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兆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日前,一名30多歲的莊小姐,在健康檢查中發現右側卵巢有顆近10公分的畸胎瘤,且不排除有惡性的可能,後來,在醫師與她的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喜愛衝浪等水上運動的她,非常在意腹部的美觀,所以,在手術風險與傷口美觀的考量下,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目前已順利將畸胎瘤取出。畸胎瘤易與腸胃不適混淆雙和醫院婦產部賴鴻政醫師表示,畸胎瘤是屬於生殖細胞瘤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卵子分化異常所造成的胚胎發育問題,且畸胎瘤中含有皮脂腺、皮膚、頭髮等,甚至少部分會鈣化,包括骨頭、牙齒,所以,就腫瘤外觀上來說,就如同人一樣。一般來說好發青春期到20幾歲以及停經前後的女性,其中又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但與性行為、懷孕等因素無關,此外,症狀不明顯,民眾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例如:肚子脹或悶、頻尿、腰酸等。單孔達文西手術 可避免沾黏問題在治療方面,賴鴻政醫師表示,可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主要是從肚臍進入,所以,傷口小不易留下疤痕,且利用醫療用袋子,將切除後畸胎瘤的放進袋子後取出,也可避免畸胎瘤受到破壞,使得油脂刺激腹部,造成沾黏等問題。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恐是氣喘徵兆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恐是氣喘徵兆#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氣喘一旦發作,嚴重時很有可能失去性命,尤其在季節轉換時,更有可能發生,且近年來氣喘發生率正節節升高,對此,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游明謙醫師表示,氣喘的黃金治療期是學齡兒童到青少年的這段期間,運用中醫調理肺、脾,腎臟,必要時再配合西醫吸入性類固醇療法,就可改善小兒氣喘的症狀,降低氣喘發作的頻率及嚴重度,減少呼吸道結構性的變化。異位性皮膚炎 是最先出現的徵兆目前在台灣主要2大罹患氣喘的因素為遺傳體質及接觸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其實在孩童嬰幼兒時期,就可以觀察出是否有過敏體質,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先出現的徵兆,好發於於嬰兒時期,容易出現在頭或面部,中醫稱為奶癬。兒童期則容易出現在四肢屈側部位,如膝窩、肘窩等地方,中醫稱為四彎風,皮膚會反覆發炎、搔癢不已;到學齡前,部分孩童在感冒後咳嗽超過十天到二週,或是運動後咳嗽及夜咳,就可能要高度懷疑是氣喘。學齡至青少年間 是治療的黃金期氣喘若配合治療,待長大免疫功能成熟後就有機會痊癒,相反的若沒有好好控制,可能造成氣管結構的重組,導致呼吸道在結構上與功能上兩方面的受損,這才是治療氣喘最困難的地方,因此,要把握學齡兒童至青少年期間的這段黃金治療期。而在中醫方面,游明謙醫師表示,過敏性氣喘是由痰飲內停,外感邪氣而成的疾病,所以,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是醫治氣喘的主要原則,當氣喘急性發作時,將病情依嚴重程度分為四級,使用不同的藥物組合,先求穩定病情解除危機。待病情較平穩時,就能以中醫介入調理,常用的中醫處方有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麥門冬湯等,可依寒熱不同體質,症狀明顯時選用小青龍湯或麻杏甘石湯。避免油炸、冰品 可降低過敏原的刺激最後,醫師也建議,除了改善體質調養脾、肺、腎三臟外,平時也要做好保養,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品或冰品,避開過敏原的刺激,例如:枕頭、棉被、衣櫥等易附有灰塵的物品,應常清洗、日曬,家中最好每天能打開窗戶對流保持通風二個小時,同時在病情穩定時也可以多運動、放鬆身心,再配合藥膳飲食來增強免疫力,持之以恆,將會有顯著的改善。

身體出現什麼徵兆就該排毒了?

身體出現什麼徵兆就該排毒了?#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吃吃喝喝很高興,不小心累積的毒素怎麼辦?當身體出現甚麼徵兆就知道需要排毒了?國外的保健專家有說過,任何人如果在吃喝上放縱自己,又不能經常的清除體內毒素垃圾,就會在體內存放大量的毒素垃圾。一般成年人體內有3到25公斤毒素垃圾。既然,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吃進去的東西有沒有毒,那我們就讓身體裡面的毒,有方法的讓它排出來。中醫師羅明宇說,毒素沉澱於循環系統裡面時,容易影響血液循環而造成高血壓、動脈血管硬化、靜脈曲張等疾病;有毒物質沉澱於肌肉組織或結締組織,則可能會引起風濕疾病;沉澱於骨關節處就會造成關節炎。身體出現甚麼徵兆就知道需要排毒了?羅明宇指出,以下如果你有三項符合,就表示你的體內毒素已經堆積起來了。當口腔有黏膩感,伸出舌頭還會看見白色舌苔。吃飯匆忙,很少細嚼慢嚥。臉上常起疹子或痘痘,粉刺長不停。喜歡飲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經常無法攝取足量青菜、水果。有明顯的口臭、體臭。排便不順暢,有便秘困擾。一覺醒來臉部常常浮腫不堪。生活緊張,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一到下午,小腿、腳踝就腫脹。身體可藉由哪些管道排毒?羅明宇醫師表示,可藉由人體廣泛面積的皮膚,以流汗的方式將廢物與毒物排出體外。或藉著尿液排毒,毒素對腎功能具有相當大的威脅,若有毒物質及尿素、尿酸遲遲無法排除的話,將引起腎臟、膀胱結石等疾病,嚴重者將導致尿毒症。也可藉由排便排出,根據醫學報告,毒性在大腸裡會衍生成23種致病毒素及致癌物質,毒素經由微血管進入體內的機率越高,逐漸造成自體中毒,最後形成慢性疾病或癌症產生。

預防重於治療 腦中風相關症狀要注意

預防重於治療 腦中風相關症狀要注意#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腦中風是國人第三大死因,一旦發生中風,有約半數的病患會留下明顯的後遺症,甚至造成失能或殘障,雖然中風發作3小時內進行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是目前的黃金處置,但真正能夠接受該治療的中風病患其實不多,大約只有3%~5%的民眾,因此「預防重於治療」仍然是腦中風照護的準則,而搏動性耳鳴也是民眾應該注意的重要症狀。今年七十七歲的蘇女士,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但在數月前開始出現左耳有耳鳴的現象,這個耳鳴的頻率就和脈搏完全同步,在夜晚安靜的時候或是白天運動後常會變得更明顯,此外,她還出現了頭痛和頭暈的症狀。經過詳細的診察,發現蘇女士在頭顱內有一個血管畸形(硬腦膜下動靜脈廔管),並且已經併發了出血性腦中風。由於血管畸形內的血流量非常大,因此隨著心跳,會出現同步的血流雜音,病人也因而感受到搏動性耳鳴。蘇女士後續經過血管栓塞治療後,血管畸形已幾乎不見,而且因為血管畸形發現得還算早,所以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而且半年後追蹤的腦部攝影,腦出血也已完全消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指出,耳鳴是一個臨床上很常見的症狀,有多種不同的病因、分類和處理方式,其中最需注意的,是區分耳鳴的特質是搏動性或是非搏動性。所謂搏動性耳鳴,是指耳鳴的聲音會和脈搏或心臟的跳動同步,是有節律性的耳鳴;而非搏動性耳鳴則是持續性無節律的耳鳴。蔡力凱主任表示,搏動性耳鳴雖然較少見,但有約一半的病患可能導因於血管畸形(動靜脈廔管)或是頸部血管狹窄,而兩者皆有可能進而發生致命的腦中風,造成血管畸形原因目前不明,在臨床上有一部分民眾是因為該部位發生過外傷;然而頸部血管狹窄則是與三高族群、糖尿病病人等有關,若這類病人有耳鳴徵狀時,應特別注意區分是否為搏動性耳鳴。由於無論是血管畸形或血管狹窄,目前都有機會治療,因此罹患搏動性耳鳴的病人,應即早尋求診療,以避免後續腦中風發生的可能性。蔡力凱主任提醒,民眾若受耳鳴所困擾,應嘗試同時檢測脈搏,以辨別耳鳴的節律是否和脈搏同步,若該耳鳴的確類似搏動性耳鳴,則應即時求助於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以期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

是失智症或老化?務必注意徵兆

是失智症或老化?務必注意徵兆#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已超過17萬人患有失智症,推估臺北市65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人口約1萬8,000人,但截至100年12月底止,全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症患者僅35,783人、臺北市僅5,792人,顯示仍有80%的失智長者隱藏在社區中未被發現。失智的早期發病症狀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現象,而錯失就醫的黃金時間,使得失智症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造成患者的病情惡化,也加重家屬的負擔。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都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民眾應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並於生活中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及採地中海飲食,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若發現家中長輩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個性改變如疑心變重、開創性及主動性降低等,應早期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北市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以及有效預防失智症發生,於北市衛生局網站及所屬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皆有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或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PMSQ)供下載,鼓勵民眾多加利用自我檢測或幫助家中長輩檢測。北市衛生局並透過失智症相關電影特映會活動,讓參加的民眾對失智症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關心身邊的長輩,並能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與接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