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覺得,洗澡時順便把牙刷一刷,既節省時間又方便,但其實這種習慣超NG!不僅會讓水氣汙染牙刷成為細菌溫床,如果牙刷放在浴室裡或馬桶附近,更容易讓牙刷沾上沖馬桶時噴飛的細菌!牙醫師建議做到「5招秘訣」,讓牙刷維持不易生細菌,並提醒毛巾最好也別放在浴室。
很多人都會覺得,洗澡時順便把牙刷一刷,既節省時間又方便,但其實這種習慣超NG!不僅會讓水氣汙染牙刷成為細菌溫床,如果牙刷放在浴室裡或馬桶附近,更容易讓牙刷沾上沖馬桶時噴飛的細菌!牙醫師建議做到「5招秘訣」,讓牙刷維持不易生細菌,並提醒毛巾最好也別放在浴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認為紙杯、紙餐具是消耗品,用完即丟,一次性使用也符合安全、衛生的條件,何樂而不為?我則經常宣導不用紙容器的觀念,結果有次演講結束後,一位聽眾問我:「使用紙杯、紙碗,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我的答案是:「積少成多,小風險很容易就變成大風險了。」1) 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不少人挑選紙容器時會覺得顏色越白越衛生,但其實不然。為了使紙容器看起來潔白,製造廠商有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 螢光增白劑是否會致癌?目前國際間雖無確實定論及報告,但已證實螢光增白劑會造成皮膚敏感或過敏,嬰幼兒及有遺傳性過敏者要多加注意,避免誘發紅腫、發癢等不適症。衛福部已在民國102年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明確規定,食品容器及包裝不得檢驗出螢光增白劑。2) 內層塗料可能含有塑化劑/紙容器內層塗料最早使用的是蠟,噴蠟目的是提高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避免盛裝紙容器裡面的水、飲料或食品直接與紙材接觸。這層蠟遇到超過40℃的熱水就會融化,所以塗蠟紙容器只能盛裝冷水或飲料,不適合裝熱水、熱食。萬一不慎注入熱水讓蠟溶出,使用者可能會出現腹瀉、腸胃不適症狀。後來廠商又開發將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隔水膜塗在紙杯上,成為塑膠淋膜紙杯,且將圖案及文字印在紙杯外觀,增加美觀性。聚乙烯(PE)隔水膜塗料的品質不一,製造時若非專一生產線(生產線可能也用來製造聚氯乙烯產品),可能遭受污染塑化劑或發生PE隔水膜剝離、脫落情況。裝入滾燙熱水、熱食瞬間,會溶入水或食物中,一點一滴地被身體吸收。3) 外層油墨毒素可能入侵體內/一般使用者往往認為熱飲才會溶出油墨,其實紙杯盛裝冷飲,在外冷內熱作用下,一樣會產生水滴,溶出油墨。另外,紙容器疊放在一起時,如果儲存環境受潮或被污染,也會有油墨殘留的情況發生。 依照政府規定,食用級紙容器應使用食用級印刷油墨,但它的價格每公斤2千元,是工業用油墨的6倍。在成本考量下,廠商多半會改用工業用油墨,尤其是盛裝炸物如蔥油餅、炸雞排的廉價紙袋,這情形很難避免。工業用油墨含重金屬 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工業用油墨可能含有甲苯等有機溶劑,它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長久暴露之下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另外,工業用油墨還可能含有鉛、鉻、鎘、汞等重金屬、有機溶劑,均會影響健康。民國103年,國內曾爆發一起毒餐盒、毒紙杯事件。某家特殊印刷公司供應上百家餐飲業紙容器,其中不乏知名航空業者、速食連鎖店、連鎖早餐店。業者在製造過程中,要求員工用有毒溶劑甲苯擦拭及除污,幸好有離職員工爆料,相關單位及早處置,依法銷毀了100公噸餐盒,否則造成的後遺症真是不堪設想。環毒博士這樣做減量使用紙容器我很少使用紙杯、紙餐具。平常上班時,我會隨身攜帶2支保溫瓶,1個裝開水,1個裝咖啡;偶爾去咖啡店時,我也一定會主動跟服務人員說:「請用馬克杯,不要用紙杯。」為了降低毒素暴露量,重複使用可以回收的容器是最安全的做法。目前我任教的成功大學學生餐廳,以及行政院環保署、台南市環保局等單位,已經不採用一次性紙製容器,合作的餐飲業者必須提供可以回收的不鏽鋼碗筷、玻璃杯等容器才行。減少食用紙餐盒裝的熱食、熱飲和微波食品我從過去的研究結果發現,體內塑化劑代謝物特別高的族群,食用微波食品的分量也比低暴露族群高出許多;而高暴露族群每月飲用紙杯裝熱飲的次數,也明顯比低暴露族群多。此外,我盡量不食用紙餐盒盛裝的熱食便當,非不得已時,會選擇冷食餐盒,像壽司、春捲之類的食物。(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還沒下過水的全新牛仔褲變成破褲,原因是業者為了製造水洗般的特殊色澤,運用漂白劑或化學染劑處理過;一旦使用的藥劑過重,或是染劑沒有洗乾淨,就會在牛仔褲上面持續作用,最後造成布料的損傷。既然連牛仔布這樣的厚布都會被侵蝕,藥劑毒性對人體就更不可能沒有影響了。市售成衣「毒」成什麼樣子呢?衣物摻甲醛 恐致接觸性皮膚炎2008年,消基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從服飾店、大賣場、購物網站等通路,隨機採樣26件襯衫和T恤,發現高達65%的衣服標示不合格,11.5%驗出超量的化學物質,例如俗稱福馬林的游離甲醛超標一倍多,而7.6%的衣物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也就是所謂的螢光增白劑,這些都可能引發過敏或致癌。尤其是網拍的衣服,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製造商、電話等相關資訊都沒有標示,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根本求償無門。甲醛往往被添加在棉、毛類衣物,用來防霉、防皺,卻被視為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原,也可能揮發到空氣之中。長期接觸含有過量游離甲醛的衣物,皮膚容易感覺乾燥、發紅或刺痛,刺激鼻子、眼睛及呼吸系統,還有可能引起肺水腫、導致畸胎。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它列為可能致癌物質,如果吸入過量,有可能引發血液、腦部、鼻腔或耳朵等部位的癌細胞病變,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添加螢光增白劑 恐有致癌風險添加螢光增白劑,顧名思義是為了讓衣服看起來比較白、賣相比較好,因為這種染料可以藉由光線折射造成潔白的假象。但是,穿著這類看似「白帥帥」的衣服,螢光物質就會遷移、沾染到身上,如果你的皮膚容易敏感,可能因此而引發過敏搔癢等現象,同時也有致癌的風險。螢光劑分成可遷移性、不可遷移性兩種,可能遷移到人體的螢光劑當然風險比較高,但無論可不可遷移,其實都沒有必要添加。例如我們使用的面紙,為了讓顏色潔白好看,通常會添加不可遷移性的螢光增白劑,但即使不添加,面紙也只是沒那麼白皙罷了,功能不變,也對人體比較好。泳裝也要小心含有致癌物越貼身的衣物,越要當心有沒有添加螢光增白劑。消基會早年曾經檢測女性內衣,其中高達30%的樣品被檢出含有螢光增白物質,其中1/3屬於可遷移性的,而且知名品牌跟地攤貨都無法倖免;中國大陸製造的比基尼泳裝,近年也曾被歐盟發現含有可能產生致癌物的特定偶氮染料。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發布的《紡織品安全規範》,偶氮染料的添加標準為每公斤30毫克,但每每在衣服、皮帶,甚至帽子上,查驗出超標幾十倍的驚人結果,雖然消費者可要求退費,但對健康的損害,又豈是數百或數千元可彌補的呢?(本文摘自/懂這些,消費從此不吃虧/商周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用手碰食物不衛生,戴手套就一定乾淨嗎?小心有害物質可能溶出或轉移到食物上!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表示,常用的拋棄式乳膠手套,貼合性比較好,但會有滑石粉沾粘問題,選擇具食品級認證的手套,可避免手套上的風險物質轉移到食物,是維護用餐健康的不二法門。溫度過高 有害物質會釋出隨著現代人外食比例高,用餐環境的整潔與否已成為選擇用餐的重要條件之一,根據「餐飲業者後台清潔衛生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成6餐飲業者有使用拋棄型手套習慣,超過半數會配戴手套處理食材,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市面上有些塑膠手套為了防滑會添加滑石粉,若是配戴此類手套可能會造成食物受到滑石粉汙染。另外因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材質的耐熱溫度為60~80℃,若是配戴PVC手套料理高溫食物,容易有塑化劑釋出,造成食物受到塑化劑的汙染。抹布沒消毒、晾乾 細菌增6.3億小吃店、餐廳在接待客人時,會利用抹布整理桌面,油膩的桌面經過抹布來回擦拭,很可能將細菌由一小部分帶到整個桌面,客人用餐時雙手習慣放在桌面,若餐前沒有將桌面再擦拭一遍,恐會間接將細菌吃下肚。另外,家用抹布因為可以重複使用,是清理廚房、擦拭桌椅的好幫手,許多人都是用肉眼觀察,感覺到抹布漸漸洗不乾淨,附著力、清潔力變得不強,甚至是破洞時才會想要更換,陳俊榮教授表示,沒有徹底消毒、晾乾的抹布,在潮濕環境只要經過2天,細菌量就會達到6.3億!盡量選擇原生紙漿、可直接接觸紙巾在外用餐,餐前應有擦拭碗盤、桌子的好習慣,然而紙巾品質不一,也可能導致健康問題,陳俊榮教授表示,紙巾擦拭,難免會有掉屑問題,再生紙做的紙巾會容易有螢光劑、漂白劑或重金屬問題,應盡量選擇原生紙漿、國際級認證「可直接接觸」的食品及廚房紙巾,避免再製品造成食安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餐飲廚房後場必備的「手套」、「抹布」、「紙巾」及「洗手乳」等4大清潔衛生耗材,若未謹慎選擇,竟會間接陷入食安危機!恐潛藏重金屬、螢光劑、塑化劑、細菌等有害風險物質,並可能接觸沾染至食物上,不知不覺中吃下肚!溫度達60~70度 手套恐溶出塑化劑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指出,市面上的衛生手套未經慎選,則恐有潛在風險,當碰觸溫度達60~70度以上食物便有溶出塑化劑風險,手套上添加的滑石粉(talcum powder)成分,則可能提高過敏、發炎等呼吸道反應機率。近7成餐飲業者未進行抹布分區分色管理,多數餐飲業者偏好的傳統厚質吸水抹布,細菌滋生量遠比快乾式廚房專用擦拭布高出19倍!陳俊榮教授建議,傳統抹布若無法落實勤於更換頻次與徹底清潔消毒管理,則建議選擇材質快乾、拋棄式、且具食品等級認證的廚房專用擦拭布,確保食品安全。 應使用100%原生木漿的紙巾根據調查,超過一半的業者曾經使用衛生紙、擦手紙取代廚房紙巾作為擦拭用途,陳俊榮教授進一步說明,部分含再生紙成份的紙巾恐含有重金屬,製作過程亦可能添加螢光劑漂白或多氯聯苯,為避免紙巾中有害成分被誤食下肚,陳教授建議餐飲後台應使用100%原生木漿的紙巾製品。4大原則 杜絕添加務危機正確的洗手流程是餐飲後場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調查發現,超過6成餐飲店家只會清理容器外部髒污,洗手乳容器長期處於潮濕處、未使用完就回填補充,都會導致細菌汙染風險,陳俊榮教授說明,杜絕餐飲後台「間接添加物」,餐飲業者應掌握以下4大原則:1) 慎選產品及材質,降低落粉、掉屑等間接添加物風險。2) 落實清潔流程,並使用適當產品確保食安風險節點管理的有效性。3) 清潔衛生用品應勤更換或使用拋棄式,以最高規格看待食品安全。4) 選用具食品等級認證的清潔衛生產品,料理過程更安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還沒下過水的全新牛仔褲變成破褲,原因是業者為了製造水洗般的特殊色澤,運用漂白劑或化學染劑處理過;一旦使用的藥劑過重,或是染劑沒有洗乾淨,就會在牛仔褲上面持續作用,最後造成布料的損傷。既然連牛仔布這樣的厚布都會被侵蝕,藥劑毒性對人體就更不可能沒有影響了。市售成衣「毒」成什麼樣子呢?2008年,消基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從服飾店、大賣場、購物網站等通路,隨機採樣26件襯衫和T恤,發現高達65%的衣服標示不合格,11.5%驗出超量的化學物質,例如俗稱福馬林的游離甲醛超標一倍多,而7.6%的衣物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也就是所謂的螢光增白劑,這些都可能引發過敏或致癌。尤其是網拍的衣服,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製造商、電話等相關資訊都沒有標示,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根本求償無門。甲醛往往被添加在棉、毛類衣物,用來防霉、防皺,卻被視為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原,也可能揮發到空氣之中。長期接觸含有過量游離甲醛的衣物,皮膚容易感覺乾燥、發紅或刺痛,刺激鼻子、眼睛及呼吸系統,還有可能引起肺水腫、導致畸胎。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它列為可能致癌物質,如果吸入過量,有可能引發血液、腦部、鼻腔或耳朵等部位的癌細胞病變,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添加螢光增白劑,顧名思義是為了讓衣服看起來比較白、賣相比較好,因為這種染料可以藉由光線折射造成潔白的假象。但是,穿著這類看似「白帥帥」的衣服,螢光物質就會遷移、沾染到身上,如果你的皮膚容易敏感,可能因此而引發過敏搔癢等現象,同時也有致癌的風險。螢光劑分成可遷移性、不可遷移性兩種,可能遷移到人體的螢光劑當然風險比較高,但無論可不可遷移,其實都沒有必要添加。例如我們使用的面紙,為了讓顏色潔白好看,通常會添加不可遷移性的螢光增白劑,但即使不添加,面紙也只是沒那麼白皙罷了,功能不變,也對人體比較好。越貼身的衣物,越要當心有沒有添加螢光增白劑。消基會早年曾經檢測女性內衣,其中高達30%的樣品被檢出含有螢光增白物質,其中1/3屬於可遷移性的,而且知名品牌跟地攤貨都無法倖免;中國大陸製造的比基尼泳裝,近年也曾被歐盟發現含有可能產生致癌物的特定偶氮染料。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發布的《紡織品安全規範》,偶氮染料的添加標準為每公斤30毫克,但每每在衣服、皮帶,甚至帽子上,查驗出超標幾十倍的驚人結果,雖然消費者可要求退費,但對健康的損害,又豈是數百或數千元可彌補的呢?(本文摘自/懂這些,消費從此不吃虧/商周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一名七歲孩童渾身發癢,過敏部位抓出駭人紅血絲,但卻一直苦尋不著過敏原,經醫師了解後才發現,因小朋友容易弄髒衣物,媽媽為洗更乾淨而使用強效洗衣精卻導致孩童併發蕁麻疹。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洗劑是生活中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過敏原之一,若長期接觸石化洗劑會加重皮脂流失進而破壞皮膚屏障,導致皮膚脫皮和發紅、發癢,引發過敏或手部濕疹。建議民眾挑選成分為植物來源界面活性劑的洗劑,同時要盡量避免成分中含有人工香精及螢光劑等刺激性化學物質的商品。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科技系系主任徐照程說,市售標榜天然的洗劑中,竟有5成以上含石化類界面活性劑、人工香精、螢光劑,若長期經皮膚吸收會造成肝腎負擔,更有致癌風險。此外,環境荷爾蒙壬基酚,也常添加於清潔劑中,不僅會干擾內分泌,在魚類及動物實驗上已證實會影響生殖能力。徐照程表示,市售洗劑多半成分標示不清,近6成民眾看到瓶身標示天然就認為是天然洗劑,但卻有半數以上為假天然,恐存誤導嫌疑。為避免繼續造成民眾混淆,徐照程呼籲廠商若不是使用植物來源界面活性劑、不含人工香精、螢光劑,並經實驗證明不會產生有毒殘留,就不宜在瓶身上宣稱天然,或使用天然圖像,誤導消費者。至於到底如何挑選洗劑,趙昭明建議民眾,挑選植物性(天然成分)來源的界面活性劑,像是椰子油界面活性劑、棕梠油界面活性劑等,避免零香精、零螢光劑等刺激化學物質。(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我們的生活環境充斥著各種毒素,舉凡吃的、穿的、用的等各種東西,無毒不在,可怕的是,你身在毒中不知毒!而又柔又綿的衛生紙,很多人也喜歡拿免費衛生紙,更愛搶購特價品,殊不知這些衛生紙常常含有不知名的毒素,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皮膚傷害,若用來擦嘴,更可能吃下有毒物質。生化博士陳耀寬說,其實衛生紙的原料除了原生紙漿外,有些是再生紙,為了美化外觀可能添加染料,包括螢光增白劑,顏色越白的衛生紙,可能加越多,有些品質欠佳的衛生紙,甚至含有甲醛、致病菌等。為了讓衛生紙看起來很白,廠商就會加入螢光劑,就算紙張變黃了,和偏藍的螢光劑一調和,就會變成白色。此外,如果原料是再生紙漿,也會添加螢光劑,讓衛生紙看起來白一些。此外,很多人以為面紙和衛生紙的用途一樣,其實這是錯的,面紙的材質極薄,還含有溼強劑,可增強紙張遇水時的強韌度,不適合擦拭人體私密處,特別是逢生理期的女性朋友更不應使用。皮膚科廖苑利醫師建議,大家盡量使用衛生紙而不要用面紙,就算只是擦臉或擦嘴巴都一樣,螢光劑還是會沾上皮膚。而柔順又飽水的濕紙巾,可能造成小孩尿布疹惡化嗎?所以在選購上就要特別注意。皮膚科廖苑利醫師:很多家長以為用濕巾擦寶寶屁股比較好,但若已經出現尿布疹,又使用濕巾,可能因為含了化學成分、酒精,反而刺激已經發炎的皮膚。因此家長最好幫寶寶每隔3到4小時換一次尿布,每次有排泄物後,以溫水清潔寶寶屁股,並保持乾燥,避免尿布疹。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