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恐懼記憶 先克服自身界線

消除恐懼記憶 先克服自身界線

2018/2/10(2022/3/15 6:2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近來,幸運之神降臨在勒杜及其同事伊莉莎白.費爾普斯這兩位科學家身上,他們成功將老鼠的恐懼回憶刪除,更在人類身上也有了初始階段的成功。現在於杏仁核的層面也證明了該機制對於我們對記憶的新認知,有著基礎的重要性。

直接面對記憶 讓恐懼不再作用

講到蛋白質合成,以及記憶內容在重新回憶時,並不只是單純喚出,而會再度進行轉變這樣的過程。記憶的軌跡會再次變得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能夠形狀不固定,而必須在第二步驟再次固定或再強化。當一個內容重新出現時,我們的記憶也會先在底下的呼籲之後打上問號:我們所記得的東西,真的必須保存著當初出現的形態嗎?有需要以新發生的事情,來更新所記得的事嗎?

會有一瞬間,記憶軌跡看似脆弱、易受到傷害,而這兩位科學家則將這種性質,運用在負載著情緒的記憶內容上。直接面對記憶與現實的明確性,會讓在現實當中曾經造成恐懼的那個時刻,不再顯示出作用。例如,之前在訊號後就有特定疼痛的話,現在就再也沒有那疼痛,甚至反而讓人有愉悅的印象。

在再度喚醒之後的固定時間內,若能這樣直接面對,那顯然就有機會再度放下先前習得的恐懼。即使是在不同種類的依賴性方面,同樣的機制似乎也能產生效果,其治療的目的,特別在於避免復發。

有人陪同面對懼高 擺脫恐懼

長期以來,心理治療和心理學就是以這些療程做為支柱。而這些療程基本上所假定的是我們在盡可能類似的情況下,將令人不快的情緒,與中立或者令人開心的情緒互相比較,並以此對這件事施加些什麼。

例如,去面對懼高的方式,就是讓當事人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前往位置高的地方,讓他們發現高其實不一定代表著危險。高度的訊號愈常保持不受察覺,就愈早有機會能再度擺脫與其關聯的恐懼。

先克服自己的界限 才能面對恐懼

「只有一個武器適合:傷口只能由那把矛癒合,那把當初畫出那道傷口的矛。」華格納在歌劇作品《帕西法爾》裡如此寫道。我們又再度來到了浪漫的幻想,若沒有這幻想,我們的感覺記憶或許就無法被理解。

不過我們也不應過度正面看待這件事,即使這把矛有著療癒功能,畢竟仍是個尖銳又冷冰冰的工具,那些必須要面對並克服自身恐懼的人,得先克服自己的界限,才能面對那些恐懼。現在我們再度將感覺的錨自過去移除,並邁向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至少是一個我們記憶所期待,長大後的未來。

(本文摘自/是鴨子還是兔子/麥田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