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患者四成服藥頻率低、無治療效果

骨鬆患者四成服藥頻率低、無治療效果

2008/9/27(2022/3/15 20:8更新)

國內65歲以上女性每三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宋永魁醫師表示,因骨鬆症引起的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為15%,約等於乳癌末期患者的死亡率。衛生署九月份已正式核准一項ㄧ年只要施打一劑的骨鬆新藥,可降低七成脊椎骨折發生率及三成髖關節骨折死亡率。未來將可免除骨鬆患者於服藥上不便性以及提高治療意願,降低骨折死亡風險。

骨鬆導致髖部骨折發生率每年增加5%,患者第一年死亡率相當於乳癌末期。根據國民健康局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內65歲以上人口約有50萬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盛行率約為三成,而骨鬆症除了影響患者的身高及體型外,嚴重將造成脊椎或髖關節骨折。宋永魁醫師表示,罹患骨鬆症者發生骨折的機率約為腦中風的2-4倍;且骨鬆引發髖骨骨折人口每年約增加5%,而發生髖關節骨折第一年的死亡率,男性為22%,女性為15%,相當於乳癌末期死亡率。宋醫師也說明,髖部骨折患者每年總計耗費21.3億的直接醫療成本,間接成本如看護、失業等支出約有68億5;一但發生骨折,將造成家庭劇大負擔,也耗用極大的社會成本。如要防範骨折發生,應先從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正確診斷及治療多方下手。

台灣地區骨鬆患者服藥頻率低,有治療等於沒治療!

骨鬆症的治療目標就是要防範骨折的發生,國人普遍以為有吃藥就有療效,但事實上根據美國梅約醫學中心針對年長骨鬆女性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若患者在使用藥物的頻率十次低於七次,就不能有效降低骨折的風險;低於五次,則治療效果與未用藥者無差異。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醫師說明,骨鬆患者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一但中斷治療或是服藥頻率過低,治療效果都等於零;且患者的用藥順從度與治療時間長短有關係。陳醫師分享國內外骨鬆患者的用藥順從度調查指出,國外超過五成接受骨鬆藥物治療的女性,往往無法堅持用藥超過一年,且治療二年者約三分之二中斷用藥。國內服藥一年的患者約有三成未能達到有效服藥頻率,服藥二年的患者則高達六成,其中甚至有近三成患者已中斷藥物治療,與國外趨勢相同。患者中斷用藥的原因可能與藥物使用頻率過於頻繁有關,調查顯示,使用藥物頻率較低,患者接受度較高。

衛署核准骨鬆新藥上市 醫師籲「一年一針 骨頭不跳針」

衛生署於九月核准長效型雙磷酸鹽類藥物用於治療停經後婦女的骨質疏鬆症新適應症,尚未取得健保給付。針對這項骨鬆新藥,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表示,此藥於臨床研究中證實能有效降低七成脊椎骨折及四成髖關節骨折風險,更可降低近三成髖骨骨折患者術後死亡率。黃醫師說明,新藥作用機轉時間較長,能持續藥物治療效果長達一年,患者接受治療後僅需持續補充質,於隔年按時回診接受治療即可。未來應能有效改善骨鬆患者在治療上順從度不足之現況。根據現有調查資料顯示,國外八成婦女對使用頻率越低的藥物有興趣,國內亦有近七成骨鬆患者最希望使用每年一次的治療藥物。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