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

矯正幼兒弱視 6歲前黃金治療期

矯正幼兒弱視 6歲前黃金治療期#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近視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例年齡愈來愈早。當越早產生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率也越大,而高度近視易產生青光眼、視網膜周邊變性、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及黃斑部退化,可能導致失明。學齡前兒童視力異常率12%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為照護學齡前兒童視力保健,今年持續結合台南市538家公私立幼兒園及82家眼科醫療院所,辦理滿4至5歲兒童視力檢測。檢測利用E字表及立體圖,4歲只要任一眼視力小於0.6、5歲任一眼視力小於0.7或相差兩行以上及立體圖未通過者,就會發給視力異常轉診單,請家長帶孩子儘速診治。108年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檢測3萬5415名學齡前兒童視力,異常人數有4278人,異常率為12%,其中以屈光不正(含散光、近視、斜弱視)異常最多,兒童6歲前是視力發展的重要階段,3至6歲是斜、弱視治療的黃金時期,寶貝孩子的視力不可不謹慎。2歲前別碰3C產品黃偉哲市長呼籲,守護兒童視力大家一起來「護眼123」,包括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2.未滿2歲別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勿超過1小時。3.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避免兒童因近距離用眼過度,導致早發性近視或度數增加,另外接到需轉診者,請家長儘早帶孩子到眼科醫師治。

長效型散瞳劑效用長 避免釀高度近視

長效型散瞳劑效用長 避免釀高度近視#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假性近視」怎麼辦?孩子有視力不良問題時,眼科醫師常會診斷為「假性近視」,並處方「散瞳劑」,讓孩子在睡前點用。「假性近視」不是真的近視,通常是用眼過度,睫狀肌緊繃,散瞳劑能夠過度使用的肌肉適度放鬆,改善視力模糊的狀況。家有近視兒童,有時可能需要讓孩童點「散瞳劑」治療,家長們擔心的是:何時該點散瞳劑?會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為什麼要用散瞳劑眼科醫師在做眼底檢查前、手術放鬆睫狀肌用來止痛、檢查有否假性近視,以及治療近視時,會視情況使用散瞳劑,對兒童而言,主要是為了治療近視。哪種散瞳劑可治療近視散瞳劑可分短效型及長效型,在醫院做眼底檢查、檢查是否有假性近視時,用的是短效型散瞳劑,藥效約6至8小時,藥效過後瞳孔即會恢復正常。至於控制兒童近視度數加深,使用的是長效型的散瞳劑阿托品(Atropin),效用可長達一週。由於近視是眼軸前後徑不正常的增長所致,根據研究指出,點散瞳劑有助於對抗眼軸增長,避免造成高度近視。散瞳劑須注意事項:1. 在點散瞳劑的前後,應將雙手洗淨,避免感染。2. 點藥時,每次1滴即可。3. 點完藥水,用手指緊壓內側眼角2-3分鐘,避免藥水流入鼻腔。4. 點完藥水,閉眼5分鐘,不眨眼,讓眼睛休息也讓藥水作用衛福部提醒,平時應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護眼習慣,如未滿2歲兒童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用眼30分鐘後應休息10分鐘,讀書寫字時光線應充足,並保持35到45公分距離,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再搭配,補充足夠深色蔬果,才能有效預防及控制近視。

高度近視致視網膜病變 這樣做可避免!

高度近視致視網膜病變 這樣做可避免!#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今全球近視人口約有14億,且一直有逐漸增加趨勢,尤其台灣更是高居世界第三位,大學生近視比率高達9成,大於600度的人數佔近視人口5分之1。洪醫師說,高度近視有許多併發症,包括眼底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網膜裂孔、網膜剝離等。安南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洪純玲副院長指出,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非常重要,近年門診發現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有增加趨勢,常見肇因都是用眼過度、藍光傷害等;其中「多戶外活動」及「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預防近視及使有近視者減緩度數的增加2大絕招。一位40幾歲長期在冷氣房工作的女性上班族,最近右眼看東西有歪斜及黑影現象,再加上之前年輕的時候有做過高度近視角膜雷射,所以眼睛感覺乾澀及疲勞很是困擾,經至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做眼底視網膜斷層掃描儀檢查及眼底螢光攝影,發現其右眼黃斑部有高度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併有滲出液,經眼科醫師給予右眼玻璃體內抗新生血管因子注射後,視力即恢復原先水準;經一年後,又因近視逐漸增加且模糊,再度回診檢查,發現兩眼有核性白內障形成,洪醫師以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成功切除白內障並放入人工水晶體,視力恢復正常且目前的視力為1.0。眼球內注射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藥物治療 避免傷及黃斑部組織近視角膜雷射手術的發展,解決了許多人不想戴眼鏡的困擾,不過對於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病變,並無法降低其發生率。洪純玲副院長表示,一般性的雷射不適合做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治療,因為怕會傷害到黃斑部正常細胞,故現在以「眼球內注射」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藥物來治療,比較不會傷害到黃斑部正常組織,也不會有過度疤痕形成,視力進步機會較大,原則上眼球內注射直到新生血管萎縮消失即可,次數因每個病人而定但需定期門診追蹤治療。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非常重要 避免長時間近距離閱讀與藍光刺激洪純玲副院長強調,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非常重要,近視角膜雷射雖然可以解決屈光問題,但是不能解決眼底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機率,所以要做好早期預防高度近視的產生,如避免長時間近距離閱讀以及3C藍光刺激,當一旦發現自己視力有狀況就要趕緊找醫院眼科專科醫師做檢查及後續治療,預防及早期診斷及治療是保護自身健康的不二法門。 

白內障年輕化 20歲後度數增加要留心

白內障年輕化 20歲後度數增加要留心#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3C產品普及化的現代社會裡,白內障已經不再是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近年來更有年輕化傾向,在眼科門診中,就有約5%是屬於年輕型白內障患者。而白內障的可能因子除了遺傳、外傷、老化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也會對水晶體造成傷害。今年40歲的陳先生,母親與外祖父都有高度近視,自小就因視網膜病變導致右眼幾乎全盲,左眼近視約500度,配戴眼鏡後可正常生活。但從兩年前開始,左眼視力日益模糊,工作看電腦的距離越來越近,兩年下來已經嚴重到要貼到螢幕前才能勉強看到內容,而且僅看5分鐘就覺得痠澀疲勞。經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徐維成主任診斷為「白內障」引起的高度近視,且4個月的時間裡左眼度數已從1000度增加到2300度,趕緊為陳先生執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挽救惡化的視力。20歲後 近視度數還在加深 需儘速就醫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間,可使光線折射聚焦,呈現清晰影像。當原本透明的水晶體,因疾病或退化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白內障是漸進式變化,且變化時間長達半年到一年,導致患者不易察覺視力有所退化,影響甚深;甚至意識到視力模糊,生活不便時,視力已降至0.1-0.2左右。徐維成主任指出,「20歲之前,人們會因眼軸長度變化而增加近數度數;但若是20歲以後的成年人近視度數加深,則多是水晶體組織成分改變、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角度增加,造成近視。20歲以上近視度數顯著增加者,應考量罹患白內障的可能,需儘速就醫。」白內障手術在台灣相當普遍,以陳先生為例,徐維成主任先以「超音波乳化術」將原有水晶體震碎取出,再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術」。考量年紀及視差-患者非常年輕、右眼視力極弱,不適合雙眼同時手術,因此為左眼保留部分度數,減少視差。術後三天,陳先生左眼的近視度數已從2300度降至250度,閱讀距離從原本必須貼在電腦螢幕上才能勉強看到,進步至可於正常的距離閱讀。預防白內障方式:1)日常使用3C產品,要適度休息,避免用眼過度外2)在戴眼鏡狀態下,眼鏡未磨損、損壞,而看東西的清楚度下降,就可前往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3)定期進行視力檢查。4)外出時,養成穿戴護眼配件的習慣。(例如墨鏡、帽子)

開車看不清危險!高度近視誘發白內障

開車看不清危險!高度近視誘發白內障#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四十幾歲1200高度近視男性,開車時因看不清前方汽車方向燈,危險駕駛險些釀成意外,後來到眼科檢查,發現竟是因為高度近視提早誘發白內障。後來經白內障手術治療,一併治療高度近視與白內障,現在裸視能達到1.0,他說,好久都沒看見如此清晰色彩繽紛的世界了。年紀輕輕早發白內障!  竟是因為高度近視在這3C當道的世代,高度近視人口愈來愈多,許多民眾至眼科檢查後竟發現,自己年紀輕輕居然就已經罹患白內障。林義博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本身就是ㄧ種退化性疾病,不只容易得到白內障,也容易罹患青光眼、黃斑部病變和視網膜剝離等眼疾。民眾若是出現眼睛退化,營養供給比較差,以及眼部調節程度較高的情形,長期下來得到白內障的機會相對也較高。甩開惡視力 白內障手術除近視、閃光和老花白內障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視差太大、對比度變弱,晚上開車眩光閃爍,嚴重影響生活。醫師說,其實目前白內障手術可以提早施行,即早免除日常不便。林義博醫師指出,現在行白內障手術是微創、精準的計算,不管是否是高度近視,只要白內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可以提早做手術。此外,近年發展出多功能性水晶體,透過高階水晶體的計算,可以把高度近視、散光和老花一併解決,,降低術後仍需配戴眼鏡的機率。55歲白內障逾5成 定期視力篩檢沒煩惱白內障是因為年紀增長、長期接受太陽照射等,造成水晶體混濁而形成。要延緩白內障找上門及掌握視力狀況,醫師建議定期做視力檢查。據統計,55歲以上的病人罹患率超過5成左右,加上民眾使用3C產品,白內障的盛行率都有提早、年齡降低的現象。林義博醫師建議,40歲以上病人,應定期做視力檢查,確保有沒有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疾。配眼鏡也看不清楚 即早就醫護眼睛白內障對每個人影響不一,若發現有視力變模糊,配戴眼鏡也無法看清楚時,一定要及早就醫,才能保護好靈魂之窗。(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高度近視致白內障 從小護眼4招

防高度近視致白內障 從小護眼4招#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睛乃是靈魂之窗,根據國健署統計分析,近年6至18歲近視發生率提早、盛行率提高。在高度近視比率(度數大於500度)方面,小六10.3%、國三28.0%、高三已達35.7%。年紀越小越容易高度近視 往後恐引起白內障等問題衛福部新營醫院眼科洪國磯主任表示,近視是一種疾病,兒童常發生近視、遠視及散光等眼睛疾病,年紀越小越容易高度近視,當近視一旦發生,度數的增加就像溜滑梯一樣很難控制(國小、國中每年增100度;高中每年增50度;大學每年增25度)。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會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出血、黃斑剝裂、後眼球後凸及黃斑退化等眼球併發症,所有併發症將導致失明,且治療效果有限。用眼限時間 近視防治4方法洪國磯主任說明,近視的成因少數與遺傳有關,大多為後天環境造成。如戶外活動不足、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當發生近視時,需尋求眼科醫師協助,透過睫狀肌鬆弛劑(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形術、改變生活習慣、戴眼鏡矯正及雷射屈光手術等方式進行控制與治療。角膜塑型術如同近視雷射光手術,主要是改變角膜形狀,改善近視及散光。角膜塑型鏡片依據眼瞼構造,外弧可彈性設計,以利鏡片定位,防止重影出現;鏡片內面周邊弧可作成托力克形狀,最多可降低角膜散光400度。洪國磯主任叮嚀,預防勝於治療,近視防治行動需提早到幼兒階段,預防近視的4方法:1) 每日戶外活動2至3小時。2) 用眼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超過1小時。3) 保持姿勢端正,看書距離35公分、看電視距離至少3公尺。4) 每半年定期檢查視力,由眼科醫師做散瞳檢查度數變化。

近視600度以上 老年視力喪失元兇

近視600度以上 老年視力喪失元兇#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邱女士雙眼近視超過1000度,視力逐步惡化,眼科檢查發現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影響生活。進行左眼眼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治療,日後右眼也將接受黃斑前膜移除手術,病人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再惡化。高度近視 易發生黃斑部血管病變雙和醫院眼科醫師王詩文表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視力喪失主因之一,但也會發生在20至30歲的青壯年人口。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國內外研究指出,台灣22%成年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中5至10%可能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若沒有治療,90%的病人,10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永久視力喪失。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民眾,建議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若視力模糊、線條扭曲、飛蚊症增加或看見如閃電般的閃光,則應盡快接受眼科視網膜科醫師檢查。若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則應依據醫師的指示接受手術治療或定期追蹤。3C產品致高度近視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近年隨著3C科技發展迅速,人手一台手機、平板,用眼過度機率大幅增高,也讓高度近視比例節節攀升。長時間看手機、平板導致高度近視,易誘發各類眼疾的產生,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王醫師建議,預防近視與度數增加,成年人要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坐姿正確、避免用眼時間過長、多看遠方,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要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去戶外遠眺,並依據眼科醫師指示接受長效型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治療。

高度近視易白內障 關鍵在幼年護眼

高度近視易白內障 關鍵在幼年護眼#高度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防治高度近視,臺北市於102年起提供國小2年級學童連續3年免費專業視力檢查,並逐年將各年級學童納入補助對象,107年將納入5年級學童,守護國小學童視力健康。臺北市衛生局分析參加視力檢查的學童資料,近視度數平均年增加24至26度,遠低於文獻指出近視學童每年會增加100至125度。年紀小就近視 越易產生白內障、青光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眼科部醫師楊佳靜表示,免費視力檢查包含先散瞳再驗光、裂隙燈檢查、裸視視力及最佳矯正視力等項目。學童視力檢查時,若沒有散瞳,很容易造成驗光量測的度數不準確,因為兒童睫狀肌收縮力很強,在驗光機接近時,所測得的近視度數可能會較深,是假性近視。學童視力檢查時,應使用散瞳劑,才能量測出正確的度數。年紀越小罹患近視,就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者。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甚至導致失明。若學童經檢查後發現已有近視,一定要遵照眼科專科醫師指示,配戴眼鏡或接受後續治療,並且改善錯誤用眼習慣,才能避免視力惡化。護眼密碼853240 建立正確用眼習慣臺北市衛生局提醒,運用「護眼密碼853240」,包括「每日睡滿8小時」、「天天5蔬果」、「靜心坐姿321」、「天天戶外活動2小時」、「每天使用4電(電視、電腦、手機及電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及「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與孩子一同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與正確用眼習慣,並定期帶孩子接受專業的視力檢查及追蹤矯治,有效延緩近視發生及近視度數增加。107年第1波免費專業視力檢查自1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家中有國小1、4、5及6年級學童的家長,記得帶孩子持「護眼護照」(1及4年級)或「護眼卡」(5及6年級)至特約眼科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專業視力檢查。有關學童免費專業視力檢查及合約醫療院所名單,可上「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網」http://vision.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熱線1999分機1811及1863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