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越大越易得乳癌?別再管罩杯大小了!「這些人」才是高風險群

胸部越大越易得乳癌?別再管罩杯大小了!「這些人」才是高風險群

2023/8/1
90%的乳房腫塊是透過乳房的視診、觸診發現的,而乳房的檢查非常簡單方便又易學,所以提醒女性朋友,應該養成乳房自我檢查的習慣。一般婦女在月經過後5~10天內,可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後的婦女則應選擇每個月固定1天檢查。

本篇文章目錄

美麗的乳房是女性的重要性徵,但是發生乳癌病變時,可能因為手術治療,切除一側或是雙側乳房,加入「少奶奶」的行列,令許多女人深感恐懼。

小英(化名)今年30歲,在洗澡時發現乳房有一小小硬塊,但不覺得痛便不以為意,直到公司舉辦員工健檢活動時,才發現罹患了乳癌2期。

國內像小英這樣平時疏於,或怯於到醫院做乳房檢查的女性不在少數。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民國103年有80萬名婦女接受篩檢,並發現其中有將近4千名無症狀的乳癌患者,相當於每175位接受篩檢的婦女,就有1人罹患乳癌卻不自知。

而且這些經篩檢後發現乳癌的女性,進一步檢查後,高達85.3%尚屬於癌症初期階段,更顯現出檢查的必要性。

延伸閱讀:
喝豆漿、吃豆腐會得乳癌嗎?教你正確吃法「罹癌風險不增反降」

罹患乳癌雖然令人聞之色變,但一旦在乳癌的早期發現並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然而未經治療的死亡率卻是極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9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4位,更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癌症。

在了解乳癌的防治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乳癌吧!

image
(圖片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

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瘤,癌細胞的生長失控,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延伸閱讀:
乳癌治療新發現》首度證實「這種合併療法」有效幫助控制乳癌

你是乳癌高危險群嗎?

而哪些人容易得到乳癌呢?以下幾種族群更需加強檢查與調整生活作息來防治乳癌。

  1. 有乳癌家庭病史者:若是一等親(母親)或二等親(兄弟姊妹)的家人曾經罹患乳癌,則自己也患有此病的危險率分別為2.3及1.5倍,但母親及姊妹同時有乳癌者則高達14倍。
  2. 個人病史:曾患一側乳癌者,或曾頻繁患良性乳房腫瘤者。
  3. 初經較早(11歲以下)或停經較晚(55歲以上)。
  4. 未曾生育或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5. 未曾哺乳者。
  6. 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酗酒者。
  7. 長期在高強度壓力下生活的人。
  8. 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
  9. 熟齡女性:分析顯示,國內乳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2歲,又以45至55歲婦女的發生率最高,與歐美國家好發年齡於55歲以上不同,此一年齡族群應隔外注意。

至於,「波霸身材的人較容易得乳癌」的這種傳言是真的嗎?當然不是!發育過早,或是初經較早的女性的確是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但乳房的大小與罹患乳癌的機率並無直接關係。另外,別忘了男性也有可能罹患乳癌。

勤做檢查,遠離乳癌!

乳癌早期大多是無症狀、不會疼痛的,當癌細胞不斷地生長時可能產生以下的徵狀,如果發現乳房有以下異常現象,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診斷。

  1. 任何無痛性腫塊。
  2. 乳房外觀改變如凹陷或凸出。
  3. 乳房皮膚有橘皮樣的變化、濕疹、紅腫或潰爛。
  4. 乳頭有異常分泌物。
  5. 乳頭凹陷。
  6. 腋下淋巴結腫大。

平日女性朋友可加強做乳房自我檢查,檢查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乳房觸摸與觀察:
90%的乳房腫塊是透過乳房的視診、觸診發現的,而乳房的檢查非常簡單方便又易學,所以女性朋友應該養成乳房自我檢查的習慣。一般婦女在月經過後5~10天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後的婦女則應選擇每個月固定1天檢查。

檢查方式相當簡單,可用以下方式觀察與觸摸:
 
(1)雙手下垂看乳房是否對稱:面對鏡子,雙手下垂,仔細觀察乳房兩邊是否大小對稱,有無不正常突起,皮膚及乳頭是否有凹陷或濕疹。

(2)環狀繞圈檢查:左手上舉至頭部後側,用右手檢查左乳,以手指指腹輕壓乳房,感覺是否有硬塊,由乳頭開始做環狀順時針方向檢查,再逐漸向外(約3~4圈),至全部乳房檢查完為止。用同樣方法檢查右邊乳房。

image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

(3)平躺兩側檢查:平躺下來,左肩下放一個枕頭,將右手彎曲至頭下,重複「觸」摸,檢查兩側乳房。

(4)檢查腋下:除了乳房,還要檢查腋下有無淋巴腫大。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壓擠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  

(二)自我檢查後若發現任何異常,應立即尋求醫師做更詳細的檢查: 

  • 專科醫師觸診:從40歲開始,應接受每年1次的定期檢查。
  • 乳房影像檢查:從40歲開始,應接受每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視攝影的結果決定是否加做超音波掃描。

如果得了乳癌,該如何做預後治療? 

乳癌的治療是包括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線治療科、放射線科及病理科專科醫師,共同診斷及治療的,而治療的成效完全靠團隊的溝通、協調來形成的。依照腫瘤大小、位置、實驗室的檢查、淋巴結侵犯之有無及影像學之特殊檢查結果,並考慮年紀、 健康情形而安排專業醫師予以診治,病患可以與醫師充份的討論。

一般常見治療有以下方式:

  1. 外科手術:手術為根治乳癌不可或缺的關鍵,通常是治療乳癌的第一選擇,目的在於切除腫瘤和淋巴腺。手術的方式非常多,若決定進行手術,醫師將會與你討論各種手術的優缺點。
  2. 化學治療:利用多種化學藥物,將體內的惡性腫瘤的細胞殺死,或抑制細胞發育,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化學治療可以有效降低乳癌復發及轉移的機率。
  3. 放射線治療:針對局部復發率較高的患者,使用高能量的X光射線照射,破壞或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以降低局部復發率。
  4. 荷爾蒙治療:藉由荷爾蒙藥物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這種方法適用於荷爾蒙接受體呈陽性的患者,可降低乳癌復發率。
  5. 標靶治療:利用被動免疫的原理來治療癌症。找出癌症抗原後,發展針對該患者的癌細胞的抗體,再讓抗體進入人體,它將會自動尋找相對應的抗原,相互發生反應,以產生治療的效果,可降低復發率。

乳房手術後,應該怎麼做呢?

  1. 術後追蹤:定期的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醫師將密切觀察癌症有無復發,定期檢查包括胸部、上臂、頭部等部位,做完整的身體檢查和乳房X光攝影術。患有單側乳癌的婦女,另一側乳房也得到癌症的機率比較高,所以應注意其乳房的變化,若有任何改變應立即找醫師。
    同樣的,若身體出現任何問題,如疼痛、喪失食慾、體重減輕、月經週期改變、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或視力模糊等,都應告訴醫師。若出現眩暈、咳嗽、呼吸困難、聲音沙啞、頭痛、背痛、全身倦怠或消化問題,則要馬上就醫,因位這些都可能是癌症復發的症狀。
  2. 營養補充:乳癌患者在治療癌症時,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容易食慾不振等,這些都可以用醫師所提供的藥物來緩解。攝取營養對乳癌患者是很重要的,病人進食的狀況良好,表示攝取了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可預防體重的減輕,並促進體力的恢復和組織的修復。
  3. 情緒調適:當婦女被診斷患有乳癌時,病患多半會害怕身體外觀的改變,擔心治療會影響伴侶關係。此時夫妻應該加強溝通,增加愛意的表達,有時可尋求輔導與支持團體的協助。另外,若擔憂檢查、住院及整個檢查治療,則可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以降低恐懼的程度。

乳癌的防治從生活中做起 

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台灣乳癌患者平均的年齡逐漸年長,相對的,也有不少年輕患者。而長期生活習慣不良也是造成乳癌的原因之一,因此保持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漸少罹患乳癌的可能:

  • 高纖飲食:少吃紅肉、高油脂飲食,多攝取低脂食物、高纖食物、蔬菜水果。
  • 養成運動習慣:無論是幾歲,都應該養成運動的習慣。規律且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可以降低雌激素的分泌,對於預防乳癌有很大的幫助。
  • 無毒居家環境:減少生活中接觸環境毒物(如殺蟲劑、農藥)、化學物質的使用,並保持室內通風。 具有毒性的化學分子或物質進入人體後可能會轉變成女性荷爾蒙,誘發乳癌。
  • 心理健康:放鬆心情,適度舒緩情緒和壓力。
  • 避免壞習慣:遠離菸酒(含二手煙)、避免太晚生育,應多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
  • 健檢好習慣:定期到乳房專科醫師(乳房門診)檢查。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為:別再管罩杯大小了!過了30歲的愛自己方式-從認識乳癌開始

最多人使用的長照平台,我們是幫助家庭照顧和關懷長者的服務網站,結合各大內容媒體平台與專家專欄文章、照顧課程活動等,從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期照護等面向,協助家庭照顧者與台灣在長照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

【愛長照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rki7826b

【愛長照Facebook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

【愛長照Facebook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long.termcare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