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造成極端高溫日數增加,越來越多人受到健康危害。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林子平於《溫度的正義》一書中,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實地考察,帶讀者一窺「升溫」對個人與產業造成的具體影響,以及各界如何尋找長久涼爽的解方,減緩高溫對弱勢族群的衝擊,共同打造一個更加理想的社會。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造成極端高溫日數增加,越來越多人受到健康危害。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林子平於《溫度的正義》一書中,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與實地考察,帶讀者一窺「升溫」對個人與產業造成的具體影響,以及各界如何尋找長久涼爽的解方,減緩高溫對弱勢族群的衝擊,共同打造一個更加理想的社會。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商業書都會強調:「當工作不順、頭腦卡住時,就整理辦公桌吧!」我也覺得這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環境」與「思考」彼此關係確實十分密切。屋子變整潔後 頭腦都變清楚 我也經常從找我諮詢的人口中聽到「屋子變整潔後,當然覺得很開心,但連頭腦都變清楚,精神更能集中,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諸如此類的感想。據說,像是整理桌面、把書放回書架上、丟垃圾等簡單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產生興奮感,以及幫大腦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帶來暢快感。清理手邊障礙 事情會有好的發展我也覺得在心煩意亂或苦無靈感時,隨手略微整理一下最容易著手、或是最在意的地方,當我這麼做之後,往往就會靈光乍現或茅塞頓開,事情也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曾聽某位商業界的人士說:「整理對我而言,就是『排除卡在思緒中的狀態』,或『清理手邊的障礙』。」我覺得他說的一點也沒錯。阿德勒整理術的目的就是要享受人生 人生(或是說「人活著」這件事)常被比喻為河流,如果河裡堆積太多雜物,水流就會阻塞不暢,停滯不前;但是只要整理或稍稍清除任何一處的堵塞物,河川自然又會開始流動。話雖如此,但任何人都不需要為難自己。因為如何能在不勉強自己、不過度努力的情況下,舒服地享受適合自己的人生之流,是阿德勒整理術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摘自/阿德勒的勇氣整理術/時報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正式進入無毒生活之前,大家不妨先了解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卻會引起各種環境及健康問題的有毒物質,以及其造成危害的理由。後續在製作能取代這些有害物質的代替品(無毒清潔劑及保養品)時,你會更加體認到這樣的作為,對環境及個人健康而言,是多麼偉大的貢獻。生活中的有毒化學物質2011 年韓國爆發加濕器殺菌劑事件後,除臭劑的問題跟著浮上檯面。由於市售衣物除臭劑大多與加濕器殺菌劑含有同樣的成分:苯並異噻唑酮(Benzisothiazolinone,簡稱BIT,具有優良的抗菌功能,常用於洗髮精、隱形眼鏡清潔液、濕巾、頭髮定型噴劑,但對皮膚、眼睛都有刺激性,可能致癌、引起濕疹、搔癢等)以及氯化銨(Ammonium chloride,會刺激鼻、喉、肺,引起噁心嘔吐),是否該全面停售除臭劑?正反雙方迄今論戰不休。市售的洗髮精或沐浴乳等日常清潔用品,大概72%以上含有界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簡稱SDS)或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簡稱SLES),儘管價格低廉、清潔力強,但長期使用將造成皮膚刺激,引起掉髮、皮膚過敏、皮膚炎等症狀,而這類製品又屬於每日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更須注意。至於洗髮精廣告最愛強調的無矽靈配方(Non-Dimethicone)又是什麼?矽靈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油性物質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簡稱PDMS),具有滑潤、保水效果,而且刺激性低、安定性高,不光是洗髮精或潤髮乳會用到矽靈,一般的化妝品、保養品成分中也大多含有矽靈。矽靈究竟會不會阻塞毛孔,甚至是掉髮?衛生單位曾發布公告,矽靈會附著在頭髮上,但於下次洗頭時就可以沖掉,因此不會阻塞毛細孔。另查詢目前國際間,包含歐盟、美國及日本等國的管理規範,同樣未禁止矽靈使用於美妝產品,因此只要搭配正確的洗卸清潔,含矽靈的產品其實是沒問題的。二氯苯氧氯酚(Triclosan,又譯三氯生)具有殺死微生物的抗菌效果,常用於可去除各種細菌、真菌的消毒藥、以及各類抗菌產品、牙膏、漱口水中。然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簡稱UC)研究指出,二氯苯氧氯酚不僅致癌,更會導致肝臟纖維化,女性體內若累積過多的二氯苯氧氯酚,更會透過母乳傳給嬰兒。值得注意的是,二氯苯氧氯酚雖然禁止使用於化妝水、乳液等直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但仍有限制的允許用於洗面乳、肥皂等清潔用品,以及去除體味的體香劑、濕紙巾中。廚房清潔劑中最常使用的界面活性劑為烷基酚(Alkylpheno),這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素(即環境賀爾蒙)。長期使用會讓男性的精蟲數減少、或使女性的子宮壁內膜增生,造成嚴重的生理痛。此外,廚房清潔劑的製作過程,更會產生有「世紀之毒」之稱的致癌物質戴奧辛(Dioxins)。市售牙膏多半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羥,音同搶)類的防腐劑(可能導致乳癌、女童早熟),或是引發肝臟病變的二氯苯氧氯酚等有害物質。相關單位甚至檢驗出,韓國市面上有149 款牙膏,含有與加濕器殺菌劑同樣致命的CMIT/MIT(一種水性防腐劑,可耐高熱)。此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刷牙後,口腔會帶有甜味?這就是牙膏含有界面活性劑的證明。界面活性劑會造成味覺細胞麻痺,否則正常來說,刷牙後應該覺得苦澀。牙膏內若含有害物質,不僅無法正確清潔牙齒,還可能將口腔中的益菌帶走,特別是小朋友在刷牙時,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把牙膏吞下肚,長期累積下來將造成危害。市面上大部分的防蚊殺蟲劑,都含有苯醚菊酯(Phenothrin),該物質對成人的性賀爾蒙具有負面影響,也可能會造成孩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症(ADHD)。含有苯醚菊酯的殺蟲劑,因為容易殘留體內,因此禁止使用於庭院的自動噴灑系統中,但一般市售的噴霧殺蟲劑則沒有相關禁令。此外,市售防蚊液的待乙妥(DEET)成分也會在體內殘留,造成蕁麻疹,但是否該禁止添加,迄今仍未有定見。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簡稱PAEs)是製作塑化劑(增塑劑)的重要原料之一,這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素,常用於保養品、玩具、鐘錶、香水等。(本文摘自/市售清潔劑為何總是洗不乾淨/大是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暑假過後,家中寶貝可能將面臨適應新環境的挑戰:進入學校、重新分班或更換導師。對於性格特質害羞慢熱型的孩童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戰。而家長常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這些未知的恐懼,透過講理的方式孩子好像似懂非懂,又或者「理智上知道,但情感上做不到」,因此產生分離焦慮、害怕恐懼,更甚者可能拒學而成了學校裡的小逃兵。4方法營造正向的上學經驗 讓孩子不再拒學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臨床心理師胡佳妗表示,其實在面對孩子的害羞慢熱,除了耐心引導孩子嘗試去接觸、熟悉新的環境與人事物外,亦可在日常的遊戲活動、親子共讀故事繪本的時光中,營造多元的正向經驗,幫助孩子融入未知的新環境。以下提供4種小方法,讓家長能夠在生活中,練習陪伴害羞兒童,找到上學樂趣: 1) 角色扮演,模擬練習/在日常遊戲中,家長不妨主動展開一場「開學第一天」的角色扮演遊戲,與孩子一起扮演老師和學生、同學和同學的假裝遊戲,透過情境模擬,練習任何可能會遇到的情境,例如與同學打招呼、簡單自我介紹、課堂中想要上廁所等。在角色扮演的對話中,家長可先示範合宜的互動與回應,再引導孩子學習與發想自己更能掌握的問題解決方法。經由事先情境練習、學習行為反應技巧,並透過充分的演練,更能讓孩子有效將遊戲中的互動經驗類化到真實活動中。 2) 走過路過,熟悉感提升/ 尚未開學前,家長可帶孩子到未來學校、上課教室多多走動,藉由親臨現場、慢慢建立對環境的熟悉感,並點出學校與家中或過去經驗的共同性,例如「學校跟家裡一樣也有好多故事書!」、「學校的溜滑梯跟公園裡的一樣大呢!」,透過相似的串連,減少孩子心中的不安與陌生感。另外也可在親子共讀繪本的時間,接觸關於初次就學、害怕新環境等議題的書籍,讓孩子知道這些不安、害怕會出現,但並非無法面對。針對害羞兒童的新環境適應引導技巧,除了模擬情境及增加熟悉感的預備,此次更衍伸出開學後家長如何繼續陪伴孩子建立正向經驗與情感同理: 3) 創造正向經驗,肯定嘗試行為/在開學後,每日放學時,家長可以多與孩子討論當天參與活動、人際接觸的情形,運以正面言語鼓勵孩子克服焦慮、努力嘗試參與團體活動的行為,強調孩子內在的勇敢以及練習嘗試,例如「哇你快找到好朋友了呢!」、「那時候你一定很緊張,但你很勇敢的試試看,你真棒!」,將每次的努力都化為一筆正向經驗。有了良好的正向經驗,不但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自信心,同時也是為未來更多的人際情境打下良好的心理預備基礎。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善加運用一些節慶活動,例如參與同學朋友的生日派對,或團體出遊的機會,像是社區活動、暑期營隊、親子園遊會等活動,在歡樂與開心的氛圍中,增加孩子接觸不同人事物的機會,累積正向互動經驗。4) 傾聽同理,我懂你的恐懼/除了嘗試練習模擬、逐步提升熟悉感,以及創造正向經驗外,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能夠以溫暖、同理、傾聽的態度,接納孩子會有不安恐懼的情緒,不斥責、不威脅、不駁斥孩子的主觀經驗,以瞭解並尊重孩子的角度,去陪伴他面對這些新的挑戰。家長自己過去初次就學、就業,或是轉換新環境時的經驗談,也是相當好的自我揭露與同理素材,藉由經驗分享,孩子會知道,我們與他同在。好的情緒陪伴經驗會留下,透過家長的傾聽接納,讓「閉暑」的孩子知道,原來他們的害怕恐懼與不安焦慮,有人懂!內心名為勇敢的小苗,在關心與接納下,會日漸茁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們開心的暑假生活即將邁入尾聲,經過了這麼多天自由自在的日子,假期中無論生活作息、課業壓力都與正常上課時不同,在長時間的放鬆後,面對突然的開學緊繃情緒,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差、賴床、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拒學反應」,面對這個「開學症候群」,全家人都準備好了嗎?環境、情緒轉換落差產生開學症侯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表示,當孩童在長時間放鬆的生活步調後,忽然恢復規律生活,很多孩童會出現反常的狀況,這時請先別急著斥責孩子,因為部分孩童可能會因為開學的環境轉換、與暑假生活步調的落差,產生「開學症候群」的拒學反應。賴柔吟醫師指出,一般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其實就是孩子對長假後開學生活變化適應不良的狀況。可能會以下列幾個面向呈現,包括以下3方面:1) 心理方面/焦慮緊張,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的反應。也可能有其他如低落、沮喪、暴躁、易怒的情緒出現。2) 生理方面/焦慮情緒可能讓自律神經系統失衡,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便秘、食慾不佳、噁心等。其他頭痛、暈眩、肌肉緊繃、呼吸不順、冒汗等症狀也可能出現。3) 行為方面/注意力無法集中、沒精神、賴床、常遲到、經常哭鬧、缺乏學習興趣等狀況。症狀超過2周要建議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賴柔吟醫師指出,「開學症候群」通常狀況會在開學1至2周內逐漸好轉,少部分孩童可能會因為缺乏家長適當注意出現拒學的現象,這時就更需要師長、父母的關心。若這些症狀超過2周仍未改善,建議家長先密切觀察,適時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與建議。「開學症候群」並非疾病,只能說是一種心理狀態,賴柔吟醫師建議家長,在孩子出現類似「開學症候群」時,不需要過度緊張,如果孩子在開學後一段時間內表現不佳,也別急著斥責教訓,建議可以聆聽孩子的想法、帶領孩子辨識情緒、一起練習放鬆技巧照顧身心,協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增加因應挫折及困難方法。假期結束前1至2周應逐漸作息如何加速孩童們調適、減緩「開學症候群」的影響,建議可於假期結束前1至2周開始逐漸調整孩童作息、縮短玩樂時間、恢復正常上學時的上床與起床時間,恢復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及均衡飲食對於孩童情緒的改善也會有所幫助。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諮詢/紫金堂護理中心護理師 廖秀燕)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坐月子方式日新月異,也有產後媽咪選擇在家坐月子,免去重新適應新環境的麻煩,也較為舒適、熟悉,紫金堂護理中心護理師廖秀燕表示,很多人會選擇在家坐月子,原因為環境熟悉,且有家人陪伴支持,可渡過產後這段身心最脆弱的時刻。另外,空間也是ㄧ大誘因,月子中心活動空間偏小,若在家坐月子除了房間之外,想到客廳透透氣不成問題,但須留意如果是樓層,由於月子期間不建議爬樓梯,則需要避免的。 在家坐月子 必須考量月子餐點 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在家坐月子,月子餐點就必須考量好,是該由婆婆媽媽料理,或是外送月子餐點服務。坊間外送月子餐點專替產後媽咪設計,故在調理上會比較有階段性,兼具調理及發奶,且ㄧ日份的熱量有控制,不至於大魚大肉導致產後肥胖。 及早接觸寶寶 才不會延後跟寶寶的磨合期 新手媽媽對於產後新生兒照護是相當陌生的,所以選擇月子中心來專心休養,也讓寶寶交給專業的護理師照顧。但過於依賴護理人員來照顧寶寶,常見於出月子中心後媽媽對於寶寶習性不瞭解而更加惶恐,若能及早接觸寶寶,才不會延後跟寶寶的磨合期。在家坐月子哺餵母奶,也能因為環境上的熟悉更能得心應手,且隨時掌握寶寶生理需求哺餵母奶,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當然在家坐月子除了月子餐點需規劃好之外,像是寶寶生活必需品、新生兒衣服、尿布、包巾、體溫計、甚至是哺乳媽媽所需的擠奶器等,皆是需事先準備好。月子期間,待在房間休養的時間居多,建議可在生產前先與家人共同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自己獨住者 較建議到月子中心 廖秀燕護理師提醒,並非每個人都合適在家坐月子,像是自己獨住者,月子餐點也無人可協助處理,家裏只剩媽咪跟小寶寶,也許比較建議到月子中心。畢竟產後媽咪身心靈比較脆弱,如有專業人員的照顧,在身體調理上比較快恢復。 月子為女人調理身體的黃金時期,選擇ㄧ個好的坐月子方式,才能藉此機會找回健康的自己!
(優活健康網編輯/綜合整理) 獨生子女真的都很任性嗎?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家說「獨生子女都很任性」。我的孩子是獨生子,至今我還沒決定要為他添個弟妹。他真的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嗎?我有些擔心……。環境會大大影響孩子個性的養成經常會有人說,獨占雙親之愛的獨生子女,很容易變得很「任性」。可是孩子的個性千百種,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孩子的個性是由天生的「氣質」與後天的「環境」塑造而成。比較屬於遺傳因素的「氣質」無法輕易改變,但「環境」卻有各式各樣。除了生活環境,與身邊的人關係、個人經驗,還有時代與社會氛圍等都會有影響。排行大小也會影響個性養成?例如,兄弟姊妹排行,會關係到孩子個性養成,是一個重大因素。一般說來,像是「老大責任感強、認真、較保守」「老么很精明、愛交際、愛撒嬌」「中間的孩子有協調性、要強、非常獨立」等,是因為孩子出生的順序、父母親對待他們的方式,以及與手足之間的關係,而逐漸形成的。就老大的情況來說,有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因為你是哥哥」「因為妳是姊姊」這樣的理由而不得不承受,而且為了照顧弟妹,大小孩比小小孩,容易培養比較強的責任感與認真的個性。孩子成長時沒朋友容易變的老成獨生子女的情況類似,孩子會養成什麼樣的個性,都是由於父母的養育方式,其餘像是環境的影響還是很大。若父母寵愛至極,或許會把孩子養得很任性,但是,若是孩子在成長時比較少與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總是看著大人們之間的溝通相處狀況,很容易會變得像大人一樣,不太會提出自我主張,比較會察言觀色。還有不少孩子從很小開始就習慣用「真心話與場面話」這樣的成人規則來判斷事物,態度顯得很老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另一方面,獨生子因為沒有手足這類競爭對手,不習慣與人競爭,也就不太會有「硬是要壓過別人」的強烈好勝心。同時,他們對事物不太有執著心,是個會把所有東西都讓給人的老好人,討厭爭執以及糾紛,有著和平主義的一面。像是「因為是獨生子所以……」「因為是老么所以……」這類沒有根據的論斷,其實沒什麼意義。做為父母,最重要的首先應該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本文摘自/教養,從讀懂孩子的心開始/世茂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讓家成為最危險的地方!燒燙傷為兒童最常見意外住院的原因之一,很多燙傷意外都是源於照顧者的一時疏忽,奇美醫學中心針對2011年1月至2017年4月間,在奇美醫學中心燒傷加護病房因燒燙傷住院的病童(未滿18歲)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住院人數195人,約佔總住院人數23.1%,熱液燙傷位居第1,佔89.2%。64.1%事故發生在3歲以前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燙傷中心護理長紀婉玉表示,意外事故最容易發生年齡在3歲以前,佔64.1%,男孩比例佔56.9%,受傷地點大部份都在自家環境,大多數燒傷傷口面積較小且表淺,有8.7%的病童接受手術治療,其中17.6%的病童曾歷經2次手術。針對兒童燙傷原因,主要為兒童拿取熱溶液不慎導致燙傷佔47.2%,其次則為食用泡麵/碗麵不慎弄翻佔10.8%,接著則為兒童碰撞到大人導致手上食物潑灑或翻倒在病童身上佔6.7%,少數因電線未置妥導致兒童拉扯而翻倒受傷佔2.6%。兒童接觸性燒傷多是源於好奇兒童接觸性燒傷主要在於機車排氣管燙到、火焰燒傷主要在於玩放煙火、電燒傷主要玩插頭、化學性燒傷主要在於化學清潔劑擺放不妥而誤觸。提醒家中有兒童的照顧者們應注意下列事項,以預防兒童意外燒傷,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1) 一定要特別注意家中熱茶、熱湯的擺放位置。2) 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長,以免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熱水或熱湯拉下來而燙傷。3) 食用時,應注意食物溫度,避免燙傷,尤其食用湯類時。4) 教導孩子不要在廚房及客餐廳奔跑外,端拿熱溶液食品時也注意前後左右情況。5) 教導孩子不要自己開水龍頭和開飲機等熱水。6) 外出時,注意避免孩子被摩托車的排氣管燙傷。7) 盡量不要讓孩子有接觸火源的機會。8) 將家中插座裝上安全蓋,防止小朋友拉扯或玩耍。9) 清潔劑(尤其是化學性清潔劑)應擺放於兒童不易觸摸之處。10) 使用電水壺或其它電器類,請注意電線擺放,避免拉扯翻覆導致兒童受傷。兒童燙傷意外,多數因為小孩處於學習、好奇、認識及探索的時期,增加兒童在家受傷的機會,紀婉玉護理長強調,只要照顧者多一分關注,孩子就能多一分安全,才可打造一個真正安全舒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