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俠女挨了一掌吐鮮血 是內臟受傷嗎?

俠女挨了一掌吐鮮血 是內臟受傷嗎?#吐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俠女們受了一掌之後,常常「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等等,為什麼他們會吐血?是內臟受了傷嗎?是哪些內臟出了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消化道出血。首先,消化道就是食物從嘴巴到達肛門排出,經過好幾公尺的這趟路途!包括了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上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十二指腸。「下消化道」包含小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萬一腸胃道旅程的某處出血了,「出血程度」和「出血位置」會讓患者有不同的表現。簡單來說,出血量可以輕微到看不到,但緩慢長期的少量出血,還是會讓患者臉色蒼白、虛弱、貧血。吐血、拉血、解黑便 當心消化道出血突發性的大量腸胃道出血會讓患者頭昏眼花、虛弱無力、接近暈倒、喘不過氣,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因而迅速危及性命安全。這就是腸胃道出血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症狀表現有所差異,治療的方式也會因此調整。出血位置也會讓患者表現有所差異。如果是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可以表現「吐」或「拉」,吐出鮮紅色的血、吐出咖啡色的陳舊血、或是解瀝青般深色的糞便,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徵。若是下消化道(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出血,比較有機會從肛門排出。患者可能會解鮮紅色的大便,或直接解出鮮血及血塊。畢竟下消化道距離肛門比較近,流出的血看來會比較新鮮。但以上所述都是典型案例,例外其實也不少。像是患者若突然有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量,也有機會拉出紅血便。若是少量的下消化道少量少量的出血,也可能會讓人的糞便呈現瀝青般的深色,沒鮮血那麼新鮮的模樣。上下消化道出血 表現及診斷方式不同無論患者是因為吐血或解血便送醫,也無論患者是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到院後醫師的第一要務都是「穩定患者生命徵象」,畢竟失血過多會造成休克,神智不清或失去意識,危及性命安全。醫師會考慮是否需插入氣管內管保護呼吸道,防止大量吐血進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並確定患者心跳、血壓等數據,用靜脈輸液及輸血穩定血壓、脈搏等生命徵象。接下來就要找出出血點並止血。醫師會從患者病史及目前表現(是吐血還解出血便,是鮮紅的還是瀝青色的?)等資料評估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再選擇適當的檢查工具。懷疑上消化道出血時,醫師通常會先安排胃鏡檢查。胃鏡能穿過食道、胃、十二指腸,檢查腸道的內層是否有出血點,若有,醫師可用給藥、燒灼止血或血管夾拴緊血管等方式阻止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時也可利用大腸鏡鏡檢方式找到出血點並止血。若還是找不到出血點,可考慮做血管攝影,注射顯影劑檢查上下消化道的出血位置。找到出血位置後,也能用血管攝影定位並局部施打藥物來止血。萬一各種檢查都找不到出血點,或是出血過於嚴重,或是止血止不住,就可考慮手術,剖腹探查找到出血點並止血。上消化道出血*胃食道逆流及食道發炎* 食道靜脈屈張,最常見是肝硬化造成不正常、腫大的食道部位靜脈,可能會爆開出血* 食道裂開,腹壓過大,像是嚴重嘔吐、生小孩、大力咳嗽* 消化道潰瘍,包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癌下消化道出血* 大腸發炎* 大腸息肉* 大腸癌* 感染性腸道發炎* 憩室炎* 缺血性腸炎* 痔瘡,最常見且明顯的下消化道出血,肛門處靜脈腫脹屈張,用力排便或糞便通過時造成血管裂開出血* 肛裂(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95歲嬤腹痛吐血 10公分腫瘤破裂害的!

95歲嬤腹痛吐血 10公分腫瘤破裂害的!#吐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95歲的劉姓阿嬤因反覆的胸、腹痛並伴隨著劇烈嘔吐及吐血狀況,由家人帶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發現大於10公分的巨大腹主動脈瘤破裂合併血胸與後腹腔出血,返家後的劉阿嬤症狀仍不見舒緩,家屬決定接受讓阿嬤主動脈支架手術治療,目前劉阿嬤狀況已經穩定。動脈各處都有可能因為失去彈性形成動脈瘤員林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映澄醫師表示,劉姓阿嬤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大於10公分)破裂合併血胸與後腹腔出血。一般來說,隨著年紀的增長,血管會漸漸的失去彈性並出現鈣化,動脈各處都有可能因為失去彈性後血管弱化而形成動脈瘤,而老化所造成的鈣化則可能因為血管脆化而破裂。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N Engl J Med 371;22 nejm.org november 27, 2014)在2014年所出版的臨床練習指引指出,大於5.5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年破裂的機率大於10%,大於7.0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年破裂機率更高達32.5%,而腹主動脈瘤破裂後所造成的死亡率更高達85-90%。然而絕大多數的腹主動脈瘤是沒有任何症狀、無聲無息的,一旦因為破裂出現臨床症狀,往往患者會來不及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稱腹主動脈瘤為「沉默殺手」一點都不為過。身上幾乎沒有傷口 可大幅縮短恢復期陳映澄醫師指出,只要在鼠蹊部打開2公分的傷口,便可完成主動脈支架置放。此外,患者亦可以選擇微創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患者只要以穿刺方式,搭配術後使用血管閉合器,患者身上幾乎沒有任何傷口,更可以大幅縮短患者手術後的恢復期。因此患者免去傳統的開腹做主動脈修補手術,進而大幅縮短患者手術後的恢復期,而在年紀較大的患者中,更是ㄧ大福音。 

是胃癌還是腸癌?醫師教你認識「胃腸道基質瘤」

是胃癌還是腸癌?醫師教你認識「胃腸道基質瘤」#吐血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高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台灣大腸癌人數每年約15000例,胃癌人數每年約發生3700例,胃癌及大腸癌是好發於腸胃道的癌症,但是你聽過胃腸道基質瘤嗎?長在哪裡?有哪些症狀呢?雖然「胃腸道基質瘤」也是好發於腸胃道的惡性腫瘤,但到底該歸類為腸癌還是胃癌呢?   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 是非常棘手的病症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消化道腫瘤裡面比較少見的腫瘤,生長在消化道的肌肉層,和一般的俗稱的胃癌、大腸小腸癌不一樣,每年的新發個案不會超過350~400例,平均發病年齡大概在60歲,男女比例差不多,目前仍不了解好發原因,也不清楚危險因子,既不是遺傳,也不曉得與生活習慣間的連結,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病症。 胃黏膜長出來的瘤是胃癌,大腸長出來的腫瘤是大腸癌,而「胃腸道基質瘤」不同於上述的癌症,它是從肌肉層長出來的腫瘤,是由c-KIT基因突變造成,其症狀的發生,並沒有像從黏膜層長出來的腫瘤這麼緊急,因此手術治癒率很高,切除乾淨的預後遠比為大腸癌、胃癌還好。   (胃腸道基質瘤產生原因不明,非常棘手。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胃出血、解黑便,甚至吐血 莊捷翰醫師表示,因為症狀並不明確,所以幾乎沒有預防的方法,有些患者甚至到腫瘤已成長到10幾公分大時,才因腹痛就醫,又因60%發生在胃,民眾只能靠做胃鏡來檢視腹痛症狀,在台灣,由於胃癌患者跟大腸癌相比,患者人數大概差別將近4倍多,大部分醫師會推大腸癌篩檢,很少推胃癌篩檢,因為胃癌篩檢唯一的方法就是做胃鏡。 由於「胃腸道基質瘤」的病症與一般腸胃狀況大致相同,通常表現在消化道出血、胃出血、解黑便,甚至吐血,最常發生的部位在胃,因此最容易腸道出血,解黑便血便,有些是腫瘤較小完全沒有症狀,有些患者會有腹痛、肚子不舒服現象,許多人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因此若有長時間肚子不舒服、解便出血,勿自行購買成藥,應盡快至醫院檢查。   (症狀通常表現在胃出血、解黑便甚至吐血。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標靶治療服用3年 降復發風險 針對腫瘤比10公分大、腫瘤分化化較差,或者長在小腸大腸的患者,術後的復發率比較高,約50%的病患,患部仍會轉移到其他器官,若不管腫瘤大小及發生位置,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針對高復發風險的病人,手術後使用標靶治療,服用3年可以大大減少復發風險。 若腫瘤無法切除乾淨,標靶治療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臨床實驗指出,基利克是一種專門針對c-KIT基因的標靶藥物,c-KIT基因是這腫瘤分化的基因,服用基利克,不會繼續分化、產生癌細胞,可以降低60%癌症的風險,對於高風險病人,包含腫瘤大於10公分、分化較差、腫瘤長在大腸小腸間的患者,每天需服用4顆藥,服用3年,可預防高復發風險。   (對於胃腸道間質瘤的患者,手術是最好的選擇。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服用基利克 腹膜轉移也有救 莊捷翰醫師表示,曾有病人腹痛就醫,檢查發現腹腔裡竟有數百顆腫瘤,也就是俗稱的腹膜轉移,若是胃癌、大腸癌、胰臟癌等其他腹腔內的癌症發生腹膜轉移,治癒率低,患者大都活不超過2年,而有病人的「胃腸道基質瘤」的腹膜轉移,卻已經繼續活了12、3年,就是因為術後繼續服用基利克。 「基利克」能夠預防高復發風險,對於第4期轉移的「胃腸道基質瘤」有相當好的功效,副作用小,不管是一般藥物或標靶治療,基利克對95%病人幾乎沒有副作用,在全世界標靶藥物中,基利克是到目前為止是所有癌症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標靶藥物。   (標靶治療對於切除不乾淨的腫瘤有很好的療效。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吐血才知不對勁!他竟喝酒喝到食道撕裂

吐血才知不對勁!他竟喝酒喝到食道撕裂#吐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飲酒對於部分民眾而言,雖然有放鬆、紓壓的效果,但若是飲用過量,恐怕就會出現反效果!一名35歲的張先生,過去身體健康,但平日嗜酒,喜歡與朋友喝個沒日沒夜,直到日前他喝完兩瓶米酒後,便開始出現嘔吐症狀,原先只吐出食物,結果沒想到卻突然吐出大量鮮血,嚇的朋友趕緊將他送至急診,經過診斷發現食道撕裂傷出血,所幸在接受胃鏡止血與止血針劑、胃酸分泌抑制劑治療後,目前已無大礙。大腸癌已超越肝癌 成為發生率最多的癌症近年來,癌症已逐漸躍升至台灣十大死因之首,且每年有上萬人死於肝病、慢性肝炎等與肝相關的疾病,其中大腸癌自民國95年起更是超越肝癌,成為台灣新發生最多的癌症。由於肝膽腸胃總是無聲無息地慢慢變化,所以,往往等到出現症狀時,多半已是肝硬化或肝(腸)癌末期了。定期檢查 為保護肝腸的不二法門為幫民眾遠離肝癌、腸癌,新營醫院肝膽胃腸科邱立權醫師提醒,定期接受肝臟與腸胃檢查,是保護肝腸的不二法門,此外,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等健康習慣, 也能幫助肝腸保持健康,例如:攝取均衡、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但若家中曾有人罹患肝癌或肝硬化,罹患肝癌或肝硬化的可能性就會比一般人高,因此,建議檢查年齡應提早,定期接受全大腸鏡、胃鏡檢查,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自己的身體保持於健康的狀態中。

天冷吃薑母鴨配酒 男子大吐血險要命

天冷吃薑母鴨配酒 男子大吐血險要命#吐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驟降,民眾嗜吃薑母鴨、麻油雞補身,但醫師提醒,吃鍋補身體要適當,南投一名年約50歲江姓男子,與好友相約吃薑母鴨配酒,一夜大吃大喝後,突然吐出大量鮮血,緊急送醫後,發現男子為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曲張,醫師表示,應是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刺激食道黏膜而導致出血,經由內視鏡治療後救回一命。約7成肝硬化  會有食道靜脈曲張併發症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針對大量吐血的患者,醫院先使用內視鏡治療,經胃鏡對曲張之靜脈施行結紮術或施打硬化劑治療,來達到止血。而約5到7成的肝硬化病人,會發生食道靜脈曲張的併發症,因為肝臟的內部組織纖維化,使得原本流經肝臟的血液無法順暢流動,而逆流到其他的血管,其中一條就是通往食道的食道靜脈,當有突然來的壓力刺激時,就會引起破裂出血。出血前無前兆  嚴重恐奪命洪弘昌院長也說,出血前,通常都不會有前兆,而過去肝硬化病人有近3分之1的患者,就是因為突然大量吐血而死亡。因此提醒,最近氣溫變化大,除了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外,有腸胃宿疾的病患也應特別留意,薑母鴨、麻油雞適量即可,當心引發胰臟炎、胃潰瘍等腸胃疾病,若民眾出現腹痛、解黑便或者大量吐血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建議患有慢性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合併食道靜脈曲張者,應定期門診追蹤檢查,並且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過於粗糙、堅硬以及含有酒精等較刺激的食物,以避免憾事發生。  

魚刺卡喉恐刺穿食道 3招急救保命

魚刺卡喉恐刺穿食道 3招急救保命#吐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逢年節時期,少不了美味佳餚,加上親友難得見面,興奮聊天、把酒言歡在所難免。但當心!大魚大肉之際沒仔細挑掉的魚刺很有可能因此吃下肚,刺穿腸胃道造成併發症。一般來說,不小心吞入的魚刺或異物,其中大約小於1%會造成腸胃道穿孔,發生位置多半在食道或喉頭,這是因為食道有三處生理性狹窄,分別在喉咽與剛入食道的交接處、食道中段、食道與胃的交接處,也因此,魚刺哽到多發生於以上三處,但臨床上也有少數案例的魚刺通過食道,造成胃腸道穿孔,導致腹膜炎。錯誤迷思 魚刺卡喉別再吞飯喝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百純表示,當魚刺穿刺食道可造成突發性吞嚥疼痛、胸痛、噁心、脖子痛,甚至出血症狀,包括吐血、解黑便或是血便等,若這時依國人錯誤觀念,想利用吞白飯看可不可以幫魚刺「擠」下食道,反而可能使魚刺越刺越深。也有人嘗試喝白醋看可不可以軟化魚骨,但若是醋的濃度高到可以軟化魚骨,那勢必也會造成食道損傷,所以以上錯誤方式請勿再做。李醫師指出正確方式是:1)立即停止進食,包括大量喝水/少量水份或許可以幫助小魚刺脫落,但對刺得很深的大魚刺是毫無幫助的,反而會使得後續的胃鏡或食道鏡於執行時,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增加。2)輕輕咳嗽/看可不可以把刺在咽喉處的魚刺咳出,但請勿太大力咳,而且咳嗽對咽喉以下的魚刺是無效的。3)若以上方式無效,請立即送醫/由於食道壁很薄又緊鄰大動脈,若魚刺刺穿食道及大動脈,恐造成吐血或內出血身亡。也可能因後續發炎及感染,再者,造成深頸部或是縱隔腔感染,而有生命危險或是困難治療。因此,李百純醫師強調,其實不只魚刺,雞骨頭或是其他尖銳物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吃東西時敬請小心細嚼慢嚥,以免樂極生悲。

肝硬化不可不慎 老翁一個月吐血三次

肝硬化不可不慎 老翁一個月吐血三次#吐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彰化一名75歲陳姓老翁,患有慢性B型肝炎導致肝硬化,長期門診追蹤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但春節一個月內,出現肝硬化的致命併發症,連續三次吐鮮血而緊急送醫,發現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以及肝性腦變病,所幸經治療後,目前病況穩定。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蔡安順醫師表示,肝硬化初期是沒有特別症狀,常見的就是疲倦無力、厭食、腹脹、噁心、嘔吐或伴隨右上腹部不適。等到有特別症狀如腹水、黃疸、下肢水腫、胸前出現蜘蛛痣、男性女乳症、腹壁靜脈曲張、胃食道靜脈瘤出血、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或意識混亂或昏迷的肝性腦變病,常常已經是肝硬化的晚期。如何早期發現肝硬化呢?首先,在病史上需先知道是否患有病毒性肝炎(B型肝炎或C型肝炎)、酗酒、長期藥物使用史。若有這些病史,可藉由抽血檢查肝功能、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黃膽指數、血氨、血小板等。併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即可診斷。蔡安順醫師呼籲,日常生活上,肝硬化的患者需限制水份、鹽份的攝取,以減少腹水所產生的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必要時需投與利尿劑,也應避免便秘或高蛋白食物的攝取,以避免肝昏迷的發生,必要時需投與緩瀉劑或緩瀉藥水,保持每日解便約2至4次。(照片提供/署立彰化醫院)

發現登革出血熱病例!嚴重恐吐血、血便

發現登革出血熱病例!嚴重恐吐血、血便#吐血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第12、13例本土登革出血熱病例及境外移入自助旅行團感染登革熱的群聚案件。疾管局提醒民眾,雖然即將進入12月,但登革熱境外移入及南高屏澎地區之本土病例仍持續發生,請民眾主動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活動史。疾管局同時呼籲各醫療院所醫師,提高對於登革熱疑似病例的警覺。期望透過民眾、醫療體系及防疫單位共同努力,及早阻斷本年本土流行疫情。新增2例登革出血熱病例,皆居住於高雄市三民區,且有慢性疾病史。第12例為49歲女性有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史,11月18日開始出現發燒、食慾不振、腹瀉、嘔吐等症狀,11月19日至某醫學中心急診,因症狀未改善,爰於11月21日再次前往另一醫學中心急診,並於就診後被通報為登革熱且隨後安排住院治療。第13例為45歲的女性B型肝炎帶原者,主訴多年前曾經罹患登革熱,11月18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當日及11月22日分別前往診所就醫,11月23日接受社區擴大篩檢,因症狀未改善,爰於11月24日前往醫學中心就醫,隨後被收治住院。2位新增個案目前狀況穩定,且住院治療中。疾管局在11月28日於桃園國際機場篩檢出一自菲律賓馬尼拉百勝灘入境且居住於臺南市的自助旅行團,7位團員中有3位(63歲男性、51歲和60歲女性)於入境時出現發燒症狀,隨後檢驗確認為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另四位團員目前採檢確認中。疾管局表示,由於登革病毒第一至第四型皆曾經於臺灣流行,且今年本土亦同時出現第一至第三型流行,當登革熱患者以前曾被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感染時,就很可能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的症狀;呼籲民眾應積極配合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且避免因為先後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熱而發生死亡率較高的出血性登革熱,以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臺大醫院家醫科林智偉醫師說,感染登革熱後,若人體的抵抗力強,輕微者可能無症狀,更嚴重則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包括發燒、血便、吐血,身體點狀出血,或是黏膜(例口腔)地方出血,以及血小板減少(10萬以下),或是血漿滲漏(肋膜積水、腹水)。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達20%~40%,早期診斷加上適當治療,死亡率低於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