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栓塞

下肢腫脹、疼痛小心「靜脈栓塞」!日常做「1動作」助靜脈血回流

下肢腫脹、疼痛小心「靜脈栓塞」!日常做「1動作」助靜脈血回流#靜脈栓塞

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靜脈的血液回流不良產生患肢腫脹等症狀,常見於下肢 ,但偶而也會發生在上肢, 剛開始時症狀並不明顯,之後因栓塞加劇而出現患肢腫脹、疼痛及發熱等症狀,嚴重時會引起動脈血液循環受阻,使患肢缺血壞死,若再不及時處理甚至可能會導致截肢。

他比完鐵人三項立刻搭長途車 下肢靜脈栓塞

他比完鐵人三項立刻搭長途車 下肢靜脈栓塞#靜脈栓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濟艙症候群是指長時間在狹小的空間坐著,血液不流通之外,加上飛機的氣壓變化,使得腿部的靜脈內血液形成血塊,變成深層靜脈栓塞阻塞血管,甚至造成其他併發症,嚴重時血塊順著血流阻塞肺部,可能危害生命。經濟艙症候群常發生在司機、警衛等職業這樣的疾病也常常發生在需要長時間久坐的行業,如司機、警衛等,發生後好好控制服藥、急性期有時需要搭配導管手術,症狀大多可控制,但還是可能有靜脈曲張等後遺症。耐力運動員比一般人有更多導致靜脈血栓的因素,在競賽期間因為運動造成反覆的微創傷、血管內皮損傷、運動導致脫水及血液濃縮。這些靜脈血栓較常出現在下肢,初期有可能和下肢拉傷、膝關節後囊腫造成的疼痛混淆。國外曾有案例是患者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次日早上乘車數小時後出現左下肢腫脹、疼痛症狀,隨後呼吸困難、勞累時頭暈。直到賽後三周才被診斷出問題來自靜脈栓塞。有時上肢反覆激烈運動如棒球、排球等,也會導致運動員的靜脈血栓出現在不常見位置,例如腋鎖骨下靜脈破裂導致血栓形成;有些運動員服用口服避孕藥,也是可能加重血栓形成的因素。避免久站久坐、穿著醫療用彈性襪降低風險運動員如果賽後需要長途車程無法起身活動,或是長途飛行,都可能把因為運動本身導致的危險因子,和交通因素久坐無法活動的危險因子相加,提高風險。因此運動員在耐力競賽後避免長途車程,選擇離競賽場地相近的休息地點是較合理的考量。如果真的要長途飛行,應盡可能避免久站久坐、預先穿著醫療用彈性襪、適時補充水分,來減少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會長吳欣岱)  

久站不只腳水腫 深部靜脈栓塞恐截肢

久站不只腳水腫 深部靜脈栓塞恐截肢#靜脈栓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張先生2周前搭機往返日本,剛開始覺得左小腿腫脹、不舒服,後來愈來愈痛,自行按摩、熱敷都沒效。因左下肢腫脹、疼痛,合併肌肉無力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左腿深部靜脈栓塞。下肢較易發生深部靜脈栓塞 嚴重恐壞死截肢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李文煌表示,肢體靜脈分為淺部與深部靜脈,淺部靜脈為肉眼可見,深部靜脈則是在身體較深部的結締組織中與動脈伴行的血管,負責將肢體的血液引導回流至心臟。當肢體靜脈發生血栓時,血液會回堵至肢體末梢,造成肢體腫脹、疼痛,皮膚顏色變深、出現慢性皮膚潰爛,進而影響肢體功能。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容易合併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下肢發生深部靜脈栓塞較上肢常見,輕微者造成行走不良、無力走路、腿部功能受損,嚴重者若腫脹太厲害,引起動脈血液循環受阻,使患肢缺血壞死,未及時處理可能截肢。下肢血栓流至肺部造成肺栓塞,就可能造成呼吸衰竭、心律不整,猝死。久站、久坐、老人、孕婦 深部靜脈栓塞高危險群好發靜脈血栓的高危險族群有長期久站或久坐者、中老年人、孕婦、腫瘤患者、血液黏稠者、血管內膜受損者。目前下肢深部靜脈血栓檢查,主要透過超音波確定是否阻塞、阻塞的位置和範圍。而較高位的血栓,如髂動脈血栓,就須借助靜脈電腦斷層掃描,電腦斷層亦可確定肺部或腹內下腔靜脈是否栓塞。李文煌醫師建議,高危險群應避免長時間站立,如因工作所需長時久站,建議穿上適合的彈性襪。亦要避免長時間久坐,搭乘長途交通工具、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最好每隔2小時站起來活動筋骨並喝水補充水分。平時亦需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驚!腳水腫變藍紫色 靜脈栓塞惹禍

驚!腳水腫變藍紫色 靜脈栓塞惹禍#靜脈栓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子,本身有第四期肺癌病史,因為左側下肢從腳底到大腿突發性水腫、脹痛,後來腳底與腳趾轉為紫藍色,甚至惡化到無法行走,就醫檢查發現,左側大腿的深部靜脈內有大量血栓形成,把靜脈的血液回流完全阻塞,導致患肢產生嚴重的水腫及靜脈梗塞等症狀。經導管靜脈血栓抽吸術後,水腫及梗塞等症狀獲得改善,也順利在3天後可步行回家。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心血管內科洪俊聲醫師表示,靜脈血栓症包括深部靜脈栓塞及肺栓塞,好發於老人及癌症病人,統計也發現:癌症病人發生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比常人高出十倍之多。別錯認肌肉筋膜問題 栓塞嚴重可致死而急性深部靜脈栓塞,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單側肢體的急性水腫、發紅、脹痛等,嚴重的會導致靜脈梗塞,肢端壞死,或急性肺栓塞及死亡。但因為症狀沒有特異性,常會誤認為肌肉筋膜問題或蜂窩性組織炎而延誤治療。一般可以利用抗凝血藥物治療,但如果併發肢體梗塞發紫及疼痛,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及無法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者,在黃金時間兩2到3週內可利用導管介入治療及血栓抽吸術進行血塊的清除,一般可有效的清除血塊,重新建立靜脈血流,解除症狀。急性深部靜脈栓塞恐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因此洪醫師也提醒,如果發現突發性單側肢體的急性水腫、脹痛,就應注意是否急性深部靜脈栓塞。

小腿腫脹成象腿 OL竟罹經濟艙症候群

小腿腫脹成象腿 OL竟罹經濟艙症候群#靜脈栓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有搭乘飛機經驗的民眾都曉得,長時間坐在機艙裡,狹小的空間讓身體痠痛不適,甚至有人會因此罹患下肢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不過台北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名年約30多歲的OL(女性上班族),近期內沒有搭乘過飛機,本身也沒有特殊疾病,卻發現右腳小腿莫名腫痛達數週之久,就醫之後才發現右側小腿靜脈栓塞,進行手術後明顯消腫改善。醫師表示,久坐、久站或不常運動的族群,都是下肢靜脈栓塞的高危險群,如不及時治療,血塊跟著全身循環跑到肺部,就有致命危險。上班族邵小姐平常的工作是秘書,長時間需要待在辦公室裡,沒想到久坐、少活動,竟然讓她罹患了經濟艙症候群。起初,邵小姐發現右側小腿莫名腫脹,且會伴隨疼痛,嘗試過中醫的推拿和針灸都沒辦法改善,直到最後小腿持續脹大,幾乎成了象腿,嚇得趕緊到慈濟醫院就診。經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吳典育診察後發現,邵小姐右側小腿有一處的靜脈被血栓堵住,且已經出現缺血性的病變,如不妥適治療恐怕得截肢,若血栓跑到肺部則會產生致命的危險。吳典育醫師先是安排邵小姐住院,期間持續給予抗凝血劑及血栓溶解劑,但兩天後狀況並沒有改善,邵小姐決定接受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手術治療。吳典育醫師指出,傳統治療下肢靜脈栓塞的給藥或物理治療方式都有其極限,除了效果不彰外,也有很多併發症。目前周邊血管中心採取的複合式手術方式,有點類似於治療心肌梗塞,俗稱「通血管」的手術,只不過是患處是靜脈血栓。醫師會先以導管送入一個網狀保護套,避免手術過程中血塊飄移;局部針對堵塞處施打血栓溶解劑,再以特殊管路抽吸移除血塊,如不能完全移除,則可置放支架。目前國際文獻多只有單一的治療方式,不過慈濟醫院的團隊將各種治療方法整合成雞尾酒式的複合手術,可說是全球創舉,且患者術後併發症幾乎不到百分之一。吳典育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關係,不是需要久坐辦公,就是像服務業需要久站,時間久了下肢的血液循環不良,造成靜脈血凝滯不前,就容易形成血塊,即使沒有搭乘飛機,也會出現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此外,若本身有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癌症或近期內有出過車禍、手術或受傷的民眾,亦比較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栓塞的情形。吳典育醫師提醒,如果像是上述有久坐、久站情形的民眾,當下肢出現水腫不適,就是身體帶來的警訊,必須趕緊就醫釐清病因。如果病情不嚴重,可以藥物搭配彈性襪等物理治療方式改善;病況嚴重,則得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不過目前有些耗材健保並沒有補助,患者可於術前和醫師充分溝通。醫師也建議,像上班族、服務業等長期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族群,要記得定時起身動一動、做腿部肌肉的伸展,晚上睡覺也可以墊高腳部,幫助下血液回流,以達到改善的目的。圖:年輕的OL邵小姐因工作關係需要久坐,竟出現小腿靜脈栓塞,拖了2、3週才就醫,好在術後回復良好,院方也致贈小禮物祝福邵小姐。(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