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油

少糖少鹽高纖助控糖?當心肌少症!

少糖少鹽高纖助控糖?當心肌少症!#少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年人肌肉流失速度快,罹患肌少症的機會較高,加上某些糖尿病患者因為接收到粗淺的衛教知識,導致長期施行「少糖、少鹽、高纖」的飲食迷思,隨著年紀增長,反而讓肌肉流失速度變得更快!全台約62萬熟齡族罹患糖尿病,對抗飲食迷思造成的肌少症,糖友應該學習增進肌力、控制體重,才能讓下肢不再無力,輕鬆把關老年生活。走4公尺逾6秒、蹲下站不起來就是徵兆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許多民眾也會有肌少症患者較瘦弱的迷思,事實上,老年人因為肌肉骨骼的流失,加上沒有良好飲食、運動習慣,導致肌少症肥胖問題的嚴重程度也越來越嚴重。若出現4公尺走路逾6秒、蹲下後站不起來者就要懷疑可能為肌少症患者。糖友可諮詢專業營養師意見控制血糖「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藥物治療上肌少症會是重要指標之一」,杜思德理事長提到,診間有一76歲患者陳伯伯,10年前確診糖尿病,透過少油、少鹽、少糖等飲食建議控制血糖。後來出現下肢無力但血糖控制情況仍然不佳。經過穩定血糖用藥,加上專業營養師飲食指導,陳伯伯增胖5公斤、恢復肌力,也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減少熱量攝入 料理可用牛奶代替奶油老是擔心吃錯食物會讓血糖上升?杜思德理事長表示,糖友不要一味追求低卡、低鹽、低糖以免低血糖,另外也要記得足量蛋白質也是肌肉養成的重點,千萬別因自我設限導致失去享受美食的機會。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紋慧提醒,家常料理可以以牛奶代替奶油,做好健康管理,減少熱量攝入,同時也能扭轉糖尿病飲食的刻板印象,讓血糖達標同時減少低血糖、肌少症的危險。

清明祭祖吃潤餅 少油鹽高纖4撇步更健康

清明祭祖吃潤餅 少油鹽高纖4撇步更健康#少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節,此時正是萬物滋長的時節,花卉草木生長於一片氣清景明的氣氛中。古代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人民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此習俗也延續至今,民眾在清明節當天效法古人,從市場買薄麵皮,包裹當季的蔬菜及豆干與豬肉等食材成捲做成「潤餅」,因此每到清明節吃潤餅已成為一項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習俗。市售潤餅熱量高 鉀、磷含量高腎友不適合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何宜秦指出,一般市售潤餅通常會使用兩張餅皮,熱量相當於1/4碗飯,除餡料外,還會再撒上花生粉及糖粉,有些店家還會放入炸紅糟肉、五花肉、香腸等高油脂食物,南部地區甚至更豪爽地將油麵都包進去,讓每份市售潤餅熱量高達300大卡以上,其中鉀含量約480毫克,磷含量240毫克,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並不適合。柯宜勤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食用潤餅時,必須注意蛋白質、磷離子及鉀離子的攝取。一份市售潤餅蛋白質含量約21克,而越南春捲皮與冬粉蛋白質含量低,屬於低氮澱粉類,較適合腎友們選用。豆魚肉蛋類建議攝取1份(3根手指大)即可;蔬菜類可選擇高麗菜、豆芽菜、瓠瓜、豆薯、洋蔥、木耳等低鉀蔬菜,並不建議韭菜、紅蘿蔔、芹菜、雪裡紅等高鉀蔬菜。而花生粉屬於堅果種子類,其磷離子及鉀離子含量較高應盡量避免,可利用蔥、薑、蒜、辣椒、檸檬汁等天然食材調製沾醬,提升風味。全麥潤餅皮取代 蘆筍、玉米筍熱量低更高纖而一般民眾則可選擇使用全麥潤餅皮,增加纖維質。豆魚肉蛋類可以選擇海鮮、雞胸肉、里肌肉等低脂肉類,以減少脂肪攝取量;蔬菜可選擇萵苣、蘆筍、玉米筍等,萵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可參與視覺感光、調節基因和細胞分化,是體內的抗氧化劑;蘆筍為當季盛產蔬菜,富含維生素A和葉酸;而玉米筍的熱量、澱粉含量皆較玉米低,且玉米筍富含鐵質,同時還擁有維生素B6可幫助血紅素合成和調節身體機能。柯宜勤說,潤餅的豐富蔬菜是現代人健康飲食的選擇之一,但仍應注意三低一高「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小撇步:●少油/選瘦肉、少油炸,使用川燙或水煮、花生粉1湯匙。●少鹽/少加工品,如榨菜絲、蘿蔔乾、香腸,不額外添加鹽、醬油等調味料。●少糖/不添加糖粉或使用代糖,可利用醋或海苔粉取代。●高纖/可選全麥潤餅皮、當季新鮮蔬菜,如韭菜、高麗菜、豆芽菜、紅蘿蔔、蘆筍等。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少油

(撰文/許家瑋) (諮詢/普登生技范月貌藥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台灣人好油炸物的飲食習慣,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 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 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 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   (魚油富含Omega-3,有效平衡體內過多的Omega-6脂肪酸) 范月貌藥師進一步說明,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二十碳五烯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不飽和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 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 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   (魚油的挑選,需注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天然食材的使用等問題) 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 消費者如需要購買魚油產品,要適當攝取、瞭解劑量,且魚油中所含的EPA和DHA易因光照、暴露於空氣或是未低溫冷藏而分解氧化,購買的產品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產品,較來路不明的產品無健康疑慮。

心血管疾病上門 營養師:這樣做3高遠離

心血管疾病上門 營養師:這樣做3高遠離#少油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冬天腳步到!時不時就有胸悶、胸痛,運動過後甚至會有氣喘不停的現象嗎?要注意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小警訊,正預告著血管的固體脂肪、膽固醇也正緩緩堆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阻礙腦袋、心臟運作的隱形殺手。營養學碩士謝宜穎指出,魚油中所富含的Omega3,可防止血栓、軟化血管管壁、提升血管壁彈性、阻止自由基的侵害,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族群,有保健功效!氣溫低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營養師謝宜穎說,冬天因為溫度低,身體血管收縮比較明顯,血管彈性也跟著變差,因此要特別小心注意心血管疾病!她也提醒,平時身體的一些症狀,就說明著血管可能出現小狀況,比如經常容易頭痛,運動容易氣喘噓噓,甚至四肢末端冰冷伴隨麻的症狀,若出現以上情況,請好好留意自己的身體;如果嚴重一點像出現胸悶、心悸,甚至半夜會突然心臟痛到醒來,這樣的朋友更要在冬天做好保暖,趕緊就醫檢查,立即改變生活作息,搭配飲食控管,改善血管狀況。飲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幫兇!怎麼吃有訣竅「想要讓心血管保持健康,飲食真的很重要!」謝營養師說,飲食首重清淡,最好選擇天然食物,烹調方式盡量以清蒸、涼拌為主,同時要攝取好的油脂,讓飲食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一點,像是魚類或堅果類,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鹽份攝取多寡也需特別注意。另,纖維質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油脂,而蔬果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皆有助心血管的健康。營養師:魚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謝營養師強調,飲食中要特別注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原因就在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膽固醇(HDL)、降低血栓的發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彈性,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種營養素大多藏在魚油及堅果裡。謝營養師說,一般民眾每天250毫克到500毫克即可,若要達到心血管預防疾病預防,則建議每天800毫克,如果是3高族群,則建議每天可攝取2-3克;最後,謝宜穎營養師提醒,若本身有凝血障礙,或是有肝病、需要開刀,有服用抗凝血劑等民眾,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才使用。

冬天心血管疾病好發 營養師:這樣做3高不上門

冬天心血管疾病好發 營養師:這樣做3高不上門#少油

(撰文/Megan Chen) (諮詢/謝宜穎營養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普登生技)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需特別小心) 冬天腳步到!時不時就有胸悶、胸痛,運動過後甚至會有氣喘不停的現象嗎?要注意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小警訊,正預告著血管的固體脂肪、膽固醇也正緩緩堆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阻礙腦袋、心臟運作的隱形殺手。 血管阻塞的徵兆出現時,除了即時就醫檢查外,平時飲食上有什麼預防措施,能搶先採取與準備的呢?營養學碩士謝宜穎指出,魚油中所富含的Omega3,可防止血栓、軟化血管管壁、提升血管壁彈性、阻止自由基的侵害,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族群,有保健功效! 氣溫低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僅快就醫檢查) 為什麼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營養師謝宜穎說,主要是因為溫度低,身體血管收縮比較明顯,血管彈性也跟著變差,所以假使本身血管已有粥狀硬化,阻塞等情況,到了冬天,就要特別小心注意心血管疾病! 謝營養師特別提醒,平時身體的一些症狀,就說明著血管可能出現小狀況,比如經常容易頭痛,運動容易氣喘噓噓,甚至四肢末端冰冷伴隨麻的症狀,若出現以上情況,請好好留意自己的身體。 如果在嚴重一點像出現胸悶、心悸,甚至半夜會突然心臟痛到醒來,這樣的朋友更要在冬天做好保暖,趕緊就醫檢查,立即改變生活作息,搭配飲食控管,改善血管狀況。 飲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幫兇!怎麼吃有訣竅   (慎選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 現代人飲食西化,重油、重鹹、重口味,實在讓心血管招架不住!謝營養師說,尤其很多人喜好炸物,加工食品、愛吃肉,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這些飲食及生活習慣都不利心血管健康,容易造就很多3高一族。 「想要讓心血管保持健康,飲食真的很重要!」謝營養師說,飲食首重清淡,最好選擇天然食物,烹調方式盡量以清蒸、涼拌為主,同時要攝取好的油脂,讓飲食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一點,像是魚類或堅果類,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鹽份攝取多寡也需特別注意。 另外,謝營養師還提到,纖維質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油脂,而蔬果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有助心血管的健康;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水果的挑選上,應避免糖分過高,像是西瓜、龍眼、鳳梨等這類水果,建議以芭樂或蘋果為主要首選。 營養師:魚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   (魚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益處多多) 謝營養師強調,飲食中要特別注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原因就在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膽固醇(HDL)、降低血栓的發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彈性,也就是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這種營養素大多都藏在魚油及堅果裡。 不過,要找到適合的深海魚類,並且有時間自行烹調實在困難,尤其對於現代的忙碌族群,謝營養師建議,不妨可以購買魚油保健品,不過市面上魚油產品眾多,要怎麼挑呢?謝營養師分享幾個秘訣: 1)選擇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由於魚油萃取技術不易,必須擁有精良的技術,才能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 2)確認來自純淨無污染的深海魚種:深海魚可能有重金屬殘留,要需特別注意魚油來源最好是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之小型魚類,減少毒物累積疑慮。 3)檢視有否添加足量維生素E:可降低魚油氧化、維持魚油品質穩定。 4)確認是否使用蒸餾技術萃取而成,不使用化學有機溶劑萃取,可避免化學有機溶劑的污染。 當然最重要的是,產品應該具備並通過【國際認證品質微生物、重金屬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才讓人安心。 魚油怎麼吃?趕緊看過來!   (依個人體質不同,攝取不同的劑量) 不過,魚油要吃多少也有學問,謝營養師說,一般民眾每天250毫克到500毫克即可,若要達到心血管預防疾病預防,則建議每天800毫克,如果是3高族群,則建議每天可攝取2-3克;最後,謝宜穎營養師提醒,若本身有凝血障礙,或是有肝病、需要開刀,有服用抗凝血劑等民眾,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才使用。

高纖少油多運動 向惱人鮪魚肚說再見

高纖少油多運動 向惱人鮪魚肚說再見#少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對於男人而言,外表維持的狀況、頂上的髮量,都是給人第一印象的重要關鍵,至於中年男子除了上述外,瘦腰圍大小更是一項指標衰老的依據,只要肚子日漸茁壯,「鮪魚肚」越來越大,彷彿瞬間老了10歲。對此營養師提醒,大多的男性因工作關係、生活飲食型態不正常,導致熱量攝取過多、腹部脂肪囤積,如果又無運動習慣的話,就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此,建議民眾若想擺脫鮪魚肚,得先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才是最基本的。糙米取代米飯 防便秘又可控制血脂大林慈濟醫院張雅芳營養師表示,據研究指出,成年男性腰圍以36吋為基準,若超過就屬於腹部型肥胖,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危險,所以,為了民眾的健康安全著想,建議在飲食方面,要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烹調時應盡可能減少油脂攝取,選擇蒸、滷、燙、涼拌、燉等方式。另外,富含膽固醇的內臟、魚卵、蟹黃、魚頭、蛋黃等,也要適可而止,但可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以未經碾製的五穀類及全麥製品,如糙米、燕麥取代精緻米飯,除了可預防便秘外,也可控制血脂,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飲食控制+有氧運動 代謝症侯群不上身除了飲食控制,遵守「低鹽、低油、低糖、高纖」三低一高的原則外,若能規律運動的話,不僅可消除鮪魚肚,還可預防代謝症侯群,至於運動,張雅芳營養師則建議,每週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為佳。

少油低鈉健康吃粽 慢性病患7點要注意

少油低鈉健康吃粽 慢性病患7點要注意#少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為了應景現在市面上已出現許多琳瑯滿目的粽子,且隨著日子接近,有越來越多粽子陸續登場,不管是鹹粽、甜粽、南北粽等,都具有獨自的特色,使得民眾愛不釋手,每種都不想錯過。只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熱量又高,所以在食用時,除了要避免份量過多外,在吃粽子的同時,也建議搭配青菜與水果等多纖維的食物,如此一來,就可減少不必要的腸胃道不適症狀。至於慢性病患,新營醫院陳慧珍營養師為了讓他們也能安心享用粽子,提供了7點注意事項,幫助民眾在端午佳節時,也能好好享受粽子,大快朵頤:1)鹽份的攝取量,內餡的調味與沾醬,都應減少使用量,尤其是腎臟病人不可用低鈉鹽(醬油)來取代一般沾醬。2)五穀粽的材料大都為含磷量高的食物,腎臟病人者也應避免食用。3)糖尿病人應注意主食份量的調整及代換,並應搭配青菜的攝取,以增加纖維質的含量,達到血糖控制的原則。4)痛風患者須特別注意內餡包有魷魚、干貝、鮑魚、等海鮮食材或香菇時,要注意攝取的分量,以免痛風發作。5)高血脂病人除注意肥肉、蛋黃、海鮮等食材外,也須注意以豬油製作的甜粽內餡。6)多喝白開水或無糖茶類。7)適度的運動以消耗多餘熱量。

少鹽、少糖、少油 遠離代謝症候群

少鹽、少糖、少油 遠離代謝症候群#少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現代人外食族群眾多,飲食多趨向高鈉、高油脂等不當飲食,因此有代謝症候群民眾日漸增多,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較一般民眾為高,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外食族應把握3少原則台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陳昱竹醫師說,代謝症候群即腰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3項以上者的人。因此,想遠離代謝症候群,理想飲食應把握3少原則,即少鹽、少糖、少油。少鹽的部分,陳昱竹建議盡量減少使用醃製食品,另外高湯湯底、調味用的醬料等,也都是外食族要特別留意的。而有關糖分攝取,購買冷飲時也建議要留意含糖量,盡量選擇無糖或微糖者飲用。另外,民眾也常會忽略水果所含糖份,像西瓜、芒果等季節性水果,若過量食用也會造成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更是要多注意。在攝取油脂方面,除了要少碰油炸食物外,像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牛油、豬油、奶油等,或是動物內臟,都要盡量減少食用。勿妄想單靠吃健康食品降低三高此外,陳昱竹醫師提醒民眾,市面上有許多標榜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選購時,除了要認明有經過政府認可的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外,健康食品雖具有保健功能,但並非藥品,也沒有藥品療效。因此若是三餐不正常,而只想靠吃健康食品降低血脂肪、血糖、血壓,無疑是本末倒置,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