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憂鬱可不依靠藥物! 心理治療、補充營養可改善

對抗憂鬱可不依靠藥物! 心理治療、補充營養可改善

2011/11/14(2022/3/15 19:8更新)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症狀包含憂鬱心情、失落、挫折感、無望感、無助感、失眠或一直睡、爆食或失去食慾、行屍走肉、一直哭泣、無法控制情緒起伏、煩躁不安、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興致缺缺、想自殺或想死、無法專心或心不在焉、整天沒精神或疲倦感、無自信、對未來感到沒希望、認為自己沒有存在價值等等。

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很多人都會排斥使用藥物,希望用營養食品、心理諮商,或是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由於不確定這些方法有效,所以民間充滿了許多對於憂鬱症的民俗治療,其中也包括收驚、求神問卜、算命、喝符水等等。這些心理安慰的儀式,有時對於一些輕微症狀的患者是有效的,因為他們可以得到安慰讓病情好轉,但是對於重症患者,像是尋死念頭非常強烈或反覆自殺的患者,就可能不適用,甚至容易因為拖延病情而導致悲劇的產生。

用心理治療或營養補充品等非藥物的方式治療憂鬱症,效果是存在的。像是心理治療,會對患者的腦部產生功能上或思考上的改變,對於一些藥物治療反應不好的患者,確實具有輔助的效果,因為可以藉由心理治療來調整這些患者對於自我的觀感及改善悲觀的想法,這種療法也有較多的證據證明的確具有療效。

近來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腦影像研究室,針對不想使用藥物的憂鬱症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發現在治療六周後,患者的憂鬱情況明顯改善,憂鬱指數從28降到11,不想自殺而且願意找工作,想積極改善自己的人生。此外透過患者的腦部核磁共振,發現治療後的腦容量增加了0.12%,也就是腦中的灰質增加了,而我們腦部的灰質管的就是腦的功能,所以間接表示患者可能藉由腦部灰質的增加而改善了憂鬱的症狀。這個初步的結果已經被目前精神醫學排行前3%的國際期刊接受,希望這些發現及證據可以提供憂鬱症患者另一種治療的信心。

想要治好憂鬱症,在藥物之外,其實還是有非藥物的選擇,不過在決定之前,最好是由醫師來判斷是否適合非藥物治療,因為一般非藥物治療可能只適用於輕症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非藥物治療最好只拿來當作輔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新聞內容由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提供


醫院重視「病人安全」 新北市六醫院獲獎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8&HN_Yr=0&HN_Mon=0

「小小人兒」身高難達130公分 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生活艱辛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7&HN_Yr=0&HN_Mon=0

日本漸凍人協會訪台 參觀特殊病房、感謝台灣協助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9&HN_Yr=0&HN_Mon=0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