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動上班族 易得”深部靜脈栓塞”
何謂「深部靜脈栓塞」?簡單的說就是離心臟最遠端的下肢靜脈管內,因為血液凝結成份、血管壁平滑性或血流動力等因素,加上某些疾病或不明原因,造成改變,形成血栓塊阻止靜脈血迴流,就像高速公路塞車一般,整個靜脈循環動彈不得。這種靜脈血栓最常發生於下肢靜脈管,尤其對於「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不動」的上班族來說,是容易罹患的高危險群。
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謝俊雄醫師指出,深部靜脈栓塞一般都發生在下肢,下肢的大靜脈都在較深層處,但有些人本身靜脈發展有缺陷,像是凝血機能有問題、心臟衰竭者、遠端血流不易回流等,加上若長時間保持腿部於同一姿勢,特別是坐姿或蹲姿,血液就會容易在血管凝集而堵住靜脈回流。此時血液堆積在末端處,漸漸形成紅腫,這就是深部靜脈栓塞。
深部靜脈栓塞的臨床表徵為有緊和疼痛感、水腫、腿圍變大、小腿腹壓痛等。不同於膝部腫脹之疾病,通常發生在長時間保持腿部於同一姿勢之後,常單側發生。而有一部分病人可能沒有上述的臨床症狀,而是以其相關的併發症表現,臨床最常見的合併有致命性的併發症是「肺栓塞」,若堵塞的是較細小血管,會造成局部肺實質梗塞壞死,若塞在肺動脈等大血管入口,則會引起右心室搏出量不足,有時還會導致猝死。急性肺動脈栓塞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咳血、咳嗽、肋膜痛和心悸等,急性呼吸困難最常見,發生率達80%以上。
謝俊雄醫師表示,深部靜脈栓塞的治療方面,內科是以血液溶解劑或抗凝血劑治療,而外科部分可以手術取出血栓。醫師會視病情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及檢查,治療的原則是臥床休息、患肢抬高,視病人情況使用抗凝血劑或血小板抑制劑。一般經過治療之後症狀都可得到改善,而除非有併發症產生,如患肢缺血壞死及肺栓塞,否則並不建議開刀治療,出院後除了需要用上述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方法之外,仍需門診長期追蹤治療,甚至也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以預防再發。若抗凝血劑藥物使用仍常併發肺栓塞等併發症時,可能需開刀植入下腔靜脈過濾器(IVC filter)。
那要如何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發生呢?國外研究顯示,只要在靜止不動情況下「維持坐姿兩小時」,小腿的血液黏性會增加 17%,因此也會提高肺動脈栓塞的機會。故常常久坐不動者都是高危險群。為避免此症狀出現,對於搭乘長程交通工具或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最好要多起來走動走動,或在座位上儘量伸展背部和腿部肌肉,以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此外,多攝取水份,避免含酒精飲品或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穿著寬鬆、舒適的服裝等都是避免的方法。
對於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如長期臥床),下肢抬高及穿著彈性襪可以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發生,而普通人則儘量避免久站、久坐的姿勢,若不得已也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謝俊雄醫師也提出幾點在生活上需注意的事項:
1.增進血液之回流:病人可依據醫囑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下床時應穿彈性襪,以增進血液之回流。
2.減輕疼痛:用濕熱敷來止痛及防止痙攣發生,需注意溫度不宜太高,以免燙傷,並禁用電熱器。
3.預防深部靜脈栓塞之形成:穿長筒彈性襪、臥床期間做主動和被動運動、依醫囑按時使用連續壓縮器或小腿腹肌刺激器、鼓勵病人早期下床、臥床時避免長期壓迫到下肢、任何姿勢勿保持過久(如站立雙腿交叉,衣服太緊)、維持理想體重、攝取適當的水份和低脂飲食、合宜的運動和禁止吸煙等。
4.使用抗凝劑治療之病人在治療期間應注意出血之症狀,如鼻出血、痰中帶血、血便、血尿或注射部位之血腫等,密切觀察患者血液中之凝血數據。
【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
‧年過四十歲
‧肥胖
‧最近有血栓或有血栓之家族史
‧惡性腫瘤
‧血液疾病
‧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衰竭、心肌梗塞…)
‧臥床的病人(如中風、大手術後,特別在髖部或膝部手術)
‧靜脈曲張
‧妊娠口服避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