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

薑母鴨、燒酒雞補身 小心不適「胰」

薑母鴨、燒酒雞補身 小心不適「胰」#胰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天氣冷,國人大多喜歡食補,食補又以薑母鴨、燒酒雞最常見。而許多民眾認為「加酒」會更補,不但可以暖身、也是一大享受。但注意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飲酒取暖」。一名45歲有酒精性肝炎、慢性胰臟炎病史的男性病患,因天氣冷所以常吃燒酒雞或薑母鴨來補身體,而這些食療補品又多屬高油之飲食,下肚後就造成了急性胰臟炎,甚至澱粉脢及解脂脢都超過正常值的3倍。署立台中醫院副院長洪弘昌就表示,患有酒精性肝炎、慢性胰臟炎、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加了酒的飲食及高油脂食物都不適宜飲食。洪弘昌說,喝了使用酒烹煮的薑母鴨,其實就是在喝酒及攝取油脂,尤其是大量的進食,所以才會引發急性併慢性胰臟炎。因此建議民眾,在烹煮這些食療補品時可以避免添加酒精類飲品,有消化道潰瘍的民眾也應儘量避免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脂的用量也是烹煮時應該注意的。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師張佳樺也特別提醒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食用補品時應特別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補品,同時更應注意勿食用過多,造成身體的額外負擔,補身不成反傷身。(圖片來源:署立台中醫院提供)

沉默殺手胰臟癌 男性罹患高女性2倍

沉默殺手胰臟癌 男性罹患高女性2倍#胰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胰臟癌為何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胰臟在身體上的位置隱密,位在左上腹部,靠近十二指腸及脾臟,為一長形且扁平的腺體,胰臟的功能包括:分泌胰液以幫助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另外還分泌胰島素、升醣激素等,調節葡萄糖、脂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阮綜合醫院胃腸外科阮東光主任表示,越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發生率也偏高,而男性罹患的機率更為女性的2倍,早期診斷病切除腫瘤才能提高胰臟癌的存活率。但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通常是當腫瘤大到相當程度,才有明顯疼痛症狀,此時發現卻往往已是末期的胰臟癌,錯失手術治療的黃金時機。上腹疼痛是胰臟癌最為常見的臨床症狀,「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在胰臟尾部,有時還會放射到背部。另外,患者在平躺或伸直脊柱時,會疼痛加劇,唯有將脊柱彎曲,整個身體縮成蝦米狀,症狀才會稍微緩解。一半以上的胰頭部癌病人會發生嚴重的黃疸,食慾不好與體重急速減輕,皮膚變黃、會癢,尿液呈現茶色,這是因為腫瘤壓迫總膽管,或癌細胞侵犯到肝臟所造成,當胰臟癌逐漸變大,會阻塞膽管,以致膽汁無法流出,大便因而變成灰白色。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疲倦等。一般認為,胰臟癌與高脂飲食和吸菸、喝酒有關,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的發生率也愈高,曾經接受部份胃切除、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患者,較易罹胰臟癌,而胰臟癌患者可能造成患患者出現慢性胰臟炎及糖尿病,三者關係密切。男性的得病率是女性的兩倍,發生的年齡大多介於六十歲至六十五歲之間。雖然胰臟癌因為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並不容易做到預防的工作。部分高危險群的病人包括抽煙者、酒精使用者、飲食中攝取肉類或脂肪比例偏高者、糖尿病的病人等,最好能做定期檢查,以早期作出診斷。唯有手術切除腫瘤,才能提供這些病人較好的長期存活機會。雖然降低手術後相關死亡率,可以使病患五年存活率有顯著的提升,然而發病診斷時的病期,以及外科醫師是否能安全根除地切除腫瘤,才是決定病人預後最重要的因子與關鍵。

體內胰島素瘤作怪 致低血糖昏迷送醫

體內胰島素瘤作怪 致低血糖昏迷送醫#胰臟

有一名20多歲的女性,常在白天出現嗜睡現象,家人以為這是熬夜準備研究所的考試,所出現的疲累狀況而不以為意。最後卻睡到隔天下午都沒醒,家人緊急送醫後,這才發現女子的胰臟長出胰島素瘤,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造成血糖下降而昏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鄭筆聳指出,女子在空腹時血糖值僅有34mg/dL,而正常人空腹血糖約70至100mg/dL,女子血糖明顯低於正常人。經過檢查後發現,因為該女子胰臟長出胰島素瘤,所以分泌過多的胰島素,造成血糖降低而昏迷。記者發現今年3月份也有類似病例,一名婦人只要肚子餓就會出現雙腿發抖,甚至要昏倒的情況,且不時會出現「失神」狀態,約10分鐘後才能回神,到醫院經檢驗後也發現是胰臟長出胰島素瘤。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曾立年解釋,胰島素瘤雖與胰臟癌一樣,都是長在胰臟的腫瘤,但兩者的細胞不同,胰島素瘤是會持續分泌胰島素,有9成屬良性;胰臟癌是腸胃道腫瘤的一種,會造成組織破壞。而且胰島素瘤是罕見疾病,發生率很低,約為25萬分之1,主要的檢測方式是測血糖值,手術切除後的治癒率約可達8至9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宏智醫師表示,若一個人無緣無故發生低血糖情況,常有行為異常、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狀,就需要懷疑是否罹患了胰島素瘤,如果真的是體內長了胰島素瘤,就要盡快接受醫師治療,因為這個腫瘤是良性腫瘤,只要經過手術治療後,都可以根治痊癒。「血糖低」是兇手?老婦溺斃水盆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242老人夜晚胡言亂語 可能是血糖在作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822經常間歇性神智改變,可能是長了胰島素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693

你知道膽結石併發症死亡率可達20%嗎?

你知道膽結石併發症死亡率可達20%嗎?#胰臟

文/署立基隆醫院一般外科翁書賢醫師近年來,因國人飲食的日漸西化,攝取各種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使得罹患膽結石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而年輕人因為膽結石而成為「無膽族」的也不在少數。到底膽結石的成因為何?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膽囊是附在肝表面的一個梨型袋子,具有存放及濃縮膽汁的功能;膽汁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由卵磷脂和膽固醇依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而膽結石就是因為膽汁的比例改變了,造成膽汁的凝固結晶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可能小如一粒鹽,也可能大如一個橄欖。膽結石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成年人口之中大約一成以上有膽結石,發病年齡沒有一定,但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隨著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間甚至有高達三、四成的人有膽結石。署立基隆醫院翁書賢醫師提到:尤其是懷孕婦女、或長期服用避孕藥物及停經藥物的女性更容易發生膽結石;另外,肥胖、糖尿病、胰臟疾病、肝炎、高脂肪的飲食、先天性的脂肪異常及腸道手術後均有可能造成膽結石。因為膽汁無法順利排出,主要常見的症狀有多發生在飯後的噁心、上腹不適、疼痛、右上腹壓痛等,嚴重的話會伴隨發燒、黃疸、膽囊炎,膽管炎,胰臟炎等。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膽結石是沒有症狀的。因此一般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的情形發生。翁書賢醫師說:膽結石很少可以自然排出來,通常採用藥物及低脂飲食治療,治療期長約一年半至兩年,有效率則為40%上下。最終大多仍須以外科手術(目前絕大部分病人都是採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除。對老年人而言,其第一次的膽結石併發症往往較嚴重,死亡率可達20%,須特別加以注意並積極治療。相較於傳統的開腹式膽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疼痛較低,病人恢復的速度也較快,一般約2~4天即可出院。但像懷孕的婦女、或是膽囊發炎嚴重的患者就不適合做這樣的手術。翁書賢醫師也要提醒大家:如果術後有發現寒顫、發燒、持續嘔吐、噁心、咳嗽呼吸困難,或是任何不知原因食慾不振、疲勞等均須立刻到院接受檢查。署立基隆醫院翁書賢醫師又說: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也要視其情況來調整,不過大體上有一些通則可以遵循,除了多運動,飲食原則以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為主。許秋萍營養師也提到:平時應該多增加水分的攝取,可多喝檸檬水,補充維他命C,另外也要多注意避免攝取過鹹、及高草酸(大量的菠菜、巧克力、紅茶)、動物性蛋白質(肉類)的食物;已經切除膽囊的患者也務必要低油飲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