後,最近出院回歸社區生活,但需規律服藥及回診。春、秋時節 躁鬱症患者尤要當心躁鬱症患者的躁症常在春、秋等季節變換時刻發作,患者平時一如常人,在躁期時,可能好幾天不睡覺、到處亂跑、亂花錢,不斷招惹事端,甚至攻擊別人;鬱期的症狀常表現在身體上,初期就醫常被當作內科問題處理,可能的症狀包括腸胃不適、頭痛、腰痠背痛、失眠、心情沮喪、對平常嗜好失去興趣,思想悲觀,嚴重時還有厭世想法或自殺行為等。因此,衛生局呼籲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家屬能多注意病人是否有規律服藥及情緒症狀變化,多給予病人關懷,若病情復發時能及早接受治療,規則的服藥,多數精神疾病症狀都能獲得改善,並且在社區能穩定的生活與工作。

春天當心桃花癲 換季精神病易復發

春天當心桃花癲 換季精神病易復發#春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今社會動盪,又正逢季節變化,是慢性精神疾病好發期,又稱「桃花癲」;而精神科門診、住院人數明顯增加。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王瑋璨醫師表示,憂鬱症屬於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的症狀是出現情緒低落;心情沮喪、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思考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到體力、睡眠、對事情的感受、及行為改變的情形。憂鬱症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好發年齡約在30至40歲間。季節交替時期 慢性精神疾病易惡化因此,王瑋璨醫師提醒,每年到春天季節交替,慢性精神疾病復發與惡化的比率增高,多數精神病患都不認為自己生病,也會排斥就醫、服藥。當病患狀況惡化時,家人應柔性勸說病患就醫,並且找病患信任的醫師或熟悉的醫院,減少病患的抗拒。「自殺防治守門人」是一個提倡已久的名詞,苗栗縣衛生局再次呼籲,希望人人都能扮演著「關懷、支持」的角色,有能力能「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協助」,中止悲劇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