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署立基隆醫院一般外科翁書賢醫師近年來,因國人飲食的日漸西化,攝取各種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使得罹患膽結石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而年輕人因為膽結石而成為「無膽族」的也不在少數。到底膽結石的成因為何?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膽囊是附在肝表面的一個梨型袋子,具有存放及濃縮膽汁的功能;膽汁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由卵磷脂和膽固醇依一定的比例組合而成。而膽結石就是因為膽汁的比例改變了,造成膽汁的凝固結晶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可能小如一粒鹽,也可能大如一個橄欖。膽結石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成年人口之中大約一成以上有膽結石,發病年齡沒有一定,但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隨著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間甚至有高達三、四成的人有膽結石。署立基隆醫院翁書賢醫師提到:尤其是懷孕婦女、或長期服用避孕藥物及停經藥物的女性更容易發生膽結石;另外,肥胖、糖尿病、胰臟疾病、肝炎、高脂肪的飲食、先天性的脂肪異常及腸道手術後均有可能造成膽結石。因為膽汁無法順利排出,主要常見的症狀有多發生在飯後的噁心、上腹不適、疼痛、右上腹壓痛等,嚴重的話會伴隨發燒、黃疸、膽囊炎,膽管炎,胰臟炎等。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膽結石是沒有症狀的。因此一般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的情形發生。翁書賢醫師說:膽結石很少可以自然排出來,通常採用藥物及低脂飲食治療,治療期長約一年半至兩年,有效率則為40%上下。最終大多仍須以外科手術(目前絕大部分病人都是採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除。對老年人而言,其第一次的膽結石併發症往往較嚴重,死亡率可達20%,須特別加以注意並積極治療。相較於傳統的開腹式膽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疼痛較低,病人恢復的速度也較快,一般約2~4天即可出院。但像懷孕的婦女、或是膽囊發炎嚴重的患者就不適合做這樣的手術。翁書賢醫師也要提醒大家:如果術後有發現寒顫、發燒、持續嘔吐、噁心、咳嗽呼吸困難,或是任何不知原因食慾不振、疲勞等均須立刻到院接受檢查。署立基隆醫院翁書賢醫師又說: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也要視其情況來調整,不過大體上有一些通則可以遵循,除了多運動,飲食原則以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為主。許秋萍營養師也提到:平時應該多增加水分的攝取,可多喝檸檬水,補充維他命C,另外也要多注意避免攝取過鹹、及高草酸(大量的菠菜、巧克力、紅茶)、動物性蛋白質(肉類)的食物;已經切除膽囊的患者也務必要低油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