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罹乳癌平均年齡 較歐美年輕十歲
2014/9/29(2022/3/15 18:33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全癌症進入個人化治療的現今,治療的方式,早已不像過去,千篇一律,若能與醫師好好的溝通,反而能找出最適切的抗癌路程!台中就有一名四十五歲的女子,日前不幸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且期別為第三期左右,但她因害怕做乳房切除手術,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的乳房全被夷平,而遲遲不敢就醫,直到有醫師建議她先做化療把腫瘤縮小,再進行乳房保留重建手術,終於讓她勇敢對抗病魔。
癌症治療趨個人化 病患無須過度擔憂
臺中醫院乳房腫瘤門診唐于雄醫師指出,臨床上發現許多婦女因害怕到醫院做檢查,而延誤治療,臺中醫院對於確診乳癌的個案也安排專屬的個案管理師提供諮詢及心理支持,並有多專科團隊(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核醫科)透過整合會議,共同與病人擬定個人化的癌症治療計畫,
台灣地區乳癌的發生率每年約有一萬例新個案,遠超越肺癌、肝癌、子宮頸癌,成為女性同胞的頭號殺手,且好發年齡在30~45歲,較歐美年輕10歲,且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跟環境賀爾蒙、國人生活作息與飲食有關,而危險因子如,初經早、停經晚、未婚、晚婚、少子、未哺乳、工作壓力大、少運動、肥胖,甚至吸煙、喝酒、環境毒性潛在均會威脅女性同胞。
唐于雄醫師表示實務上治療,許多婦女期待在可行狀況下,可保有乳房,不會全切除。目前乳癌手術的新趨勢為乳房保留重建手術,乃運用整形外科縮乳手術的概念,來設計組織位移及重建手術,好處是可切除大範圍組織,減少乳癌殘存的風險,仍保持乳房手術後之美觀。因為這個技術,降低了乳房全切除的需求,且不會妨礙放射線治療的控制。因此,期盼乳癌患者,能夠積極治療,對抗癌症。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