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療費用高 患者要確實控制、受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療費用高 患者要確實控制、受檢

2011/9/8(2022/3/15 21:25更新)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國內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惡化民眾的醫療花費,比視網膜病變前多兩倍以上,住院天數也由平均2.3天暴增為6.9天,門診次數也由每年平均9.6次,大幅上升至36.9次。

這項有關台灣地區糖尿病患及視網膜病變醫療耗用的報告,是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醫管所教授蔡維河等人共同發表,刊登在SCI期刊BMC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這項研究共調查了4,988位糖尿病患者五年期間的病情變化,翁林仲表示,在4,116位視網膜病情穩定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醫療支出平均是美金1,921元(約合台幣5萬元),經四年追蹤,平均每年增加不到美金48元(約合台幣1,500元)。但另在872位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惡化的病患中,每年平均醫療支出,會由原來的美金1,921元,暴衝至美金3,326元(約合台幣10萬元左右)。另外有一特別現象就是,如果糖尿病網膜病變控制不良,最嚴重的網膜病變每年平均醫療支出均高達美金3,632元以上(約合台幣11萬元以上),實在是民眾與健保很大的醫療支出與負擔。

※視網膜病變

翁林仲強調,調查中發現,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在總醫療費、門診次數、住院天數等,都高於沒有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同時,隨著視網膜病變惡化的幅度,會同步加速消耗醫療資源。他特別呼籲加強控制視網膜病變,除了保有良好的視力和視覺功能亦可降低醫療費用支出

由於糖尿病容易引發多種合併症,且其伴隨的慢性併發症,會隨著病患年齡逐漸上升。翁林仲強調,目前臺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糖尿病不僅會影響當事人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許多家庭嚴重的經濟負擔。

由於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常在不知不覺中惡化,容易讓當事人失去戒心。本身是眼科醫師的翁林仲指出,糖尿病患者約在5至10年後,會隨著時間引發視網膜病變的問題。他說,視網膜病變的初期症狀就是視力模糊和飛蚊症,視野會出現飄動黑點。如果不早期治療,還可能惡化為黃斑部水腫,視野影像出現扭曲變型,進而造成視網膜出血,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他建議糖尿病患者,除了配合醫師治療控制血糖外,最好每半年至眼科進行一次眼底檢查,以便及早篩檢出視網膜病變,不要造成更大的遺憾。

※糖尿病視網膜的基本變化是血管滲透性增加和小血管的阻塞,前者可使血液中的成份滲透而引起視網膜水腫等變化,後者則可導致視網膜缺氧而形成新生血管和玻璃體出血等變化。

臨床上,病變依病期可分三期:
• 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又稱基幕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特徵>:微血管擴張所形成的微小動脈瘤,出血性栓塞併血管內容物外溢及黃色脂蛋白外溢所形成的硬性滲出斑。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特徵>:多發性出血斑、多發性軟性滲出物、棉絮的軟性滲出斑、靜脈血管擴張明顯形成的靜脈串珠的現象、多發性視網膜內危血管異常、廣泛性微血管閉鎖、廣泛性水腫。

• 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特徵>:血管新生(包括視神經盤部及視神經盤部以外)、纖維組織新生-膠質細胞新生、玻璃狀體視網膜牽引、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剝離、視網膜出血、玻璃狀體出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